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機械動力裝置藝術

機械動力裝置藝術

發布時間:2022-01-17 17:30:30

㈠ 產生動力的機械裝置

一種能夠把其它形式的能轉化為另一種能的機器,通常是把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發動機既適用於動力發生裝置,也可指包括動力裝置的整個機器(如:汽油發動機、航空發動機)。發動機最早誕生在英國,所以,發動機的概念也源於英語,它的本義是指那種「產生動力的機械裝置」。

㈡ 機械動力和機械設計是兩碼事嗎

兩者不相同。機械動力是指動力部分。機械設計主要是機構與傳動的部分。

㈢ 機械動力學都有哪些內容

機械動力學是研究機械在力作用下的運動和機械在運動中產生的力,並從力與運動的相互作用的角度進行機械的設計和改進的科學。機械動力學的內容:
機械動力學是研究機械在力的作用下的運動和機械在運動中產生的力的一門學科。機械動力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概括起來,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共振分析
隨著機械設備的高速重載化和結構、材質的輕型化,現代化機械的固有頻率下降,而激勵頻率上升,有可能使機械的運轉速度進入或接近機械的「共振區」,引發強烈的共振。所以,對於高速機械裝置(如高速皮帶、齒輪、高速軸等)的支承結構件乃至這些高速機械本身,均應進行共振驗算。
這種驗算在設計階段進行,可避免機械的共振事故發生;而在分析故障時進行,則有助於找到故障的根源和消除故障的途徑。
二、振動分析與動載荷計算
現代的機械設計方法正在由傳統的靜態設計向動態設計過渡,並已產生了一些專門的學科分支。如機械彈性動力學就是考慮機械構件的彈性來分析機械的精確運動規律和機械振動載荷的一個專門學科。
三、計算機與現代測試技術的運用
計算機與現代測試技術已成為機械動力學學科賴以騰飛的兩翼。它們相互結合,不僅解決了在振動學科中許多難以用傳統方法解決的問題,而且開創了狀態監測、故障診斷、模態分析、動態模擬等一系列有效的實用技術,成為生產實踐中十分有力的現代化手段。
機械動力學的各個分支領域,在運用計算機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如MATLAB、AnAMS、CATIA、ANSYS等大型模擬軟體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四、減振與隔振
高速與精密是現代機械與儀器的重要特徵。高速易導致振動,而精密設備卻又往往對自身與外界的振動有極為嚴格的限制。因此,對機械的減振、隔振技術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所以,隔振設備的設計、選用與配置以及減振措施的採用,也是機械動力學的任務之一。
機械動力學在近年來雖然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仍有大量的理論問題與技術問題等待人們去探索,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振動理論問題
這類問題主要是指非線性振動理論問題。工程上的非線性問題常常採用簡化的線性化處理,或在計算機上進行分段線性化處理。在這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工程中的大量自激振動(如導線舞動、機床顫振、車輪振擺、油缸與導軌的爬行等),目前還缺乏統一成熟的理論方法,許多問題尚待研究。
2、虛擬樣機技術
