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本實驗採用的裝置中a

本實驗採用的裝置中a

發布時間:2021-12-21 08:55:40

Ⅰ 下圖是實驗室常用的實驗裝置圖,請同答有關問題:(1)裝置B中儀器a的名稱為______.(2)實驗室用鋅粒和

(1)儀器a為發生裝置中加入液體葯品的長頸漏斗;
(2)鋅與硫酸發生置換反應,生成專硫酸鋅和氫氣,反屬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H2SO4═ZnSO4+H2↑,該反應為固體葯品與液體葯品在常溫下的反應,因此發生裝置應選用裝置B,該裝置還適用於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製取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3)裝置A可用於對固體葯品加熱製取氧氣,因此此時製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

.

Ⅱ 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採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A.本實

A、該實驗是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三者關系,研究三者關系必須運用控制變數法.故A正確.
B、在探究加速度與外力的關系時,應該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故B錯誤.
C、要直觀的反映兩個量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作圖來解決.但是只有作出一條直線,才可以直觀的反映兩個變數之間的關系.在探究加速度a與質量m的關系時,為了直觀判斷二者間的關系,應作出a-

1
m
圖象,故C正確.
D、設小車的質量為M,砝碼盤和砝碼的質量為m,設繩子上拉力為F,
以整體為研究對象有mg=(m+M)a
解得a=
mg
m+M

以M為研究對象有繩子的拉力F=Ma=
M
m+M
mg
顯然要有F=mg必有m+M=M,故有M>>m,即只有M>>m時才可以認為繩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於盤和盤中砝碼的重力.故D錯誤.
故選:AC
故答案為:AC.

Ⅲ 如圖是用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裝置圖.(1)本實驗採用的科學方法是______(A)理想實驗法

(1)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採用了「等效替代」法,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2)本實驗為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採用的方法是作力的圖示法,作出合力和理論值和實際值,然後進行比較,得出結果.所以,實驗時,除記錄彈簧秤的示數外,還要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以便確定兩個拉力的方向,這樣才能作出拉力的圖示.步驟C中未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步驟E中未說明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位置O.
故答案是:(a)CE,(b)C中未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E中未說明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位置O.

Ⅳ 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採用如圖所示的裝置.(1)本實驗應用的實驗方法是______;A

(1)該實驗是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三者關系,研究三者關系必須運用控制變數法,故BC錯誤,A正確.
故選A.
(2)A、該實驗採用的是控制變數法研究,即保持一個量不變,研究其他兩個量之間的關系,在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時,應保持拉力的大小不變,故A錯誤;
B、在探究加速度與外力的關系時,應該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故B錯誤;
C、要直觀的反映兩個量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作圖來解決.但是只有作出一條直線,才可以直觀的反映兩個變數之間的關系.在探究加速度a與質量m的關系時,為了直觀判斷二者間的關系,應作出a-
1
m
圖象,故C正確;
D、設小車的質量為M,砝碼盤和砝碼的質量為m,設繩子上拉力為F,對小車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
F=Ma ①
對砂桶和砂有:mg-F=ma ②
F=
mgM
M+m
=
mg
1+
m
M
,由此可知當M>>時,砂和砂桶的重力等於繩子的拉力,故D正確.
故選CD.

Ⅳ 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採用圖1所示的裝置.(1)本實驗應用的實驗方法是______A.

(1)該實驗是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三者關系,研究三者關系必須運用控制變數法.故選A.
(2)A、該實驗採用的是控制變數法研究,即保持一個量不變,研究其他兩個量之間的關系.在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時,應保持拉力的大小不變.故A錯誤.
B、在探究加速度與外力的關系時,應該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故B錯誤.
C、要直觀的反映兩個量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作圖來解決.但是只有作出一條直線,才可以直觀的反映兩個變數之間的關系.在探究加速度a與質量m的關系時,為了直觀判斷二者間的關系,應作出a-

1
m
圖象.故C正確.
D、設小車的質量為M,砝碼盤和砝碼的質量為m,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
對m:mg-F=ma
對M:F=Ma
解得:F=
mMg
m+M
=
mg
1+
m
M

當m<<M時,即當砝碼盤和砝碼的總重力要遠小於小車的重力,繩子的拉力近似等於砝碼盤和砝碼的總重力.故D正確.
故選CD.
(3)如圖:

從上圖中發現直線沒過原點,當F≠0時,a=0.也就是說當繩子上有拉力時小車的加速度還為0,說明小車的摩擦力與繩子的拉力抵消呢.該同學實驗操作中遺漏了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夠.
所以原因是實驗前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夠
故答案為:(1)A
(2)CD
(3)①見上圖 ②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夠

Ⅵ 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採用如圖所示的裝置.(1)本實驗應用的實驗方法是______.A

(1)該實驗是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三者關系,研究三者關系必須運用控制變數法,故BC錯誤,A正確.
故選:A.
(2)A、在該實驗中,我們認為繩子的拉力就等於小車所受的合外力,故在平衡摩擦力時,細繩的另一端不能懸掛裝砂的小桶,故A錯誤.
B、由於平衡摩擦力之後有Mgsinθ=μMgcosθ,故tanθ=μ.所以無論是否改變小車的質量,小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都等於小車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改變小車質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B正確.
C、實驗時應先接通電源然後再放開小車,故C錯誤.
D、小車的加速度應根據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求出,不能由牛頓第二定律求出,故D錯誤;
故選:B.
(3)由於每相鄰兩個計數點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所以相鄰的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T=0.1s,
設第一個計數點到第二個計數點之間的距離為x1,以後各段分別為x2、x3、x4、x5、x6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x4-x1=3a1T2
x5-x2=3a2T2
x6-x3=3a3T2
為了更加准確的求解加速度,我們對三個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

