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做好物理演示實驗,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1、鼓勵學生自己多動手,通過積極參與逐步培養理性思考的習慣。
2、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探索物理規律。
3、把物理實驗和生活實際相聯系,利用學生的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有效利用多媒體,通過大量豐富的事例豐富學生的視野。
5、處理好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的關系,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6.合理分組,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Ⅱ 求一篇大學物理演示實驗觀後感!!!
1.教學實踐和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中學生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但分析判斷能力還不成熟,自主性還不強,因此還需要給予正確的、及時的指導。在探究學習中完全放手、束縛太多都不現實,不僅不能實現教學目標,對後續課程的學習也有負面影響。因此探究性學習活動中,既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師的必要指導,在互動中實現教學目標。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一節公開課中,最初是想完全開放,自主探究。即創設情景後,由學生觀察、討論、猜想平面鏡的成像特點,然後自行設計方案、小組實驗,檢驗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終得出成像特點。但是,試教過程中,明顯感到實在太難駕馭,有的學生甚至對我的意圖也不完全明白,結果只好臨時調整教學策略,效果自然不理想。通過反思,認識到只有好的願望、好的理念,不考慮學生的現狀,自然不會獲得理想的效果。
上公開課時,根據初二學生的認知能力重新設計了方案,適當增加了教師的指導,針對同學們的猜想,分步實驗,逐個檢驗,及時交流,教師也成為研究主體中的一員,效果就理想多了。由於把學習過程還給了學生,沒有了教師的絕對權威,學生們依據自己的天性、智力水準,自然地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認知過程,他們的熱情自然高漲,從不同的角度思考、討論,設計不同的方案,選取不同的實驗用具,積極動手實驗,再思考、討論、交流,儼然一幅科學研究的情景。除了通常一些方法(如人舉左手,鏡中的像則舉右手等)外,學生在活動中又找到了幾種很有創意的方法。例如檢驗平面鏡成像和物體相對於鏡面是否對稱時,一學生在拿起點燃的蠟燭在鏡前移動,發現蠟燭傾斜(開始並不是有意的)時,鏡中像也發生了傾斜,但傾斜的方向與蠟燭正好相反,運用數學中軸對稱的知識,便得出物像相對於平面鏡對稱的結論;另一學生在實驗時,手中沒放下的火柴盒「幫了大忙」,他發現手中的火柴盒在蠟燭的左側時,火柴盒的像在蠟燭像的右側,調換一下位置,像也跟著變化,於是也得出了物像對稱的結論。顯然,同學們在課堂活動中已經成為了教學主體,他們為自己的發現(或稱為創新)而歡欣,我想這樣的親歷的探究過程他們會終生難忘。
探究教學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認知和實踐活動,教師和學生都是主體,也必須成為主體,他們各自通過自己的能動作用,履行各自的角色,並且和諧互動,只有這樣,探究教學活動才能順利展開。如果教師、學生中任何一方不能積極、能動、自主、創造性地履行自身的角色,便失去了主體的特性,那麼,探究教學的目標也就不可能實現。
探究活動應允許學生出錯,不追求活動的完整性
由於器材、環境、知識水準、操作技能等原因,學生的實驗結果和結論有時誤差較大。教師若以此為契機提出問題,通過分析、討論,找出原因,改進實驗方法,這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綜合能力會大有益處。切不可輕率指責、否定。同時,課前分組也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狀況,活動過程中及時組織交流,以使學生學會傾聽他人的見解,從而學會攜手合作以實現活動目標。當然,課後的補救也是必要的。對探究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小組或個人,教師應提供再探究的機會,幫助他們在分析失敗原因的基礎上,改進實驗方法,完成探究,消除失敗產生負面影響的可能。共性的問題,教師要採取恰當的措施補救,或提出新的探究課題。這很正常,正是問題或錯誤,才有了改進和創新。
《研究串聯電路特點》的一節課中,由於分組自主探究,學生的活動熱情很高,八個小組中的五個都由實驗數據歸納出了串聯電路中的電流、電壓特點。但是,有一個小組,實驗數據幾乎無規律可循,另兩個小組的實驗數據近似與電路特點相吻合。在交流時,由於受到有正確結論的小組的影響,後兩個小組的代表說:「我們的實驗數據顯示:串聯電路中各導體中的電流基本相等;串聯電路中各導體兩端電壓之和基本等於電路兩端的總電壓。」而實驗數據出現問題的那個小組的代表交流時講道:「我們小組的實驗不能驗證串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猜想是否成立。」這種情況的出現非常正常,由於連接電路時導線接頭處接觸電阻的影響或操作不當,導致實驗失敗。考慮到本節課的時間有限,我只做了對三個小組探究活動的肯定和對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的認可,先請同學們(包括實驗結論正常的同學)就此實驗現象自己分析原因,留待下一節課再交流、討論。雖然教學進度被打亂,我還要花費一節課的時間來「善後」,但能讓同學們動起來,積極地探究新的、更深一步的課題,這不正符合了
2.應用
利用上述問題的結論可以解決「內陸地區為什麼比沿海地區溫差大?」的問題。
