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國旗設計者是誰
曾聯松
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1949年7月由曾聯松設計。
曾聯松(1917-1999),浙江瑞安人,少年青年時代就讀於瑞安縣小學、瑞安中學。1936年考入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經濟系。後參加抗日救亡聯合會,投身革命。1938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積極從事地下活動。1949年,全國政協向全國公開徵集國旗、國徽的圖案。曾聯松從報上獲知後,設計了「五星布成橢圓形,大星導引於前,小星環繞於後,恰似眾星拱北斗的五星紅旗」。 中國國旗的設計者-曾聯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五星紅旗的紅色象徵革命,上面的五顆五角星象徵著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大團結。而星的顏色用黃色則象徵在紅土地上顯示出的光明。中國國旗的設計者是曾聯松。上海解放後,他從《解放日報》上看到徵集國旗圖案的通知,以《東方紅》 的「他是人民大救星」歌詞為靈感,設計出新中國的象徵----五星紅旗。
㈡ 新中國國旗的設計者是誰拜託各位大神
1949年7月,32歲的曾聯松在上海設計了國旗圖案——五星紅旗.
㈢ 中國國旗是由誰主持設計的
剛過去的國慶清晨,中國國旗在全國各地升起,這面代表十三億中國人的五星紅旗,乃由一名平凡的國人所設計。
嘔心瀝血一個月
那是1949年7月的一天,上海人民沉浸在剛剛解放的勝利的喜悅之中。
曾聯松在上海「現代經濟通訊社」任文書,32歲,得知要設計人民共和國的國旗。他想自己雖然不是專業畫家,但有美術愛好的基礎,決定投身到這很有意義的設計工作中去。
7月的上海,炎炎夏日一片火熱。曾聯松為設計最佳國旗圖案日夜揮汗伏案描繪,到了似痴如迷的程度。他為了方便設計國旗圖案,特地去一家紙張店買來一大捆彩色油光紙。
他根據啟事的要求,每天構思、比畫、畫圖案,拼畫面,剪剪貼貼製作國旗草稿,廢寢忘食,腦海里滿是國旗的構圖,畫紙上畫滿國旗的圖案,家中到處是國旗的草稿。
午夜飛來靈感
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在一個清澈的午夜,面對一堆畫著各種圖案的稿紙,他推開窗戶呼吸新鮮空氣稍作休息,抬頭仰望窗外滿天的繁星,忽然一個靈感在腦海里閃現: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就像圍著北斗的四顆小星。用紅色作為國旗的基礎色,代表解放、光明、熱烈。想到這里,他趕快重新鋪紙執筆,一遍遍重新構思,重新作畫,重新剪貼……
他先剪出了一個大的五角星,象徵中國共產黨。並以一顆大星導引於前,後剪出了幾顆小星環繞於後,像星拱北斗。小星象徵廣大人民。人民緊緊地環繞在黨的周圍,團結戰斗,走向勝利。
他還把五角星設計為三原色中最亮的黃色,這不僅與象徵革命的紅色旗面相協調,像在早晨彩霞一片中金光燦燦,色調簡練而庄嚴大氣,且也表達了中華兒女的黃皮膚。
但是,這組金星圖案應放在紅旗的什麼位置呢?曾老又經過反覆推敲,終於把五星挪向旗面的左上方,五個金黃色星居高臨下,光彩閃耀,彷佛使人看到了星光映照紅色大地,燦爛而輝煌。
整個圖案庄嚴而顯華麗,簡潔而不單調,雍容而具氣勢,明朗而不蕭疏。此時,曾聯松終於感覺有了一個最佳的構圖方案。高興得手舞足蹈,興奮不已。
五顆金星的結合圖形,形成了一個橢圓形,像一張海棠的葉子,這恰恰和我國疆土的幾何圖形類似,表現了中國地理特徵。
曾老前後經過一個月時間的設計構圖,組織安排,最後以紅色油光紙為旗幟,製成五星紅旗。
不知獲得採用
1949年9月27日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正式通過了曾聯松設計的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毛主席親手升起了象徵新中國誕生的國旗,這面新制特大國旗,長5米多,寬3米多。從此,五星紅旗終日飄揚在天安門廣場的蔚藍色天空上。曾老從報紙上看到公布的國旗圖案時,非常激動,非常驚詫。五星紅旗和自己的設計的幾乎相同。無法確定是自己的作品,在他的設計國旗圖案大星中有嵌鐮刀斧頭,想想可能是別人的作品,但在心中總留著一個結,直至致協告知他們經修改後採用了他的設計。
