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蝸桿傳動中蝸輪能不能作為主動件帶動蝸桿為什麼
只有當蝸桿的螺旋升角大於自鎖角時,蝸輪才能作為主傳動件!但傳動效率太低,除了無知就是浪費才會這樣做!蝸輪-蝸桿傳動主要是要體現蝸桿的自鎖性,確保傳動機構的安全!另外這種機構的單級速比可以做的較大!
冀州,是大禹治水以後劃分的九州之一。九州在先秦著作〈尚書*禹貢〉、〈周禮*職方〉、〈呂氏春秋*有始覽〉、〈爾雅*釋地〉中均有記載,秦代以前,九州是一種地理區域概念,並沒有作為一種行政機構去實行。
西漢時期的冀州
冀州為九州之首,地域十分廣闊。考「冀」字含義,〈說文〉解釋為「冀,北方州也,從北異聲」。〈「冀」既「希望」和「寄託」之意〉
《穀梁傳》:「鄭,同姓之國也,在乎冀州」,顧炎武註:《正義》曰:「冀州者,天下之中州,唐、虞、夏、殷皆都焉。以鄭近王畿,故舉冀州以為說」;
《日知錄·集釋卷二》:「堯、舜、禹皆都河北,故曰冀方」;又:「夏之本在安邑。太康畋於洛表,而羿距於河,則冀方之地入於羿也,惟河之東與南為夏所有」;又:「古之天子常居冀州,後人因之,遂以冀州為中國之號」;
《書·禹貢》:「冀州既載壺口」。
冀州為九州之首,唐、虞、夏、殷皆都焉,分布的地方就是中華民族最初發源之地,就是河內,指的是山陝
2. 蝸輪蝸桿傳動有哪些主要特點
援手A回答的很好,但我要補充一下,具體請見網路的參考資料
蝸桿傳動特點
用於傳遞空間交錯軸間運動和動力
1.傳動比大,結構緊湊。蝸桿頭數用Z1表示(一般Z1=1~4),蝸輪齒數用Z2表示。從傳動比公式I=Z2/Z1可以看出,當Z1=1,即蝸桿為單頭,蝸桿須轉Z2轉蝸輪才轉一轉,因而可得到很大傳動比,一般在動力傳動中,取傳動比I=10-80;在分度機構中,I可達1000。這樣大的傳動比如用齒輪傳動,則需要採取多級傳動才行,所以蝸桿傳動結構緊湊,體積小、重量輕。
2. 傳動平穩,無噪音。因為蝸桿齒是連續不間斷的螺旋齒,它與蝸輪齒嚙合時是連續不斷的,蝸桿齒沒有進入和退出嚙合的過程,因此工作平穩,沖擊、震動、噪音小。
3. 蝸桿傳動具有自鎖性。蝸桿的螺旋升角很小時,蝸桿只能帶動蝸輪傳動,而蝸輪不能帶動蝸桿轉動。
4. 蝸桿傳動效率低,一般認為蝸桿傳動效率比齒輪傳動低。尤其是具有自鎖性的蝸桿傳動,其效率在0.5以下,一般效率只有0.7~0.9。 η低:齒面滑動速度大,摩擦與磨損嚴重,故傳動效率低。具有自鎖性時,效率低於40%。但新型蝸桿的傳動效率已可達90%以上。
5. 發熱量大,齒面容易磨損,成本高,為了散熱和減小磨損,常需貴重的抗磨材料和良好的潤滑裝置,故成本較高。
6.蝸桿的軸向力較大。
3. 蝸輪蝸桿傳動原理
蝸輪蝸桿傳動原理:蝸輪蝸桿傳動是在空間交錯的兩軸間傳遞運動和動力,兩軸線間的夾角可為任意值,常用的為90°。
蝸輪蝸桿傳動由蝸桿和蝸輪組成,一般蝸桿為主動件。蝸桿和螺紋一樣有右旋和左旋之分蝸桿傳動,分別稱為右旋蝸桿和左旋蝸桿。蝸桿上只有一條螺旋線的稱為單頭蝸桿,即蝸桿轉一周,渦輪轉過一齒,若蝸桿上有兩條螺旋線,就稱為雙頭蝸桿,即蝸桿轉一周,渦輪轉過兩齒。
(3)蝸輪蝸桿傳動裝置擴展閱讀
蝸輪蝸桿傳動的失效形式及解決辦法:
在蝸輪蝸桿傳動中,蝸輪輪齒的失效形式有點蝕、磨損、膠合和輪齒彎曲折斷。但一般蝸桿傳動效率較低,滑動速度較大,容易發熱等,故膠合和磨損破壞更為常見。
蝸輪蝸桿傳動為了避免膠合和減緩磨損,蝸桿傳動的材料必須具備減摩、耐磨和抗膠合的性能。一般蝸桿用碳鋼或合金鋼製成,螺旋表面應經熱處理,以便達到高的硬度,然後經過磨削或珩磨以提高傳動的承載能力。
蝸輪多數用青銅製造,對低速不重要的傳動,有時也用黃銅或鑄鐵。為了防止膠合和減緩磨損,應選擇良好的潤滑方式,選用含有抗膠合添加劑的潤滑油。
4. 蝸輪蝸桿
按常理蝸輪是不會用來帶動蝸桿的。如果蝸桿的螺旋角大餘60度的時候,是可以帶動蝸桿傳動的,但是能耗大。
5. 蝸輪蝸桿工作原理
http://ke..com/view/1424713.html?wtp=tt
蝸輪蝸桿蝸輪蝸桿 蝸輪蝸桿(Worm)
[編輯本段]蝸輪及蝸桿機構
一、用途:
蝸輪蝸桿機構常用來傳遞兩交錯軸之間的運動和動力。蝸輪與蝸桿在其中間平面內相當於齒輪與齒條,蝸桿又與螺桿形狀相似。