當然,在探究活動中我們也要注意一些問題:
1、開放性決不意味著放任自流,整個教學事態的發展必須處於教師的引導、控制之下;也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更輕松一些,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學生的自主活動能夠有序、有效?這就要求設計者更充分地估計學生學習現狀、教學內容的難度,同時更恰當地進行環境設計、媒體設計等。
2、 教師在培養學生探究實驗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網路學習的能力,現在網路非常發達,在搜集資料時,也許幾乎想搜集到什麼就能搜集到什麼。例如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時,在網路網站輸入「阿基米德實驗」後,馬上就找到了「杠桿法」、「抽水法」等一些取材容易、簡單可行的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的方法。當然也比較容易地搜索到了不錯的免費課件。
3、 真實的教學環境相比,在探究教學設計中教師有充足時間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周密計劃、反復檢查。因此,教師要對探究教學所涉及的各個因素進行反復的預演,達到能夠比較精確地控制這些因素,特別是對整個探究過程的把握,是設計的難點之一。
4、 鼓勵提問,科學的發展、技術的進步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教師該從一開始實施課題探究教學時,就要保護、促進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因為多數學生還未養成發問的習慣,而且此時心中即使有問題也顧慮重重地怕自己提的問題太簡單、怕提錯了問題被別人笑話而不願和大家一起探討,更不用說進行深入的課題探究了。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問題是完成設計的關鍵為此,我們應該深刻理解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先生曾講過的這句話:「錯了也沒關系,錯了馬上改,可怕的倒是提不出問題,邁不出第一步」。
5、為了較好地完成物理探究的教學工作,教師首先要去適應新形式的變化,教師不是知識的信息庫,不可能回答出學生們提出的所有的問題。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教師的作用就是要把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開發出來。要善於在學生進行物理探究的每一個過程中,進行點撥與指導,使學生能夠在物理探究過程中學習知識,學習方法,學會研究。這是一項艱苦而有意義的工作,教師們應克服一切困難並努力去完成好這項工作,並善於總結物理「探究活動」的教學經驗,使之不斷完善。
最後還要注意:物理「探究活動」不以傳授物理知識為主要任務,而是以學生主動參與社會、生活實踐,親身體驗並從實踐中感悟、探究為主,使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或親身體驗獲得直接經驗,並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加工等,得出結果。
第3篇.對概念的形成及規律的建立,這應是課堂教學的重頭戲,對這一過程教師必須加以充分的「稀釋」,使學生知道其來龍去脈,從中體驗物理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及科學探索的艱辛。例如《牛頓第一定律》,如果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一個靜態的結論,而不是引導學生循著規律的發現過程去體驗一番,這不能不說是教學的一大缺憾。為此,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必須注重挖掘隱含在知識背後的科學方法,使其成為發展學生科學思維的源頭活水。在這一節中我安排學生探討以下幾個問題:
1、亞里士多德根據直覺得到的觀點錯在哪裡?(由於時代的局限性,亞里士多德沒有考慮摩擦力的存在。)
2、伽利略研究問題的方法有何特點?(實驗事實+科學推理=正確結論,這種研究方法對以後的科學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3、伽利略對科學的貢獻是什麼?(「毀滅直覺的觀點而用新的觀點來替代它。」——愛因斯坦)
4、笛卡兒對伽利略的表述作了何種改進?(運動的方向性問題,伽利略時代還沒有把物理量區分為矢量和標量。)
5、牛頓又是如何補充和完善前人的理論的?(①物體的運動並不需要力去維持,②提出了慣性的概念。牛頓第一定律實際上是伽利略思想的繼承。)
6、牛頓第一定律揭示的是什麼自然規律?(力和運動的正確關系)
7、你對牛頓「如果說我在科學上有什麼貢獻的話,那是因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別人看得更遠的緣故」這個說法有何感想?(這是一句實事求是的摯語。)
在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中,教學重點應定位在充分展示科學家的原發現過程及揭示伽利略的研究問題的思想方法上,在教育和教學的層面進行適當的剪輯和編制,讓學生追根溯源,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內心體驗和主動參與的「再發現過程」或「亞研究過程」,使學生真實體會到真理的發現過程是一個螺旋式上升過程。
要善於用邏輯推理與數學推導的方法進行探究教學
許多物理學的規則、公式,都是運用已學過的舊知識在具體的條件下,通過數學的嚴密推導而得出結論,這又是一個學習的重點,涉及到兩個方面:其一為邏輯推理方式;其二為思維的方法。例如,力學中的動能:我們不僅要知道其表達式,更應知曉其推導過程:外力對物體做的功,如果用表示物體的動能,則有,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可得: 則我們把叫做動能。
4.