自從設計五星紅旗後,曾聯松都是默默無聞、兢兢業業地從事他的本職工作,從不以國旗設計者自居,周圍許許多多的人,幾乎都不知道或忘記了他是國旗的設計者的身份。
曾老很謙虛地說:其實國旗的設計成功,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經過廣大政協委員集體的智慧作了修改,使整個圖案更加簡化明了,主題突出。
離休在家的曾老,晚年生活安排得有條有理,而平平凡凡。平時,對詩書畫很感興趣,既吟詩也作畫。他說:「僅是愛好,無成就。」
參考資料:人民網
㈣ 中國國旗的設計者是誰
曾聯松(1917-1999),浙江瑞安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圖案設計者。少年青年時代就讀於原瑞安縣小學(現瑞安市小學)、瑞安市中學。
1936年考入南京大學前身中央大學的經濟系,後參加抗日救亡聯合會,投身革命。1938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積極從事地下活動,擔任中央大學學生地下黨支部書記工作。曾任五屆上海市政協委員、六屆上海市政協常委。
1949年10月1日,五星紅旗隨著新中國的誕生飄揚在天安門廣場的上空。1950年,曾聯松應邀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這是黨和人民給他的崇高榮譽。
曾任上海市政協常委。1999年10月19日,曾聯松在上海病逝,骨灰暫放在當地龍華烈士陵園。2004年9月曾聯松的骨灰正式入葬上海嘉定長安墓園。電影《共和國之旗》就是講他的故事。
㈤ 開國大典的電動國旗是誰做的
開國大典電動旗桿設計師林治遠做的。
林治遠,號裕民。1913年2月9日出生於天津,廣內東潮容陽人。北京市政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副院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工程設計大師、天安門廣場開國大典旗桿設計者。
1949年開國大典毛主席親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所用的旗桿,由林治遠親手設計施工完成。
(5)新中國國旗自動升降裝置設計者擴展閱讀
天安門國慶工程指揮部對旗桿製作進行了具體分工,自動升旗方案由林治遠來具體落實。
林治遠接到任務後,與有關技術人員一起研究自動升降的開關設施。他們首先設計出這樣一個方案:國旗自動升降,升降速度與國歌演奏時間一致,國歌奏完後,國旗升到頂端並自動停止。
根據這個方案,技術人員設計出了一個簡單的機械設施來控制升降速度,又在升降旗用的鋼絲繩兩端各焊了一個鋼球來控制升降開關,只要升降速度設施碰到兩端的鋼球,便會自動停止升降並自動斷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林治遠
㈥ 新中國國旗的設計者是誰
1949年7月,32歲的曾聯松在上海設計了國旗圖案——五星紅旗。
然而,在徵集到的三千餘幅國旗設計圖案中,五星紅旗圖案最初卻未受重視。 1949年的8月中旬,北平飯店413房間被辟成臨時選閱室,陳列著3012幅應征的國旗圖案供與會的政協委員進行初評。 委員們一致看好三幅紅底黃色的圖案——第一幅是上面一顆金色的大星,旗下三分之一處是一條黃色的橫杠;第二幅是上面一顆金色的大星,下面兩條橫杠;第三幅是上面一顆大星,下面三條橫杠。 說明書上寫道:金色的大星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聯合政權,第一條橫杠代表黃河、第二條橫杠代表長江、 第三條橫杠代表珠江,意為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 五星紅旗圖案在第一輪的篩選中就被淘汰了! 為慎重起見,評選小組將上述三幅圖案和其他幾十幅圖案匯編成《國旗圖案參考資料》,供大家再一次討論。 編印資料時,田漢問:「怎麼沒把那幅五顆星的圖案收進去?」他從被淘汰的一堆設計圖案的最底下翻出了那幅圖案:「這個設計簡潔大方,而且寓意也深,你們認為呢?」 看得出,大家並不太喜歡這幅圖案。短暫的沉默後終於有人吞舌吐吐地說:「許多人覺得這幅圖案好像有點似曾相識的味道。」