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狼瘡性腎炎的實驗室檢查結果如何
尿液成分變化是狼瘡性腎炎重要的實驗室證據,其變化多樣,包括單純蛋白尿到重度蛋白尿伴明顯腎炎樣尿改變,如血尿、白細胞和紅細胞管型等。腎功能正常或下降。血白細胞降低(< 4×109/L),貧血(血紅蛋白降至60 ~ 80g/L),血小板< 100×109/L,90% 以上的患者血沉增快。蛋白電泳γ 球蛋白常增高。血清中可出現多種自身抗體,未經治療者抗核抗體陽性者達96%,其特異性約70%;抗dsDNA 敏感性72%,特異性96%;抗ssDNA 陽性率雖高,但特異性差。此外,血中尚可出現一些抗非DNA 的核抗原及胞質抗原的抗體,其中抗Sm 抗體的敏感性為25%,特異性達99%;抗nRNP 抗體、抗Ro/ssA、抗La/ssB 抗體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差。狼瘡細胞的陽性率50% ~ 80%,特異性略高於抗核抗體。C3、C4、CH50,尤其C3 在紅斑狼瘡活動期常降低,敏感性約70%,特異性較高,但應除外急性腎炎、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等。
皮膚狼瘡帶試驗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具有較高價值,陽性者應具備:表皮與真皮交界處或皮膚附屬器官基底膜處IgG、IgM 單獨存在或與其他免疫球蛋白合並存在,補體可有可無;帶型應為均質或顆粒狀帶,或由緊密相隔的纖維、線狀或點狀帶;免疫熒光應足夠亮。
『貳』 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礙常用實驗室指標
正確答案:E
解析:臨床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的敏感指標是腎小球濾過率的測定,常用指標為內生肌酐清除率,所以第1題選A
。腎小管重吸收障礙時,由腎小球濾過的小分量蛋β[2
.gif]-微球蛋白可出現在終尿中,是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礙常用的實驗室指標,所以第2題選E
。尿比重、尿滲量檢測可簡便地反映遠端腎小管(集合管)的水、電調節能力,所以第3題D
『叄』 下面表示人體某些生理活動、為「探究人體呼出的氣體成分」的實驗裝置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A
(1)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叫做吸收,圖示中A生理過程表示為吸收.
(2)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這就是腎(小球)的過濾作用.
(3)過程B和C是發生在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肺泡里的氧氣濃度高於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濃度高於肺泡,因此肺泡里的氧氣向血液里擴散,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向肺泡擴散.其原理是(氣體)擴散(作用).
(4)通過觀察實驗裝置來判斷甲瓶與乙瓶,哪一個是吸氣入口,哪一個是出氣出口,乙裝置中長玻璃管直接插入石灰水中,可以理解為出氣口,如果是進氣口的話,石灰水就被吸入到口中了,那麼甲裝置就為吸氣口.明確了甲裝置為進氣口,乙裝置為出氣口,驗證的是人體呼出的氣體成分,那麼甲裝置是吸入的空氣,起對照作用.
(5)根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石灰水明顯變渾濁的是乙瓶.
(6)人體呼出的氣體二氧化碳增多,氧氣減少,本實驗裝置只能驗證二氧化碳的含量不能驗證氧的多少;乙裝置為出氣口,為人體呼出的氣體.人體呼出較多的二氧化碳最根本的原因是全身的組織細胞進行呼吸作用分解產生的,通過血液循環運輸到肺部毛細血管,二氧化碳透過毛細血管壁、肺泡壁進入肺泡,後隨呼氣的過程排出體外.