1
3
(a1+a2+a3
即小車運動的加速度計算表達式為:a=
(0.0895+0.0961+0.1026)?(0.0705+0.0768+0.0833)
9×0.01
m/s2=0.64m/s2
(4)由圖象可知,a-F圖象在a軸上有截距,這是由於平衡摩擦力過度造成的
故答案為:(1)A
(2)B
(3)0.64
(4)平衡摩擦力過度造成的

Ⅶ 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採用下圖所示的裝置.(1)本實驗應用的實驗方法是:______A

(1)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研究一個物理量與另外兩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需先控制一個量不變,這種實驗方法叫控制變數法.
故選:A.
(2)A、平衡摩擦力時紙帶連接在小車上並穿過打點計時器,輕推小車,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摩擦力得到平衡,不能將重物用細線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故A錯誤,B正確.
C、每次改變小車的質量,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C正確.
D、實驗時,應先接通電源,在釋放小車.故D錯誤.
故選:BC.
故答案為:(1)A;(2)BC.

Ⅷ 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中,採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1)本實驗採用的實驗方法是______A

(1)該實驗是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三者關系,研究三者關系必須運用控制變版量法權,故BC錯誤,A正確.
故選A.
(2)A、該實驗採用的是控制變數法研究,即保持一個量不變,研究其他兩個量之間的關系,在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時,應保持拉力的大小不變,故A錯誤;
B、在探究加速度與外力的關系時,應該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故B錯誤;
C、要直觀的反映兩個量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作圖來解決.但是只有作出一條直線,才可以直觀的反映兩個變數之間的關系.在探究加速度a與質量m的關系時,為了直觀判斷二者間的關系,應作出a-

1
m
圖象,故C正確;
D、設小車的質量為M,砝碼盤和砝碼的質量為m,設繩子上拉力為F,
以整體為研究對象有mg=(m+M)a
解得a=
mg
m+M

以M為研究對象有繩子的拉力F=Ma=
M
m+M
mg
顯然要有F=mg必有m+M=M,故有M>>m,即只有M>>m時才可以認為繩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於盤和盤中砝碼的重力.故D錯誤.
E、平衡摩擦力時不能將砝碼盤及盤內砝碼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故E錯誤.
故選C.

Ⅸ 下列是實驗室常用的裝置: 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2)A裝置可用於實驗室製取__

(1)圖中儀器a在裝置中用作反應的發生容器的錐形瓶;
(2)A裝置適用於對固體加熱製取氣回體的反應,實答驗室可加熱分解高錳酸鉀或氯酸鉀製取氧氣,故該裝置可用於製取氧氣;
(3)實驗室使用塊狀固體石灰石和稀鹽酸製取二氧化碳,該反應為固體與液體反應且不需加熱,因此應選擇B或C裝置作為反應的發生裝置;
(4)①當把試管拿起或夾住導管時,試管內的酸液就會自動流出,脫離了與石灰石的接觸,反應也就自動停止;②該裝置使用破損的試管進行組裝裝置,所使用的實驗用品可說是最少的,操作起來也很簡單方便,通過試管的移動還可達到控制反應的目的;

故答案為:
(1)錐形瓶;
(2)氧氣;
(3)B或C;
(4)①將試管提起,使之離開酸液即可(或夾緊膠管,使固體與酸液分離).
②該實驗設計用到的實驗用品最少(或操作方法最簡便;或可隨時停止反應,控制CO 2 的量).

Ⅹ 如圖所示是探究焦耳定律的實驗裝置.(1)本實驗採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選填:「A」或「B」)A.與研


(1)由焦耳定律可知,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導體的電阻、通過導回體的電流和通電時間有答關,因此在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其中的一個因素的關系時,要採用控制變數法,與研究歐姆定律時運用的控制變數法相同;
(2)為了研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關系,應控制電阻和通電時間相同,改變電流的大小.
故答案為:(1)B;(2)電阻;通電時間.

與本實驗採用的裝置中a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膜通量檢測裝置 瀏覽:297
隱形床五金件哪個品牌好 瀏覽:560
超聲波傳導的耦合劑是什麼 瀏覽:831
汽車儀表燈圖lh什麼意思 瀏覽:815
模擬量怎麼控制閥門開度 瀏覽:919
軒逸儀表盤a是什麼 瀏覽:902
鋰離子用什麼儀器檢測 瀏覽:73
如何關閉蘋果設備電話關聯 瀏覽:546
小型稱重儀表多少錢 瀏覽:556
射線裝置檢測規定 瀏覽:880
電風扇機械裝置 瀏覽:54
空調與製冷裝置的作用是什麼原因 瀏覽:860
乙酸正丁酯制備實驗裝置圖 瀏覽:913
福克斯儀表盤燈怎麼關不了 瀏覽:471
常見的建築施工機械有哪些 瀏覽:908
什麼是儀表的遷移 瀏覽:889
汽車儀表燈線怎麼找 瀏覽:774
洛陽宜陽的機械廠有哪些 瀏覽:816
螺桿式製冷機怎麼放空氣 瀏覽:543
機械加工與技術是什麼 瀏覽:387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