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下DCS組態和PLC組態相互的區別DCS組態有控制的功能嗎
DCS與PLC的區別和共通
控制類產品名目繁多,各家叫法不一。通常使用的控制類產品包括DCS、PLC兩大類。我們又將DCS的概念拓展到FCS。
DCS(Distributed Contorl System),集散控制系統,又稱分布式控制系統。
PLC(Program Logic Control ),可編程邏輯控制器。
FCS(FieldBus Contorl Syestem),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
發展到現在,DCS和PLC之間沒有一個嚴格的界線,在大多數人看來,大的系統就是DCS,小的系統就叫PLC。當然,這么說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還不對。現在我們來重新建立這個觀念。
首先,DCS和PLC 之間有什麼不同?
1、從發展的方面來說:
DCS從傳統的儀表盤監控系統發展而來。因此,DCS從先天性來說較為側重儀表的控制,比如我們使用的YOKOGAWA CS3000 DCS系統甚至沒有PID數量的限制(PID,比例微分積分演算法,是調節閥、變頻器閉環控制的標准演算法,通常PID的數量決定了可以使用的調節閥數量)。
PLC從傳統的繼電器迴路發展而來,最初的PLC甚至沒有模擬量的處理能力,因此,PLC從開始就強調的是邏輯運算能力。
2、從系統的可擴展性和兼容性的方面來說:
市場上控制類產品繁多,無論DCS還是PLC,均有很多廠商在生產和銷售。對於PLC系統來說,一般沒有或很少有擴展的需求,因為PLC系統一般針對於設備來使用。一般來講,PLC也很少有兼容性的要求,比如兩個或以上的系統要求資源共享,對PLC來講也是很困難的事。而且PLC一般都採用專用的網路結構,比如西門子的MPI匯流排性網路,甚至增加一台操作員站都不容易或成本很高。
DCS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是各廠家自成體系,但大部分的DCS系統,比如橫河YOKOGAWA、霍尼維爾、ABB等等,雖說系統內部(過程級)的通訊協議不盡相同,但操作級的網路平台不約而同的選擇了乙太網絡,採用標准或變形的TCP/IP協議。這樣就提供了很方便的可擴展能力。在這種網路中,控制器、計算機均作為一個節點存在,只要網路到達的地方,就可以隨意增減節點數量和布置節點位置。另外,基於windows系統的OPC、DDE等開放協議,各系統也可很方便的通訊,以實現資源共享。
3、從資料庫來說:
DCS一般都提供統一的資料庫。換句話說,在DCS系統中一旦一個數據存在於資料庫中,就可在任何情況下引用,比如在組態軟體中,在監控軟體中,在趨勢圖中,在報表中……而PLC系統的資料庫通常都不是統一的,組態軟體和監控軟體甚至歸檔軟體都有自己的資料庫。為什麼常說西門子的S7 400要到了414以上才稱為DCS?因為西門子的PCS7系統才使用統一的資料庫,而PCS7要求控制器起碼到S7 414-3以上的型號。
4、從時間調度上來說:
PLC的程序一般不能按事先設定的循環周期運行。PLC程序是從頭到尾執行一次後又從頭開始執行。(現在一些新型PLC有所改進,不過對任務周期的數量還是有限制)而DCS可以設定任務周期。比如,快速任務等。同樣是感測器的采樣,壓力感測器的變化時間很短,我們可以用200ms的任務周期采樣,而溫度感測器的滯後時間很大,我們可以用2s的任務周期采樣。這樣,DCS可以合理的調度控制器的資源。
5、從網路結構發面來說:
一般來講,DCS慣常使用兩層網路結構,一層為過程級網路,大部分DCS使用自己的匯流排協議,比如橫河的Modbus、西門子和ABB的Profibus、ABB的 CAN bus等,這些協議均建立在標准串口傳輸協議RS232或RS485協議的基礎上。現場IO模塊,特別是模擬量的采樣數據(機器代碼,213/掃描周期)十分龐大,同時現場干擾因素較多,因此應該採用數據吞吐量大、抗干擾能力強的網路標准。基於RS485串口非同步通訊方式的匯流排結構,符合現場通訊的要求。
IO的采樣數據經CPU轉換後變為整形數據或實形數據,在操作級網路(第二層網路)上傳輸。因此操作級網路可以採用數據吞吐量適中、傳輸速度快、連接方便的網路標准,同時因操作級網路一般布置在控制室內,對抗干擾的要求相對較低。因此採用標准乙太網是最佳選擇。TCP/IP協議是一種標准乙太網協議,一般我們採用100Mbit/s的通訊速度。
