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機械安全防護裝置固定式和活動式防護裝置設計與製造一般要求GB8196-2008 誰知道在那裡下載 ,請指教!謝謝
http://wenku..com/view/11aa450f581b6bd97f19ea42.html,這個網址有,或者去標准分享回網都可答以。
B. 接近開關感應距離一般有多長 如何選擇接近開關
很多人不知道接近開關到底是什麼,其實它是一種不僅可以完成行程式控制制和限位保護的裝置,而且還具有非接觸檢測裝置的功能,我們一般主要將它用於檢測零件的尺寸和速度上面,當然也可用於頻率計數器、頻率轉換脈沖發生器、液位控制和自動處理程序等地方。接近開關他還有很多優點,比如:具有工作可靠、使用壽命長、功耗低、精度高、工作頻率高、能適應惡劣環境等特點。可是,接近開關感應距離一般有多長?該如何選擇接近開關?
接近開關感應距離一般有多長
接近開關型號不同,感應距離不同,如一般軸徑8mm的接近開關,感應距離在0.15-1.5mm,12mm的感應距離在0.3-3mm,18mm的感應距離在0.6-6mm,30mm的感應距離在1-10mm。根據需要選擇你需要的型號即可。接近開關的動作距離與被測物體的材質有關,而開關動作距離與開關的動作距離之間的關系。接近開關的作用距離和檢測到的車身的厚度和尺寸都有一定的關系,檢測到的材料是相同的。
我們具體看是什麼類型的有接觸式的有感應式的接觸式的只有接觸力達到一定程度(即接近開關的動觸點閉合)才有作用。感應式是在一定的范圍內可以檢測到的。范圍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調節的。參照說明書調節。接近開關的檢測距離與具體型號有關,一般的檢測距離在10毫米左右,如:NI25型的檢測距離最大有15毫米,而NI35型的檢測距離最大有25毫米。
一般有幾種可能會使接近開關感應距離變短:
第一種:感測器使用時間長了感應線圈老化,造成感應距離不夠
第二種:感測器電源電壓偏低
第三種:感測器周圍有物體或電磁干擾
如何選擇接近開關
在接近開關感測器的選擇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當金屬材料檢測,高頻振盪型接近感測器應選擇的,這是最敏感的檢測和A3。鋁、黃銅和不銹鋼的檢測靈敏度較低。
2.當檢測體非金屬材料,如木材、紙張、塑料、玻璃、水等,採用電容式接近感測器。
3.金屬體和非金屬進行遠程檢測和控制,應選擇光電接近感測器或超聲波接近感測器。
4.用於檢測金屬,如果檢測靈敏度不高,可以使用低價格的磁力接近感測器或霍爾式接近感測器。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對接近開關感應距離一般有多長,以及該如何選擇接近開關的相關介紹。我們都知道,每個行業所涉及的領域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說,接近開關也並不是同一個,當我們在對於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檢測范圍的時候,應該選擇不同類型的接近開關來使用,這樣才能使其具有較高的性能比。那麼我們在選擇接近開關的時候如果不懂,那麼可以參考以上文中的方法。
C. 防雷裝置檢測的要求和時間間隔是多少
根據中國氣象局第20號令《防雷減災管理辦法》第十九條 投入使用後的防雷裝置實行定期檢測制度。防雷裝置應當每年檢測一次,對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場所的防雷裝置應當每半年檢測一次。
檢查的內容如下:
1、儀器儀表鑒定或校準:檢查儀器、儀表鑒定證書、校準證書是否在有效期的范圍內,一般要求每台檢測儀器、儀表要納入計量的檢測,檢測單位可委託有計量認證資質的檢定單位進行常規的計量檢測,檢測合格的,由檢定單位核發給每台儀器、儀表一張計量認證合格證。