在三千多幅應證稿件中,幾乎有四分之三的設計圖不是模仿蘇聯國旗就是模仿美國國旗,有的甚至是模仿歐洲一些小國家的國旗。所以在第一眼看到五星紅旗時,大家就把它放在了一邊。 「它像什麼?」田漢問。 「像蘇聯國旗!」幾個人異口同聲地叫了起來。 田漢又仔細地看了看圖案,然後用手遮住了大星中的鐮刀和斧頭:「假如拿掉了這個呢?」 大家點起頭來。 「是不是把這張也編進去?」田漢說。 工作人員在它的右上角寫上了「32號」。 幾天後,收集了38幅圖案的《國旗圖案參考資料》送到了毛澤東和代表們的手裡。 1949年9月23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宴請參加新政協會議的代表們。張治中直截了當地談了自己對國旗的看法:「你不是說過要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嗎,在國旗上畫一道杠,有把國土一分為二的嫌疑!再講,用一條杠子代表黃河也不科學相關信息,老百姓會聯想到孫猴子的金箍棒!」 與此同時,田漢把五星紅旗的圖案交到了毛澤東的手裡。毛澤東把眼光定格在了大星中的鐮刀斧頭上,微微皺起了眉頭。田漢馬上說:「鐮刀和斧頭的圖案我認為可以拿掉,這並不妨礙整體的效果,反而更簡潔了。」 毛澤東的眉頭舒展開了。 1949年9月27日,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了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 9月28日,國旗圖案在報紙上公開發表。 9月29日,市民爭相訂購國旗,旗幟加工廠的工人以空前高漲的熱情夜以繼日地投入到了國旗的製作中。 10月1日,家家戶戶門前的五星紅旗與天安門廣場的五星紅旗交相輝映 國旗設計者的期待 1949年9月29日,報紙上登出了新中國國旗圖案。華東合作事業管 理局的曾聯松看著那幅熟悉的圖案,一下子呆住了。他趕緊翻來覆去 地找,想看看有沒有設計者的名字。 沒有! 曾聯松的表情從興奮和期待慢慢轉成了疑惑。對於他來說,那是 一個失望和希望並存的不眠之夜。但是很快,對於開國大典的期待取 代了他所有的疑惑。國旗是不是自己設計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 曾經為之浴血奮斗的事業終於成功了,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呢? 兩天後的10月1日,曾聯松早早地來到商店門口,站在擴音喇叭前。 那時,收音機還很稀罕,有什麼重大新聞,人們都會去聽街頭和商店 的有線廣播。 開國盛況隨著電波傳到了上海,深深地震撼著擴音器下每一個人 的心。在《義勇軍進行曲》中,新中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緩緩地升起 在天安門廣場上空……曾聯松的淚水滾滾而下。 1950年的9月27日,曾聯松才被正式告知,他就是五星紅旗的設計 者。這一天離他投稿的日子,相隔了整整十三個半月。但喜悅並沒有 因時間的沖刷而褪色。 兩個星期前,曾聯松因公去北京出差。剛住下,就有人來敲門, 兩個陌生人說他們是全國政協的。曾聯松覺得有些意外,但又有一種 預感,因為他的設計稿件當時就是寄到全國政協去的。 果然,來人問了他關於國旗設計的情況,他們問得很詳細,還一 邊作記錄。 回上海後不久,一份確認他為國旗設計者的通知以及赴北京參加 國慶活動的觀禮券便送到了他的手上。 1950年11月1日,參加觀禮回來的曾聯松收到一封標有「1137號文 件」的公函: 曾聯松先生: 你所設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業已採用,茲贈送人民政協紀念 刊一冊,人民幣500萬元,分別交郵局和人民銀行寄上,作為酬謝你對 國家的貢獻,並致深切的敬意!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辦公廳 一九五○年十月二十一日 50年過去了,那枚印在已經發黃了的信箋上的公章依然紅得耀眼。 500萬元是多少? 「萬元」是當時舊幣的單位,1955年實行新幣後,舊幣和新幣的 比價為1萬元舊幣換1元新幣。當年的500萬元相當於一個熟練技術工人 一年的工資!
㈦ 新中國國旗的設計者是:
曾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