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風口與風管是硬接還是用帆布軟連接
風口與風管用帆布軟連接。帆布軟接主要是風管與空調機組,風機相連接,用於減小噪音,震動伸縮等。柔性軟管是風管與百葉風口,方形散流器等相連。由於有吊頂等,風管風口無法直接與風口相連,加柔性軟管靈活。
聯接風機進出口的風管有單獨支撐,不允許將管道重疊重量加在風機的部件上;風機安裝時應注意風機的水平位置,對風機與地基的結合面與出風管道的聯接應調整,使之自然吻合,不得強行聯接。
風機安裝後,用手或杠桿撥動葉輪,檢查是否有過緊或擦碰現象,有無妨礙轉動的物品,無異常現象下,方可進行試運轉,風機傳動裝置的外露部份應有防護罩(用戶自備)如風機進風口不接管道時,也需添置防護網或其他安裝裝置(用戶自備)。
(1)風機傳動裝置的外露部分擴展閱讀
安裝要求:
a、風機的基礎要求水平、堅固,且基礎高度≥200mm。
b、風機與風管採用軟管(柔性材料且不燃燒)連接,長度不宜小於200mm、管徑與風機進出口尺寸相同。為保證軟管在系統運轉過程中不出現扭曲變形,應安裝的松緊適度。對於裝在風機吸入端的帆布軟管,可安裝稍緊些,防止風機運轉時被吸入,減少帆布軟管的截面尺寸。
c、風機的鋼支架必須固定在混凝土基礎上,風機其鋼支架與基礎之間必須增加橡膠減振墊。全部風機及電動機組件都安裝在整塊的鋼支架上,鋼地架安裝在基礎頂部的減振墊上,減振墊最好用多孔型橡膠板。
d、風機出口的管徑只能變大、不能變小,最後出風口要安裝防蟲網,偏向上出風時須增加風雨帽。
⑵ 大型風機安裝規范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1條 本篇適用於離心通風機、離心鼓風機、離心壓縮機、軸流通風機、羅茨式鼓風機和葉氏式鼓風機的安裝。
第2條 本篇是風機(不包括輔助設備)安裝工程的專業技術規定,安裝工程的通用技術要求,應按本規范第一冊《通用規定》的規定執行。
第3條 風機安裝的基礎、清單和防震裝置應符合有關設計的要求。
第4條 風機的開箱檢查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根據設備裝箱清單,核對葉輪、機殼和其他部位(如地腳孔中心距、進、排氣口法蘭孔徑和方位及中心距、軸的中心標高等)的主要安裝尺寸是否與設計相符;
二、葉輪旋轉方向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三、進、排氣口應有蓋板嚴密遮蓋,防止塵土和雜物進入;
四、檢查風機外露部分各加工面的防銹情況,和轉子是否發生明顯的變形或嚴重銹蝕、碰傷等,如有上述情況應會同有關單位研究處理。
第5條 風機的搬運和吊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整體安裝的風機,搬運和吊裝時的繩索,不得捆縛在轉子 和機殼或軸承蓋的吊環上;
二、現場組裝的風機,?韉睦Ω坎壞盟鶘嘶??礱婧妥?佑氤萋種崍蕉酥行目住⒅嵬叩耐屏γ婧屯屏ε痰畝嗣婊?撬?街蟹置嫻牧?勇菟?住⒆?又峋焙橢岱獯??揮ψ魑?Ω坎課唬?