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現代物理教學模式,應作為我們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方向,但不可能一步到位。在目前,關鍵在於教師對於探究性教學的認同和對於有效的物理教學的責任感,同時,教師自身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引導學生開展科學探究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科學探究作為物理教學的指導思想,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逐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向探究教學的方向發展。第一,將科學探究的思想體現在具體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之中。例如伽利略開創了實驗研究的先河,他對自由落體的研究堪稱科學探究的典範;牛頓經過對天體運動的長期思考,最終發現了萬有引力,將地球與天體的運動規律統一起來,這都是科學探究歷程中的豐碑。第二,就像科學家的探究過程一樣,學生的探究方式是靈活多樣的,而不是一整套具體的模式和程序,教師應注意啟發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能力。第三,科學探究並不一定需要裝備良好的實驗室,教師要想辦法利用生活中的低成本的物品,因陋就簡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嘗試解答並進行驗證」的過程去揭示知識規律,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其實質是讓學生學習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物理的理解和認識是通過親身經歷的學習過程而逐漸形成的。物理課不應當是聽課、記筆記、做實驗、做習題的結合,而應當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不斷探究物理現象的本質與內在聯系的過程,將科學探究作為物理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這是體現物理學的本質與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相統一的要求,是物理教育發展的趨勢。
、如何把探究精神滲透到物理教學中
(
物理學科是以實驗作為載體的,許多現象可以說明所要講述的物理知識。在教學中我通過探究實驗的設計,讓學生去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探究實驗的教學首先要提出所要探究的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新,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習《摩擦力》時我提出:我們都知道,走路靠的是摩擦力,平時我們走得很穩,可是下雨天走路容易摔跤,想知道是什麼原因嗎?那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下面就讓學生進行分組探究實驗:一組探究摩擦力與接觸物體的材料是否有關,二組探究摩擦力與接觸物體的粗糙程度是否有關,三組探究摩擦力與正壓力是否有關。其次要引導學生根據已學過的物理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進行科學猜想,鼓勵大膽提出假設,開展討論,分組設計檢驗猜想的實驗方案,包括選用哪些實驗器材、先後測量哪些物理量、具體如何操作等。例如在《重力》一節的教學中,「探究重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要引導學生猜測重力的大小可能與形狀,體積,質量等因素是否有關,並設計選用相關材料進行探究。再次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探索實踐活動,去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於探究、積極求知的心理傾向。例如在《機械能守恆定律》的教學中,我安排了「觸鼻」演示,裝置很簡單,效果卻不錯。取約二米長的線繩系在天花板上,下端拴一鐵球。演示時,請學生中的「勇敢」者上來,讓繩拴著的鐵球偏離平衡位置,恰好能碰到參與者的鼻子,這時釋放鐵球,當鐵球返回時,不管是下面的觀看者還是上面的參與者都十分緊張,而鐵球卻在剛要碰到參與者的鼻了時戛然而止,參與者安然無恙。由於學生參與了整個演示過程,感受十分深刻,對理解「機械能守恆定律」很有幫助。
