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轉向加力裝置由哪三大部分
轉向助力裝置的部位包括;助力方向機 ,助力泵, 助力泵皮帶, 高壓油管, 低壓管,儲油罐。液壓油
㈡ 轉向裝置的作用有哪些
汽車轉向系統各部分結構作用 車轉向時,要使各車輪都只滾動不滑動,各車輪必須圍繞一個中心點O轉動,顯然這個中心要落在後軸中心線的延長線上,並且左、右前輪也必須以這個中心點O為圓心而轉動。 為了滿足上述要求,左、右前輪的偏轉角應滿足如下關系: 與非獨立懸架配用的轉向傳動機構主要包括轉向搖臂2、轉向直拉桿3轉向節臂4和轉向梯形。在前橋僅為轉向橋的情況下,由轉向橫拉桿6和左、右梯形臂5組成的轉向梯形一般布置在前橋之後,如圖d-zx-08a所示。當轉向輪處於與汽車直線行駛相應的中立位置時,梯形臂5與橫拉桿6在與道路平行的平面(水平面)內的交角>90。 在發動機位置較低或轉向橋兼充驅動橋的情況下,為避免運動干涉,往往將轉向梯形布置在前橋之前,此時上述交角<90,如圖d-zx-08b所示。若轉向搖臂不是在汽車縱向平面內前後擺動,而是在與道路平行的平面向左右搖動,則可將轉向直拉桿3橫置,並借球頭銷直接帶動轉向橫拉桿6,從而推使兩側梯形臂轉動。 1.轉向器 2.轉向搖臂 3.轉向直拉桿 4.轉向節臂 5.梯形臂 6.轉向橫拉桿當轉向輪獨立懸掛時,每個轉向輪都需要相對於車架作獨立運動,因而轉向橋必須是斷開式的。與此相應,轉向傳動機構中的轉向梯形也必須是斷開式的。 1.轉向搖臂 2.轉向直拉桿 3.左轉向橫拉桿 4.右轉向橫拉桿 5.左梯形臂 6.右梯形臂 7.搖桿 8.懸架左擺臂 9.懸架右擺臂 10.齒輪齒條式轉向器轉向直拉桿的作用是將轉向搖臂傳來的力和運動傳給轉向梯形臂(或轉向節臂)。它所受的力既有拉力、也有壓力,因此直拉桿都是採用優質特種鋼材製造的,以保證工作可靠。直拉桿的典型結構如圖十所示。在轉向輪偏轉或因懸架彈性變形而相對於車架跳動時,轉向直拉桿與轉向搖臂及轉向節臂的相對運動都是空間運動,為了不發生運動干涉,上述三者間的連接都採用球銷。 1.螺母 2.球頭銷 3.橡膠防塵墊 4.螺塞 5.球頭座 6.壓縮彈簧 7.彈簧座 8.油嘴 9.直拉桿體 10.轉向搖臂球頭銷隨著車速的提高,現代汽車的轉向輪有時會產生擺振(轉向輪繞主銷軸線往復擺動,甚至引起整車車身的振動),這不僅影響汽車的穩定性,而且還影響汽車的舒適性、加劇前輪輪胎的磨損。在轉向傳動機構中設置轉向減振器是克服轉向輪擺振的有效措施。轉向減振器的一端與車身(或前橋)鉸接,另一端與轉向直拉桿(或轉向器)鉸接。 1.連接環襯套 2.連接環橡膠套 3.油缸4.壓縮閥總成 5.活塞及活塞桿總成 6.導向座 7.油封 8.擋圈 9.軸套及連接環總成 10.橡膠儲液缸五.液壓助力轉向系統 動力轉向系統 兼用駕駛員體力和發動機(或電機)的動力為轉向能源的轉向系統,它是在機械轉向系統的基礎上加設一套轉向加力裝置而形成的。其中屬於轉向加力裝置的部件是: 轉向油泵5、轉向油管4、轉向油罐6以及位於整體式轉向器10內部的轉向控制閥及轉向動力缸等。當駕駛員轉動轉向盤1時,轉向搖臂9擺動,通過轉向直拉桿11、橫拉桿8、轉向節臂7,使轉向輪偏轉,從而改變汽車的行駛方向。 1.方向盤 2.