三、輸送特殊介質的風機轉子和機殼內塗有保護層,應嚴加保護,不得損傷;
四、不應將轉子和齒輪軸直接放在地上滾動或移動。
第6條
風機的潤滑、油冷卻和密封系統的管路除應清洗干凈和暢通外其受壓部分均應作強度試驗,試驗壓力如設備技術文件無規定時,用水壓試驗時試驗壓力應為最高工作壓力的1.25~1.5倍,用氣壓試驗時試驗壓力應為工作壓力的1.05倍;現場配製的潤滑、密封管路應進行除銹、清洗處理。
第7條
風機的進氣管、排氣管、閥件調節裝置和氣體加熱成冷卻裝置油路系統管路等均應有單獨的支撐並與基礎或其他建築物連接牢固;各管路與風機連接時法蘭面應對中貼平,不應硬拉和別勁,風機機殼不應承受其他機件的重量,防止機殼變形。管路安裝完畢後,應復測機組的不同軸度是否符合要求。
註:中、小型機組(如類似DA350-61機組)的油路系統管路可不設單獨支援。
第8條 風機附屬的自控設備的觀測儀器、儀表的安裝,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執行。
第9條 風機連接的管路需要切割或焊接時,不應使機殼發生變形,一般宜在管路與機殼脫開後進行。
第10條 風機的傳動裝置外露部分有護罩;風機的進氣口或進氣管路直通大氣時應加裝保護網或其他安全設施。
第二章 離心通風機
第11條 離心通風機的拆卸、清洗和裝配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將機殼和軸承箱拆開並將轉子卸下清洗,但電動機直聯傳動的風機可不拆卸清洗;
二、軸承的冷卻水管路應暢通並應對整個系統進行試壓,試驗壓力如設備技術文件無規定時,一般不應低於4公斤力/厘米2。
三、清洗和檢查調節機構,其轉動應靈活。
第12條 整體機組的安裝,應直接放置在基礎上用成對斜墊鐵找平。
第13條 現場組裝的機組,底座上的切削加工面應妥善保護,不應有銹蝕或操作,底座放置在基礎上時,應用成對斜墊鐵找平。
第14條
軸承座與底座應緊密接合,縱向不水平度不應超過0.2/1000,用水平儀在主軸上測量,橫向不水平底不應超過0.3/1000,用水平儀在軸承座的水平中分面上測量。
第15條
軸瓦研刮前應先將轉子軸心線與機殼軸心線校正,同時調整葉輪與進氣口間的間隙和主軸與機殼後側板軸孔間的間隙,使其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第16條
主軸和軸瓦組裝時,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進行檢查。軸承蓋與軸瓦間應保持0.03~0.04毫米的過盈(測量軸瓦的外徑和軸承座的內徑)。
第17條
機殼組裝時,應以轉子軸心線為基準找正機殼的位置並將葉輪進氣口與機殼進氣口間的軸向和徑向間隙高速至設備技術文件規定的范圍內,同時檢查地腳螺栓是否緊固。其間隙值如設備技術文件無規定時,一般軸向間隙應為葉輪外徑的1/100,,徑向間隙應均勻分布,其數值應為葉輪外徑的1.5/1000~3/1000(外徑小者取大值)。調整時力求間隙值小一些,以提高風機效率。
第18條 離心通風機找正時,風機軸與電動機軸的不同軸度:徑向定位移不應超過0.05毫米,傾斜不應超過0.2/1000。
第19條 滾動軸承裝配的風機,兩軸承架上軸承孔的不同軸度,可待轉子裝好後,以轉動靈活為准。
第三章 軸流通風機
第20條 軸流通風機的拆卸、清洗和裝配除應按本篇第11條執行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應檢查葉片根部是否損傷,緊固螺母是否松動;
二、立式機組應清洗變速箱、齒輪組或蝸輪蝸桿。
第21條 整體機組的安裝應直接放置在基礎上,用成對斜墊鐵找平。
第22條 現場組裝的機組,組裝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平剖分機組應將主體風筒上部和轉子拆下,並將主體風筒下部、軸承座和底座等在基礎上組裝後,用成對斜墊鐵找平;
二、垂直剖分機組應將進氣室安放在基礎上,用成對斜墊鐵找平,再安裝軸承座,且軸承座與底平面應均勻接觸,兩軸承孔對公共軸線的不同軸度不應超0.05毫米;軸瓦研刮後,將主軸平放在軸瓦上,用劃針固定在主軸軸頭上,以進氣室密封圈為基準測主軸和進氣室的不同軸度,其值不應超過2毫米,然後依次裝上葉輪、機殼、靜子和擴壓器;
三、立式機組的不水平度不應超過0.2/1000,用水平儀在輪轂上測量,傳動軸與電動機軸的不同軸度,徑向位移不應超過0.2/1000;
四、水平剖分和垂直剖分機組的風機軸與電動機軸的不同軸度,徑向位移不應超過0.05毫米,傾斜步應超過0.2/1000;機組的縱向不水平度不應超過0.2/1000,橫向不水平度不應超過0.3/1000(電站用軸流引風機按設備技術文件規定),用水平儀分別在主軸和軸承座的水平中分面上測量。
第23條