故答案為:
(1)(營養物質的)吸收
(2)腎(小球)的過濾作用
(3)(氣體)擴散(作用)
(4)甲
(5)乙瓶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或甲瓶中的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
(6)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CO2
『肆』 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應做哪些實驗室檢查
為明確診斷和指導治療疾病,除對患者進行詳細系統的追尋病史和細致的、全面的體格檢查外,還應做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和輔助檢查。
(1)尿常規檢查
可幫助鑒別由何種根底疾病引發急性腎功能衰竭,特別是由哪種腎實質疾病引起。如急性腎小管壞死患者多數有活動性的尿沉渣表現,伴見腎小管上皮細胞、細胞碎片、腎小管細胞管型或顆粒管型;腎前性、腎後性急性腎功能衰竭尿沉渣多正常或基本正常;腎小球腎炎或微細血管炎則有紅細胞和紅細胞管型;急性間質性腎炎有白細胞,偶有白細胞管型;急性高尿酸血症腎損害則尿中可有尿酸結晶。
(2)尿生化分析
可估計急性腎小管壞死的腎小管功能。包括如下指標。
①尿濃縮能力測定,尿比重在腎前性氮質血症>1.020,而急性腎小管壞死<1.010,尿滲透壓(mOsm)、尿滲透壓/血漿滲透壓、自由水清除率,腎前性氮質血症分別為>500、>1.3、<-20;急性腎小管壞死分別是<350、<1.1、>-11。
②腎功能衰竭指數(RFI)和濾過鈉排泄分數(FeNa),計算公式分別為尿鈉/(尿肌酐/血肌酐)和(尿鈉/血鈉)/(尿肌酐/血肌酐)×100%。上兩式中尿鈉與血鈉單位是mmol/L,尿肌酐和血肌酐的單位是mg/dl,尿鈉、尿肌酐是任何一次標本的測定值,血鈉和血肌酐是與尿標本同時採集的血標本測定值。濾過鈉排泄分數的定義為腎小球濾出的鈉,經腎小管重吸收後,由腎排出的百分率。
習慣上常用腎功能衰竭指數代之。急性腎小管壞死者,FeNa>1%,RFI>1。值得注意的是,若已用過利尿劑如呋塞米或甘露醇,或有糖尿病等情況,引起滲透性利尿,則可使腎前性氮質血症的尿指標類似急性腎小管壞死,故在用利尿葯前,應先導尿留標本作尿指標測定。
尿肌酐/血肌酐的比值反映出腎小管重吸收從腎小球濾出水分的能力。因肌酐不被腎小管重吸收,因此尿肌酐濃度愈低,則腎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愈差。腎前性氮質血症其比值>40,而急性腎小管壞死則<20。這對於鑒別診斷是比較可靠的指標。
尿鈉濃度可作為估計腎小管壞死程度的指標。急性腎小管壞死時,尿鈉濃度常>40mmol/L;腎前性氮質血症者,尿鈉濃度常<20mmol/L,若尿鈉在20~40mmol/L之間,則表明病情正由腎前性氮質血症向急性腎功能衰竭發展。在燒傷、循環衰竭、肝功能衰竭者,即使是急性腎小管壞死,尿鈉濃度亦可較低。
(3)腎影像學檢查
①腹部平片,固縮腎提示原有慢性腎臟病;腎增大提示梗阻、炎症或浸潤性病變;主動脈或腎動脈廣泛地發現鈣化,或在腎體積上和形態上明顯不對稱,多為腎血管疾病。少尿或無尿患者,已歷時數周,在X線平片上發現腎皮質有許多點狀鈣化點,提示腎皮質壞死。