機械繫統動態模擬技術又稱為機械工程中的虛擬樣機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項計算機輔助工程(CAE)技術。運用這一技術,可以大大簡化機械產品的開發過程,大幅度縮短產品的開發周期,大量減少產品的開發費用和成本,明顯提高產品的質量,提高產品的系統及性能,獲得最優化和創新的設計產品。因此,該技術一出現,就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重視和關注,而且相繼出現了各種分析軟體,如MATLAB、ADAMS、ANSYS、CATIA、UG、Pro/E、SolidWorks等。對於這方面的工作,目前我國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3、振動疲勞機理的研究
許多機械零件的疲勞破壞是由振動產生的。如何把振動理論與振動疲勞機理結合起來仍是一個熱門課題。
4、有關測試技術理論和故障診斷理論的研究
適用、有效、廉價的測試診斷設備與技術的研究,離生產急需尚有相當大的距離。
5、流固耦合振動
流體通過固體時會激發振動,而固體的振動,如導線舞動、卡門渦振動、軸承油膜振盪等,又會反過來影響流體的流場和流態,從而改變振動的形態。
6、乘坐動力學
對於交通機械(如汽車、工程機械、艦船等),其結構設計、懸掛設計、座椅設計以及減振設計等都需要引入隨機振動理論,是一個廣闊且重大的課題。
7、微機械動力學問題
微機械並非傳統意義下的宏觀機械的幾何尺寸的縮小。當系統特徵尺寸達到微米或納米的量級時,許多物理現象與宏觀世界的情況有很大差別。例如,在微機械中,構件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質將會發生變化;一些微觀尺度的短程力所具有的長程效應及其引起的表面效應會在微觀領域內起主導作用;在微觀尺度下,系統的摩擦問題會更加突出,摩擦力則表現為構件表面間的分子和原子的相互作用,而不再是由載荷的正壓力產生,並且當系統的特徵尺寸減小到某一程度時,摩擦力甚至可以和系統的驅動力相比擬;在微觀領域內,與特徵尺寸L的高次方成比例的慣性力、電磁力等的作用相對減小,而與特徵尺寸的低次方成比例的黏性力、彈性力、表面張力、靜電力等的作用相對增大;此外,微構件的變形與損傷機制與宏觀構件也不盡相同等。
針對微機械的研究中呈現出的新特徵,傳統的機械動力學理論與方法已不再適用。微機械動力學研究微構件材料的本構關系、微構件的變形方式和阻尼機制、微機構的彈性動力學方程等主要科學問題,揭示微構件材料的分子(或原子)成分和結構、材料的彈性模量和泊松比、微構件的剛度和阻尼以及微機構的彈性動力學特性等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保證微機電系統在微小空間內實現能量傳遞、運動轉換和調節控制功能,以規定的精度實現預定的動作。因此,機械動力學的研究將會取得多方面的創新成果,這些成果不僅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學術價值,而且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機械動力學的研究方法可分為兩類。
(1)結構動態分析
對於機械動力學正問題,動態分析一般藉助於多種動態分析法(如模態分析法、模態綜合法、機械阻抗分析法、狀態空間分析法、模態攝動法及有限元法等)建立結構或系統的數學模型,進而對結構的動態特性進行分析(如動態模擬等)。
對於機械動力學逆問題,動態分析通常先進行動態實驗,在此基礎上根據一定的准則建立結構或系統的數學模型,然後藉助參數辨識或系統辨識的方法進行分析。
(2)動態實驗
結構動態實驗包括模態實驗、力學環境實驗、模擬實驗等,它是產品設計和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不僅可以直接考核產品的動力學性能,也為動態分析建立可靠的數學模型提供必要的數據。