葉片校正時,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校正各葉片的角度,並鎖緊固定葉片的螺母,如需將葉片自輪轂上卸下時,必須按打好的字頭對號入座,防止位置錯亂破壞轉子平衡。如葉片損壞需更換時,在葉片更換後,必須鎖緊螺母並符合設備技術文件規定的要求。
第24條 主軸和軸瓦組裝時,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進行檢查。
第25條
葉輪與主體風筒(或機殼)間的間隙應均勻分布並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其對應兩側的半徑間隙之差如無規定時可按表V-2.1的規定執行。
葉輪與主體風筒間的對應兩側半徑間隙之差 表V-2.1
葉輪直徑(毫米) ≤600 >600~1200 >1200~2000 >2000~3000 >3000~5000
>5000~8000 >8000
對應兩側半徑間隙之差不應超 過(毫米) ±0.5 ±1 ±1.5 ±2 ±3.5 ±5 ±6.5
第26條
主體風筒上部接縫或進氣室與機殼、靜子之間的連接法蘭以及前後風筒和擴壓器的連接法蘭均應對中貼平,接合嚴密。前、後風箱和擴壓器等應與基礎連接牢固,其重量不得加在主本風筒(或進氣室)上,防止機體變形。
第四章 羅茨式和葉氏式鼓風機
第27條 羅茨式和葉氏式鼓風機的清洗、拆卸和裝配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清洗齒輪箱及其齒輪;
二、檢查轉子和機殼內部;
三、清洗潤滑系統使其暢通、清潔。
第28條 轉子與轉子間(包括正、反兩個方面)、轉子與機殼間、轉子與牆板間的間隙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第29條 風機應用成對斜墊鐵找平,軸的縱向不水平度不應超過0.2/1000。
第五章 離心鼓風機和壓縮機
第30條 離心鼓風機和壓縮機的清洗、拆卸和裝配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各機件和附屬設備均慶清洗干凈,其接合面防銹油脂除去後,應塗以潤滑層加以保護(特殊要求者例外);
二、機殼垂直中分面不應拆卸清洗(筒型結構的機器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執行),擴壓器、迴流器和軸承箱等清洗時可不拆卸;
三、潤滑系統、密封系統中的油泵、過濾器、油冷卻器和安全閥等應拆卸清洗,除油冷卻器外其斜均可不單獨試壓;
四、氣體調節裝置和氣體冷卻系統應拆洗干擾,其受壓療分一般可進行試壓;如有特殊要求者,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進行嚴密性試驗。
第31條 離心鼓風機和壓縮機找平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直聯機組找平時,縱向用水平儀在軸上測量,不水平度不應超過0.03/1000;橫向用水平儀在機殼中分面上測量,不水平度不應超過0.1/1000;
二、有增速器的機組找平時,縱向用水平儀在軸頸上測量,不水平度不應超過0.02/1000;橫向用水平儀在下機殼的水平中分面上測量(見圖V-2.1),不水平度不應超過0.1/1000;整個機組的找正一般均以增速器為基準進行。
第32條 底座或整體機組安裝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按機組的大小選用成對斜墊鐵,對轉速超過3000轉/分的機組,各塊墊鐵之間、墊鐵與基礎、底座之間的接觸面積均不應小於接合面的70%,局部間隙不應大於0.05毫米;
二、每組墊鐵選配後應成組放好,並作出標記防止錯亂;
三、底座如為數塊組成者,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核對機殼和軸承座等地腳螺栓的位置是否相符;
四、底座上導向鍵(水平平鍵或垂直平鍵)與機體間的間隙應均勻,並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如無規定時,健在裝配的鍵槽內的過盈應為0.01~0.02毫米;在對應可滑動的鍵槽內兩側間隙的部屬C1+C2應為0.04~0.08毫米,頂間隙c應為0.5~1.0毫米,埋頭螺釘低於健a
為0.3~0.5毫米(見圖V-2.2)。
第33條 軸承座和下機殼裝在底座上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軸承座與下機殼為整體的機組,應將機體的下半部裝在底座上,同時以軸承孔為基準,找平(有增速器的機組一般以增速器為基準進行上述工作);
二、軸承座與下機殼不是一體的機組,軸承座應先裝在底座上,同時以軸承孔為基準找平,校正下機殼與主軸軸心線的不同軸度(有增速器的機組,一般以增速器為基準進行上述工作);
