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點型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安裝,應符合哪些要求
火災報警系統施工及安裝應符合國標「GB50116-2013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以及「GB50166-92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等規范。
點式探測器的安裝要求在「GB50166-92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 第三節 火災探測器的安裝」有較詳細的規定。
規范可在網上下載電子檔,網路文庫也有。
GB50116-2013 網路文庫鏈接地址 http://wenku..com/link?url=VsinhiodLl6h7zvNp--Oel1ISLPJeEeg2LAPvvHWzEpKR5_upUiyMOt_IYlbmzW_
GB50166-92 網路文庫鏈接地址 http://wenku..com/link?url=AKBt9zWlW0EYl2_Weg1Z9N8ZBnjig-wc6msh9Yz__zgMqOFA499GVf7DsU98-DfOpgsY_WQJW
⑵ 按國家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哪些場所宜選擇點型感煙揮測器
下列場所宜選擇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
1 飯店、旅館、教學樓、辦公樓的廳堂、卧室、辦公室、商場、列車載客
車廂等;
2 計算機房、通信機房、電影或電視放映室等;
3 樓梯、走道、電梯機房、車庫等;
4 書庫、檔案庫等;
解讀:由於汽車尾氣排放標準的提高及車庫自身環境、通風情況的改善,車庫可採用感煙探測器。如車庫環境惡劣(如半敞開車庫),還應選用感溫探測器。
感溫探測器的使用量將減少。
⑶ 感煙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多少米
在寬度小於 3m的內走道頂棚上安裝探測器時,宜居中安裝。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安裝間距。
不應超過 10m;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 15m。探測器至端牆的距離,不應大於安裝間距的一半。
當空間高度為6m~12m時,一個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對一般保護場所而言為80㎡。空間高度為6m以下時,保護面積為60㎡。具體參數應以《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為准。
它在內外電離室裡面有放射源鎇241,電離產生的正、負離子,在電場的作用下各自向正負電極移動。在正常的情況下,內外電離室的電流、電壓都是穩定的。一旦有煙霧竄逃外電離室。
干擾了帶電粒子的正常運動,電流,電壓就會有所改變,破壞了內外電離室之間的平衡,於是無線發射器發出無線報警信號,通知遠方的接收主機,將報警信息傳遞出去。
(3)煙溫感報警裝置設計要求擴展閱讀:
感煙探測器、感溫探測器的安裝間距,應根據探測器的保護向積A和保護半徑R確定,並不應超過本規范附錄A探測器安裝間距的極限曲線D1-D.11(含D9『)所規定的范圍。
一個探測區域內所需設置的探測器數量,不應小於下式的計算值:
N=S/K.4
式中N——探測器數量(只),N應取整數
S——該探測器區域向積(m2);
A——探測器的保護面積(m2);
K——修正系數,特級保護對象宜取0.7-0.8;
一級保護對象宜取0.8-0.9,二級保護對象宜取0.9-10。
在電離室內含有少量放射性物質,可使電離室內空氣成為導體,允許一定電流在兩個電極之間的空氣中通過,射線使局部空氣成電離狀態,經電壓作用形成離子流,這就給電離室一個有效的導電性。
當煙粒子進入電離化區域時,它們由於與離子相接合而降低了空氣的導電性,形成離子移動的減弱。當導電性低於預定值時,探測器發出警報。
⑷ 感煙感溫探測器如何組合布置
感煙探測器和感溫探測器的布置間距,應該根據各自的保護面積A和保護半徑R來確定。
⑸ 下列有關點型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安裝要求正確的是( )。
B,C,D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點型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安裝。A錯,在寬度小於3m的內走道頂棚上安裝探測器時,宜居中安裝;E錯,探測器至端牆的距離,不應大於安裝間距的一半。故此題答案選B、C、D。
⑹ 請問一下,感溫感煙探測器對梁的要求是怎樣的就是梁在凸出部分超過多少對其的影響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
當梁突出頂棚的高度超過600mm 時,被梁隔斷的每個梁間區域至少應設置一隻探測器
當梁間凈距小於1m 時,可不計梁對探測器保護面積的影響。
⑺ 煙感探測器安裝標准有哪些要求
1 煙感探測器至牆壁、梁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0.5m;
2 煙感探測器周圍水平距離0.5m內,不應有遮擋物;
3 煙感探測器至廣播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0.1m;
4 在寬度小於3m的內走道頂棚上安裝探測器時,宜居中安裝。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0m;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5m。探測器至端牆的距離,不應大於安裝間距的一半;
5煙感探測器至空調送風口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1.5m,並宜接近回風口安裝,探測器至多孔送風頂棚孔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0.5m。
⑻ 急 消防法對煙感報警器報警相關規定