轉向軸 3.轉向中間軸 4.轉向油管 5.轉向油泵 6.轉向油罐 7.轉向節臂 8.轉向橫拉桿 9.轉向搖臂 10.整體式轉向器 11.轉向直拉桿 12.轉向減振器 與此同時,轉向器輸入軸還帶動轉向器內部的轉向控制閥轉動,使轉向動力缸產生液壓作用力,幫助駕駛員轉向操縱。這樣,為了克服地面作用於轉向輪上的轉向阻力矩,駕駛員需要加於轉向盤上的轉向力矩,比用機械轉向系統時所需的轉向力矩小得多。 當轉子順時針方向旋轉時,葉片在離心力及高壓油的作用下緊貼在定子的內表面上。其工作容積開始由小變大,從吸油口吸進油液;而後工作容積由大變小,壓縮油液,經壓油口向外供油。由於轉子每旋轉一周,每個工作腔都各自吸、壓油兩次,故將這種型式的葉片泵稱為雙作用式葉片泵。雙作用葉片泵有兩個吸油區和兩個壓油區,並且各自的中心角是對稱的,所以作用在轉子上的油壓作用力互相平衡。因此,這種油泵也稱為卸荷式葉片泵。 汽車直線行駛時,閥芯與閥套的位置關系如圖中所示。自泵來的液壓油經閥芯與閥套間的間隙,流向動力缸兩端,動力缸兩端油壓相等。駕駛員轉動方向盤時,閥芯與閥套的相對位置發生改變,使得大部分或全部來自泵的液壓油流入動力缸某一端,而另一端與回油管路接通,動力缸促進汽車左傳或右轉。 轉向油泵是助力轉向系統的動力源。轉向油泵經轉向控制閥向轉向助力缸提供一定壓力和流量的工作油液。目前,轉向油泵大多採用雙作用式葉片泵。這種油泵有兩種結構型式,一種是潛沒式轉向油泵,另一種為非潛沒式轉向油泵。本圖所示為潛沒式油泵,它與貯液罐是一體的,即油泵潛沒在貯液罐的油液中;非潛沒式轉向油泵的貯液罐與轉向油泵分開安裝,用油管與轉向油泵相連接。 l.驅動軸 2.殼體 3.前配油盤 4. 葉片 5.儲油罐 6.定子 7.後配油盤 8.後蓋 9.彈簧 10.管接頭 11.柱塞 12.閥桿 13.鋼球 14.轉子 A.出油口 B.出油腔 C.進油腔 D.油道 H.主量孔
滿意請採納
㈢ 轉向裝置的作用有哪些
汽車轉向系統各部分結構作用 車轉向時,要使各車輪都只滾動不滑動,各車輪必須圍繞一個中心點O轉動,顯然這個中心要落在後軸中心線的延長線上,並且左、右前輪也必須以這個中心點O為圓心而轉動. 為了滿足上述要求,左、右前輪的偏轉角應滿足如下關系: 與非獨立懸架配用的轉向傳動機構主要包括轉向搖臂2、轉向直拉桿3轉向節臂4和轉向梯形.在前橋僅為轉向橋的情況下,由轉向橫拉桿6和左、右梯形臂5組成的轉向梯形一般布置在前橋之後,如圖d-zx-08a所示.當轉向輪處於與汽車直線行駛相應的中立位置時,梯形臂5與橫拉桿6在與道路平行的平面(水平面)內的交角>90. 在發動機位置較低或轉向橋兼充驅動橋的情況下,為避免運動干涉,往往將轉向梯形布置在前橋之前,此時上述交角<90,如圖d-zx-08b所示.若轉向搖臂不是在汽車縱向平面內前後擺動,而是在與道路平行的平面向左右搖動,則可將轉向直拉桿3橫置,並借球頭銷直接帶動轉向橫拉桿6,從而推使兩側梯形臂轉動. 1.轉向器 2.轉向搖臂 3.轉向直拉桿 4.轉向節臂 5.梯形臂 6.轉向橫拉桿當轉向輪獨立懸掛時,每個轉向輪都需要相對於車架作獨立運動,因而轉向橋必須是斷開式的.與此相應,轉向傳動機構中的轉向梯形也必須是斷開式的. 1.轉向搖臂 2.轉向直拉桿 3.左轉向橫拉桿 4.右轉向橫拉桿 5.