三、有導向鍵的軸承座或下機殼上的錨爪與底座相連接的螺栓應正確固定,螺栓與螺孔間的間隙和螺母與機座間的間隙,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無規定時,螺母與機座間的間隙c一般可以為0.03~0.06毫米(見圖V-2.3)。
四、軸承座與底座間,或下機殼的錨爪、軸承座與底座間,應緊密貼合,未擰緊螺栓前用塞尺檢查其局部間隙、對轉速不高於3000轉/分的機組不大於0.05毫米,高於3000轉/分的機組不應大於0.04毫米。
註:機座指軸承或下機殼的錨爪。
第34條 增速器底面與底座應緊密貼合,未擰緊螺栓前用塞尺檢查其局部間隙不應大於0.04毫米。
第35條
軸瓦與軸頸的接觸弧面、頂間隙、側間隙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如某項指標不符合,允許進行修、刮,但修、刮軸瓦時,應注意校正轉子與機殼密封裝置的不同軸度,並使轉子與密封裝置間的間隙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可傾瓦軸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第36條 轉子各部位(主軸、葉輪、平衡盤、推力盤和聯軸器等)的軸向和徑向跳支均不應超過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第37條 上、下機殼的接合面應緊密,未擰緊螺栓前,局部間隙允許值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無規定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工作壓力低於或等於10公斤力/厘米2者,間隙不應大於0.12毫米(燒結鼓風機例外);工作壓力高於10公斤力/厘米2者,間隙不應大於0.08毫米;
二、連接螺栓不應碰傷,接合面間如有密封填料或塗料,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均勻地填上或塗上。
第38條 增速器組裝時,應符合下列要求(行星齒輪增速器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執行):
一、軸瓦的各部間隙(頂隙、側隙等)、接觸弧面和單位面積內的觸點數,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必要時應進行刮研;
二、齒輪組軸間的中心中距、不平行度、齒側間隙和接觸班點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三、齒輪箱的上、下殼體接合面應緊密,未擰緊螺栓前其局部間隙不應大於0.06毫米,連接螺栓不應碰傷。
第39條
所有上瓦背與軸承蓋(或壓蓋)的過盈值以及下瓦背和軸承孔的接觸面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無規定時,過盈值一般為0.03~0.07毫米,接觸面一般不應小於75%。
第40條 電動機、汽輪機、燃氣輪機與增速器、鼓風機、壓縮機連接時,共不同軸度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第六章 試運轉
第41條
風機試運轉應分兩步,第一步機械性能試運轉;第二步設計負荷試運轉。一般均應以空氣為壓縮介質,風機的設計工作介質的比重小於空氣時,應計算以空氣進行試運轉時所需的功率和壓縮後的溫升是否影響正常運轉,如有影響,必須用規定的介質進行設計負荷試運轉。
第42條 風機試運轉前,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潤滑油的名稱、型號、主要性能和加註的數量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二、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將潤滑系統、密填充系統進行徹底沖洗;
三、鼓風機和壓縮機的循環供油系統的連鎖裝置、防飛動裝置、軸位移警報裝置、密封系統的連瑣裝置、防飛動裝置、軸位移警報裝置、密封系統的連鎖裝置、水路系統調節裝置、閥件和儀表等均應靈敏可靠,並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四、電動機或汽輪機、燃氣輪機的轉向應與風機的轉向相符;
五、盤動風機轉子時,應無卡住和摩擦現象;
六、閥件和附屬裝置應處於風機運轉時負荷最小的位置;
七、機組中各單元設備均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進行單機試運轉;