㈣ 機械動力是什麼發電機是嗎工業革命前有嗎

按歷史講機械動力就是從手工工場開始發展至今使機器生產運作的動力,如版第一次工業革命權前,主要的機械動力就是人力畜力等。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就成了主要動力,發電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的條件之一,隨著發電機和電動機的問世,電力成為新的機械動力,發電機本身是發電用的,電動機才讓電成為了動力,所以不是。

㈤ 機械動力學概述

機械動力學是機械原理的主要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機械在運轉過程中的受力情況,機械中各構件的質量與機械運動之間的相互關系等等,是現代機械設計的理論基礎。 研究機械運轉過程中能量的平衡和分配關系。
為了簡化問題,常把機械繫統看作具有理想、穩定約束的剛體系統處理。對於單自由度的機械繫統,用等效力和等效質量的概念 ,可以把剛體系統的動力學問題轉化為單個剛體的動力學問題;對多自由度機械繫統動力學問題一般用拉格朗日方程求解。
機械繫統動力學方程常常是多參量非線性微分方程,只在特殊條件下可直接求解,一般情況下需要用數值方法迭代求解。許多機械動力學問題可藉助電子計算機分析。
機械運動過程中,各構件之間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變化規律是設計運動副的結構、分析支承和構件的承載能力 ,以及選擇合理潤滑方法的依據。在求出機械真實運動規律後可算出各構件的慣性力,再依據達朗貝爾原理,用靜力學方法求出構件間的相互作用力。
平衡的目的是消除或減少作用在機械基礎上周期變化的振顫力和振顫力矩。對於剛性轉子的平衡已有較成熟的技術和方法:對於工作轉速接近或超過轉子自身固有頻率的撓性轉子平衡問題,不論是理論和方法都需要進一步研究。
平面或空間機構中包含有往復運動和平面或空間一般運動的構件 ,其質心沿一封閉曲線運動。根據機構的不同結構,可以應用附加配重或附加構件等方法,全部或部分消除其振顫力。但振顫力矩的全部平衡較難實現。
機械運轉過程中能量的平衡和分配關系包括:機械效率的計算和分析,調速器的理論和設計,飛輪的應用和設計等。
機械振動的分析是機械動力學的基本內容之一, 現已發展成為內容豐富、自成體系的一門學科。
機構分析和機構綜合一般是對機構的結構和運動而言,但隨著機械運轉速度的提高,機械動力學已成為分析和綜合高速機構時不可缺少的內容。
近代機械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 ,自動調節和控制裝置日益成為機械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機械動力學的研究對象已擴展到包括不同特性的動力機和控制調節裝置在內的整個機械繫統,控制理論已滲入到機械動力學的研究領域。
在高速、精密機械設計中,為了保證機械的精確度和穩定性,構件的彈性效應已成為設計中不容忽視的因素。一門把機構學、機械振動和彈性理論結合起來的新的學科——運動彈性體動力學正在形成,並在高速連桿機構和凸輪機構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某些機械的設計中,已提出變質量的機械動力學問題。各種模擬理論和方法以及運動和動力參數的測試方法,日益成為機械動力學研究的重要手段。
機械原理的主要組成部分。它研究機械在運轉過程中的受力、機械中各構件的質量與機械運動之間的相互關系,是現代機械設計的理論基礎。
內容 機械動力學研究的內容包括6個方面。
①在已知外力作用下求具有確定慣性參量的機械繫統的真實運動規律。為了簡化問題,常把機械繫統看作具有理想、穩定約束的剛體系統處理。對於單自由度的機械繫統,用等效力和等效質量的概念可以把剛體系統的動力學問題轉化為單個剛體的動力學問題;對多自由度機械繫統動力學問題一般用拉格朗日方程求解。機械繫統動力學方程常常是多參量非線性微分方程,只在特殊條件下可直接求解,一般情況下需要用數值方法迭代求解。許多機械動力學問題可藉助電子計算機分析。計算機根據輸入的外力參量、構件的慣性參量和機械繫統的結構信息,自動列出相應的微分方程並解出所要求的運動參量。
②分析機械運動過程中各構件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這些力的大小和變化規律是設計運動副的結構、分析支承和構件的承載能力以及選擇合理潤滑方法的依據。在求出機械真實運動規律後可算出各構件的慣性力,再依據達朗伯原理用靜力學方法求出構件間的相互作用力。
③研究回轉構件和機構平衡的理論和方法。平衡的目的是消除或減少作用在機械基礎上周期變化的振顫力和振顫力矩。對於剛性轉子的平衡已有較成熟的技術和方法:對於工作轉速接近或超過轉子自身固有頻率的撓性轉子平衡問題,不論是理論和方法都需要進一步研究。
平面或空間機構中包含有往復運動和平面或空間一般運動的構件。其質心沿一封閉曲線運動。根據機構的不同結構,可以應用附加配重或附加構件等方法全部或部分消除其振顫力。但振顫力矩的全部平衡較難實現。優化技術應用於機構平衡領域已經取得較好的成果。
④研究機械運轉過程中能量的平衡和分配關系。這包括:機械效率的計算和分析;調速器的理論和設計;飛輪的應用和設計等。
⑤機械振動的分析研究是機械動力學的基本內容之一。它已發展成為內容豐富、自成體系的一門學科。
⑥機構分析和機構綜合一般是對機構的結構和運動而言,但隨著機械運轉速度的提高,機械動力學已成為分析和綜合高速機構時不可缺少的內容。
展望 近代機械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自動調節和控制裝置日益成為機械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機械動力學的研究對象已擴展到包括不同特性的動力機和控制調節裝置在內的整個機械繫統,控制理論已滲入到機械動力學的研究領域。在高速、精密機械設計中,為了保證機械的精確度和穩定性,構件的彈性效應已成為設計中不容忽視的因素。一門把機構學、機械振動和彈性理論結合起來的新的學科──運動彈性體動力學 (KED)正在形成,並在高速連桿機構和凸輪機構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果。考慮運動副中間隙和摩擦的機械動力學問題,有待於進一步深入研究。在某些機械的設計中,已提出變質量的機械動力學問題。各種模擬理論和方法以及運動和動力參數的測試方法,日益成為機械動力學研究的重要手段。