PLC系統的工作任務相對簡單,因此需要傳輸的數據量一般不會太大,所以常見的PLC系統為一層網路結構。過程級網路和操作級網路要麼合並在一起,要不過程級網路簡化成模件之間的內部連接。PLC不會或很少使用乙太網。
6、從應用對象的規模上來說:
PLC一般應用在小型自控場所,比如設備的控制或少量的模擬量的控制及聯鎖,而大型的應用一般都是DCS。當然,這個概念不太准確,但很直觀,習慣上我們把大於600點的系統稱為DCS,小於這個規模叫做PLC。我們的熱泵及QCS、橫向產品配套的控制系統一般就是稱為PLC。
說了這么多PLC與DCS的區別,但我們應該認識到,PLC與DCS發展到今天,事實上都在向彼此靠攏,嚴格的說,現在的PLC與DCS已經不能一刀切開,很多時候之間的概念已經模糊了。現在,我們來討論一下彼此的相同(似)之處。
1、從功能來說:
PLC已經具備了模擬量的控制功能,有的PLC系統模擬量處理能力甚至還相當強大,比如橫河FA-MA3、西門子的S7 400、ABB 的Control Logix 和施耐德的Quantum系統。而DCS也具備相當強勁的邏輯處理能力,比如我們在CS3000上實現了一切我們可能使用的工藝聯鎖和設備的聯動啟停。
2、從系統結構來說:
PLC與DCS的基本結構是一樣的。PLC發展到今天,已經全面移植到計算機系統控制上了,傳統的編程器早就被淘汰。小型應用的PLC一般使用觸摸屏,大規模應用的PLC全面使用計算機系統。和DCS一樣,控制器與IO站使用現場匯流排(一般都是基於RS485或RS232非同步串口通訊協議的匯流排方式),控制器與計算機之間如果沒有擴展的要求,也就是說只使用一台計算機的情況下,也會使用這個匯流排通訊。但如果有不止一台的計算機使用,系統結構就會和DCS一樣,上位機平台使用乙太網結構。這是PLC大型化後和DCS概念模糊的原因之一。
3、PLC和DCS的發展方向:
小型化的PLC將向更專業化的使用角度發展,比如功能更加有針對性、對應用的環境更有針對性等等。大型的PLC與DCS的界線逐步淡化,直至完全融和。
DCS將向FCS的方向繼續發展。FCS的核心除了控制系統更加分散化以外,特別重要的是儀表。FCS在國外的應用已經發展到儀表級。控制系統需要處理的只是信號採集和提供人機界面以及邏輯控制,整個模擬量的控制分散到現場儀表,儀表與控制系統之間無需傳統電纜連接,使用現場匯流排連接整個儀表系統。(目前國內有橫河在中海殼牌石化項目中用到了FCS,儀表級採用的是智能化儀表例如:EJX等,具備世界最先進的控制水準)。
如何正確對待PLC和DCS?
我個人從不強調PLC和DCS之間孰優孰劣,我把它們使用了一個新名詞「控制類產品」。我們提供給用戶的是最適合用戶的控制系統。絕大多數用戶不會因為想使用一套DCS而去使用DCS,控制類產品必須定位在滿足用戶的工藝要求的基礎之上。其實提出使用DCS還是PLC的用戶大抵是從沒接觸過自控產品或有某種特殊需求的。過分強調這個東東只會陷入口舌之爭。
從PLC與DCS之間的區別和共同之處我們了解了控制類產品的大抵情況。注意,作為專業人士,我們自己不要為產品下PLC還是DCS的定義,自己的心理上更不能把產品這樣來區別對待。
從概念上講,PLC、DCS本來就不是一個邏輯層次上的概念,從名稱上就能看出:PLC是以功能命名,DCS是以體系結構命名。PLC就可以組成DCS嘛!當然性能差異還是現實的存在,但要具體看產品和需要。從應用角度來說,簡單地以PLC、DCS來區分,往往走入誤區。
DCS控制系統與PLC控制區別
1. DCS是一種「分散式控制系統」,而PLC只是一種(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控制「裝置」,兩者是「系統」與「裝置」的區別。系統可以實現任何裝置的功能與協調,PLC裝置只實現本單元所具備的功能.
2. 在網路方面,DCS網路是整個系統的中樞神經,和利時公司的MACS系統中的系統網採用的是雙冗餘的100Mbps的工業乙太網,採用的國際標准協議TCP/IP。它是安全可靠雙冗餘的高速通訊網路,系統的拓展性與開放性更好.而PLC因為基本上都為個體工作,其在與別的PLC或上位機進行通訊時,所採用的網路形式基本都是單網結構,網路協議也經常與國際標准不符。在網路安全上,PLC沒有很好的保護措施。我們採用電源,CPU,網路雙冗餘.
