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見的系統軟體都有哪些
一、LINUX
Linux是一套免費使用和自由傳播的類Unix操作系統,是一個基於POSIX和UNIX的多用戶、多任務、支持多線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統。它能運行主要的UNIX工具軟體、應用程序和網路協議。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體。Linux繼承了Unix以網路為核心的設計思想,是一個性能穩定的多用戶網路操作系統。
二、DOS
dos,是磁碟操作系統的縮寫,是個人計算機上的一類操作系統。家族包括MS-DOS、PC-DOS、DR-DOS、PTS-DOS、ROM-DOS、JM-OS等,其中以MS-DOS最為著名。雖然這些系統常被簡稱為"DOS",但幾乎沒有系統單純以"DOS"命名(只有一個毫無關連的1960年代IBM大型主機操作系統以此命名)。
三、WINDOWS
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統是美國微軟公司研發的一套操作系統,它問世於1985年,起初僅僅是Microsoft-DOS模擬環境,後續的系統版本由於微軟不斷的更新升級,不但易用,也慢慢的成為家家戶戶人們最喜愛的操作系統。
四、Access
Microsoft Office Access是由微軟發布的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它結合了MicrosoftJet Database Engine 和圖形用戶界面兩項特點,是 Microsoft Office 的系統程序之一。
Microsoft Office Access是微軟把資料庫引擎的圖形用戶界面和軟體開發工具結合在一起的一個資料庫管理系統。
五、Oracle
Oracle Database,又名Oracle RDBMS,或簡稱Oracle。是甲骨文公司的一款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它是在資料庫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的產品。可以說Oracle資料庫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流行的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系統可移植性好、使用方便、功能強,適用於各類大、中、小、微機環境。
2. 什麼軟體可以自動優化系統
http://www.onlinedown.net/soft/2636.htm
超級兔子魔法設置,清理功能比優化會完善一些
http://www.onlinedown.net/soft/3829.htm
windows優化大師,重在優化
都還不錯
3. 請問哪些是系統軟體
系統軟體包括操作系統類、語言處理程序類、服務性程序類、標准庫程序類、資料庫管理系統類五類。
一、操作系統類
操作系統是控制和管理計算機各種資源、自動調度用戶作業程序、處理各種中斷的軟體。操作系統的作用是控制和管理系統資源的使用,是用戶與計算機的介面。目前比較流行的操作系統有DOS操作系統、UNIX操作系統、Windows操作系統(是單用戶多任務圖形界面操作系統)。
二、語言處理程序類
計算機能識別的語言與機器能直接執行的語言並不一致。計算機能識別的語言很多,如匯編語言、Basic語言、Fortran語言、Pascal語言與C語言等,它們各自都規定了一套基本符號和語法規則。用這些語言編制的程序叫源程序。
用「0」或「1」的機器代碼按一定規則組成的語言,稱為機器語言。用機器語言編制的程序,稱為目標程序。語言處理程序的任務就是將源程序翻譯成目標程序。不同語言的源程序對應有不同的語言處理程序。
三、服務性程序類
服務程序(也稱為工具軟體)擴大了機器的功能,一般包括診斷程序、調試程序等。常用的微機服務軟體程序有QAPLUS、PCTOOLS等。
四、標准庫程序類
為方便用戶編製程序,通常將一些常用的程序段按照標準的格式預先編制好,組成一個標准程序庫,存人計算機系統中,需要時,由用戶選擇合適的程序段嵌入自己的程序中。
五、資料庫管理系統類
資料庫管理系統有組織地、動態地存貯大量數據,使人們能方便、高效地使用這些數據。資料庫管理系統是一種操縱和管理資料庫的大型軟體,用於建立、使用和維護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有各種類型,目前許多計算機包括微型機都配有資料庫管理系統,如FoxPro、Oracle、Sabase等。
4. 如何添加APP到SYSTEM下,可做為系統軟體自動運行
添加方法如下: 有些程序是可以直接復制到system/app裡面的,但是大多數都會出現程序以外停止的情況。所以千萬不要直接就把安裝包放到sys/app里 1 首先在手機上安裝你需要移植的程序。 2 用re管理器進入data/app,找到你安裝的程序。 3 點擊那個程序,查看,在裡面找有沒有lib文件夾。如果有,跳到a,沒有,跳到b。 a:移動APK到system/app文件夾下,然後將apk里的lib文件夾內的所有。SO文件移動到system/lib。此處要注意。so文件應該處在system/lib根目錄下,而不是在system/lib/lib中。 b:移動APK到system/app文件夾下 4 修改以上所有文件的許可權。大多數許可權更改為 第一列全勾 第二列勾第一個(與其他系統文件相同)即可,部分可能不行,那你就把他都勾了。