在概念的形成及規律的建立中進行探究教學
5. 運用「無錯原則」主動參與探究性實驗
「無錯原則」實際是「無責怪原則」,即只要學生積極參與就予以鼓勵,不怕學生失誤,而是千方百計找出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給予恰如其分的鼓勵,幫助學生在和諧的探究性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樹立自信心、上進心,這是教師教學思想、教學作風、教學技巧的一種獨特表現。
、使學生在探究性物理實驗中和諧發展
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具有兩層意思:首先使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都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其次是使學生在全面發展基礎上具有特長。為此,在探究性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對學生科學探究過程思維方法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和諧發展。物理探究性實驗學習過程,其中含著對學生物理思維方法的培養過程,物理思維方法多種多樣,而對學生進行逆向思維訓練我情有獨鍾,頗有心得。例如,在探究性實驗學習「電磁感應」之前,可先讓學生回顧奧斯特實驗,並設問:既然電能夠產生磁,那麼反過來磁是否能產生電呢……又如在探究性實驗學習了凸透鏡成像規律之後,可讓學生先判斷照相機、幻燈機的成像性質,然後運用逆向思維分析解釋他們的成像原理。如此這樣,學生對一些物理知識問題在腦海中就產生了一定的逆向思維的習慣 ,有利於物理探究性學習。
和諧發展是全面發展的一個新的層面,只要擁有了和諧的教育理念,注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把和諧的理念貫穿教育教學的始終就能夠實現學生和諧發展的最研究成果
通過近一個學期的研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學生在科學探究中合作形成一種必不可少條件,從科學探究中的提出問題到最後結論的得出,無不充滿著學生和諧、快樂的交流,使學生團結、和諧氣氛中獲得了知識。
在科學探究中運用和諧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過程,應貫穿教學的始終,不是一個階段性的任務,本學期剛接新的班級,開展本課題其目的主要培養學生在科學探究中的合作意識,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探究活動更加有效
Ⅲ 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報告,要求自主設計可以體現物理原理的實驗的或者小發明,不能太過於簡單,也不用太復雜
大物實驗?你們班應該有課件,當時我們直接抄的課件,現在找不到了?
Ⅳ 跪求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報告——光學
這是以前我們寫的 你看看可不可以
用透射光柵測定光波波長
08物理 楊貴宏
雲南省紅河學院物理系 雲南 蒙自 661100
摘 要:這篇文章講述了怎樣利用透射光柵測量光波波長,以及測量時的細節,測量前的實驗准備。
關鍵詞:光柵,主極大,次極大,分光計,單色光,復色光
引言: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陽光,通常我們認為陽光是一種單色光[1](單一波長的光)。其實,籠罩在我們周圍的光線本身是復色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單色光組成的光線),他是由不同波長波線的單色光組成的。