3. DCS整體考慮方案,操作員站都具備工程師站功能,站與站之間在運行方案程序下裝後是一種緊密聯合的關系,任何站、任何功能、任何被控裝置間都是相互連鎖控制, 協調控制;而單用PLC互相連接構成的系統,其站與站(PLC與PLC)之間的聯系則是一種鬆散連接方式,是做不出協調控制的功能。
4. DCS在整個設計上就留有大量的可擴展性介面,外接系統或擴展系統都十分方便,PLC所搭接的整個系統完成後,想隨意的增加或減少操作員站都是很難實現的。
5. DCS安全性:為保證DCS控制的設備的安全可靠,DCS採用了雙冗餘的控制單元,當重要控制單元出現故障時,都會有相關的冗餘單元實時無擾的切換為工作單元,保證整個系統的安全可靠。PLC所搭接的系統基本沒有冗餘的概念,就更談不上冗餘控制策略。特別是當其某個PLC單元發生故障時,不得不將整個系統停下來,才能進行更換維護並需重新編程。所以DCS系統要比其安全可靠性上高一個等級。
6. 系統軟體,對各種工藝控制方案更新是DCS的一項最基本的功能,當某個方案發生變化後,工程師只需要在工程師站上將更改過的方案編譯後,執行下裝命令就可以了,下裝過程是由系統自動完成的,不影響原控制方案運行。系統各種控制軟體與演算法可以將工藝要求控制對象控制精度提高。而對於PLC構成的系統來說,工作量極其龐大,首先需要確定所要編輯更新的是哪個PLC,然後要用與之對應的編譯器進行程序編譯,最後再用專用的機器(讀寫器)專門一對一的將程序傳送給這個PLC,在系統調試期間,大量增加調試時間和調試成本,而且極其不利於日後的維護。在控制精度上相差甚遠。這就決定了為什麼在大中型控制項目中(500點以上),基本不採用全部由PLC所連接而成的系統的原因。
7. 模塊:DCS系統所有I/O模塊都帶有CPU,可以實現對採集及輸出信號品質判斷與標量變換,故障帶電插拔,隨機更換。而PLC模塊只是簡單電氣轉換單元,沒有智能晶元,故障後相應單元全部癱瘓。
我們不得不從PLC和DCS的起源談起:PLC的發展基於製造業的現場控制需求,DCS大發展基於化工行業的連續過程式控制制和監控。從控制需求分類看,控制系統可分成:順序控制(PLC的基本功能)、過程式控制制(DCS)、位置控(CNC)、傳動控制(調速或同步),但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這幾部分控制方式在漸漸融合。如果非要說出不同來,我認為有如下幾點:
1、面向對象不同:PLC面向一般工控制領域,通用性強。DCS偏重過程式控制制,用於化工行業。
2、DCS強調連續過程式控制制的精度,可實現PID、前饋、串級、多級、模糊、自適應等復雜控制,一般PLC僅具有PID功能,控制精度不如DCS高。
3、DCS系統具有功能強大的SCAND軟體包,具有配方功能,並針對不同行開發了專家軟體(化工工藝參數配置和控制演算法),比PLC應用方便。
最後需要說的,現代PLC已經能夠完成DCS的絕大部分功能,並能做冗餘或熱備,模塊也可以帶電插拔。選用PLC還是DCS關鍵看你面向的對象是什麼。經濟、可靠、便捷才是最重要的。
② 組態和DCS的關系,組態軟體是做什麼用的,DCS廠傢具體做什麼,提供什麼產品
DCS廠家提供控制機櫃、操作站、工程師站。其中控制機櫃包括供電櫃提供220VAC電源及24VDC電源、控制站櫃包含CPU、IO卡件(包含常用卡件模擬量輸入卡件、模擬量輸出卡件、開關量輸入卡件、開關量輸出卡件)。操作站和工程師站通常是用比普通電腦貴點的工作組電腦DELL什麼的廠家都可以。操作站就是操作工在電腦上操作監控連接IO卡件的現場儀表而已。而工程師站就是功能比操作站更全,除了可以有操作站的功能以外還能有組態功能。組態功能就是對連接IO卡件的點進行分配、PID控制、邏輯控制、順序控制等。組態軟體就是為了實現組態功能。
③ 按照熱工技術監督dcs系統檢修時需要做哪些試驗
簡單來說,是將現場的各種熱工參數(如壓力、溫度、風量、水位、油位、閥門開度等等),通過DCS系統(分散控制系統)的LCD,提供給運行人員監控,通過DCS的DAS、SCS、MCS、DEH、ECS、FSSS等,實現機組的安全經濟運行。
所管設備主要有:DCS軟、硬體;各種變送器;各種執行器;各種感測器(如轉速探頭、振動探頭);熱電偶、熱電阻;各種壓力、溫度、行程開關等。