㈥ 當代藝術與設計的關系

例:俄國的構成主義運動是二十世紀初國際現代主義運動的重要內容之一。俄國構成主義設計是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前後在俄國一小批先進知識分子當中產生的前衛藝術運動和設計運動。構成主義的目的是改變舊的社會意識,提倡用新的觀念去理解藝術工作和藝術在社會中應扮演的角色,堅決的提出設計為社會服務。構成主義的藝術家希望通過對造型藝術的詞彙和構成手法的再定義,為未來的人們創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至上主義和構成主義為人們揭示了一個普遍規律:視覺藝術的某一要素,如線條、色彩、形式、都具有其自身的表現力,從而獨立於世界表象的任何關系之外。馬列維奇(Kasimir Malevich)、嘉博(Gabo)、克利(Klee)等人,他們把最新奇的抽象藝術帶入構成主義體系中來。二十世紀初的現代藝術,尤其是立體主義和構成主義雕塑的幾何造形和構成形式,對二維藝術設計和建築空間設計有很大參考價值。

一:二維藝術設計

至上主義代表人馬列維奇的平面作品把單純的幾何形作各種組合、色調單一,卻傳達了一種動力感和空間感。他運用富於動態的斜方組合把畫面安排得緊張和復雜,幾何構成表現了情感的波動。馬列維奇的學生李西茨基(FL Lissitzky)是傳播俄國至上主義的重要人物,它的平面作品《用紅色鍥子打入白色》是採用完全抽象的形式,強烈地表達出革命觀念的現代海報之一。李西茨基強調抽象形式與社會應用的結合,把幾何造形、照片和字體以一種前衛的方式組合起來,從中可以看到「現代」設計的特點。電影《戰艦波將金號》海報設計背景是抽象的線條構成,主體則是在吶喊的水手,將幾何造形、照片和字體設計元素有機地結合起來。他把照相技術引入平面設計,製作成照相蒙太奇地效果,體現了構成主義所推崇地機械韻律感。蘇聯導演愛森斯坦創造了構成主義式的新電影剪輯手段蒙太奇,他導演的電影《戰艦波將金號》充分體現了這種風格。

亞歷山大·羅欽可(A1exander M.Rodchenko)是構成主義的三位創始者之一。他不但是蘇俄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攝影家,也是蘇俄十月革命中的重要藝術導師。羅欽可的觀念是最激進的。他在一九二三年又發表了驚人的學說,聲稱「繪畫已死,藝術家應同時具備畫家、設計家和工程師的三重任務。」然後就從此擱下畫筆、油彩,而拿起相機。他認為:「相機是社會主義之社會與人民的理想眼睛。」 「只有攝影能回應所有未來藝術的標准。」他們在自己的文化環境中,為著一種變革而努力工作。在他們的作品中通過一種純幾何的觀念顯示出反個人主義的思想。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在當代攝影家的作品中,也表現出一種構成主義造形理念的影響。這也許正是我們的藝術繼承傳統的結果。而怎樣對待繼承與革新,也是每位攝影家應該深思的問題。

構成主義風格影響到許多歐洲國家的平面設計,如包豪斯的莫霍里-納吉(Moholy-Nagy)的設計當中反映尤其明顯。他的平面作品全都是絕對抽象的作品,他設計的包豪斯叢書、海報、拍攝的照片和製作的電影,都具有強烈的理性特徵,並且顯示了理性化對於設計造成的積極效果。他相信簡單結構的力量,利用平面來表達這種力量。當代美國的設計大師艾普瑞樂(April Greiman)版面的空間化設計,在一定程度上顯然是借鑒了構成主義大師李西茨基對於空間、平衡和造型的視覺思想,並將其應用到了實踐中。她強調人的直覺性對設計的決定作用,重視形式的表現力,主張為了表現可以犧牲可讀性。艾普瑞爾的版面設計,一方面強調視覺中的二維性表達方式,即運用平面化的語言。另一方面,她卻又利用編排方面的技巧,把深度感引進到版面中。重疊的造型,極具指示性和眾多性格不同的標記線,富有動感、方向感及空間懸浮感的幾何圖形,暗示出了強烈的透視關系。這是使她的設計作品充滿活力的關鍵所在。

二:空間設計

馬列維奇設計了一些所謂至上主義的建築模型,例如《空間中的獨立形式》,這些模型成為以後建築的重要藍圖,而且影響了現代建築的國際風格的進程。俄國構成主義的影響在沃爾特·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地設計中表現非常鮮明。構成主義把結構當成是設計的起點,以此作為建築表現的中心,這個立場成為世界現代主義建築的基本原則。