②超聲波顯像,如皮質變薄或水腫提示慢性腎實質性疾病或急性炎症。梗阻24~36小時,超聲顯像看到無回聲的增大的腎盂和腎盞。
③逆行性和下行性腎盂造影,能提供最可靠的有否梗阻的證據。
逆行性腎盂造影可導致較多的並發症,如輸尿管創傷、出血和尿路感染,故應嚴格掌握適應證。
④核素檢查,可用於測定腎血流量、腎小管功能等,以鑒別腎移植中的急性排異(腎血流量減少)和急性腎小管壞死(腎血流量減少不明顯)、急性輸尿管梗阻、腎血管疾病和間質性腎炎。
⑤CT及其他,CT可提供可靠的影像學診斷,如腎是否對稱、腎的大小、形狀和有否腎盂積液。磁共振亦可選用。
(4)腎活檢
在確診急性腎小管壞死而有可疑時,可做腎活檢。其適應證有:
無明確致病原因(腎缺血或腎毒素)的患者;臨床表現不典型,如有嚴重的蛋白尿和(或)血尿,或有嚴重高血壓等;無尿或少尿超過4周;有腎外臨床表現,有可能是繼發腎小球疾病,如風濕性疾病所致腎損害;未能排除急性間質性腎炎。
『伍』 影響尿生成的因素實驗分析
學慣用膀胱套管或輸尿管套管引流的方法,觀察不同生理因素對動物尿量的影響。加深對尿生成調節的理解。
[實驗原理]
尿是血液流過腎單位時經過腎小球濾過,腎小管重吸收和分泌而形成的,凡對這些過程有影響的因素都可影響尿的生成。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取決於腎小球的有效濾過壓,其大小取決於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血漿的膠體滲透壓和腎小囊內壓。影響腎小管重吸收作用主要是管內滲透壓和腎小管上皮細胞的重吸收能力,後者又為多種激素所調節。
[實驗對象]
兔
[實驗葯品]
20%氨基甲酸乙酯(或2%戊巴比妥鈉溶液)、肝素生理鹽水溶液(100 u/ml)、生理鹽水、20%葡萄糖溶液、班氏試劑、1:10000去甲腎上腺素、垂體後葉激素、呋塞米(速尿)。
[ 儀器 與設備]
計算機生物信號採集處理系統(或二道生理記錄儀、電子刺激器)、壓力換能器、保護電極、記滴器、恆溫浴槽、哺乳動物手術器械一套、兔手術台、氣管插管、膀胱導管(或輸尿管導管)、動脈插管、注射器(1 ml、20 ml)及針頭、燒杯、試管架及試管、酒精燈等。
[方法與步驟]
1.標本的制備
(1)實驗兔在實驗前應給予足夠的菜和飲水。
(2)稱重動物,耳緣靜脈注射20%的氨基甲酸乙酯溶液(5 ml·kg -1 體重)進行麻醉,待動物麻醉後仰卧固定於手術台上。
(3)在頸部手術 ①暴露氣管,施氣管插管;②分離左側頸總動脈,按常規將充滿肝素生理鹽水的動脈插管插入其內,通過血壓換能器連至記錄裝置,描記血壓。③分離右側的迷走神經,穿線備用,用溫生理鹽水紗布覆蓋創面。
(4)尿液的收集可選用膀胱導管法或輸尿管插管法。
.①膀胱導尿法 自恥骨聯合上緣向上沿正中線作4 cm長皮膚切口,再沿腹白線剪開腹
壁及腹膜(勿傷腹腔臟器),找到膀胱,將膀胱向尾側翻至體外(勿使腸管外露,以免血壓下降)。再於膀胱底部找出兩側輸尿管,認清兩側輸尿管在膀胱開口的部位。小心地從兩側輸尿管下方穿一絲線,將膀胱上翻,結扎膀胱頸部。然後,在膀胱頂部血管較少處作一荷包縫合,再在其中央剪一小口,插入膀胱導管,收緊縫線、結扎固定。膀胱導管的喇叭口應對著輸尿管開口處並緊貼膀胱壁。膀胱導管的另一端通過橡皮導管和直管連接至記滴器,並在它們中間充滿生理鹽水。
②輸尿管插管法 沿膀胱找到並分離兩側輸尿管,在靠近膀胱處穿線將它結扎;再在此結扎前約2厘米的近腎端穿一根線,在管壁剪一斜向腎側的小切口,插入充滿生理鹽水的細塑料導尿管並用線扎住固定,此時可看到有尿滴滴出。再插入另一側輸尿導管。將兩插管並在一起連至記滴器。手術完畢後,用溫生理鹽水紗布覆蓋腹部切口。