④ 和利時DCS組態時模入信號二選一(AI_RED_SEL)的使用,請大師幫忙,見下圖
二選一模塊裡面有設置,可以選高、選低、取平均、被選點壞點時候自動切換到另一點;兩個壓力都要進入DCS系統中,目的就是防止一個測點壞掉後影響測量和監視、調節,保障設備安全運行。
⑤ 可以用兩個dcs數字電路實驗系統來完成一個實驗嗎
分散控制系統(DCS)介紹 文章出處:-本站會員 發布時間:2006-02-16 一、系統概況: 1. DCS系統的特點 DCS系統也稱分布式控制系統,其實質是計算機技術對生產過程進行集中監視、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一捉新型控制技術。其功能特點是:通用性強、系統組態靈活、控制功能完善、數據處理方便、顯示操作集中、人機界面友好、安裝簡單規范化、調試方便、運行安全可靠等。 2. 分散控制系統的構成 作為一種縱向分層和橫向分散的大型綜合控制系統,它以多層計算機網路為依託,將分布在全廠范圍內的各種控制設備的數據處理設備連接在一起,實現各部分信息的共享的協調工作,共同完成控制、管理及決策功能。 1) 其硬體設備由管理操作應用工作站、現場控制站和通信網路組成。 管理操作應用工作站包括工程師站、操作員站、歷史數據站等各種功能服務站。 A. 工程師站提供技術人員生成控制系統的人機介面,主要用於系統組態和維護,技術人員也可以通過工程師站對應用系統進行監視。 B. 操作員總理提供技術人員與系統資料庫的人機交互界面,用於監視可以完成數據的狀態值顯示和操作員對數據點的操作。 C. 歷史站保存整個系統的歷史數據,供組態軟體實現歷史趨勢顯示、報表列印和事故追憶等功能。 現場控制站用於現場信號的採集處理,控制策略的實現,並具有可靠的冗餘保證、網路通信功能。 通信網路連接分散控制系統的各個分布部分,完成數據、指令及其它信息的傳遞。為保證DCS可靠性,電源、通信網路、過程式控制制站都採用冗餘配置。 2) 分散控制系統的軟體是由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數據通信軟體、組態軟體和各種應用軟體組成。 3) 分散控制系統在結構上採用模塊化設計方法,通過靈活組態,合理的配置,可以實現火電機組的模似量控制系統(MCS)、數據採集系統(DAS)、鍋爐燃燒控制和爐膛安全系統(FSSS)、順序控制系統(SCS)等功能。 3. 名詞術語解釋 DCS分散控制系統指控制功能分散、風險分散、操作顯示集中、採用分布式結構的智能網路控制系統。 DAS數據採集系統指採用數字計算機控制系統對工藝系統和設備的運行參數、狀態進行檢測,對檢測結果進行處理、記錄、顯示和報警,對機組的運行情況進行運算分析,並提出運行指導的監視系統。 MCS模擬量控制系統指通過控制變數自動完成被控制變數調節的迴路。 CCS協調控制系統指將鍋爐-汽輪發電機組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控制,通過控制迴路協調鍋爐汽輪機在自動狀態下運行給鍋爐、汽輪機的自動控制系統發出指令,以適應負荷變化的需要,盡最大可能發揮機組的調頻、調峰的能力,它直接作用的執行級是鍋爐燃料控制系統和汽輪機控制系統。 SCS順序控制系統指對火電機組的輔機及輔助系統,按照運行規律規定的順序(輸入信號條件順序、動作順序或時間順序)實現啟動或停止過程的自動控制系統。 FSSS爐膛安全監控系統指對鍋爐點火和油槍進行程序自動控制,防止鍋爐爐膛由於燃燒熄火、過壓等原因引起爐膛爆炸(內爆或外爆)而採取的監視和控制措施的自動系統。其包括燃燒器控制系統BCS和爐膛安全系統FSS。 AGC自動發電控制,根據電網對各電廠負荷要求對機組發電功率由電網調度進行自動控制的系統。 MFT總燃料跳閘指保護信號指令動作或由人工操作後,快速切斷進入爐膛的所有燃料而採取的措施。 DEH汽輪機數字式電液控制系統,是按電氣原理設計的敏感元件、數字電路以及按液壓原理設計的放大元件和液壓伺服機構構成的汽輪機控制系統。 ATC或ATSC汽輪機自啟動,根據汽輪機的運行參數和熱應力計算,使汽輪機從盤車開始直到帶初負荷按程序實現自啟動。 OPC超速保護控制功能,是一種抑制超速的控制功能,常見有以下兩種: i.