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傳動裝置的總效率計算
總效率抄η=運輸機傳送帶效率η襲1×運輸機軸承效率η2×運輸機與減速器間聯軸器效率η3×減速器內3對滾動軸承效率η4×2對圓柱齒輪嚙合傳動效率η5×電動機與減速器間聯軸器效率η6;
傳動系統的組成和布置形式是隨發動機的類型、安裝位置,以及汽車用途的不同而變化的。例如,越野車多採用四輪驅動,則在它的傳動系中就增加了分動器等總成。而對於前置前驅的車輛,它的傳動系中就沒有傳動軸等裝置。
汽車傳動系的基本功能就是將發動機發出的動力傳給驅動車輪。它的首要任務就是與汽車發動機協同工作,以保證汽車能在不同使用條件下正常行駛,並具有良好的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為此,汽車傳動系都具備以下的功能:
減速和變速
我們知道,只有當作用在驅動輪上的牽引力足以克服外界對汽車的阻力時,汽車才能起步和正常行駛。由實驗得知,即使汽車在平直得瀝青路面上以低速勻速行駛,也需要克服數值約相當於1.5%汽車總重力得滾動阻力。
減速作用
為解決這些矛盾,必須使傳動系具有減速增距作用(簡稱減速作用),亦即使驅動輪的轉速降低為發動機轉速的若干分之一,相應地驅動輪所得到的扭距則增大到發動機扭距的若干倍。
2. 怎麼證明自鎖蝸桿傳動為什麼傳動效率低於百分之50 帶公式謝謝
蝸桿傳動效率和自鎖(1) 效率與齒輪傳動的效率類似,蝸桿傳動的功率損失主要包括:1)嚙合損失;2)攪動潤滑油的油阻損失;3)軸承的摩擦損失。閉式蝸桿傳動的效率η為:η=η1η2η3式中:η1——嚙合效率;η2——攪油效率(一般為0.95-0.99);η3——軸承效率(對滾動軸承取0.99,對滑動軸承取0.98-0.99)。蝸桿傳動的效率主要取決於嚙合效率。蝸桿傳動的嚙合效率可以參照螺旋副的效率進行計算。對於減速蝸桿(蝸桿主動):對於增速蝸桿(蝸輪主動):式中:ρv——當量摩擦角,其值與蝸桿蝸輪的材料組合、齒面精度和相對滑動速度等有關。表中的相對滑動速度,v1為蝸桿節圓處的圓周速度。從蝸桿傳動的嚙合效率中可以看出,導程角γ是影響嚙合效率的重要參數,而導程角γ又與蝸桿頭數有直接關系。(2) 自鎖在減速蝸桿傳動中,蝸桿可以帶動蝸輪旋轉而蝸輪不能帶動蝸桿旋轉稱為自鎖。其自鎖條件與螺紋副的自鎖條件相同,即:導程角γ≤ρv。自鎖蝸桿傳動效率〈 0.5。設計蝸桿傳動時,需要預估傳動的效率,可以參考以下數值確定。
給你個網址吧: http://jpk.buaa.e.cn/2008jpk/bjsjpk/jxsj/wljc/kejian2_chen/text/chap28/28-2.htm
希望能幫到你。
3. 蝸桿傳動的輪齒嚙合效率公式是怎樣推到出來的
根據兩齒輪嚙合傳動過程中齒輪齒廓推算:
直齒輪嚙合傳動。
1、圓周力。
2、徑向力。
斜齒輪嚙合傳動。
1、圓周力。
2、徑向力。
3、軸向力。
齒輪嚙合傳動的效率與齒輪的類型、加工精度、齒輪及齒輪副定位裝置、傳動形式以及潤滑情況都有關,一般情況下圓柱直齒輪傳動的效率為0.9~0.99,常用8級圓柱直齒輪傳動為0.97;
圓錐齒輪傳動的效率為0.88~0.98,常用8級圓錐齒輪傳動為0.94~0.97。提高齒輪嚙合傳動效率的措施有:主動齒輪更換齒數多的;從動齒輪更換齒輪齒數少的傳動齒輪;齒輪傳動加上合適的稀油潤滑。
(3)傳動裝置蝸桿副的效率擴展閱讀:
傳動效率和自鎖。效率與齒輪傳動的效率類似,蝸桿傳動的功率損失主要包括:
1)嚙合損失;
2)攪動潤滑油的油阻損失;
3)軸承的摩擦損失。閉式蝸桿傳動的效率η為:η=η1η2η3式中:η1——嚙合效率;η2——攪油效率(一般為0.95-0.99);η3——軸承效率(對滾動軸承取0.99,對滑動軸承取0.98-0.99)。蝸桿傳動的效率主要取決於嚙合效率。
蝸桿傳動的嚙合效率可以參照螺旋副的效率進行計算。對於減速蝸桿(蝸桿主動):對於增速蝸桿(蝸輪主動):式中:ρv——當量摩擦角,其值與蝸桿蝸輪的材料組合、齒面精度和相對滑動速度等有關。
4. 蝸桿傳動的效率有多高
蝸桿傳動總效率=蝸桿螺旋副的傳動效率×支撐蝸輪蝸桿的軸承效率×濺油潤滑的產生的傳動效率。
蝸桿螺旋副的傳動效率=tg(導程角)/tg(導程角+當量摩擦角)
tg(導程角)=(蝸桿的螺旋頭數×模數)/蝸桿分度圓直徑
從以上三式可以看出,當蝸桿分度圓直徑↑,tg(導程角)↓,導程角↓,tg(導程角+當量摩擦角)↓,但由於當量摩擦角的存在,使得tg(導程角)比tg(導程角+當量摩擦角)減小的速率要快,則蝸桿螺旋副的傳動效率↓,最終蝸桿傳動總效率↓
所以,蝸桿的分度圓直徑與蝸桿傳動總效率有密切關系!