5. 各種辦公自動化軟體屬於系統軟體,還是應用軟體
應用軟體
各種辦公自動化軟體屬於應用軟體
6. 怎麼裝完系統自動裝軟體
這個用先安裝好系統和各種軟體程序,然後用ghost工具做個備份還原鏡像,需要時用鏡像文件還原系統就可以了。
7. 有沒有什麼軟體可以自動更換電腦系統
你的這個軟體還是不錯的。因為這個現在有這么的軟體是可以一鍵安裝各種系統的。這個軟體叫做小白一鍵安裝。在網路上搜索就可以搜索到,然後安裝到你的電腦上,這個時候的xp系統和win7系統隨時可以點擊一鍵安裝。很簡單很方便。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8. 電力系統中有哪些常用的自動裝置
電力系抄統常見的自動裝置有:
1,發電機自動勵磁----自動調節勵磁。
2,電源備自投(bzt)----備用電源自動投入。
3,自動重合閘----自動判斷故障性質,自動合閘。
4,自動准同期----自動調節,實現准同期並列。
5,還有自動抄表,自動報警,自動切換,自動開啟,自動點火,自動保護,自動滅火,等等。
9. 自動控制系統的發展及技術現狀是什麼
1基本概念
如圖4-1所示框圖說明了控制系統的基本概念,動作信號通過(經由)控制系統元件後,提供一個指示,此系統的目的就是將變數c控制於該指示內。一般來說,被控變數為系統的輸出,而動作信號為系統的輸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汽車的方向控制(Steering Control),兩個前輪的方向可視為被控制變數,即輸出;而其方向盤的位置可視為輸入,即動作信號e。再如,若我們要控制汽車的速度,則加速器的壓力總和為動作信號,而速度則視為被控變數。
圖4-13自動化生產線
5)大系統理論的誕生
系統和控制理論的應用從60年代中期開始逐漸從工業方面滲透到農業﹑商業和服務行業,以及生物醫學﹑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各個方面。由於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出現了許多需要綜合治理的大系統,現代控制理論又無法解決這樣復雜的問題,系統和控制理論急待有新的突破。在計算機技術方面,60年代初開始發展資料庫技術,1970年提出關系資料庫,到80年代資料庫技術已經達到相當的水平。60年代末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產生了數據通信。1969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局的阿帕網(ARPA)的第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取得成功,開創了計算機網路的新紀元。資料庫技術和計算機網路為80年代實現管理自動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管理自動化的一個核心問題是辦公室自動化,這是從70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性技術,到80年代已初步成熟。辦公室自動化為管理自動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於1976年在義大利的烏第納召開了第一屆大系統學術會議,於1980年在法國的圖魯茲召開第二屆大系統學術會議。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於1982年10月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弗吉尼亞海灘舉行了一次國際大系統專題討論會。1980年在荷蘭正式出版國際性期刊《大系統──理論與應用》。這些活動標志著大系統理論的誕生。
6)人工智慧和模式識別
用機器來模擬人的智能,雖然是人類很早以前就有的願望,但其實現還是從有了電子計算機以後才開始的。1936年,圖靈提出了用機器進行邏輯推理的想法。50年代以來,人工智慧的研究是基於充分發揮計算機的用途而展開的。