左梯形臂 6.右梯形臂 7.搖桿 8.懸架左擺臂 9.懸架右擺臂 10.齒輪齒條式轉向器轉向直拉桿的作用是將轉向搖臂傳來的力和運動傳給轉向梯形臂(或轉向節臂).它所受的力既有拉力、也有壓力,因此直拉桿都是採用優質特種鋼材製造的,以保證工作可靠.直拉桿的典型結構如圖十所示.在轉向輪偏轉或因懸架彈性變形而相對於車架跳動時,轉向直拉桿與轉向搖臂及轉向節臂的相對運動都是空間運動,為了不發生運動干涉,上述三者間的連接都採用球銷. 1.螺母 2.球頭銷 3.橡膠防塵墊 4.螺塞 5.球頭座 6.壓縮彈簧 7.彈簧座 8.油嘴 9.直拉桿體 10.轉向搖臂球頭銷隨著車速的提高,現代汽車的轉向輪有時會產生擺振(轉向輪繞主銷軸線往復擺動,甚至引起整車車身的振動),這不僅影響汽車的穩定性,而且還影響汽車的舒適性、加劇前輪輪胎的磨損.在轉向傳動機構中設置轉向減振器是克服轉向輪擺振的有效措施.轉向減振器的一端與車身(或前橋)鉸接,另一端與轉向直拉桿(或轉向器)鉸接. 1.連接環襯套 2.連接環橡膠套 3.油缸4.壓縮閥總成 5.活塞及活塞桿總成 6.導向座 7.油封 8.擋圈 9.軸套及連接環總成 10.橡膠儲液缸五.液壓助力轉向系統 動力轉向系統 兼用駕駛員體力和發動機(或電機)的動力為轉向能源的轉向系統,它是在機械轉向系統的基礎上加設一套轉向加力裝置而形成的.其中屬於轉向加力裝置的部件是: 轉向油泵5、轉向油管4、轉向油罐6以及位於整體式轉向器10內部的轉向控制閥及轉向動力缸等.當駕駛員轉動轉向盤1時,轉向搖臂9擺動,通過轉向直拉桿11、橫拉桿8、轉向節臂7,使轉向輪偏轉,從而改變汽車的行駛方向. 1.方向盤 2.轉向軸 3.轉向中間軸 4.轉向油管 5.轉向油泵 6.轉向油罐 7.轉向節臂 8.轉向橫拉桿 9.轉向搖臂 10.整體式轉向器 11.轉向直拉桿 12.轉向減振器 與此同時,轉向器輸入軸還帶動轉向器內部的轉向控制閥轉動,使轉向動力缸產生液壓作用力,幫助駕駛員轉向操縱.這樣,為了克服地面作用於轉向輪上的轉向阻力矩,駕駛員需要加於轉向盤上的轉向力矩,比用機械轉向系統時所需的轉向力矩小得多. 當轉子順時針方向旋轉時,葉片在離心力及高壓油的作用下緊貼在定子的內表面上.其工作容積開始由小變大,從吸油口吸進油液;而後工作容積由大變小,壓縮油液,經壓油口向外供油.由於轉子每旋轉一周,每個工作腔都各自吸、壓油兩次,故將這種型式的葉片泵稱為雙作用式葉片泵.雙作用葉片泵有兩個吸油區和兩個壓油區,並且各自的中心角是對稱的,所以作用在轉子上的油壓作用力互相平衡.因此,這種油泵也稱為卸荷式葉片泵. 汽車直線行駛時,閥芯與閥套的位置關系如圖中所示.自泵來的液壓油經閥芯與閥套間的間隙,流向動力缸兩端,動力缸兩端油壓相等.駕駛員轉動方向盤時,閥芯與閥套的相對位置發生改變,使得大部分或全部來自泵的液壓油流入動力缸某一端,而另一端與回油管路接通,動力缸促進汽車左傳或右轉. 轉向油泵是助力轉向系統的動力源.轉向油泵經轉向控制閥向轉向助力缸提供一定壓力和流量的工作油液.目前,轉向油泵大多採用雙作用式葉片泵.這種油泵有兩種結構型式,一種是潛沒式轉向油泵,另一種為非潛沒式轉向油泵.本圖所示為潛沒式油泵,它與貯液罐是一體的,即油泵潛沒在貯液罐的油液中;非潛沒式轉向油泵的貯液罐與轉向油泵分開安裝,用油管與轉向油泵相連接. l.驅動軸 2.殼體 3.前配油盤 4. 葉片 5.儲油罐 6.定子 7.後配油盤 8.後蓋 9.彈簧 10.管接頭 11.柱塞 12.閥桿 13.鋼球 14.轉子 A.出油口 B.出油腔 C.進油腔 D.油道 H.主量孔