2、檢査儀器儀表電池:檢査儀器、儀表所使用的電池是否在正常值范圍,如果電池的電壓不足,則應立即更換新的電池如遇到在檢測中儀器、儀表的電池電力不足時,建議隨身攜帶一組與儀器、儀表相配套的備用電池。
3、檢查檢測設備外觀及其附屬設備:檢査檢測用測試線絕緣層是否有破損,如果有破損則應更換或採用絕緣膠帶對破損的部位進行處理,避免讓裸露的金屬線在檢測過程中碰到帶電物體或接地體產生危及人身安全或影響檢測數據情況出現如果發現檢測線某處斷開,可用萬用電表的電阻擋尋找檢測線斷開位置並做處理,以免影響檢測工作。
(3)光線式防碰撞裝置檢測距離擴展閱讀
防雷裝置檢測順序可按先檢測外部防雷裝置,再檢測內部防雷裝置進行。
外部防雷裝置包括接閃器(接閃桿、接閃帶、接閃線、接閃網)、引下線、接地裝置、金屬門窗及屋面大型金屬物體的等電位連接。
內部防雷裝置包括各級電涌保護器(SPD)、屋內電子設備的等電位連接、電梯機房的等電位連接、均壓環、電子設備安全距離等。
外部防雷裝置和內部防雷裝置檢測完畢後應將每項檢測結果填人防雷裝置安全檢測原始記錄表中作為檢測的原始記錄。
防雷裝置檢測中的SPD是電涌保護器。
當電源採用TN系統時,從總配電盤(箱)開始引出的配電線路和分支線路必須採用TN-S或TN-C-S系統。
原則上電涌保護器(SPD)和等電位連接位置應在各防雷區的交界處,但當線路能承受頂期的電涌電壓時,SPD可安裝在被保護設備處。線路的金屬保護層或屏蔽層宜首先與防雷區交界處進行等電位連接。
D. 塔吊防碰撞監控設備裝置作用是什麼塔吊群監控系統能保證真的安全嗎
群塔防碰撞功能來是用於復雜自施工環境下多塔機作業的安全防碰撞報警系統,能有效的防止工地塔機的碰撞,預防和減少機群協同作業中碰撞,提高工地的施工安全!以 全球共德 為例子, 全球共德 塔機防碰撞系統是安全有效的動態監視系統,它能夠幫助塔機操作員避免那些由於操作失誤造成的嚴重、甚至致命的事故
E. 後下部防護裝置狀態可調整的車輛,其防護裝置下邊緣離地高度為多少
後下部防護裝置的技術要求
3.1 後下部防護裝置的橫向構件的端部不得彎向車輛後方,尖銳部分不得朝後。橫向構件的端部成圓角狀,其端頭圓角半徑不小於2.5mm,橫向構件的截面高度不小於100 mm。
3.2 後下部防護裝置在車輛後部可以被設計成具有不同的安裝位置。此時,應具有可靠的方法以保證其安裝後在安裝位置上不會隨意移動。操作員要改變裝置位置時須施加的力最大不能超過400 N。
3.3 後下部防護裝置對追尾碰撞的車輛必須具有足夠的阻擋能力,以防止發生鑽人碰撞。該阻擋功能應按照3.3.1的靜態載入試驗或3.3.2的移動壁障碰撞試驗進行考核。
3.3.1 按附錄A(標準的附錄)中靜態載入試驗過程與試驗條件規定進行試驗,在指定的試驗力作用期間和之後,可觀測到的後下部防護裝置的最大水平變形量應做記錄。
3.3.2 按附錄B(標準的附錄)中移動壁障碰撞試驗過程與試驗條件規定進行試驗,在指定的碰撞過程中可觀測到的移動壁障碰撞過程中的鑽人量、最大減速度值及碰撞後的反彈速度應做記錄,並且應滿足3.3.2.1和3.3.2.2的要求。
3.3.2.1 在附錄B中指定的碰撞過程中,後下部防護裝置可以變形、開裂,但是不許整體脫落。
3.3.2.2 在附錄B中指定的碰撞過程中,後下部防護裝置應能夠吸收碰撞能量以緩和沖擊。要求移動壁障的最大減速度不大於40 g,反彈速度不大於2m/s。
第Ⅱ部分
安裝了符合第Ⅰ部分要求的後下邵防護裝置的N2、N3、O3和O4類車輛
4 安裝了符合第Ⅰ部分要求的後下部防護裝置的N2、N3、O3和O4類車輛的技術要求
4.1 在空載狀態下,車輛的後下部防護裝置的下邊緣離地高度及按照3.3.1進行試驗時施加於後下部防護裝置的試驗力的作用點離地高度應滿足4.1.1或4.1.2的要求,並應做記錄。
