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數控機床的機械結構有哪些主要組成部分
數控機床來機械結構的組成:
1、主自轉動系統:主轉動系統的作用是將驅動裝置的運動及動力傳給執行件,實現主動切削運動。
2、進給轉動系統:有工作台、刀架等。進給轉動系統的作用是將伺服驅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傳給執行件,實現進給運動。
3、基礎支承件:包括床身、立柱、導軌、工作台等。基礎支承件 的作用是支承機床的各主要部件,並使它們在靜止或者運動中保持相對正確的位置。
4、輔助裝置:包括自動換刀裝置、液壓氣動系統、潤滑冷卻裝置等。
② Inventor微型機械裝置模型
我也碰到了這個問題,請問你知道怎麼解決嗎
③ 機械中有那些基本機構
機械的組成機械是機器和機構的總稱。
人類為了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設計和製造了類型繁多、功能各異的機器。機器是執行機械運動的裝置,用來變換或能量傳遞、物料,如內燃機、電動機、洗衣機、機床、汽車、起重機,各種食品機械。機械的種類很多,它們的用途、性能、構造、工作原理各不相同,通常一台完整的機器包括三個基本部分:
(1) 動機部分:其功能是將其他形式的能量變換為機械能(如內燃機和電動機分別將熱能和電能變換為機械能)。原動部分是驅動整部機器以完成預定功能的動力源。
(2) 工作部分(或執行部分):其功能是利用機械能去變換或傳遞能量、物料、信號,如發電機把機械能變換成為電能,軋鋼機變換物料的外形,等等。
(3) 傳動部分:其功能是把原動機的運動形式、運動和動力參數轉變為工作部分所需的運動形式、運動和動力參數。
以上三部分都必須安裝在支承部件上。為了使三個基本部分協調工作,並准確、可靠地完成整體功能,必須增加控制部分和輔助部分。
所有的機器都是由許多機械零件組合而成。機械零件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在各種機器中經常都能用到的零件,稱為通用零件,如齒輪、鏈輪、蝸輪、螺栓、螺母等,另一類則是在特定類型的機器中才能用到的零件,稱為專用零件,如內燃機的曲軸、汽輪機葉片等。根據機器功能、結構要求,某些零件需固聯成沒有相對運動的剛性組合,成為機器中獨立運動的單元,通常稱為構件。構件與零件的區別在於:構件是運動的基本單元,而零件是加工單元。
機構:兩個以上的構件以機架為基礎,由運動副以一定方式聯結形成的具有確定相對運動的構件系統.
構件:組成機構的各相對運動的單元零件:組成機器的基本單元稱為零件部件:為完成同一使命在結構上組合在一起的、一套協同工作的零件總稱為部件構件是機器中的運動單元,零件是製造單元。
機構由若干構件組成,各個構件之間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並能實現運動和動力的傳遞。
機器和機構一樣,由若干構件組成,各個構件之間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能實現運動和動力的傳遞,並且能夠實現機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轉換。
機器與機構的區別在於機器能實現能量的轉換或代替人的勞動去做有用功,而機構沒有這種功能。
機械是機器和機構的總稱。
④ 機械設計基礎模型製作
一、機械設計基礎課件總體介紹:
機械設計基礎是一門培養學生具有一定機械設計能力的技術基礎課程。本課程在教學內容方面看重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創新思維,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著重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基本訓練。
本課程的目的及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
1.掌握機構的原理、運動特性和機械動力學的基本知識,初步具有分析和設計基本機構的能力,並對機械運動方案的確定有所了解。
2.掌握通用機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點、選用和設計計算的基本知識,並初步具有設計簡單的機械及通用機械傳動裝置的能力。
3.具有應用計算機技術的能力。?
4.具有運用標准、規范、手冊、圖冊等有關技術資料的能力。
5.能通過實驗來驗證理論,並鞏固和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同時使學生的動手及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和訓練。
二、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主要內容
1.教學基本內容?
機械設計基礎的主要內容。機械設計的一般原則和程序。
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齒輪機構、輪系、其它常用機構。
機械運動方案的選擇。
機械調速,剛性回轉件平衡。
機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計算準則,機械零件常用材料選擇原則,機械零件工藝性、標准化。
聯接件設計:螺紋聯接,鍵、花鍵聯接等。
傳動件設計:帶傳動,鏈傳動,齒輪傳動,蝸桿傳動,螺旋傳動等。
軸系零、部件設計:軸,滑動軸承,滾動軸承,聯軸器,離合器等。
其它零、部件設計:彈簧,減速器等。
創新設計:簡介,實例分析。
2.習題課,課外習題和設計作業?
根據教學需要,要適當安排習題課(討論課)、課外習題和設計作業。
學生必須獨立、按時完成課外習題和設計作業。
習題和作業完成情況應作為評定課程成績的一部分。
3.課程設計?