沒有相關的處罰標准,商城罰款屬於內部管理,如果有罰款應該提前有相應的告知
⑼ 火災探測器的設置規定有哪些
1)探測器的具體設置部位應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2013)附錄D採用。
2)點型火災探測器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探測區域的每個房間應至少設置一隻火災探測器。
②感煙火災探測器和A1、A2、B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應按表2-3確定;C、D、E、F、G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應根據生產企業設計說明書確定,但不應超過表2-3的規定。
表2-3感煙火災探測器和A1、A2、B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
10)鋸齒形屋頂和坡度大於15°的人字形屋頂,應在每個屋脊處設置一排點型探測器,探測器下表面至屋頂最高處的距離,應符合9)條的規定。
11)點型探測器宜水平安裝。當傾斜安裝時,傾斜角不應大於45°。
12)在電梯井、升降機井設置點型探測器時,其位置宜在井道上方的機房頂棚上。
13)一氧化碳火災探測器可設置在氣體能夠擴散到的任何部位。
14)火焰探測器和圖像型火災探測器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應計及探測器的探測視角及最大探測距離,可通過選擇探測距離長、火災報警響應時間短的火焰探測器,提高保護面積要求和報警時間要求。
②探測器的探測視角內不應存在遮擋物。
③應避免光源直接照射在探測器的探測窗口。
④單波段的火焰探測器不應設置在平時有陽光、白熾燈等光源直接或間接照射的場所。
15)線型光束感煙火災探測器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探測器的光束軸線至頂棚的垂直距離宜為0.3m~1.0m,距地高度不宜超過20m。
②相鄰兩組探測器的水平距離不應大於14m,探測器至側牆水平距離不應大於7m,且不應小於0.5m,探測器的發射器和接收器之間的距離不宜超過100m。
③探測器應設置在固定結構上。
④探測器的設置應保證其接收端避開日光和人工光源直接照射。
⑤選擇反射式探測器時,應保證在反射板與探測器間任何部位進行模擬試驗時,探測器均能正確響應。
16)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探測器在保護電纜、堆垛等類似保護對象時,應採用接觸式布置;在各種皮帶輸送裝置上設置時,宜設置在裝置的過熱點附近。
②設置在頂棚下方的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至頂棚的距離宜為0.1m。探測器的保護半徑應符合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保護半徑要求;探測器至牆壁的距離宜為1m~1.5m。
③光柵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每個光柵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應符合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要求。
④設置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場所有聯動要求時,宜採用兩只不同火災探測器的報警信號組合。
⑤與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連接的模塊不宜設置在長期潮濕或溫度變化較大的場所。
17)管路采樣式吸氣感煙火災探測器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非高靈敏型探測器的采樣管網安裝高度不應超過16m;高靈敏型探測器的采樣管網安裝高度可超過16m;采樣管網安裝高度超過16m時,靈敏度可調的探測器應設置為高靈敏度,且應減小采樣管長度和采樣孔數量。
②探測器的每個采樣孔的保護面積、保護半徑,應符合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的保護面積、保護半徑的要求。
③一個探測單元的采樣管總長不宜超過200m,單管長度不宜超過100m,同一根采樣管不應穿越防火分區。采樣孔總數不宜超過100個,單管上的采樣孔數量不宜超過25個。
④當采樣管道採用毛細管布置方式時,毛細管長度不宜超過4m。
⑤吸氣管路和采樣孔應有明顯的火災探測器標識。
⑥有過梁、空間支架的建築中,采樣管路應固定在過梁、空間支架上。
⑦當采樣管道布置形式為垂直采樣時,每2℃溫差間隔或3m間隔(取最小者)應設置一個采樣孔,采樣孔不應背對氣流方向。
⑧采樣管網應按經過確認的設計軟體或方法進行設計。
⑨探測器的火災報警信號、故障信號等信息應傳給火災報警控制器,涉及消防聯動控制時,探測器的火災報警信號還應傳給消防聯動控制器。
18)感煙火災探測器在格柵吊頂場所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鏤空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不大於15%時,探測器應設置在吊頂下方。
②鏤空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大於30%時,探測器應設置在吊頂上方。
③鏤空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為15%~30%時,探測器的設置部位應根據實際試驗結果確定。
④探測器設置在吊頂上方且火警確認燈無法觀察時,應在吊頂下方設置火警確認燈。
⑤地鐵站台等有活塞風影響的場所,鏤空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為30%~70%時,探測器宜同時設置在吊頂上方和下方。
19)《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2013)未涉及的其他火災探測器的設置應按企業提供的設計手冊或使用說明書進行設置,必要時可通過模擬保護對象火災場景等方式對探測器的設置情況進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