4.1.1 對於後下部防護裝置的狀態可以調整的車輛:車輛的後下部防護裝置整個寬度上的下邊緣離地高度應不大於450 mm,同時按照3.3.1進行試驗時施加於裝置的試驗力的作用點離地高度不能超過500mm。
4.1.2 對於後下部防護裝置的狀態不能調整的車輛:車輛的後下部防護裝置整個寬度上的下邊緣離地高度應不大於550 mm,同時按照3.3.1進行試驗時施加下裝置的試驗力的作用點離地高度不能超過600 mm。
4.2 後下部防護裝置的寬度不可大於車輛後軸兩側車輪最外點之間的距離(不包括輪胎的變形量),並且後下部防護裝置任一端的最外緣與這一側車輛後軸車輪最外端的橫向水平距離不大於100mm。如果車輛有兩個以上的後軸,應以最長的後軸為准。另外,符合附錄A中A3.1.2要求的試驗力的作用點與後軸最外端的距離必須測量,並應做記錄。
4.3 在按照3.3.1或3.3.2的要求進行試驗後,由於靜態載入力的作用或移動壁障的碰撞,使後下部防護裝置發生變形,則在變形後裝置的後部與車輛最後端(在測量時處於空載狀態下車輛上與地面的垂直距離大於3m的部分除外)的縱向水平距離不能超過400 mm。
4.4 待檢驗的車輛在安裝了符合本標准第:部分要求的後下部防護裝置之後,其最大設計總質量不應超過車輛說明書上所標明的最大設計總質量。
4.5 車輛的後下部防護裝置應不影響車輛的通行能力:或者可通過適當的措施暫時改變後下部防護裝置的狀態以保證車輛的離去角,滿足通行的要求。
第Ⅲ部分
具有後下部防護的車輛
5 具有後下部防護的車輛的技術要求
5.1 在空載狀態下,車輛的後下部防護的下邊緣離地高度應滿足5.1.1或5.1.2的要求。
5.1.1 對於後下部防護的狀態可以調整的車輛:車輛的後下部防護整個寬度上的下邊緣離地高度應不大於450mm。
5.1.2 對於後下部防護的狀態不能調整的車輛:車輛的後下部防護整個寬度上的下邊緣離地高度應不大於550mm。
5.2 後下部防護應盡可能的位於靠近車輛後部的位置。
5.3 後下部防護的寬度不可大於車輛後軸兩側車輪最外點之間的距離(不包括輪胎的變形量調並且後下部防護任一端的最外緣與這一側車輛後軸車輪最外端的橫向水平距離不大於100 mm,如果車輛有兩個以上的後軸,應以最長的後軸為准。如果裝置屬於車體或車體同時也是裝置的一部分,即使革體超出後軸寬度,那麼後下部防護同樣不能超出後軸寬度。
5.4 後下部防護的橫向構件的端部不得彎向車輛後方,尖銳部分不得朝後。橫向構件的端部成圓角狀,其端頭圓角半徑不小於2.5mm,橫向構件的截面高度不小於100mm。
5.5 後下部防護在車輛後部可以被設計為具有不同的安裝位置。此時,應具有可靠的方法以保證其安裝後在安裝位置上不會隨意移動。操作員要改變裝置位置時所須施加的力最大不能超過400 N。
5.6後下部防護無論在任何位置上,都應與車架或其他類似部件相連接,後下部防護對追尾碰撞的車輛必須具有足夠的阻擋能力,以防止發生鑽人碰撞。該阻擋功能應按照5.6.1的靜態載入試驗或5.6.2的移動壁障碰撞試驗進行考核。
5.6.1 按附錄A靜態載入試驗過程與試驗條件規定進行試驗時,在指定的試驗力作用期間和之後,記錄可觀測到的後下部防護的最大水平變形量。
5.6.2 按附錄B移動壁障碰撞試驗過程與試驗條件規定進行試驗時,在指定的碰撞過程中可觀測到的移動壁障碰撞過程中的鑽入量、最大減速度值及碰撞後的反彈速度,並且應滿足5.6.2.1和5.6.2.2的要求。
5.6.2.1 在附錄B中指定的碰撞過程中,後下部防護可以變形、開裂,但是不許整體脫落。
5.6.2.2 在附錄B中指定的碰撞過程中,後下部防護應能夠吸收碰撞能量以緩和沖擊。要求移動壁障的最大減速度不大於擾殿,反彈速度不大於2m/s。
5.7 在按照5.6.1或5.6.2的要求進行試驗後,由於靜態載入力的作用或移動壁障的碰撞,使後下部防護發生變形,則在變形後裝置的後部與車輛最後端(在測量時處於空載狀態下車輛上與地面的垂直距離大於3m的部分除外)的縱向水平距離不能超過400mm。
