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每個氧氣裝置旁邊都有吸引裝置
或者說,醫院病房中每個「氧氣裝置」(中央供氧系統)中,都伴隨「吸引裝置(中央專負壓系統)」屬。醫院對病患護理處理對呼吸困難、缺氧的患者需要提供額外的氧氣外,吸痰、排除體內積液、清洗等,還需要負壓設備進行吸引,隨著醫療設備水平的提高,改善病區環境等工作的開著,現在有條件的醫院都採用中央供氧系統,通過管道將氧氣納入集中管理,有利於安全以及臨床使用,在布設氧氣管道同時,增加集中提供負壓的連接裝置,也就是「吸引裝置」,有效減少病區內存放備用的氧氣瓶、電動吸引器等,節約購置、管理維護費用,且大大的方便護理人員操作、有效釋放救治時病床周圍設備佔用空間。「中央供氧系統」、「中央負壓系統」、「中央呼叫系統」、甚至「中央監護系統」都成為現代病區床位的基本設置。某些特殊場合,還有「中央正壓系統」提供醫用氣動裝置的壓縮氣體的動力源呢。
B. 實驗室制氧氣的步驟裝置發生和收集理由裝置圖並畫出圖中要點操作及注意事項
操作步驟
A.(以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為例)
步驟:查—裝—定—點—收—移—熄專)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裝----裝葯屬品
定----把試管固定到鐵架台上
點----點燃酒精燈加熱(先預熱,注意:一律先讓試管均勻受熱,否則會因冷熱不均炸裂試管)
收----收集氣體(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法)
離----把導管從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法,此步驟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導管在蓋上玻片)
熄----熄滅酒精燈
裝置如下圖:
C. 某學習小組為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根據裝置回答下列問題:(1)用放大鏡聚焦使
(1)當裝置冷卻到室溫時,可觀察到U形管右側水面上升至1處.
故填:上升至1處.
(2)通過這個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
故填: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
(3)反應完畢後,U形管右側剩餘的氣體主要是氮氣.
故填:氮氣.
(4)因為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代替氧氣占據了氧氣原來的空間,無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故填: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D. 有誰知道氧氣閥門設計的規范標准
1.設計應符合有關法規、標准規定 設計應符合1981年冶金部頒發的《鋼鐵企業氧氣管網的若干規定》,以及《氧氣及相關氣體安全技術規程》(GB16912-1997)、《氧氣站設計規范》(GB50030-91)等法規標準的要求。 (1) 碳素鋼管中氧氣的最大流速應符合表4。 (2)為防止著火,在氧氣閥門後,均應連接一段其長度不少於5倍管徑,且不少於1.5m的銅基合金或不銹鋼的管道。 (3)氧氣管道應盡量少設彎頭和分岔頭,工作壓力高於0.1MPa的氧氣管道彎頭,應採取沖壓成閥型法蘭製作。分岔頭的氣流方向,應與主管氣流方向成45°到60°角。 (4)在對焊凹凸法蘭中,採用紫銅焊絲作O型密封圈,是氧氣用法蘭抗燃性可靠的密封形式。 (5)氧氣管道應有導電的良好裝置,接地電阻應小於10Ω,法蘭間電阻應小於0.03Ω。 (6)車間內主要氧氣管道的末端應加設放散管,以利氧氣管道的吹掃和置換,在較長的氧氣管道進入車間調節閥前,應設過濾器。 2.安裝注意事項 (1)凡與氧接觸的部位要嚴格脫脂,脫脂後用不含油的干空氣或氮氣吹凈。 (2)焊接應採用氬弧焊或電弧焊。 3.操作注意事項 (1)開關氧氣閥門時應緩慢進行,操作人員應站在閥門的側面,開啟要一次到位。 (2)嚴禁用氧氣吹刷管道或用氧氣試漏、試壓。 (3)實行操作票制度,事先對操作目的、方法、條件作出較詳細的說明和規定。 (4)直徑大於70mm的手動氧氣閥門,當閥前後壓差縮小到0.3MPa以內時才允許操作。
E. 氧氣的收集裝置圖
①根據課本基礎知識可知a為試管、b為酒精燈、c為鐵架台、d為集氣瓶;
故答案為回:試管、答酒精燈、鐵架台、集氣瓶;
②因為試管受熱面積比較小,直接加熱會導致試管破裂,所以給受熱面積小的玻璃儀器加熱時要先預熱後集中加熱.
故答案為:使試管受熱均勻;對葯品所在部位加熱;
③因為反應剛開始時放出的氣體少,逸出的氣體中含有大量空氣,所以收集氣體要等氣體產生一段時間後即把裝置中空氣排盡後再收集.
故答案為:連續均勻;開始排出的氣體主要是空氣.
F. 用一些代用品設計並製作一個簡易的氧氣發生裝置(帶圖)
實驗用品:過氧化氫溶液,二
氧化錳,玻璃瓶,注射器
不謝
G. 請設計一種過氧化氫溶液製取氧氣的裝置
(1)熟記常見儀器的名稱和用途:①是錐形瓶;②是長頸漏斗;③是集氣瓶;故填:錐形瓶;長頸漏斗;集氣瓶;(2)長頸漏斗需伸入液面下,原因是 防止氣體從長頸漏鬥口逸出;故填:防止氣體從長頸漏鬥口逸出;(3)圖示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氣法。
H. 如何運用景觀設計的方法改良河水水質(不是用化學等方法)
小型河流。用疊水的方法 把河段人工分為一段一段的,然後分級處理
主要是靠植物過濾。排污口處理
I. 收集氧氣裝置有什麼
收集氧氣的裝置有三種裝置。
其中A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的裝置;
B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的裝置;
C裝置:排水法時可用採用,具體操作:裝置內裝滿水,氧氣由b通入,即可收集氧氣。
C裝置:向上排空氣法時也可以採用,具體操作:氧氣由a通入即可收集氧氣。
收集常用排水法:意思是說收集氧氣時要用排水集氣法收集。
先撤導管後移燈:意思是說在停止制氧氣時,務必先把導氣管從水槽中撤出,然後再移去酒精燈(如果先撤去酒精燈,則因試管內溫度降低,氣壓減小,水就會沿導管吸到熱的試管里,致使試管因急劇冷卻而破裂)。
(9)景觀氧氣裝置設計擴展閱讀:
電解制氧法:
把水放入電解槽中,加入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以提高水的電解度,然後通入直流電,水就分解為氧氣和氫氣。每製取一立方米氧,同時獲得兩立方米氫。用電解法製取一立方米氧要耗電12~15千瓦小時,與上述兩種方法的耗電量(0.55~0.60千瓦小時)相比,是很不經濟的。
電解法不適用於大量制氧。另外同時產生的氫氣如果沒有妥善的方法收集,在空氣中聚集起來,如與氧氣混合,容易發生極其劇烈的爆炸。所以,電解法也不適用家庭制氧的方法。
利用氮分子大於氧分子的特性,使用特製的分子篩把空氣中的氧離分出來。首先,用壓縮機迫使乾燥的空氣通過分子篩進入抽成真空的吸附器中,空氣中的氮分子即被分子篩所吸附,氧氣進入吸附器內,當吸附器內氧氣達到一定量(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即可打開出氧閥門放出氧氣。
經過一段時間,分子篩吸附的氮逐漸增多,吸附能力減弱,產出的氧氣純度下降,需要用真空泵抽出吸附在分子篩上面的氮,然後重復上述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