八、檢查各項安全措施。
第43條
風機在額定轉速下試運轉時,應根據風機在使用上的特點和使用地點的海拔高度,按設備技術文件確定所需的時間。無規定時,在一般情況下要按下列規定;
一、離心、軸流通風機,不應少於2小時;
二、羅茨、葉氏式鼓風機在實際工作壓力下,不應少於4時;
三、離心鼓風機、壓縮機,最小負荷下(即機構運轉)不應少於8小時,設計負荷下連續運轉不應少於24小時;
四、風機不得在喘振區域內運轉(喘振流量范圍設備技術文件註明)。
第44條 風機運轉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風機運轉時,以電動機帶動的風機均應經一次起動立即停止運轉的試驗,並檢查轉子與機殼等確無摩擦和不正常聲響後,方得繼續運轉(汽輪機、燃氣輪機帶動的風機的起動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執行);
二、風機起動後,不得在臨界轉速附近停留(臨界轉速由設計);
三、風機起動時,潤滑油的溫度一般不應低於25℃,運轉中軸承的進油溫度一般不應高於40℃;
四、風機起動前,應先檢查循環供油是否正常,風機停止轉動後,應待軸承回同溫度降到小於45℃後,再停止油泵工作;
五、有起動油泵的機組,應在風機起動前開動起動油泵,待主油泵供油正常後才能停止起動油泵;風機停止運轉前,應先開動起動油泵,風機停止轉動後應待軸承回油溫度降到45℃後再停止起動油泵;
六、風機運轉達額定轉速後,應將風機調理到最小負荷(羅茨、葉氏式鼓風機除外)進行機械運轉至規定的時間,然後逐步調整到設計負荷下檢查原動機是否超過額定負荷,如無異常現象則繼續運轉至所規定的時間為止;
七、高位油箱的安裝高度,以軸承中分面為基準面,距此向上不應低於5米;
八、風機的潤滑油冷卻系統中的冷卻水壓力必須低於油壓;
九、風機運轉時,軸承潤滑油進口處油壓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無規定時,一般進油壓力應為0.8~1.5公斤力/厘米2,高速輕載軸承油壓低於0.7公斤力/厘米2時應報警,低於0.5公斤力/厘米2時應停車。當油壓下降到上述數值的上限時,應立即開動起動油泵或備用油泵,同時查明油壓不足的原因,並設法消除;
十、風機動轉中軸承的徑向振幅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無規定時應符合表V-2.2、V-2.3的規定;
十一、風機運轉時,軸承溫度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
離心、軸流通風機、羅茨、葉氏式鼓風機
軸承的徑向振幅(雙向) 表V2.2
轉速(轉/分) ≤375 >375~650 >550~750 >750~1000 >1000~1450 >1450~3000
>8000
振幅不慶超過(毫米) 0.18 0.15 0.12 0.10 0.08 0.06 0.04
離心鼓風機、壓縮機和增速器軸承的徑向振幅(雙向)
表V-2.3
轉速(轉/分) ≤3000 >3000~6500 >6500~10000 >10000~18000
主機軸承振幅不應超過(毫米) 滾動 0.08
滑動 0.05 0.04 0.03 0.02
增速器軸承振幅不應超過(毫米) 0.04 0.04 0.03
註:上兩表所列振幅系指測振器的觸頭沿鉛垂方向安放於軸承壓差上所測得的數值。
規定:無規定時,一般應符合表V2.4的規定;
軸 承 溫 度 表V-2.4
軸 承 形 式 滾 動 軸 承 滑 動 軸 承
溫度不宜高於(℃) 80 60
十二、風機運轉時,應間隔一定的時間檢查潤滑油溫度和壓力、冷卻水溫度和水量、軸承的徑向振幅、排氣管路上和各段間氣體的溫度和壓力、保安裝置、電動機的電流、電壓和功率因數以及汽輪機、燃氣輪機的設備技術文件中規定要測量的參數值等是否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並做好記錄;
十三、風機試運轉完畢,應將有關裝置調整到准備起動狀態
⑶ 消防強排煙是什麼
消防強排煙也稱機械排煙,是利用排煙機把著火房間中所產生的煙氣和熱量通過排煙口排至室外,同時在著火區形成負壓,防止煙氣向其他區域蔓延。
著火區排煙的目的是將火災發生的煙氣(包括空氣受熱膨脹的體積)排到室外,降低著火區的壓力,不使煙氣流向非著火區,同時也排走燃燒產生的熱量,以利於著火區的的人員疏散及救火人員的撲救。
機械排煙不受外界條件(如內外溫差、風力、風向、建築特點、著火區位置等)的影響,而能保證有穩定的排煙量。當然機械排煙的設施費用高,需要經常保養維修,否則有可能在使用時因故障而無法啟動。
(3)風機傳動裝置的外露部分擴展閱讀
機械排煙的應用范圍:
(1)無直接自然通風、長度超過20m的內走道或雖有直接自然通風,但長度超過60m的內走道;