5.8 車輛的後下部防護應不影響車輛的通行能力;或者可通過適當的措施暫時改變後下部防護的狀態以保證車輛的離去角,滿足通行的要求。
F. 怎麼利用紅外感測器,使人接近物體一定距離而發出警告類似自動門上的。。。
在消費電子產品中,接近感應作為一種探測用戶身體或手部存在的方法,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該技術也能夠用於動作感應,如檢測用戶手勢。用戶手勢作為一種輸入,可以應用於許多設備,如手機、計算機和其他家用電子產品。
要理解動作感應系統設計的理論基礎,需要了解紅外線(IR)與可見光的差異,探討接近和動作感應系統如何在單一LED 下運行,以及動作感應在使用多個LED 進行多接近測量時如何工作。
當我們談及「光」時,通常指的是來自太陽或燈具的可見光,然而,可見光僅佔光譜范圍中的一小部分。我們把可見光定義為人眼可以識別的所有光線,通常人眼可以識別的光線波長為380-750nm。那麼,人眼無法識別的非可見光(如波長為850 nm 光)又如何呢?
IR 輻射光的波長為750nm-1000μm,IR 光與可見光有著相同的特性,例如反射率,而且它可以通過特殊燈泡或發光二極體生成。因為人眼無法看到IR 光,所以我們可以用它來完成一些特殊的人機界面任務,例如接近檢測,而無需用戶與系統進行任何直接接觸。
IR 接近感測系統能夠檢測附近物體的存在,並根據檢測結果做出反應。IR 接近檢測的應用無處不在。 例如,手機可以使用接近感測技術檢測通話時手機是否接近面部。當你把手機靠近耳邊時,手機將檢測 到頭的存在,從而自動關閉屏幕以節省電能。其他接近感應系統的例子包括皂液器和飲水機,你可以把 手放在感測器附近(通常在皂液管或水龍頭附近),以「非接觸」而又衛生的方式獲取皂液或水。
在高端 汽車上,外部防碰撞系統也使用接近檢測,當汽車與其他汽車或者物體太靠近時,接近檢測會提醒司機 注意。有些車輛還可以使用車內接近感應系統檢測乘客的存在,從而調整安全裝置(如安全氣囊)。 接近檢測通過專門設計的IR LED 實現。與IR LED 相對應的是光電二極體,它一般用來檢測LED 發出 的IR 光。當IR LED 和光電二極體同方向放置時,光電二極體將不會檢測到任何IR 光,除非有物體在 LED 的前面,將光反射回光電二極體。反射回光電二極體的光強與物體到光電二極體的距離逆向相 關。
圖 1:一維空間動作檢測
單一 LED 和光電二極體相結合可以檢測一些動作,例如可以檢測物體是否靠近或遠離光電二極體,這 僅僅是一維空間檢測。假設一個系統,其布局如圖1 所示,單一LED 系統僅使用LED1 與IR 感測器。 圖2 是三個手勢動作過程中Silicon Labs Si1120 感測器感應IR LED 後的輸出值,其中Y 軸是反射的 IR 光強,X 軸是時間。三個手勢包括沿圖1 X 軸從左到右的滑動,沿Y 軸從底部到頂部的滑動,以及 沿Z 軸由遠及近,然後由近及遠的往復動作。圖2 表明,單一LED 系統不能區分這些手勢,使用單一 LED,系統只能檢測到物體正在接近或遠離感測器,而不能判別其方向。
圖 2:單一LED 系統性能分析
二維空間檢測由位於不同位置的兩個LED 和單個光電二極體組成。從LED1 得到一個測量值,然後快 速從LED2 獲得另一個測量值,兩個測量值被用於計算二維空間上的物體位置。其中一維空間是接近 LED1(左)或接近LED2(右),而另一維空間是接近或遠離光電二極體。圖3 是與圖2 相同的三個 手勢,其中白線代表從LED1 中讀出的數據,紅線代表從LED2 讀出的數據。從左到右滑動過程中,白 線上升,然後是紅線。當手從左到右滑動時,LED1 反射IR 光到感測器,然後是LED2。圖 3:二維空間中手勢性能分析