2. 儀器 連接
①計算機生物信號採集處理系統: 將壓力換能器接在2通道,尿滴記錄線接在記滴器上,通過計滴器與系統的4通道連結,描記尿的滴數。刺激電極與系統的刺激輸出相連。
②二道生理記錄儀、刺激器、記滴器: 先將記滴電極連至生理、葯理多用儀的記滴輸入,再用外接線將生理、葯理多用儀的記滴信號和時間標記信號輸入二道生理記錄儀的外接信號輸入插座,由記錄儀的兩個標記描筆分別記錄尿滴和時間間隔(10 s);壓力換能器的輸出連至二道生理記錄儀的上線記錄血壓;刺激電極連於刺激器輸出。
手術和實驗裝置聯接完成後,放開動脈夾,開動記滴器,記錄血壓及尿量,進行下列觀察。
3.實驗項目
(1)記錄正常情況下每分鍾尿分泌的滴數。
(2)耳緣靜脈注射38℃的0.9%NaCl溶液15~20 ml,觀察血壓和尿量的變化。
(3)取尿液2滴至裝有1 ml班氏 試劑 的 試管 中,在酒精燈上加熱作尿糖定性實驗。然後耳緣靜脈注射38℃的20%葡萄糖溶液5 ml,觀察尿量的變化。待尿量明顯增多時,再取尿液2滴作尿糖定性試驗。
(4)耳緣靜脈注射去甲腎上腺素(1:10000)0.5 ml,觀察血壓和尿量的變化。
(5)結扎並切斷右側迷走神經,連續刺激迷走神經的外周端20~30 s,使血壓降至6.67 kPa(50 mmHg)左右,觀察血壓和尿量的變化。
(6)耳緣靜脈注射呋塞米(5 mg·kg -1 ),觀察血壓和尿量的變化。
(7)耳緣靜脈注射垂體後葉素1~2 U(0.2 ml),觀察血壓和尿量的變化。
『陸』 紅細胞畸形
編輯匯編症狀是怎麼引起的?引起症狀的疾病有哪些? 目前研究認為,尿紅細胞形態學的變化受著一系列的因素影響和制約。這些因素主要包括: 腎小球濾過 曾有人採用體外模擬實驗裝置,設定一定的滲透壓、pH值范圍及3?m孔徑的濾過膜,然後將「血尿懸液」濾經該裝置,出現了類似於腎實質性疾病時的畸形紅細胞。當撤去濾過膜時,即使在相同的滲透壓、pH值條件下,畸形紅細胞並未產生。因此人們認為,腎小球濾過膜的濾過作用是產生畸形紅細胞的重要條件。 尿液成分的影響 上述實驗產生的畸形紅細胞,在生理性緩沖液中仍可恢復原狀,說明僅有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尚不足以產生畸形紅細胞。人們將經上述裝置形成的畸形紅細胞立即與尿液混合後,紅細胞的畸形發生率則明顯增加,因此提示尿液中的滲透壓、pH、尿液中的化學成分如尿酶、尿素等到因素對畸形紅細胞的形成也起著重要作用。 (1)尿滲透壓 腎小管的一系列滲透壓變化,是產生畸形紅細胞的重要影響因素。從腎小球漏出的紅細胞通過腎小管各部的瞬間,滲透壓環境急驟改變,紅細胞在低滲透壓狀態下將發生溶血樣改變,紅細胞中血紅蛋白量從正常到影紅細胞不等,紅細胞胞膜可發生破裂,紅細胞內的成分排出細胞外,出現芽孢狀突起或空泡;紅細胞在高滲狀態下則易發生縮小、皺縮。尿紅細胞在腎小管中歷經了低滲、等滲、高滲等不同環境,從而導致細胞呈現典型的多形性特徵。 (2)pH值 腎小管液的pH值變化對尿紅細胞形態的影響也頗受重視。有研究發現,隨著pH值的下降,紅細胞逐漸趨於增大、腫脹。當pH值小於4.0時,紅細胞腫脹明顯,部分呈溶解現象,出現典型的影子紅細胞;而當pH值大於9.0時,紅細胞則出現皺縮,出現純鋸齒狀紅細胞。 其它因素對紅細胞形態的影響 畸形紅細胞的形成與否尚受著其它因素的影響,尤其在臨床檢測及診斷時要注意綜合分析。 (1)尿中溶質張力 尿中溶質張力可影響尿紅細胞的形態。體外試驗表明尿溶液滲透壓不變,但氯化鈉含量增高時,紅細胞的形態可趨於正常。 (2)腎小管功能 影響尿紅細胞形態的關鍵部位是腎小管髓袢升支粗段的低滲區,如果低滲區受到損害或腎小管功能缺陷時,將影響尿畸形紅細胞的產生。 (3)袢利尿劑 一般情況下由腎小球逸出的紅細胞流經髓袢升支時,此處的低滲透壓將使紅細胞胞膜破壞而產生變形。當採用袢利尿劑後,髓袢升支粗段氯離子的吸收受到阻斷,低滲透環境形成受到障礙,流經腎小管的紅細胞可能出現正常的形態。 (4)年齡 患者年齡越大,形成尿畸形紅細胞的機率就越大,兩者成正相關關系。人們研究認為,其可能是由於年齡較小的患者腎小管相對較短之故。如新生兒近曲小管長度僅為3.37mm,6歲時腎小管長度為9.5mm,成人的腎小管長度則為17.8mm。腎小管長徑較短時,所形成的滲透壓變化較小,尿紅細胞受滲透濃度作用的時間也較少。 (5)高血壓和運動 高血壓和運動會明顯影響患者的血液動力學,增加腎血流量及壓力。導致由腎小球逸出的紅細胞數目明顯增多。 (6)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時,尿液中畸形紅細胞的形成機率增加,其可能是由於尿液pH值改變導致紅細胞變形所致。 (7)腎小管-間質損害 有研究表明當患者伴有嚴重的腎小管間質損害時,正常的滲壓梯度不能形成,此時所產生的尿紅細胞形態反而不至於變形,呈現均一的正形形態。(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向醫生詳細咨詢)
『柒』 怎樣測定化學反應速率實驗的裝置氣密性
肌酐是肌肉在來人體內代謝的自產物,每20g肌肉代謝可產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腎小球濾過排出體外。血中肌酐來自外源性和內源性兩種,外源性肌酐是肉類食物在體內代謝後的產物;內源性肌酐是體內肌肉組織代謝的產物。在肉類食物攝入量穩定時.身體的肌肉代謝又沒有大的變化,肌酐的生成就會比較恆定。
『捌』 患者雙下肢水中伴惡心,嘔吐四天,實驗室檢查腎小球濾過率
根據您描述的症狀為雙下肢水腫伴惡心嘔吐,常見的病因有腎臟疾病如急性腎炎、腎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如果既往無心臟病史,考慮腎炎的可能性大。。<br><br>需要進一步行尿常規、腎功能、腎小球濾過率明確診斷,本病起病隱匿,早期症狀不典型。
『玖』 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的常用實驗室指標
正確答案:A
解析:臨床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的敏感指標是腎小球濾過率的測定,常用指標為內生肌酐清除率,所以第1題選A
。腎小管重吸收障礙時,由腎小球濾過的小分量蛋β[2
.gif]-微球蛋白可出現在終尿中,是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礙常用的實驗室指標,所以第2題選E
。尿比重、尿滲量檢測可簡便地反映遠端腎小管(集合管)的水、電調節能力,所以第3題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