廣義的說,具有周期性的空間結構或光學性能(如透射率、折射率)的衍射屏,統稱光柵。光柵的種類很多,有透射光柵和反射光柵,有平面光柵和凹面光柵,有黑白光柵和正弦光柵,有一維光柵,二維光柵和三維光柵,等等。此次實驗所使用的光柵是利用全息照相技術拍攝的全息透射光柵光柵的表面若被污染後不易清洗,使用時應特別注意[2]。
分光計是一種能精確測量角度的光學儀器,常用來測量材料的折射率、色散率、光波波長和進行光譜觀測等。由於該裝置比較精密,控制部件較多而且復雜,所以使用時必須嚴格按照一定的規則和程序進行調整,以便測量出准確的結果。
分光計主要由五個部件組成:三角底座,平行光管、望遠鏡、刻度圓盤和載物台。圖中各調節裝置的名稱及作用見表1。
分光計基本結構示意圖
表1 分光計各調節裝置的名稱和作用
代號 名稱 作用
1 狹縫寬度調節螺絲 調節狹縫寬度,改變入射光寬度
2 狹縫裝置
3 狹縫裝置鎖緊螺絲 松開時,前後拉動狹縫裝置,調節平行光。調好後鎖緊,用來固定狹縫裝置。
4 平行光管 產生平行光
5 載物台 放置光學元件。檯面下方裝有三個細牙螺絲7,用來調整檯面的傾斜度。松開螺絲8可升降、轉動載物台。
6 夾持待測物簧片 夾持載物台上的光學元件
7 載物台調節螺絲(3隻) 調節載物台檯面水平
8 載物台鎖緊螺絲 松開時,載物台可單獨轉動和升降;鎖緊後,可使載物台與讀數游標盤同步轉動
9 望遠鏡 觀測經光學元件作用後的光線
10 目鏡裝置鎖緊螺絲 松開時,目鏡裝置可伸縮和轉動(望遠鏡調焦);鎖緊後,固定目鏡裝置
11 阿貝式自准目鏡裝置 可伸縮和轉動(望遠鏡調焦)
12 目鏡調焦手輪 調節目鏡焦距,使分劃板、叉絲清晰
13 望遠鏡光軸仰角調節螺絲 調節望遠鏡的俯仰角度
14 望遠鏡光軸水平調節螺絲 調節該螺絲,可使望遠鏡在水平面內轉動
15 望遠鏡支架
16 游標盤 盤上對稱設置兩游標
17 游標 分成30小格,每一小格對應角度 1』
18 望遠鏡微調螺絲 該螺絲位於圖14-1的反面。鎖緊望遠鏡支架制動螺絲 21 後,調節螺絲18,使望遠鏡支架作小幅度轉動
19 度盤 分為360°,最小刻度為半度(30′),小於半度則利用游標讀數
20 目鏡照明電源 打開該電源20,從目鏡中可看到一綠斑及黑十字
21 望遠鏡支架制動螺絲 該螺絲位於圖14-1的反面。鎖緊後,只能用望遠鏡微調螺絲18使望遠鏡支架作小幅度轉動
22 望遠鏡支架與刻度盤鎖緊螺絲 鎖緊後,望遠鏡與刻度盤同步轉動
23 分光計電源插座
24 分光計三角底座 它是整個分光計的底座。底座中心有沿鉛直方向的轉軸套,望遠鏡部件整體、刻度圓盤和游標盤可分別獨立繞該中心軸轉動。平行光管固定在三角底座的一隻腳上
25 平行光管支架
26 游標盤微調螺絲 鎖緊游標盤制動螺絲27後,調節螺絲26可使游標盤作小幅度轉動
27 游標盤制動螺絲 鎖緊後,只能用游標盤微調螺絲26使游標盤作小幅度轉動
28 平行光管光軸水平調節螺絲 調節該螺絲,可使平行光管在水平面內轉動
29 平行光管光軸仰角調節螺絲 調節平行光管的俯仰角
實驗原理:
圖1中給出幾條不同縫數縫間干涉因子的曲線.為了便於比較,縱坐標縮小了 它們有以下特點:
(1)主極強峰值的大小、位置和數目
當 ( )時, , ,但它們的比值 ,這些地方是縫間干涉因子的主極大(多縫衍射圖樣中出現一些新的強度極大和極小,其中那些較強的亮線叫主極大,較弱的亮線叫次極大)。 意味著衍射角滿足下列條件:
(1)
(1)式說明,凡是在衍射角滿足(1)式的方向上出現一個主極大,主極大的強度是單縫在該方向強度的 倍。主極強的位置與縫數N無關。主極強的最大級別|k|<d/λ。
(2)零點的位置、主極強的半形寬度和次極強的數目
當Nβ等於π的整數倍但β不是π整數倍時,sinNβ=0,sinβ≠0,這里是縫間干涉因子的零點。零點在下列位置:
sinθ=(k+m/N)λ/d (2) 其中k=0,±1,±2,…;m=1,…,N-1.
所以每個主極強之間有N-1條暗線(零點),相鄰暗線間有一個次極強,故共有N-2個次極強。
半形寬度公式為: △θ=λ/Nd•cosθk。 (3)
主極強的半形寬度△θ與Nd成反比,Nd越大,△θ越小,這意味著主極強的銳度越大。反映在幕上,就是主極強亮紋越細。
上面我們只分析了縫間干涉因子的特徵,實際的強度分布還要乘上單縫衍射擊因子.在圖1中所示 縫間干涉因子上乘以圖1所示的單縫衍射因子,就得到圖2[(a),(b),(c)]中所示的強度分布.從這里可以看出,乘上單縫衍射因子後得到的實際強度分布中各級說極強的大小不同,特別是剛好遇到單縫衍射因子零點的那幾級主極強消失了,這現象叫做缺級.
在給定了縫的間隔d之後,主極強的位置就定下來了,這時單縫衍射因子並不改變主極強的位置和半形寬度,只改變各級主極強的強度.或者說,單縫衍射因子手作用公在影響強度在各級主極強間的分配.