有問題可以聯系。
5. 傳動裝置的總效率怎樣算謝謝!
圖中要計算效率的部件有:聯軸器效率,軸承效率,蝸輪蝸桿效率和捲筒纏帶效率,另外還要考慮攪油效率。聯軸器(2件)是2次方,軸承(3對)是3次方。
6. 傳動裝置的總效率
題主的答案是抄有誤的。
【解析】本題考查傳動裝置的串並聯以及總效率的計算。
如圖所示,整個傳動裝置各個傳動部件之間的連接均為串聯,其總效率等於各部件的傳動效率的乘積。工作中的聯軸器個數為2,工作中的滾動軸承對數為4(如圖所示個數應為4,若右側聯軸器上下不為滾動軸承,則也應乘以相應的軸承效率),工作中的蝸桿副為1,工作中的閉式圓柱齒輪為1,工作機為1。
綜上所述,傳動裝置總效率應為
n總=(n1^2)*(n2^4)*n3*n4*n5=0.784。
解答不易,望採納,承蒙厚愛,十分感謝。
7. 為什麼蝸桿傳動的效率比較低
主要是蝸桿傳動的蝸桿與蝸輪的接觸副之間的摩擦阻力相對其他的傳動方式較大,摩擦損耗太大。所以其傳動效率較低。
8. 渦輪蝸桿的傳動效率是多少
蝸桿傳動的效率 :
閉式蝸桿傳動的效率由三部分組成,蝸桿總效率η為
η=η1η2η3
式中:η1-傳動嚙合效率;
蝸桿總效率η主要取決於傳動嚙合效率。其考慮齒面間相對滑動的功率損失;嚙合效率可近似地按螺紋副的效率計算,即
式中:γ-普通圓柱蝸桿分度圓上的導程角;
φ-當量摩擦角,,其值可根據滑動速度vs 查表選取。
蝸輪蝸桿傳動
蝸輪蝸桿傳動用於兩軸交叉成90度,但彼此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情況下,通常在蝸輪傳動中,蝸桿是主動件,而蝸輪是被動件。
蝸輪蝸桿傳動有如下特點:
1)結構緊湊、並能獲得很大的傳動比,一般傳動比為7-80。
2) 工作平穩無噪音
3) 傳動功率范圍大
4)可以自鎖
5)傳動效率低,蝸輪常需用有色金屬製造。蝸桿的螺旋有單頭與多頭之分。
傳動比的計算如下:
I=n1/n2=z/K
n1-蝸桿的轉速 n2-蝸輪的轉速 K-蝸桿頭數 Z-蝸輪的齒數
滑動速度vs由圖得:
m/s
v1-蝸桿分度圓的圓周速度,m/s;
d1-蝸桿分度圓直徑,mm;
n1-蝸桿的速度,r/min。
η2-油的攪動和飛濺損耗時的效率;
η3-軸承效率。
在設計之初,為求近似計算蝸桿軸上的扭矩T2,η值可估取為:
蝸桿頭數Z 1 2 4 6
總效率η 0.7 0.8 0.9 0.95
9. 蝸桿傳動的效率一般為
蝸桿傳動效率低,一般認為蝸桿傳動效率比齒輪傳動低。尤其是具有自鎖性的蝸桿傳動,其效率在0.5以下,一般效率只有0.7~0.9。傳動功率一般應在50kW以下(最大可達到1000kW左右),齒面間相對滑動速度應在15m/s以下(最高可達35m/s)。
蝸桿頭數用Z1表示(一般Z1=1~4),蝸輪齒數用Z2表示。從傳動比公式I=Z2/Z1可以看出,當Z1=1,即蝸桿為單頭,蝸桿須轉Z2轉蝸輪才轉一轉,因而可得到很大傳動比,一般在動力傳動中,取傳動比I=10-80;在分度機構中,I可達1000。
(9)傳動裝置蝸桿副的效率擴展閱讀
特點:傳動平穩,無噪音。因為蝸桿齒是連續不間斷的螺旋齒,它與蝸輪齒嚙合時是連續不斷的,蝸桿齒沒有進入和退出嚙合的過程,因此工作平穩,沖擊、震動、噪音都比較小。具有自鎖性。蝸桿的螺旋升角很小時,蝸桿只能帶動蝸輪傳動,而蝸輪不能帶動蝸桿轉動。
失效形式:在蝸桿傳動中,蝸輪輪齒的失效形式有點蝕、磨損、膠合和輪齒彎曲折斷。但一般蝸桿傳動效率較低,滑動速度較大,容易發熱等,故膠合和磨損破壞更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