當汽輪機轉速達到額定轉速的103%時,自動關閉中、高壓調節汽門;當轉速恢復正常時,開戶這些汽門以維持額定轉速。 ii.當汽輪機轉速出現加速度時,發出超馳指令,關閉高、中壓調速汽門;當加速度為0時由正常轉速控制迴路維持正常轉速。 BPC旁路控制系統,是汽輪機旁路系統的自動投入和旁路系統蒸汽壓力、溫度等自動控制系統的總稱。 ETS汽輪機的緊急跳閘系統,是在汽輪機的運行過程中,機組重要參數越線等異常工況下,實現緊急停止汽輪機運行的控制系統。 MEH給水泵電液調節系統,是採用微型計算機控制和液壓執行機構實現控制邏輯,驅動給水泵汽輪機的控制系統。 UPS不間斷電源 RB輔機故障減負荷,是針對機組主要輔機故障採取的控制措施,即當主要輔機(如給水泵、送風機、引風機)發生故障機組不能帶滿負荷時,快速降低機組負荷的一種措施。 4. 分散控制系統的運行維護的主要內容 包括系統在投運前應做好必要項目的檢查,檢查合格且一切准備就緒後系統上電,按照相關步驟啟動系統,並驗收系統各部分正常後,投入在線運行。系統正常運行後,做好日常維護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查明原因解決處理,並根據熱控系統的運行工況決定熱控設備的投入與退出。 5. 分散控制系統常見故障 1) 通信網路類故障,主要有節點匯流排故障、就地匯流排故障、地址標識的錯誤。 2) 硬體故障,主要有人機介面故障、過程通道故障。 3) 人為故障,在系統維護或故障處理時的誤操作現象。 4) 電源故障 5) SOE工作不正常 6) 干擾造成的故障。主要有系統的接地情況、電源質量、過程式控制制處理機主/備處理機之間的切換、大功率無線通信設備等。 6. 分散控制系統的試驗 1) 模擬量控制系統擾動試驗 投入運行的模擬量控制系統應定期進行擾動試驗,其分為內擾和外擾試驗。 A. 內擾試驗(包括定值擾動):要求在70%負荷進行,擾動量為被調介質滿量程的10% B. 外擾試驗(負荷擾動):機組負荷在70%以上時可進行負荷擾動試驗,負荷變化按快、中、慢三種工況進行。 主要的試驗有: 機組燃料調節系統(BCS)擾動試驗 條件:A 汽包水位調整到合適位置,負荷保持不變 B 爐膛負壓調節系統和送風量調節系統處於自動狀態 C 穩定工況下,主汽壓力應保持在給定值的±0.2MPa范圍內 D 給粉機運行正常,將中層給粉機投入自動調節手動給粉機的轉速在450~500 rpm左右 E 試驗時應有司爐和工作負責人以上崗位進行操作 F 主控班技術員、生產部專工、熱工專工、爐運專工現場監護指導 改變主汽壓力定值擾動試驗 條件同上 機組送風調節系統AFSC擾動試驗 條件:A汽包水位調整到合適位置,負荷保持不變 B 氧量及風量變送器指示准確 C 爐膛負壓調節系統在自動狀態 D 送風機擋板有一定的調節餘量 E穩定工況下,主汽壓力應保持在給定值的±0.2MPa范圍內 F 試驗時應有司爐和工作負責人以上崗位進行操作 G 主控班技術員、生產部專工、熱工專工、爐運專工現場監護指導 機組協調控制系統CCS擾動試驗 條件:A 汽包水位調整到合適位置,負荷保持不變 B 爐膛負壓調節系統、燃料調節系統和送風量調節系統處於自動狀態 C 穩定工況下,主汽壓力應保持在給定值的±0.2MPa范圍內 D 試驗時應有司爐和工作負責人以上崗位進行操作 E 主控班技術員、生產部專工、熱工專工、爐運專工現場監護指導 2) 控制其它功能試驗 機組RB試驗 試驗條件: A. CCS、FSSS的單系統RB冷態試驗及兩個系統聯調時的RB冷態試驗已做且成功;熱工其它系統及機爐電等相關專業的冷、熱態試驗都已完成。 B. 機組滿負荷的情況下,下列自動系統已運行: 協調控制系統。可以正常運行,且TF方式正常工作 除氧器水位控制系統 爐膛負壓控制系統 送風控制系統 主燃料控制系統 給水控制系統中的汽泵三沖量控制系統 進熱汽溫控制系統 再熱汽溫控制系統 DEH在協調方式下運行正常 FSSS的機爐大聯鎖試驗成功,RB的動作邏輯正常 TF方式的調節符合要求 「機組負荷擺動試驗」已完成,控制性能滿足機組運行要求 主、輔機設備均無重大缺陷 DEH系統TPC功能試驗成功,減負荷速率能滿足要求 試驗簡介:(送風機RB) 當機組負荷180MW以上時進行。