塔特林(Tatlin)是構成主義的奠基人,他把各種材料在一系列幾何造形的基礎上作了研究,認為材料和有機組合的造形是一切設計的基礎。《第三國際紀念碑》是塔特林的代表作,它是雕塑、建築與工程結合在一起的抽象構成,使用了動力、空間和各種材料,體現了構成主義關於空間、時間、運動和光的宏偉構思。進行虛擬空間設計的要素是與構成主義雕塑一致的。構成主義雕塑對材料和機械結構的特質有著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他們用立方體、圓柱體構成宏偉建築式結構,既表現了工業時代特有的冷漠和非人格性亦在大自然威力的反襯下顯出「機器靜止時的深刻沉默」。

嘉博(Gabo)的雕塑把體量轉變成線條和平面輪廓,認為藝術的重點應是在空間中的勢,而不再量感,它首先把機械動力的真實運動引入雕塑,創造了最初的活動雕塑。現代裝置藝術受到嘉博雕塑風格的影響,裝置藝術似乎滿足了繁忙的當代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平衡,充分反映變化中的世界,因為裝置藝術中靜止的物品並不是絕對靜止的,它們所存在的空間環境和社會處於永恆的運動中,因此它們本身的意義也在不斷變化。

對於俄羅斯的構成主義者們,他們已超越了馬利維奇,他們為藝術是自治的精神活動的觀念而辯護,正是塔特林首倡了這一觀念,後由他的製作主義繼承者採用並得到發展。這一觀念認為藝術家應該接受再培訓以成為合格的技師和工程師,為的是在現代工業社會里能夠取得與工人兄弟們一樣的地位。技術藝術(Technology Art)最重要的一項資源是與重新解釋與利用運動藝術(Kinetic art)和光-動藝術(Lumino-Kinetic Art)中再現的光與運動有關的。在德國魏瑪的包豪斯實驗藝術家發展了一種結合光和運動的藝術。包豪斯的莫霍利·納吉和亞歷山大·卡爾德(Alexander Calder)各自獨立地在20年代和30年代探索一種真實的運動藝術,但是只是到50年代,動態藝術(Kinetic Art)才真正形成。

無論我們是進行平面設計或空間設計,構成主義藝術家所創造的造形方法對於現代設計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㈦ 機械動力學主要學些什麼出來後可以從事什麼專業,此專業是否有前途,請詳細解答謝謝

一、機械動力學性質
1. 機械:機構、機器的總稱。
(機械原理) 2.動力學:研究剛
體運動及受力關系的學科。 動力
學正問題—已知力(力矩)求運
動; 動力學反(逆)問題—已知
運動求力(力矩)。
F = ma
機械動力學:是研究機械在力作
用下的運動、 機械在運動中產生
的力(力矩)的科學。
例:
ω
M
v
F
機構組成性質:曲柄、急回。 若
已知力(力矩),當機構處於平
衡狀態時,求力 矩(力) --機械
靜力學問題。 若已知M、F,求
ω、v時—機械動力學。
二、機械動力學研究內容
1. 描述機械有那些基本參數 1)
機構參數:幾何參數(桿長);
物理參數(質量 m,轉動慣量
J)。 2)運動參數:轉角θ、
ω、α、s、v、a。 3)力矩M、力
F。
2. 內容 1)已知機械的物理、幾
何參數進行動力學分析。 a、已
知力求運動;b、已知力求運
動。 可表示為:f ( F , M ) g (l , m,
J , v, a, ω , α ) 2)已知運動、受力
求結構 這是機械設計研究問題,
一般實際做法是先 設計後校核,
少數情況是直接求設計參數。
例:求支點最佳位置。
如果梁靜止為靜力學問題; 如果
梁有慣性運動為動力學問題。
q
3)具體章節內容 單自由度運動
學方程的建立 二自由度運動學方
程的建立,如差動輪系、五桿機
構 多自由度運動學方程的建立,
如機械手臂、機器人等
理想情況下(無摩擦變形等) 考
慮摩擦,如鉸鏈、關節處摩擦 考
慮彈性變形,如桿變形、並聯柔
性機器人 變質量問題,如推土機
工作過程、火箭發射過程 有間隙
情況下動力學研究,不詳講述
三、 研究對象--以機械為研究對