(2)面積超過100平方米,且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地上無窗房間或設固定窗的房間;
(3)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或凈高超過12m的中庭;
(4)除利用窗井等開窗進行自然排煙的房間外,各房間總面積超過200平方米或一個房間面積超過50平方米,且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地下室;
(5)帶裙房的高層建築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間前室或合用前室,當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開啟外窗進行自然排煙,而裙房部分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時,其前室或合用前室應設置局部正壓送風系統,正壓值應保證25~30Pa;
(6)對於商場、餐廳、公共娛樂場所等人員集中,且可燃物較多的活動場所,也應設置機械排煙系統。汽車庫也應設置機械排煙系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機械排煙
⑷ 風機的安裝
1.仔細閱讀風機使用說明書及產品樣本,熟悉和了解風機的規格、形式、葉輪旋轉方向和氣流進出方向等;再次檢查風機各零部件是否完好,否則應待修復後方可安裝使用。
2.風機安裝時必須有安全裝置以防止事故發生,並由熟悉相關安全要求的專業人士安裝和接線。
3.聯接風機進出口的風管有單獨支撐,不允許將管道重疊重量加在風機的部件上;風機安裝時應注意風機的水平位置,對風機與地基的結合面與出風管道的聯接應調整,使之自然吻合,不得強行聯接。
4.風機安裝後,用手或杠桿撥動葉輪,檢查是否有過緊或擦碰現象,有無妨礙轉動的物品,無異常現象下,方可進行試運轉,風機傳動裝置的外露部份應有防護罩(用戶自備)如風機進風口不接管道時,也需添置防護網或其他安裝裝置(用戶自備)。
5.風機所配電控箱必須與對應風機相匹配(指功率、電壓、氣動方式、控制形式等)。
6.風機接線應由專業電工接線,接線必須正確可靠,尤其是電控箱處的接線編號與風機接線柱上的編號一致對應,風機外殼應可靠接地,接地必須可靠,不能用接零代替接地。
7.風機全部安裝後應檢查風機內部是否有遺留的工具盒雜物 1、風機的工作點落在具有駝峰形Q-H性能曲線的不穩定區域內;
2、風道系統具有足夠大的容積,它與風機組成一個彈性的空氣動力系統;
3、整個循環的頻率與系統的氣流振盪頻率合拍時,產生共振。
⑸ 屋頂風機安裝主要注意什麼
風機安裝後,用手或杠桿拔動葉輪,檢查是否有過緊或控碰現象,有無妨礙版轉動的物品,在權無異常現象下,方可進行試運轉 防爆離心屋頂風機現貨,風機傳動裝置的外露面部分應有防護罩(用戶自備),如風機進風口不接管道時 離心屋頂風機
⑹ 大型風機安裝規范是怎樣的
設備外露加工面、組裝抄配合面、滑動面、各種管道、油箱和容器等應清洗潔凈;出廠已裝配好的組合件在防銹保質期內可不拆洗。清洗的方法和清潔度的檢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GB50231和隨機技術文件的規定;
輸送介質為氫、氧氣等易燃易爆氣體的壓縮機,凡與介質接觸的零件、部件和管道應按現行國家標准《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GB50231的規定進行脫脂,其油脂的殘留量不應大於125mg/m2;脫脂後應採用乾燥空氣或氮氣吹乾,並應將零件、部件和管件兩端管口做無油封閉;
潤滑系統、密封系統中的油泵、過濾器、油冷卻器和安全閥等應拆卸清洗。
⑺ 排煙風機安裝注意事項和步驟是怎樣的
1、全面熟來悉風機的樣本自,熟悉排煙風機的規格、形式、葉輪旋轉方向和氣流進出方向等等,風機安裝前應檢查葉輪有無擦碰現象,並對各部件進行全面檢查,附件是否完整,各部件聯接是否堅固、認真檢查風葉是否因運輸損壞或變形,否則應待修復後方可安裝。2、聯接排煙風機進出口的風管應有單獨的支撐,不允許將管道重量加在風機的部件上,風機安裝時應注意風機的水平位置,對風機與地基的結合面和出風管道的聯接應調整,使之自然吻合,不得強行聯接。3、風機安裝後,用手或杠桿拔動葉輪,檢查是否有過緊或擦碰現象,有無妨礙轉動的物品,無異常現象下,方可進行試運轉,風機會傳動裝置的外露部分應有防護罩(用戶自備)。如風機進風口不接管道時,也需添置防護網或其他安全裝置(用戶自備)。4、風機接線必須正確可靠,風機外殼應妥善接地,接地必須可靠。供給排煙風機的電源必須完整,並符合相關要求。電氣接線必須有專業知識的電工接線。
⑻ 消防排煙風道的安裝設置有哪些要求
建築工程消防設施施工及驗收規范(防排煙系統篇)
1.1 設備及配件進場
1.1.1 一般規定