動作過程:負荷大於180MW,一台送風機跳閘後,CCS將控制方式自動由協調轉為TF,中止ADS(遠方自動調度方式),將主汽壓力設定值鎖定在合適位置,CCS側汽機控制自動切為TF,以防止壓力下降太多,爐側FSSS切兩層給粉機余兩層手動,同時,LDC(負荷指令計算機)的輸出減負荷到180MW並以此作為送風量、氧量校正信號,並向FSSS發跳閘給粉機,最終保留兩層。 AGC試驗。檢查機組適應負荷指令要求變化能力,使機組能夠在一定范圍內,按一定速率跟蹤中調要求的負荷指令出力。 機組甩負荷試驗。汽輪機調節系統的品質。 3) 保護聯鎖試驗 鍋爐保護聯鎖試驗 風機聯鎖試驗 磨組聯鎖試驗 鍋爐所有閥門的調試 機、爐、電大聯鎖 大修中變更的保護聯鎖試驗 運行中出現異常的保護聯鎖試驗 7. DCS系統故障緊急處理措施基本原則 1) DCS系統緊急處理措施 當全部操作員站出現故障時(所有上位機黑屏或死機),若主要後備硬手操及監視儀表可用且暫時能夠維持機組正常運行,則轉為後備操作方式,同時排除故障並轉入操作員站運行方式,否則應立即停機、停爐。 當全部操作員站出現故障時(所有上位機黑屏或死機),對無可靠後備硬手操及監視儀表的機組,應立即採取緊急停機、停爐。 當分散控制系統通信網路發生故障時,造成所有數據不能進行刷新(死機),按上條措施執行。 當主要模擬量控制MCS系統通信網路故障或主、副控制單元DPU均出現故障(死機或失電)時,對無可靠後備硬手操及監視儀表的機組,在無法維持機組的安全可靠運行時,應立即採取停機、停爐。 當FSSS系統通信網路發生故障或主、副控制單元DPU均出現故障(死機或失電)時,對無可靠後備硬手操及監視儀表的機組,在無法維持機組的安全可靠運行時,應立即採取停機、停爐。 2) DCS系統各功能故障緊急處理措施 當部分操作員站故障時,只有少數操作員站可監視和操作時,應由可用操作員站繼續維持機組穩定運行,但此時應停止重大操作,並做好事故預想,聯系檢修人員處理。 DEH失電造成汽輪機跳閘時,應按汽輪機跳閘處理。若未造成汽輪機跳閘時,將DEH切至硬手操,繼續維持機組穩定運行,但此時無特殊情況應停止操作,並做好事故預想,立即聯系檢修人員處理。 FSSS(或CCS)失電後MFT保護應及時動作,否則應手動停機停爐。若手動MFT按鈕無效,則應立即採取同時「停止甲乙排粉機、磨煤機、給煤機電源,給粉機工作及備用電源」措施,同時關閉進油速斷閥、回油再循環閥。 輔機程式控制失電後,運行人員盡量穩定機組運行,加強監視,立即聯系檢修處理,不能維持運行時(運行設備跳閘,備用設備無法啟動),應採取緊急停止機組運行的措施。 3) 一對DPU同時離線的緊急處理措施 當DCS系統控制單元DPU的一對主、副DPU均離線故障後,無須進行停機,立即聯系檢修人員處理。檢修維護人員應檢查哪些點被其他系統調用,並參與了保護或聯鎖,在(DPU)升為主控前,應該將保護或聯鎖進行暫時解除。 當ECS系統控制單元(DPU)的一對主、副DPU均發生離線故障後無須進行停機,立即聯系檢修維護人員處理,電氣專業根據機組實際運行情況,做好相應安全措施後,進行在線更換DPU。 當一般MCS系統控制單元(DPU)的一對主、副DPU均發生離線故障後,根據機組運行情況 ,若運行參數達到停機停爐時,應採取緊急停止機組運行的措施。 當SCS系統控制單元(DPU)的一對主、副DPU均發生離線故障後,盡量穩定機組運行,運行人員加強監視,立即聯系檢修人員處理。不能維持設備運行(運行設備跳閘,備用設備無法啟動)時,應採取緊急停止機組運行的措施。 當FSSS系統控制單元(DPU)的一對主、副DPU均發生離線故障後,應採取緊急停止機組運行的措施,苦手動MFT按鈕無效,則應立即採取多種形式同時停止甲乙排粉機電源、甲乙磨煤機電源 、甲級乙給煤機電源 、給粉機工作和備用電源的措施,同時關閉進油速斷閥、回油再循環閥。 當IDAS系統(小數據採集系統)控制單元(DPU )發生離線故障後,無須進行停機,立即聯系檢修維護人員處理,進行在線更換DPU。 當DEH系統控制單元 (DPU)的一對主、副DPU均發生離線故障後,將切DEH至硬手操,將DEH切至硬手操,繼續維持機組穩定運行,但此時無特殊情況應停止操作,並做好機組事故預想,同時立即聯系檢修維護人員處理,進行在線更換DPU。 4) 單DPU離線的緊急處理措施 無論哪個系統控制單元 (DPU)的單DPU離線故障後,運行應及時 聯系檢修人員處理,進行在線更換 若系統控制單元(DPU)的單DPU運行且發生離線故障後,按上述兩個DPU均離線時的安全措施處理。 