二、基本參數:
模數m、壓力角、蝸桿直徑系數q、導程角、蝸桿頭數 、蝸輪齒數、齒頂高系數(取1)及頂隙系數(取0.2)。其中,模數m和壓力角是指蝸桿軸面的模數和壓力角,亦即蝸輪端面的模數和壓力角,且均為標准值;蝸桿直徑系數q為蝸桿分度圓直徑與其模數m的比值。
三、蝸輪蝸桿正確嚙合的條件
1.中間平面內蝸桿與蝸輪的模數和壓力角分別相等,即蝸輪的端面模數等於蝸桿的軸面模數且為標准值;蝸輪的端面壓力角應等於蝸桿的軸面壓力角且為標准值,即 ==m ,==
2.當蝸輪蝸桿的交錯角為時,還需保證,而且蝸輪與蝸桿螺旋線旋向必須相同。
四、幾何尺寸計算與圓柱齒輪基本相同,需注意的幾個問題是:
1.蝸桿導程角()是蝸桿分度圓柱上螺旋線的切線與蝸桿端面之間的夾角,與螺桿螺旋角的關系為,蝸輪的螺旋角,大則傳動效率高,當小於嚙合齒間當量摩擦角時,機構自鎖。
2.引入蝸桿直徑系數q是為了限制蝸輪滾刀的數目,使蝸桿分度圓直徑進行了標准化m一定時,q大則大,蝸桿軸的剛度及強度相應增大;一定時,q小則導程角增大,傳動效率相應提高。
3.蝸桿頭數推薦值為1、2、4、6,當取小值時,其傳動比大,且具有自鎖性;當取大值時,傳動效率高。
與圓柱齒輪傳動不同,蝸桿蝸輪機構傳動比不等於,而是,蝸桿蝸輪機構的中心距不等於,而是。
4.蝸桿蝸輪傳動中蝸輪轉向的判定方法,可根據嚙合點K處方向、方向(平行於螺旋線的切線)及應垂直於蝸輪軸線畫速度矢量三角形來判定;也可用「右旋蝸桿左手握,左旋蝸桿右手握,四指拇指」來判定。
五、蝸輪及蝸桿機構的特點
1.可以得到很大的傳動比,比交錯軸斜齒輪機構緊湊
2.兩輪嚙合齒面間為線接觸,其承載能力大大高於交錯軸斜齒輪機構
3.蝸桿傳動相當於螺旋傳動,為多齒嚙合傳動,故傳動平穩、噪音很小
4.具有自鎖性。當蝸桿的導程角小於嚙合輪齒間的當量摩擦角時,機構具有自鎖性,可實現反向自鎖,即只能由蝸桿帶動蝸輪,而不能由蝸輪帶動蝸桿。如在其重機械中使用的自鎖蝸桿機構,其反向自鎖性可起安全保護作用。
5.傳動效率較低,磨損較嚴重。蝸輪蝸桿嚙合傳動時,嚙合輪齒間的相對滑動速度大,故摩擦損耗大、效率低。另一方面,相對滑動速度大使齒面磨損嚴重、發熱嚴重,為了散熱和減小磨損,常採用價格較為昂貴的減摩性與抗磨性較好的材料及良好的潤滑裝置,因而成本較高
6.蝸桿軸向力較大
六、應用
蝸輪及蝸桿機構常被用於兩軸交錯、傳動比大、傳動功率不大或間歇工作的場合。
6. 圖中所示斜齒圓柱齒輪傳動——蝸桿傳動組成的傳動裝置。動力由I軸輸入,渦輪4為右旋齒,試:
1左旋↑ 2右旋↓
3右旋
t4← a4點出
a1→ t1點出
7. 蝸桿,蝸輪,機架組成的裝置叫什麼
叫作 渦輪增壓 裝置。
8. 起重機的蝸輪蝸桿傳動裝置一般採用開式還是閉式
如果條件允許,自然是閉式好-----------利於潤滑,不易污染
9. 蝸桿傳動機構有哪三部分組成
蝸輪蝸桿傳動機構可以頻繁的正傳反轉嗎?
蝸輪蝸桿傳動機構可以頻繁的正反轉.
我們常見的電梯的主機主要採用蝸輪蝸桿傳動機構,它在上樓下樓時都是正反轉
10. 蝸輪蝸桿為什麼叫蝸輪蝸桿
wjqww_1你好!
回答你的問題:
之所以叫蝸輪蝸桿,由是仿生學而來的釋義,在沒有螺旋機構的時候,能夠給人感性認知的「螺旋」唯有蝸殼,蝸殼的螺旋造型太奇特了,會讓人聯想很多,它有很強的「鑽」勁,是「力」的象徵,工程上運用這樣的結構,發明了蝸輪蝸桿裝置時並沒有一個確切的名字,是因為後續的研究發現這樣的機構,能傳遞很大的力,但相對於齒輪機構來說,蝸輪蝸桿的運行是非常慢的,但卻是大有用處的,於是就出現了worm gear的命名,從worm也可以看出是仿生的命名:像蟲子(蝸牛或其它蟲子)一樣的。
在後期的研究中,就有阿基米德螺旋線的圓柱蝸桿、漸開線圓柱蝸桿、法相直廓蝸桿、錐麵包絡圓柱蝸桿、圓弧圓柱蝸桿、直廓環面蝸桿、二次包絡線蝸桿等,都是在後續的研究中衍生出來的。
蝸輪蝸桿的出現是仿生學的結果:像蝸殼一樣的機構,這樣的機構還運用在離心風機和離心水泵中,它們的泵殼都是仿蝸殼的結構。
十分抱歉,我不認識你說的那位
希望以上能夠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