1、 主要設備應有裝箱清單、設備說明書、產品質量合格證書和產品性能檢測報告等隨機文件,進口設備還應具有商檢合格的證明文件。所有產品的型號、規格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2、 設備安裝前,應進行開箱檢查,並形成驗收文字記錄。參加人員為建設、監理、施工和廠商等方單位的
代表。
3 、設備就位前應對其基礎進行驗收,合格後方能安裝。
4 、設備的搬運和吊裝必須符合產品說明書的有關規定,並應做好設備的保護工作,防止因搬運或吊裝而造
成設備損傷。
1.1.2 風管
1 、普通風管的材料品種、規格、性能與厚度等應符合設計和現行國家產品標準的規定。金屬風管的鋼板或鍍鋅鋼板的厚度不得小於表7.1.2的規定。
表1.1.2 鋼板風管板材厚度(mm)
風管直徑或長邊尺寸b
b 送風系統 排煙系統
b≤320 0.5 0.8
320<b≤450 0.6 0.8
450<b≤630 0.6 0.8
630<b≤1000 0.8 1.0
1000<b≤1250 1.0 1.0
1250<b≤2000 1.0 1.2
2000<b≤4000 1.2 按設計
檢查數量:按材料與風管加工批數量抽查10%,不得少於5件。
檢查方法:查驗材料質量合格證明文件、性能檢測報告,尺量、觀察檢查。
2、 防火風管的材料品種、規格、性能與厚度等應符合設計和現行國家產品標準的規定;
風管的本體、框架與固定材料、密封材料等必須為不燃材料,耐火極限應符合設計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材料與風管加工批數量抽查10%,不得少於5件。
檢查方法:查驗材料質量合格證明文件、性能檢測報告,觀察檢查。
1.1.3 風管部件
1 、防火閥和排煙防火閥必須符合產品標準的規定,並具有相應的產品合格證明文件。
檢查數量:按種類、批抽查10%,不得少於2個。
檢查方法:核對產品的合格證明文件、性能檢測報告。
2 、電動的防火閥、排煙防火閥、排煙口和送風口的驅動裝置,動作應可靠。
檢查數量:按批抽查10%,不得少於1個。
檢查方法:核對產品的合格證明文件、性能檢測報告、觀察或測試。
1.1.4 風機
1、 防、排煙風機必須符合產品標準的規定,並具有相應的產品合格證明文件。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核對產品的合格證明文件、性能檢測報告。
1.1.5 其他附件
1 、擋煙垂壁應採用不燃材料或難燃材料製作,活動擋煙垂壁的驅動裝置動作應可靠。
檢查數量:按批抽查10%,不得少於1個。
檢查方法:核對產品的合格證明文件、性能檢測報告、觀察或測試。
2 、電動的排煙窗的驅動裝置動作應可靠。
檢查數量:按批抽查10%,不得少於1個。
檢查方法:核對產品的合格證明文件、性能檢測報告、觀察或測試。
1.2 防、排煙系統的施工
1.2.1 一般規定
1 、防、排煙系統的施工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施工,並制定必要的施工方案,施工圖紙修改應有設計單位的變更通知書或技術核定簽證。
2 、承擔防、排煙系統工程項目的施工企業,應具有相應的工程施工承包資質及相應的質量管理體系。
3 、防、排煙系統的設備安裝,應符合其產品說明書的有關要求。
1.2.2 管道系統的施工
1 、對風管製作質量的驗收,應按其材料、系統類別和使用場所的不同分別進行,主要包括材質、規格、強度、嚴密性與成品外觀質量等項內容。
2 、管道系統安裝完畢後,按系統類別進行嚴密性檢驗,檢驗以主、干管道為主。其強度和嚴密性要求應符合設計或下列規定:
1) 風管的強度應能滿足在1.5倍工作壓力下接縫處無開裂;
2) 風管的允許漏風量,應符合以下規定:
低壓系統風管 QL≤0.1056 P0.65 [m3/(h·㎡)]
中壓系統風管 QM≤0.0352 P0.65 [m3/(h·㎡)]
排煙管道均按中壓系統的規定。
式中:
QL ,QM ——系統風管在相應工作壓力下,單位面積風管單位時間內的允許漏風量
[m3/(h·m2)];
P ——指風管系統的工作壓力(Pa),風管系統按其系統的工作壓力劃分為三個類別,見表7.2.2,其中防、排煙系統為低壓、中壓系統。
表1.2.2 風管系統類別劃分
系統類別 系統工作壓力P(Pa)
低壓系統 P≤500
中壓系統 500<P≤1500
高壓系統 P>1500
3) 磚、混凝土風道的允許漏風量不應大於矩形風管規定值的1.5倍;
4) 低壓系統的嚴密性檢驗可採用漏光法檢測,檢測不合格時,作漏風量測試;中壓系統應在漏光法檢測合格後,作漏風量測試。
⑼ 風機安裝規范
國家標准---風機安裝規范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二章 離心通風機
第三章 軸流通風機
第四章 羅茨式和葉氏式鼓風機