早期的人工智慧研究是從探索人的解題策略開始,即從智力難題﹑弈棋﹑難度不大的定理證明入手,總結人類解決問題時的心理活動規律,然後用計算機模擬,讓計算機表現出某種智能。1948年美國數學家維納在《控制論》一書的附註中首先提出製造弈棋機的問題。1954年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的工程師塞繆爾應用啟發式程序編成跳棋程序,存儲在電子數字計算機內,製成能積累下棋經驗的弈棋機。1959年該弈棋機擊敗了它的設計者。1956年赫伯特·西蒙和艾倫·紐厄爾等研製了一個稱為邏輯理論家的程序,用電子數字計算機證明了懷特海和羅素的名著《數學原理》第二章52條定理中的33條定理。1956年M.L.明斯基、J.麥卡錫、紐厄爾、西蒙等10位科學家發起在達特茅斯大學召開人工智慧學術討論會,標志人工智慧這一學科正式誕生。1960年人工智慧的4位奠基人,即美國斯坦福大學的麥卡錫、麻省理工學院的明斯基、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紐厄爾和西蒙組成了第一個人工智慧研究小組,有力地推動了人工智慧的發展。從1967年開始出版不定期刊物《機器智能》,共出版了9集。從1970年開始出版期刊《人工智慧》。從1969年開始每兩年舉行一次人工智慧國際會議(IJCAI)。這些活動進一步促進了人工智慧的發展。70年代以來微電子技術和微處理機的迅速發展,使人工智慧和計算機技術結合起來。一方面在設計高級計算機時廣泛應用人工智慧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利用超級微處理機實現人工智慧,大大地加速了人工智慧的研究和應用。人工智慧的基礎是知識獲取﹑表示技術和推理技術,常用的人工智慧語言則是LISP語言和PROLOG語言,人工智慧的研究領域涉及自然語言理解﹑自然語言生成﹑機器視覺﹑機器定理證明﹑自動程序設計﹑專家系統和智能機器人等方面。人工智慧已發展成為系統和控制研究的前沿領域。
1977年E.A.費根鮑姆在第五屆國際人工智慧會議上提出了知識工程問題。知識工程是人工智慧的一個分支,它的中心課題就是構造專家系統。1973—1975年費根鮑姆領導斯坦福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研製成功一個用於診治血液傳染病和腦膜炎的醫療專家系統MYCIN,能學習專家醫生的知識,模仿醫生的思維和診斷推理,給出可靠的診治建議。1978年費根鮑姆等人研製成功水平很高的化學專家系統DENDRAL。1982年美國學者W.R.納爾遜研製成功診斷和處理核反應堆事故的專家系統REACTOR。中國也已經研製成功中醫專家系統和蠶育種專家系統。現在專家系統已應用在醫學﹑機器故障診斷﹑飛行器設計﹑地質勘探﹑分子結構和信號處理等方面。
為了擴大計算機的應用,使計算機能直接接受和處理各種自然的模式信息,即語言﹑文字﹑圖像﹑景物等,模式識別研究受到人們的重視。1956年,塞爾弗里奇等人研製出第一個字元識別程序,隨後出現了字元識別系統和圖像識別系統,並形成了以統計法和結構法為核心的模式識別理論,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的研究也取得了較大進展,為人和計算機的直接通信提供了新的介面。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美國斯坦福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對機器人學進行了許多理論研究,注意到把人工智慧的所有技術綜合在一起,研製出智能機器人,如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的手眼裝置﹑日立公司有視覺和觸覺的機器人等。由於機器人在提高生產率,把人從危險﹑惡劣等工作條件下替換出來,擴大人類的活動范圍等方面顯示出極大的優越性,所以受到人們的重視。機器人技術發展很快,並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並在工業生產﹑核電站設備檢查﹑維修﹑海洋調查﹑水下石油開采﹑宇宙探測等方面大顯身手,正在研究中的軍用機器人也具有較大的潛在應用價值。關於機器人的設計﹑製造和應用的技術形成了機器人學。
總結人工智慧研究的經驗和教訓,人們認識到,讓機器求解問題必須使機器具有人類專家解決問題的那些知識,人工智慧的實質應是如何把人的知識轉移給機器的問題。1977年,費根鮑姆首倡專家系統和知識工程,於是以知識的獲取﹑表示和運用為核心的知識工程發展起來。自70年代以來,人工智慧學者已研製出用於醫療診斷﹑地質勘探﹑化學數據解釋和結構解釋﹑口語和圖像理解﹑金融決策﹑軍事指揮﹑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等各種專家系統。智能計算機﹑新型感測器﹑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為高級自動化提供了新的控制方法和工具。
50年代以來,在探討生物及人類的感覺和思維機制,並用機器進行模擬方面,取得一些進展,如自組織系統﹑神經元模型﹑神經元網路腦模型等,對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有所啟迪。同一時期發展起來的一般系統論﹑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和超循環理論等對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理論和新方法。
10. 有沒有什麼軟體可以自動重裝系統
其實原來的電腦系統都沒有軟體的,只是人們為了方便才集成的應用軟體的一鍵恢復系統。
你購買正版的安裝光碟那樣的系統就沒有軟體、驅動什麼的都沒有。
你安裝完會需要在安裝驅動跟應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