三大典型機構 連桿機構 凸輪機
構 齒輪機構 組合機構
四、其它
1. 學習機械動力學目的、意義 學
習動力學分析問題的思想和基本
方法,能夠 解決一般動力學問
題。 2.教材(見前言) 3.考核方
式 開卷。
第一章 單自由度的機械繫統動力
學分析
§1-1 利用動態靜力法進行動力學
分析 一、思路
動靜法:根據達朗貝爾原理將慣
性力計入靜力平衡 方程,求出為
平衡靜載荷和動載荷而需在原動
件上 施加的力(力矩)。平衡方
程包括:慣性力、載荷、 約束反
力和驅動力(力矩)。 ※用靜力
平衡方程解決動力學問題 基本方
程為: F = ma M = Jα
M 1 (驅) 解:利用動靜法拆開機
構 輪1:有反作用力R,慣性力
矩 J11 輪2:有反作用力R,慣性
力矩 J 2 2 則有方程: M Rr J = 0
1 1 1 1 M 2 Rr2 J 22 = 0
二、典型實例 例1:已知:z1 ,
z2 , J! , J 2 , M 1 , M 2 求:角加速
度 1
r1 r2
M 2 (阻)

M 1 M 2 ( z1 / z2 ) 1 = J1 + J 2
( z1 / z2 ) 2
結論:1、加慣性力(力矩) 2、
約束反力 3、

詳細可以去網路文庫找,,
專業就是機械化工程之類的,,主要是工程,

㈧ 在機械動力裝置有關的的文獻里,flow fuse是什麼意思求專家指教

搜一下:在機械動力裝置有關的的文獻里,flow
fuse是什麼意思??求專家指教

㈨ 什麼是機械繫統動力學模擬

系統模擬就是根據系統分析的目的,在分析系統各要素性質及其相互關系的基礎上,建立能描述系統結構或行為過程的、且具有一定邏輯關系或數量關系的模擬模型,據此進行試驗或定量分析,以獲得正確決策所需的各種信息。

計算機試驗常被用來研究模擬模型。模擬也被用於對自然系統或人造系統的科學建模以獲取深入理解。模擬可以用來展示可選條件或動作過程的最終結果。模擬也可用在真實系統不能做到的情景,這是由於不可訪問、太過於危險、不可接受的後果、或者設計了但還未實現、或者壓根沒有被實現等。

模擬的主要論題是獲取相關選定的關鍵特性與行為的有效信息源,模擬時使用簡化的近似或者假定,模擬結果的保真度與有效性。模型驗證與有效性的過程、協議是學術學習、改進、研究、開發模擬技術的熱點,特別是對計算機模擬。

(9)機械動力裝置藝術擴展閱讀

系統動力學是研究社會系統動態行為的計算機模擬方法。具體而言,系統動力學包括如下幾點:

1、系統動力學將生命系統和非生命系統都作為信息反饋系統來研究,並且認為,在每個系統之中都存在著信息反饋機制,而這恰恰是控制論的重要觀點,所以,系統動力學是以控制論為理論基礎的。

2、系統動力學把研究對象劃分為若乾子系統,並且建立起各個子系統之間的因果關系網路,立足於整體以及整體之間的關系研究,以整體觀替代傳統的元素觀。

3、系統動力學的研究方法是建立計算機模擬模型—流圖和構造方程式,實行計算機模擬試驗,驗證模型的有效性,為戰略與決策的制定提供依據。

閱讀全文

與機械動力裝置藝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屯溪高壓閥門廠 瀏覽:409
推土機最終傳動裝置 瀏覽:351
賤人工具箱列印機 瀏覽:868
美國工具箱反傾銷 瀏覽:320
帶動道岔的主要設備是什麼 瀏覽:62
永磁軸承怎麼拆 瀏覽:730
廢生鐵在鑄造時都添加什麼 瀏覽:20
軌道交通電子裝置設計規范 瀏覽:617
機場設備維護怎麼樣 瀏覽:681
氣動自動糾偏裝置 瀏覽:895
電腦的設備型號都有什麼 瀏覽:435
華耀達電氣控制設備公司怎麼樣 瀏覽:732
真空排氣閥門原理 瀏覽:938
大學化學實驗室過濾裝置 瀏覽:725
氣提裝置設計計算 瀏覽:121
弱電工具箱工具 瀏覽:344
線卡子設備多少錢一個 瀏覽:351
電腦唱歌設備多少錢一台 瀏覽:9
長寧區消防器材怎麼樣 瀏覽:420
如何使用CD畫實驗裝置圖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