第五章 離心鼓風機和壓縮機
第六章 試運轉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1條 本篇適用於離心通風機、離心鼓風機、離心壓縮機、軸流通風機、羅茨式鼓風機和葉氏式鼓風機的安裝。
第2條 本篇是風機(不包括輔助設備)安裝工程的專業技術規定,安裝工程的通用技術要求,應按本規范第一冊《通用規定》的規定執行。
第3條 風機安裝的基礎、清單和防震裝置應符合有關設計的要求。
第4條 風機的開箱檢查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根據設備裝箱清單,核對葉輪、機殼和其他部位(如地腳孔中心距、進、排氣口法蘭孔徑和方位及中心距、軸的中心標高等)的主要安裝尺寸是否與設計相符;
二、葉輪旋轉方向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三、進、排氣口應有蓋板嚴密遮蓋,防止塵土和雜物進入;
四、檢查風機外露部分各加工面的防銹情況,和轉子是否發生明顯的變形或嚴重銹蝕、碰傷等,如有上述情況應會同有關單位研究處理。
第5條 風機的搬運和吊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整體安裝的風機,搬運和吊裝時的繩索,不得捆縛在轉子 和機殼或軸承蓋的吊環上;
二、現場組裝的風機,
⑽ 風機如何進行安裝
一、准備工作
1、風機開箱前應檢包裝是否完整無損,風機的銘牌參數是否符合要求,各隨帶附件是否完整齊全。
2、仔細檢查風機在運輸過程中有無變形或損壞,堅固件是否松動或脫落,葉輪是否有擦碰現象,並對風機各部分零件進行檢查。如發現異常現象,應待修復後再使用。
3、用500V兆歐表測量風機外殼與電機繞組間的絕緣電阻,其值應大於0、5兆歐,否則應對電機繞駔進行烘乾處理,烘乾時溫度不許超過120℃。
4、准備好風機安裝所需的各種材料、工具及場地。
二、工作開始
1、仔細閱讀風機使用說明書及產品樣本,熟悉和了解風機的規格、形式、葉輪旋轉方向和氣流進出方向等;再次檢查風機各零部件是否完好,否則應待修復後方可安裝使用。
2、風機安裝時必須有安全裝置以防止事故發生,並由熟悉相關安全要求的專業人士安裝和接線。
3、聯接風機進出口的風管有單獨支撐,不允許將管道重疊重量加在風機的部件上;風機安裝時應注意風機的水平位置,對風機與地基的結合面與出風管道的聯接應調整,使之自然吻合,不得強行聯接。
4、風機安裝後,用手或杠桿撥動葉輪,檢查是否有過緊或擦碰現象,有無妨礙轉動的物品,無異常現象下,方可進行試運轉,風機傳動裝置的外露部份應有防護罩(用戶自備)如風機進風口不接管道時,也需添置防護網或其他安裝裝置(用戶自備)。
5、風機所配電控箱必須與對應風機相匹配(指功率、電壓、氣動方式、控制形式等)。
6、風機接線應由專業電工接線,接線必須正確可靠,尤其是電控箱處的接線編號與風機接線柱上的編號一致對應,風機外殼應可靠接地,接地必須可靠,不能用接零代替接地。
7、風機全部安裝後應檢查風機內部是否有遺留的工具盒雜物。
三、注意事項
1、風機外殼或電機外殼的接地必須可靠;
2、禁止反方向旋轉,禁止超額定電流運行,禁止缺相運行;
3、禁止在運轉中維護風機。
四、調試
1、風機允許全壓起動或降壓起動,但應注意,全壓起動時的電流約為5~7倍的額定電流,降壓起動轉距與電流平方成正比,當電網容量不足時,應採用降壓起動。(當功率大於11KW時,宜採用降壓起動。)風機在試車時,應認真閱讀產品說明書,檢查接線方法是否同接線圖相符;應認真檢查供給風機電源的工作電壓是否符合要求,電源是否缺相或同相位,所配電器元件的容量是否符合要求。
2、試車時人數不少於兩人,一人控制電源,一人觀察風機運轉情況,發現異常現象立即停機檢查;首先檢查旋轉方向是否正確;風機開始運轉後,應立即檢查運轉電流是否平衡、電流是否超過額定電流;若不有正常現象,應停機檢查。運轉五分鍾後,停機檢查風機是否有異常現象,確認無異常現象再開機運轉。
3、雙速風機試車時,應先起動低速,並檢查旋轉方向是否正確;起動高速成時必須待風機靜止後再起動,以防高速反向旋轉,引起開關跳閘及電機受損。
4、風機達到正常轉速時,應檢測風機輸入電流是否正常,風機的運行電流不能超過其額定電流。若運行電流超過其額定電流,應檢查供給風機的電壓是否正常。
5、風機所需電機功率是指在一定工況下,對離心風機和風機箱,進風口全開時所需功率較大。若進風口全開進行運轉,則電機有損壞的可能。風機試車時最好將風機進口或出口管路上的閥門關閉,運轉後將閥門漸漸開啟,達到所需工況為止,並注意風機的運轉電流是否超過額定電流。
五、喘振條件
1、風機的工作點落在具有駝峰形Q-H性能曲線的不穩定區域內;
2、風道系統具有足夠大的容積,它與風機組成一個彈性的空氣動力系統;
3、整個循環的頻率與系統的氣流振盪頻率合拍時,產生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