如圖3所示,設S為位於透鏡L1物方焦面上的細長狹縫光源,G為光柵,光柵上相鄰狹縫兩對應之間的距離d 稱為光柵常量,自L1射出的平行光垂直地照射在光柵G上。透鏡L2將與光柵法線成θ角的衍射光會聚於其像方焦面上的Pθ點,由(1)式的光柵分光原理得
(3)
上式稱為光柵方程.式中θ是衍射角,λ是光波波長,k是光譜級數(k=0、±1、±2…)。衍射亮條紋實際上是光源加狹縫的衍射像,是一條銳細的亮線。當k=0時,在θ=0的方向上,各種波長的亮線重疊在一起,形成明亮的零級像。對於k的其它數值,不同波長的亮線出現在不同的方向上形成光譜,此時各波長的亮線稱為光譜線。而與k 的正、負兩組值相對應的兩組光譜,則對稱地分布在零級像的兩側。因此,若光柵常量d為已知。當測定出某譜線的衍射角θ和光譜級k,則可由(1)式求出該譜線的波長λ;反之,如果波長λ是已知的。則可求出光柵常量d 。
實驗進行步驟:
1.實驗時分光計調節,
(1)粗調。
A,旋轉目鏡手輪,盡量使叉絲和綠十字清晰。
B,調節載物台,使下方的三隻螺釘的外伸部分等高,使載物台平面大致與主軸垂直(目測)。
C,調整望遠鏡光軸俯仰調節螺釘,使望遠鏡光軸盡量調成水平(目測)。
粗調應達到的要求:在載物台上放一個三棱鏡。當三棱鏡的一個光學面與望遠鏡光軸接近垂直時,應可以看到反射回來的十字像,十字像一般與分劃板上的交點並不重合,至此粗調完成。
(2)細調。
A,使分光計望遠鏡適應平行光(對無窮遠調焦),望遠鏡、準直管主軸均垂直於儀器主軸,準直管發出平行光。
B,使望遠鏡對准準直管,從望遠鏡中觀察被照亮的準直管狹縫的像,使其和叉絲的豎直線重合,固定望遠鏡。參照圖3放置光柵,點亮目鏡叉絲照明燈(移開或關閉夾縫照明燈),左右轉動載物平台,看到反射的「綠十字」,調節b2或b3使「綠十字」和目鏡中的調整叉絲重合。這時光柵面已垂直於入射光。
用汞燈照亮準直管的狹縫,轉動望遠鏡觀察光譜,如果左右兩側的光譜線相對於目鏡中叉絲的水平線高低不等時(如圖3),說明光柵的衍射面和觀察面不一致,這時可調節平台上的螺釘b1使它們一致。最終使 光柵面衍射面應調節到和觀測面度盤平面一致。
2. 測光柵常量d:只要測出第k可級光譜中的波長λ已知的譜線的衍射角 ,就可以根據(3)式求出d值。
(1).調節分光計按(1)步驟
(2).調節光柵位置
(3).用汞燈照亮準直管,轉動望遠鏡到光柵的一側,使叉絲的豎直線對准已知波長的第k級譜線的中心,記錄二游標值。
(4). 將望遠鏡轉向光柵的另一側,使叉絲的豎直線對准已知波長的第k級譜線的中心,記錄二游標值。
(5).重復第4、5步兩次,得到3組數據。
3.光譜級數k由自己確定,由於光柵常量d已測出,因此只要未知波長的第k級譜線的衍射角 ,就可以求出其波長值 。
以知波長可以用汞燈光譜中的綠線( nm),也可以用鈉燈光譜中二黃線 )之一。
3. 測量未知波長
(1). 用汞燈照亮準直管,轉動望遠鏡到光柵的一側,使叉絲的豎直線對准已知波長的第k級譜線的中心,記錄二游標值。
(2).轉動望遠鏡到光柵的一側,使叉絲的豎直線對准以知波長的第k級譜線的中心,記錄兩游標值;將望遠鏡轉向光柵的另一側,同上測量,同一游標的兩次讀熟之差是衍射角 的兩倍。
(3).重復第1、2步兩次,得到3組數據。
實驗數據:見實驗數據記錄表
實驗數據記錄表
表二 測光柵常量d實驗數據
測量次序( )
1
2
3
表三 測量未知波長實驗數據
測量次序( )
1
2
3
實驗結果:
1.測量光柵常量
根據 ,由表二得到 的平均值
= (1)
由光柵原理 ,
因此有
又因為在此實驗中 ,綠光的波線 nm,衍射角的平均值 ,因此得d的平均值
(nm) (2)
2.測量藍紫光的波長
根據 ,由表三得到 的平均值
= (3)
由於 ,得到
又因為在此實驗中 ,光柵常量 nm,衍射角的平均值 ,因此得 的平均值
(nm) (4)
參考文獻:
[1],趙凱華.新概念物理教程——光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進清理, 黃曉虹主編. 基礎物理實驗.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3],楊述武主編,王定興編. 普通物理實驗(光學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Ⅳ 急,求一篇大一物理演示實驗報告!