5) 組態文件丟失的緊急處理措施 當DAS系統、ECS系統、DEH系統控制單元(DPU)的一對主、副DPU的組態文件發現丟失時,運行人員應及時聯系檢修人員處理。檢修維護人員應進行如下處理:下裝組態文件至副控狀態的DPU,根據測點調用情況,確認哪些點需要進行強制,在強制完畢後,將副控DPU升為主控。 當MCS系統控制單元(DPU)的一對主、副DPU的組態文件發現丟失時,運行人員應及時聯系檢修維護人員處理。根據組態文件丟失或後備硬手操及監視儀表設置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打閘停機停爐,檢修維護人員應按下列處理步驟:通過對副控DPU下裝完整組態,在升為主控之前檢查組態文件,確認組態文件,確認組態文件無誤,對可能引起擾動的設備,其AO輸出應根據現場設備的實際反饋值進行置值,全部確認無誤再將副控DPU升為主控。 當SCS系統控制單元(DPU)的一對主、副DPU的發現丟失時,運行及時通知檢修處理。根據組態文件丟失的實際情況,決定或打閘停機停爐或按下列步驟搶救:通過對副控DPU下裝完整組態,在升為主控之前檢查組態,確認組態無誤。對會引起擾動的設備,其DO輸出應根據現場的實際設備反饋置值,全部確認無誤後再將副控DPU升為主控。 FSSS系統控制單元DPU的組態文件發現丟失時,根據機組運行情況應緊急停止機組運行,若手動MFT按鈕無效,則應立即採取同時停止甲乙排粉機、磨煤機、給煤機電源,給粉機工作及備用電源措施,同時關閉進油速斷閥.
⑥ 工業過程的微機控制利用了微機的什麼能力
就業方向:在電力、冶金、化工、製糖、造紙、水泥等行業企業,從事工業過程檢測儀表、自動控制裝置、管線、閥門的安裝、維護、檢修,工業過程式控制制系統的投運、維護、管理和系統集成及組態調試,常用電氣控制設備的安裝、維護、檢修等方面的工藝及技術管理,以及儀表及自動化設備的銷售等工作,也可以從事相關企業生產過程的運行管理工作。職業工種包括:熱力設備運行操作、自動化儀表維護維修、自動化設備及系統調試與維護、維修電工、自動化設備及儀表銷售等。專業概況:培養目標:經過三年的學習生涯,養成學子熱愛社會、熱愛學校、熱愛班級、熱愛身邊每一個人的社會責任心,養成良好的團隊協作與團隊管理能力,養成積極進取、吃苦耐勞、勇於承擔、勇於創新的職業行為。通過三年嚴謹的專業訓練,使學子們具備熱力過程及典型工業過程(如糖廠、紙廠、脫硫工藝)自動控制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能熟練進行自動化控制設備(含PLC、DCS、電動執行機構、氣動執行機構)的選型、通訊網路集成、安裝、調試與維護;能熟練進行常規儀表、智能儀表、控制櫃的選型、安裝、校調與維護;具備小規模控制系統設計、安裝與調試工程實訓背景;具備對糖廠、紙廠或水泥廠、脫硫等生產過程實施自動化改造的工程實訓背景;具備火電廠熱工檢修工程實訓背景;具備火電300MW單元機組DCS組態調試。主幹課程:電工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應用、自動控制原理及應用、工業計算機(PLC、DCS)網路集成及控制技術應用、熱工檢測及儀表、自動控制裝置檢修與維護、小型自動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熱工保護與程序控制設計與調試、300MW火電機組DCS系統組態調試、鍋爐設備、汽輪機設備、儀表現場實習、火電機組運行實習、自動化崗位綜合實習、畢業設計、頂崗實習。畢業生主要去向:隨著「做大做強做優廣西工業」發展戰略的實施,今年本專業人才需求與供應比達3:1,至6月25日,71名2010屆畢業生全部實現就業,專業對口率超過96%,錄用轉正後平均薪酬在1600元以上,主要就業企業為柳州鋼鐵集團公司(熱力系統運行)、廣西桂冠合山發電廠(儀表安裝調試、控制系統安裝調試、電氣設備維護)、廣西貴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儀表維護檢修)、廣西農墾糖業集團天成紙業有限公司(儀表維護檢修)、廣西明陽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儀表及控制系統維護維修)等企業。/view/3850986.htm