三維空間動作檢測由三個LED 和單個光電二極體組成。LED3 與LED1、LED2 不在同一直線上,如圖 1 所示,可以把LED1 和LED2 之間的連線看作X 軸,LED1 和LED3 之間的連線看作Y 軸,從光電二 極管和LED 到被測物體之間的連線看作Z 軸。圖4 顯示了與圖2 和圖3 相同的測量過程,其中藍線代 表LED3 的測量數據。當手從左向右滑動時,因為手在LED1 和LED3 上同時通過,LED1 和LED3 數 據線同時上升,然後是LED2 數據線。當手從底部向頂部滑動時,因為手先遇到來自LED3 的IR 光, LED3 數據線上升,然後是LED1 和LED2。當往復動作時,因為手在整個過程中都反射等量的LED 光,三個LED 測量值是相同的。圖 4:加入LED3 後,三維空間中動作性能分析
當 IR LED 和IR 感測器應用於產品時,這些組件通常不會用作裝飾目的而放在外面,終端產品至少需 要一個開口或透明窗口,讓IR 光透過。
IR LED 從窗口中照射出,被外部物體反射後,通過窗口進入Si1120 感測器。單一窗口配置的主要缺點 是:窗口將導致一些光線被內反射到Si1120,即使在檢測范圍內沒有外部物體時,大量反射光也可能 導致感測器輸出。
雙窗口設計使用其中一個窗口用於IR LED,另一個窗口用於感測器。通過在LED 和感測器之間進行適 當的隔離,設計消除了內部反射的問題,為系統提供更好的敏感性和檢測范圍。
對於 IR 接近感應系統設計而言,選擇何種IR LED 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決定。IR LED 視角對最大檢測距 離和范圍有很大影響。從LED 射出的IR 光形成一個圓錐狀,圓錐頂角(大多數LED 能量從這里輸 出)被稱為LED 視角。圖 5:窄視角和寬視角IR LED 的差異
所有的 LED 都有一個特定的視角,一個窄視角LED 意味著發出的能量更加集中,比寬視角LED 照射 的更遠。這意味著使用窄視角IR LED 將在窄檢測區域中形成更遠的檢測范圍,圖5 說明了窄視角和寬 視角IR LED 的差異。
當設計 IR 系統時,系統中被測物體的特點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除了用於檢測手勢,IR 接近感應系統 也能被用於檢測無生命物體,如車庫門(打開或關閉)。檢測較大物體時,由於有更多的IR 光被反 射,檢測距離將更遠。物體的顏色是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因為IR 光與可見光有相同特性,淺色物 體比深色物體反射更多光線。物體的顏色越深,越要接近IR 系統,因為僅有來自IR LED 的少量IR 光 被反射到IR 感測器。
在消費電子、工業和汽車領域應用中,許多電子系統從非接觸式反射中受益。IR 接近感應為需要檢測 物體存在的系統提供了一個最佳方法。接近感應也可用於檢測最多三維空間內的動作,甚至是手勢,使 得下一代電子產品的人機界面更先進、更直觀。(主講:Alan Pang,Silicon Labs 作者:Alan Sy,Silicon Labs)
G. 起重機位置監控(天車防撞)用的激光感測器,有哪些檢測范圍
我了解的邦納激光感測器,直反射式的最大檢測5m,反射板式的最大檢測距離50m,具體型號要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最適合的就行。可以去咨詢無錫宇軒電子,他們是專業做這個的。
H. 自動扶梯扶手防爬阻擋防滑裝置距離地面多少和延伸多少
1米
I. 超聲波測距的倒車防碰撞系統中,與障礙物之間距離越來越近時,蜂鳴器報警頻率也提高,原理是什麼
這個是軟體控制的,為了提醒人危險。
J. 人體檢測功能:在辦公室上安裝這個裝置,用來檢測辦公桌前是否有人。所以檢測距離在1米之內就可以
留下email,給你一個電路參考。
發了一份文件給你,或者可參考這個現成的,距離可調節:http://www.xie-gang.com/HWZ.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