簡單操作:
1、閉合鋁環的上跳演示
將電源插座插入電源,打開電源開關,將鋁環套入鐵棒內按動操作開關。當開關接通則鋁環高高跳起,當保持操作開關接通狀態不變,則鋁環保持一定高度,懸在鐵棒中央;當斷開操作開關,則鋁環落下。
2、帶孔鋁環的演示
重復上述步驟,然後將帶孔的鋁環套入鐵棒內,按動操作開關。當開關接通瞬間,鋁環上跳,但高度沒有不帶孔的鋁環高;保持操作開關接通狀態不變,鋁環則保持某一高度不變,懸在鐵棒中央某一位置,但沒有不帶孔的鋁環懸的高;當把操作開關斷開後,鋁環落下。
3、開口鋁環的演示
重復上述步驟,然後將開口鋁環套入鐵棒內按動操作開關,開口鋁環靜止不動。
實驗原理:
本實驗利用通電線圈及線圈內的鐵芯所產生的變化磁場與鋁環的相互作用,演示楞次定律。鐵芯為φ26 X 450的軟鐵棒,線圈為有機玻璃骨架、φ0.7mm高強度漆色線繞制而成。
當線圈中突然通電流時,穿過閉合的小鋁環中的磁通量發生變化,根據楞次定律可知,閉合鋁環中會產生感生電流、感生電流的方向和原線圈中的電流方向相反。因此與原線圈相斥,相斥的電磁力使鋁環上跳。
注意事項:
上述實驗現象反映了楞次定律的內容。當線圈通有電流時,將在鐵芯中產生交變磁場,套在鐵芯中的鋁環將產生感生電流,感生電流的方向與線圈中的電流方向相反,因此與線圈相斥,使得鋁環上跳;當帶孔的鋁環重復上述實驗時由於感生電流沒有不帶孔的鋁環大,所以它沒有不帶孔的鋁環跳的高;當開口鋁環重復上述實驗時,由於開口鋁環形不成閉合迴路,無感生電流,沒有受到電磁力的作用,所以靜止不動。
Ⅵ 初中物理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都有哪些有哪位高手作過歸納總結。
初中物理教師演示實驗90個
1 停止沸騰的水澆冷水
2 會跳舞的小人
3 聲的產生
4 聲的傳播
5 真空中的鬧鍾
6 音調和頻率的關系
7 觀察聲音的波形
8 聲音的響度和振幅的關系
9 觀察說話聲的波形
10 觀察雜訊的波形
11 聲波能傳遞能量
12 光的傳播
13 光的反射規律
14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5 光的折射現象
16 色光的混合
17 投影儀
18 凸透鏡對光的作用
19 凸透鏡成像規律
20 自製溫度計
21 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
22 水的沸騰
23 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24 電荷在導體中定向移動
25 電路
26 串並聯電路的電流規律
27 電壓表的使用
28 並聯電路電壓規律
29 串聯電路電壓規律
30 探究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
31 用變阻器改變燈泡的亮度
32 電阻上電流跟電壓的關系
33 探究電阻的串聯與並聯
34 伏安法測電阻
35 探究斷路和短路
36 測電功率
37 探究焦耳定律
38 觀察保險絲的作用
39 條形磁體的磁場分布
40 磁化鋼針
41 電流的磁效應
42 通電螺線管的磁場
43 研究電磁鐵
44 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力
45 通電線圈在磁場中扭轉
46 自製電動機
47 線圈不能連續轉動
48 電磁繼電器的作用
49 磁生電
50 電磁波的產生
51 電磁波的傳播
52 光在光纖中傳播
53 天平的使用
54 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55 量筒的使用
56 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
57 時間的測量
58 力的作用效果
59 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60 慣性
61 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62 二力平衡的條件
63 重力的大小跟什麼因表有關系
64 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65 杠桿的平衡條件
66 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
67 輪軸和斜面
68 壓力的作用效果
69 液體內部同一深度朝各的壓強相等
70 連通器
71 托里拆利實驗
72 金屬盒氣壓計的構造
73 抽水機
74 用溢水杯探究浮力的大小
75 金屬箔能浮在水面上
76 杠桿是否省力
77 動滑輪是否省功
78 斜面的機械效率
79 物體的動能與什麼因素關
80 重力勢能與什麼因素有關
81 機械能極其轉化
82 氣體擴散的實驗
83 液體擴散的實驗
84 影響擴散快慢的主要因素
85 分子之間的引力
86 做功改變物體內能
87 水沸騰後做功
88 內燃機
89 用火模擬鏈式反應
90 太陽能的利用
...............................