⑦ DCS組態軟體連接什麼設備
DCS組態軟體是下裝在控制器中的,它是現場實際物理信號(需轉換成電信號)和上位機監視的軟體實現。
⑧ 1.如何學習熱工儀表及自動裝置 2.現場設備與DCS櫃內設備接線情況是怎樣的控制過程
儀表及控制系統的學習要有理論和實際工程的磨合才能學到它的精髓。一般書本裡面的儀專表控制比較抽象,屬學了書本的理論,在跟蹤幾個項目,遇到問題慢慢的解決就好了。現場的測量儀表及控制閥門要與DCS或PLC控制系統通訊的話,必須要經過一定的物理連接來實現(除無線信號外),即各種網路通訊,才能與系統通訊。簡單的說,一般的DCS控制系統的接線為:首先控制層(各種現場測量的儀表、或控制閥),通過儀表上的信號線接線到端子櫃,然後由端子櫃接到把信號接到各種控制卡件(AI、AO、DI、DO),各卡件的信號通過通訊網路把信號傳到DCS控制器上,然後控制器通過交換機把信號傳到乙太網上,乙太網上的各種信號再與伺服器通訊,伺服器的數據就可以傳到操作員站或工程師站,通過工程師站就可以對現場進行組態,通過操作員站就可以對現場進行監控或屬於本許可權內的區域進行操作。不過一些特殊的場合,需要防爆或隔離,就要用到隔離器或安全柵進行信號的處理。
⑨ 請問 電廠熱工DCS 改造 一般多少年一次 現在的熱工改造是外包呢還是電廠人自己干
這個說不準,要看設備情況和DCS的發展情況。一般一套DCS至少能使用10年左右。至於改造也要看改造到什麼程度,如果是增點點的話,就直接買點板件,自己人就幹了。要是重上一套DCS就需要外包了,因為需要重新設計和組態。
⑩ DCS的應用系統組態過程主要包括哪幾個步驟
DCS是一種現在很流行的操作系統,很多的操作員都已經可以熟練的使用這種操作系統了。DCS在使用的過程中用戶對於DCS控制系統是需要有一定的了解的,其中對於DCS系統組態流程的步驟用戶是必須要知道的,對於操作系統的安裝有很大的幫助,下面就來介紹會想具體的步驟吧。
(1)前期准備工作。進入系統組態前,應首先確定測點清單、控制運算方案、系統硬體配置,包括系統的規模、各站IO單元的配置及測點的分配等,還要提出對流程圖、報表、歷史資料庫、追憶庫等的設計要求。
(2)建立目標工程。在正式進行應用工程的組態前,必須針對該應用工程定義一個工程名,該目標過程建立後,便建立起了該工程的數據目錄。
(3)系統組態設備。應用系統的硬體配置通過系統配置組態軟體完成。採用圖形方式,系統網路上連接的每一種設備都與一種基本圖形對應。在進行系統設備組態之前必須在資料庫總控中創建相應的工程。
(4)資料庫組態。資料庫組態就是定義和編輯系統各站的點信息,這是形成整個應用系統的基礎。在MACS系統中有兩類點,一類是實際的物理測點,存在於現場控制站和通信站中,點中包含了測點類型、物理地址、信號處理和顯示方式等信息;一類是虛擬量點,同實際物理測點相比,差別僅在於沒有與物理位置相關的信息,可在控制演算法組態和圖形組態中使用
(5)控制演算法組態。在完成資料庫組態後就可以進行控制演算法組態。DCS系統提供了符合IEC1131-3標準的五種工具:SFC、ST、FBD、LD和FM。
(6)圖形、報表組態。圖形組態包括背景圖定義和動態點定義,其中動態點動態顯示其實時值或歷史變化情況,因而要求動態點必須同已定義點相對應。通過把圖形文件連入系統,就可實現圖形的顯示和切換。
(7)編譯生成。系統聯編功能連接形成系統庫,成為操作員站、現場控制站上的在線運行軟體的基礎。系統包括實時庫和參數庫兩個部分組成,系統把所有點中變化的數據項放在實時庫中,而把所有點中不經常變化的數據項放在參數庫中。伺服器包含了所有的資料庫信息,而把現場控制站上只包含該站相關的點和方案頁信息,這是在系統生成後由系統管理中的下裝功能自動完成的。
(8)系統下裝。應用系統生成完畢後,應用系統的系統庫、圖形和報表文件通過網路下裝在伺服器和操作員站。伺服器到現場控制站的下裝是在現場控制站啟動時自動進行的。現場控制站啟動時如果發現本地的資料庫版本號與伺服器不一致,便會向伺服器請求下裝資料庫和方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