㈣ 機動車中轉向助力裝置其作用是什麼,
轉向助力是協助駕駛員作汽車方向調整,為駕駛員減輕打方向盤的用力強度。
㈤ 汽車動力轉向系統的作用及組成
轉向助力泵、轉向橫拉桿、助力器、方向機 等組成,轉向助力泵 使轉向靈活便於操作 轉向橫拉桿 是是前輪轉向用的
純手打,望採納,謝謝
㈥ 動力轉向的轉向加力裝置有
您好,親!包括轉向油泵,轉向控制閥,轉向動力缸。希望可以幫助到您,謝謝。
㈦ 目前汽車常用的轉向加力裝置有哪些類型
現在的汽車目前轉向助力有機械式,液壓式靠轉向助力泵跟轉向機配合,還有就是電子式。
㈧ 液壓轉向加力裝置工作原理
目前,國產轎車上幾乎毫無例外的採用了轉閥式的液壓整體動力轉向器。轉向動力缸活塞與機械轉向器製成一體。活塞將轉向動力缸分成左右兩腔。轉向控制閥組裝在機械轉向器的下端,轉向軸轉動控制轉向控制閥的工作狀態,其轉向控制閥為滑閥或轉閥。
葉輪泵由發動機驅動,轉向控制閥裝在轉向柱下端,齒條右端裝有動力缸,缸分成兩個工作壓力室。儲油罐通過吸管連接葉輪泵,通過回油管連接控制閥。壓力管從控制閥通往葉輪泵。
不轉向時,控制閥保持開啟狀態,動力缸活塞兩邊的工作腔與低壓回油管相通而不起作用。葉輪泵輸出的油液經控制閥流回儲油罐。因轉向壓力和流量限制閥的節流阻力很小,故葉輪泵輸出油的壓力也很低,葉輪泵實際上處於空轉狀態。
轉向時,駕駛員轉動轉向盤,帶動轉向軸和齒輪,使分配閥處於與某一轉彎方向相應的工作位置時,轉向動力缸中相應的工作腔與回油管路斷開,與葉輪泵輸出管路相通,另一腔仍通回油管路。地面轉向阻力經橫拉桿傳到制有齒條的活塞桿上,形成比轉向控制閥節流阻力高得多的管路阻力。於是葉輪泵輸出壓力急劇升高。高壓液體通過控制閥進入動力缸活塞的一邊,推動活塞,進而推動齒條起加力作用。
轉向角度愈大,轉向力愈大,活塞移動行程就愈長,產生的壓力也就愈高,由此產生的轉向加力也愈大。轉向盤停止轉動時,控制閥隨即回復到中間位置,使動力缸停止工作,也就是具有隨動作用。
㈨ 汽車動力轉向系統有什麼作用
汽車動力轉向是指重型車的轉向系統通過液壓臂的助力推動支臂工作,從而達到轉向需求。
動力轉向系統是利用發動機的動力來幫助駕駛員進行轉向操縱的裝置,它把發動機的能量轉換成液壓能(電能或氣壓能),再把液壓能(電能或氣壓能)轉換成機械能作用在轉向輪上幫助駕駛員進行轉向,故應稱之為動力助力轉向系統。它最初主要是為了減小駕駛員施加到轉向盤上的轉向力而裝到汽車上的。從本世紀30年代開始在汽車上應用動力轉向系統。當時,主要是在重型汽車上安裝,採用的動力源包括氣壓和液壓。到目前為止,氣壓動力轉向已被淘汰,最廣泛應用的是液壓動力轉向,另外還有剛開始推廣應用的電動動力轉向。目前在國外不但重型車裝用動力轉向系統,而且在輕型車和轎車上也極普遍地應用。從50年代起,各汽車工業發達國家就競相發展動力轉向裝置。
㈩ 轉向加力器的作用
一、動力轉向的作用