設計能力的培養要求包括下列內容:
(1) 能根據設計任務擬定總體方案。
(2) 能按機器的工作狀況分析和計算作用在零件上的力,合理選擇零件材料正確計算零件的工作能力和確定其主要尺寸。
(3) 能考慮製造工藝、使用、維護,經濟性和安全等問題,進行零件的結構設計。
(4) 繪制機器或部件的裝配圖以及零件圖等。
每個學生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課程設計。設計題目為機械傳動裝置、簡單的機械或機構設計。設計題目要靈活多樣,教師要加強指導,注意培養和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獨立工作能力。設計工作量的最低要求應相當於以單級圓柱齒輪減速器為主體的機械傳動裝置,每個學生至少應完成:部件裝配圖1張,零件工作圖1張,設計說明書1份。課程設計完成後,每個學生應進行答辯,答辯情況應作為評定成績的一部分。
4.實驗?
每個學生要做4個實驗,實驗內容如下:
實驗1、 機械設計及創新展示與分析
實驗2、 機構運動簡圖測繪
實驗3、 齒輪范成實驗
實驗4、 機械拆裝實驗
實驗後應寫出實驗報告。
三、機械設計基礎的教學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識
機械設計的一般知識。機構和機械零件的主要類型、性能、特點、應用。機械零件的常用材料、標准,結構工藝性。摩擦、磨損、潤滑和密封的一般知識。
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機構的組成,工作原理和運動特性。
機械動力學的基本原理、防振、減振的途徑。
機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受力分析、應力狀態、失效形式等。
機械零件的設計計算準則:強度,剛度,耐磨性,壽命,熱平衡及經濟性等。
簡化計算,當量法,試演算法等。
改善載荷和應力分布不均勻的方法,提高零件疲勞強度的措施,改善摩擦學性能的途徑。
3.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
繪制機構簡圖;機械零、部件的設計計算及其工作圖的繪制;查閱技術資料;編寫技術文件及應該計算機技術等
機械設計基礎課件在線學習:http://www.qzc.cn/jdx/jxsj/wlkj/word/html/out/kjjs.html
機械工程師網站: http://www.chinamachinist.net/html/jiaocheng/lijiaocheng/20080312/2357.html
希望幫得上你
⑤ 數控機床的機械結構的基本組成部分和作用是什麼
1、工程序載體:
數控機床工作時,不需要工人直接去操作機床,要對數控機床進行控制,必須編制加工程序。零件加工程序中,包括機床上刀具和工件的相對運動軌跡、工藝參數(進給量主軸轉速等)和輔助運動等。
將零件加工程序用一定的格式和代碼,存儲在一種程序載體上,如穿孔紙帶、盒式磁帶、軟磁碟等,通過數控機床的輸入裝置,將程序信息輸入到CNC單元。
2、數控裝置:
數控裝置是數控機床的核心。現代數控裝置均採用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形式,這種CNC裝置一般使用多個微處理器,以程序化的軟體形式實現數控功能,因此又稱軟體數控(Software
NC)。
3、伺服與測量反饋系統:
伺服系統用於實現數控機床的進給伺服控制和主軸伺服控制。伺服系統的作用是把接受來自數控裝置的指令信息,經功率放大、整形處理後,轉換成機床執行部件的直線位移或角位移運動。
伺服系統包括驅動裝置和執行機構兩大部分。驅動裝置由主軸驅動單元、進給驅動單元和主軸伺服電動機、進給伺服電動機組成。步進電動機、直流伺服電動機和交流伺服電動機是常用的驅動裝置。
4、機床主體:
機床主機是數控機床的主體。它包括床身、底座、立柱、橫梁、滑座、工作台、主軸箱、進給機構、刀架及自動換刀裝置等機械部件。它是在數控機床上自動地完成各種切削加工的機械部分。
5、數控機床輔助裝置:
輔助裝置是保證充分發揮數控機床功能所必需的配套裝置,常用的輔助裝置包括:氣動、液壓裝置,排屑裝置,冷卻、潤滑裝置,回轉工作台和數控分度頭,防護,照明等各種輔助裝置。
(5)機械裝置部分機構模型擴展閱讀
傳統的機械加工都是用手工操作普通機床作業的,加工時用手搖動機械刀具切削金屬,靠眼睛用卡尺等工具測量產品的精度的。
現代工業早已使用電腦數字化控制的機床進行作業了,數控機床可以按照技術人員事先編好的程序自動對任何產品和零部件直接進行加工了。這就是所說的數控加工。
數控加工廣泛應用在所有機械加工的任何領域,更是模具加工的發展趨勢和重要和必要的技術手段。
數控車床自五十年代問世以來,由於在單件生產、小批量生產中,使用數控車床加工復雜形狀的零件,不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加工質量,而且縮短了生產准備周期和降低了對工人技術熟練程度的要求。
因此它成了單件、小批量生產中實現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世界各國也都在大力發展這種技術。
⑥ 在機械原理中什麼叫做機構
機構由兩個來或兩個以上構自件通過活動聯接形成的構件系統;
機器能實現預期運動並完成特定作業任務的機構系統;
機器和機構統稱為機械;
機構與機器的區別:機構只是一個構件系統,機器除構件系統外還包含電氣等其他裝置,機構只用於傳遞運動和力,機器除此之外還能傳遞能量,物料信息的功能。
⑦ Catia DMU運動機構合並機械裝置
catia的DMU確實是有這個問題的.