初中物理學生分組實驗18個
1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2 用溫度計測水溫
3 液體的沸騰
4 組成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
5 用電流表測電流
6 用電壓表測電壓
7 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
8 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9 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
10 研究電磁鐵
11 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
12 測量鹽水和形狀不規則的密度
13 測量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
14 如何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15 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
16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7 研究液體的壓強
18 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Ⅶ 物理實驗室工作總結
這學年中,在學校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在全體教師的支持和幫助下,本人在本學期的物理實驗室管理工作中,努力完善實驗室管理,健全實驗室基本制度,協助各年級教師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教研及科技興趣小組活動,促進物理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現把本學期的物理實驗室管理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1、 落實實驗室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實驗室財產和儀器的保管、維護、借出、收回、使用等方面的規范化管理。做到出入有據,每次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都能要求有關教師填寫好《實驗通知單》、《教師實驗日誌》、《實驗室日誌》.《演示實驗周日安排表》.
2、 做好儀器的清理、放置和造冊登記,做到整潔、規范,項目清楚。在實驗前後對儀器性能進行認真檢查,做完實驗後及時收回、上架歸位。.
3、 熟悉儀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儀器的保養和維護,對危險品按照要求進行安全處理。做好防塵、防火、防蟲、防毒品揮發等防患措施。
4、 做好易耗品和儀器破損登記。對易耗品及時補充,對儀器破損及時登記,填寫好《儀器損壞丟失報廢單》並按賠償規定進行處理。
5、對中灘中學與我校整合後 添置的儀器設備時及造冊登記,對學校購置的新儀器及時安裝調試交付使用。
6、 配合科任教師准備好各個演示實驗及學生探究性分組實驗,為實驗教學提供方便。協助教師進行儀器調配、改進、布置,以適合實驗需要,提高課堂實驗教學質量。
7、 堅持出勤值班,維護教學秩序,為教師學生及學校有關方面使用實驗室提供方便
8、做好安全、衛生清潔工作, 同時強化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對發現有問題的學生及時地對進行批評教育,及時關閉電源開關並鎖好門窗。以確保實驗教學正常進行。
9、准備好各項待查材料,填寫好各項報表,做到有據可查,條理清楚,並接受有關主管部門檢查。虛心接受意見和建議,總結經驗,改進實驗室管理工作。
10、認真完成好學校分配給我的其它工作。
總之,物理實驗教學,是物理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這一學年來,我積極、主動、熱情的為物理教師及學生服務,開展好實驗教學,為學好物理創造前提條件。
Ⅷ 急求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後的心得!1000—2000字
和寫實驗報告差不多吧……
寫些原理(這個可以寫到500以上,一般原理都很復雜啊,嘆……)然後鎖用到的物理公式的分析,然後寫實驗步驟中的注意事項,然後是實驗結果的報道和誤差大致的來源,之後消除誤差的方法。
寫完這些絕對超過2000字!
Ⅸ 初中物理演示實驗在設計和表演方面有哪些要求
設計方面:操作安全簡單,現象明顯,便於觀察,可多次演示
表演方面:儀器的介紹、擺放、關鍵點點撥,操作順序,學生的互動
最主要的還是需要你教學經驗,這個慢慢來
Ⅹ 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演示實驗的論文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新課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學是一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