重型汽車或裝有超低壓胎的轎車轉向時阻力較大,為了減輕駕駛員的疲勞強度,改善轉向系統的技木性能,採用動力轉向裝置。採用動力轉向的汽車轉向時,所需的能量在正常情況下,只有小部分是駕駛員提供的體能,而大部分是發動機驅動轉向油泵旋轉,將發動機輸出的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壓力能。並在駕駛員控制下,對轉向傳動裝置或轉向器中某一傳動件施加不同方向的隨動漸進壓力,從而實現轉向。
二、動力轉向的分類
1.按動力能源分
(1)液壓式:以液壓為動力源,目前廣泛應用。
(2)氣壓式:以壓縮空氣為動力源,僅限於重型且採用氣壓制動的車。
2.按動力缸、控制閥及轉向器的相對位置分
(1)整體式:其機械轉向器和動力缸設計成一體,並與轉向控制閥組裝在一起。
(2)半整體式:其轉向控制閥同機械轉向器組合成一體,而轉向動力缸則作為一個獨立的部件。
(3)轉向加力器:其機械轉向器獨立,而將轉向控制閥和轉向動力缸組合成一體。
三、液壓動力轉向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1.組成
液壓動力轉向的組成見圖19-10所示。它由轉向油泵、轉向油罐、轉向控制閥、動力缸等組成。
轉向油泵13安裝在發動機上,由曲軸通過皮帶驅動運轉向外輸出油壓,轉向油罐12有進、出油管接頭,通過油管分別和轉向油泵和轉向控制閥3聯接。動力轉向器為整體式動力轉向器,其轉向控制閥用以改變油路。由齒條-活塞5和缸體形成動力缸的r和l兩個工作腔。r腔為右轉向動力腔,l腔為左轉向動力腔,它們分別通過油道和轉向控制閥聯接。轉向螺桿4和齒條-活塞、齒條-活塞和扇齒6組成了兩對嚙合傳動副。轉向搖臂7一端固接在與扇齒聯在一起的轉向搖臂軸上,另一端鉸接在轉向主拉桿8上。轉向橫拉桿10、轉向梯形臂11及前軸組成轉向梯形。
圖19-10 液壓動力轉向示意圖
1-轉向盤;2-轉向軸;3-轉向控制閥;4-轉向螺桿;5-齒條-活塞;6-齒扇;7-搖臂;8-轉向主拉桿;
9-轉向節;10-轉向橫拉桿;11-轉向梯形臂;12-轉向油罐;13-轉向油泵;r-右轉向動力腔;l-左轉向動力腔
2.工作原理
(1)當汽車直線行駛時,轉向控制閥將轉向油泵泵出來的工作液與油罐相通,轉向油泵處於卸荷狀態,動力轉向不工作。
(2)當汽車需要轉彎時,如右轉彎,駕駛員向右打轉向盤,轉向控制閥將轉向油泵泵出來的工作液與r腔接通,將上腔與油罐接通,在油壓的作用下,齒條-活塞移動,通過扇齒使搖臂軸逆時針轉動,拉動主拉桿通過轉向節、轉向梯形使左、右輪向右擺動,從而實現右轉向。左轉彎則相反。
四、液壓動力轉向器
1.結構
(1)組成:圖19-11所示為一種液壓整體式動力轉向器。它主要由同於循環球式的機械轉向器、動力缸及轉閥式轉向控制閥等部分組成。
(2)轉向器:用於機械循環球式轉向器的轉向螺母被製成圓柱形,稱為齒條-活塞19,它既是轉向器中的轉向螺母和齒條,又是動力缸中的活塞。齒條-活塞內制有截面為半圓形的螺旋槽,與其配合的轉向螺桿17外表面也制有截面為半圓形的螺旋槽,二者配合能形成截面為圓形的螺旋管狀通道,在轉向螺桿與齒條-活塞間裝有鋼球,利用循環球導管23讓其構成迴路。扇齒與轉向搖臂軸18製成一體,利用調整螺釘27調整扇齒與齒條-活塞間的嚙合間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