比如,一個裝配含有機構.
當它被包含到更大的回裝配里時,這個答機構是不被包含進去的,除非使用導入子機構方法導入.這是可以的.
但是,我假設一下,總裝配A,子裝配B,C.
B,C內都含有機構.然後被包含到了A裡面,並都導入子機構.則在A內有2個機構,一個來自B,另一個來自C.此2機構都分別含有時間t.用於控制2機構的運動.可惜很不幸,這2個t不能發生關聯的.
所以,你的願望是無法實現的.
只有一個辦法可以聯動2個子機構,就是把2個機構都放入序列里.不過,這個方法不是全能的,因為你需要在序列你手工的配置時間這個參數.
catia的子裝配運動,根本的解決辦法是使用 Dressup 功能.但並不是很方便.也挺麻煩.
⑧ .機器人機械機構由哪幾部分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麼
機器人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慧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它的任務是協助或取代人類工作的工作,例如生產業、建築業,或是危險的工作。
機器人一般由執行機構、驅動裝置、檢測裝置和控制系統和復雜機械等組成。
執行機構即機器人本體,其臂部一般採用空間開鏈連桿機構,其中的運動副(轉動副或移動副)常稱為關節,關節個數通常即為機器人的自由度數。根據關節配置型式和運動坐標形式的不同,機器人執行機構可分為直角坐標式、圓柱坐標式、極坐標式和關節坐標式等類型。出於擬人化的考慮,常將機器人本體的有關部位分別稱為基座、腰部、臂部、腕部、手部(夾持器或末端執行器)和行走部(對於移動機器人)等。
驅動裝置是驅使執行機構運動的機構,按照控制系統發出的指令信號,藉助於動力元件使機器人進行動作。它輸入的是電信號,輸出的是線、角位移量。機器人使用的驅動裝置主要是電力驅動裝置,如步進電機、伺服電機等,此外也有採用液壓、氣動等驅動裝置。
檢測裝置是實時檢測機器人的運動及工作情況,根據需要反饋給控制系統,與設定信息進行比較後,對執行機構進行調整,以保證機器人的動作符合預定的要求。作為檢測裝置的感測器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內部信息感測器,用於檢測機器人各部分的內部狀況,如各關節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並將所測得的信息作為反饋信號送至控制器,形成閉環控制。一類是外部信息感測器,用於獲取有關機器人的作業對象及外界環境等方面的信息,以使機器人的動作能適應外界情況的變化,使之達到更高層次的自動化,甚至使機器人具有某種「感覺」,向智能化發展,例如視覺、聲覺等外部感測器給出工作對象、工作環境的有關信息,利用這些信息構成一個大的反饋迴路,從而將大大提高機器人的工作精度。
控制系統。一種是集中式控制,即機器人的全部控制由一台微型計算機完成。另一種是分散(級)式控制,即採用多台微機來分擔機器人的控制,如當採用上、下兩級微機共同完成機器人的控制時,主機常用於負責系統的管理、通訊、運動學和動力學計算,並向下級微機發送指令信息;作為下級從機,各關節分別對應一個CPU,進行插補運算和伺服控制處理,實現給定的運動,並向主機反饋信息。根據作業任務要求的不同,機器人的控制方式又可分為點位控制、連續軌跡控制和力(力矩)控制。
⑨ 慨述機械、機器、機構、構件、零件之間的關系。
機械是機器與機構的總稱。機構是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機構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傳遞和轉換運動。機構是由若干構件組成,構件是由單個或多個的零件組合而成。
1、機器由動力輸入、執行機構組成,能單獨完成某項機械動作,由各種金屬和非金屬部件組裝成的裝置。
2、機構是組成機器的某一部分或多部分執行構件所組成;各個構件之間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並能實現運動和動力的傳遞。
3、構件是指由各類零件裝配而成的各個運動單元
4、零件是組成構件不可再分割的部分, 組成機器的基本單元為零件。如螺母是一個零件。
(9)機械裝置部分機構模型擴展閱讀:
1、構件是機器中的運動單元,零件是製造單元。
2、機械是機器與機構的總稱。
通常來說,機器>機構>構件>零件,即零件組成構件、構件組成機構、機構組成機器。
⑩ 機械的結構與機構有什麼不同
機械結構,是指機械設備中的不動的設備主體構件,比如機械設備的機架等。機械版機構是指用權來傳遞與變換運動和力的可動裝置,簡單來說就是若干個加工件(或標准件)通過各種方式連接,以達到某種預想動作的部分。
機械機構包含機結構,但機械結構不包含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