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製冷設備 > 機床四廠宿舍樓上有什麼用

機床四廠宿舍樓上有什麼用

發布時間:2023-02-15 17:16:33

『壹』 2000kg數控車床 適合放在普通房室樓上嗎

你可真天真。正規的車床安裝,要在地面下挖坑,澆築大量混凝土,埋地腳螺栓,凝固後再對機床找正,擰緊地腳螺栓,二次灌漿,再精找平機床,最終擰緊地腳螺栓——這才可以幹活。
我們那台數控車床,也是2噸,當時基礎坑挖了半米深,整體澆築混凝土。
在平地上都要這樣處理,你還敢拉上樓?

『貳』 什麼型號的車床可以鏜長465毫米直徑180毫米壁厚8毫米的鋼管內孔

大的管子用T68鏜床加工,小管子用車床粗加工後用內圓磨加工就好了,漯河有這些設備的。

『叄』 濟南西站到機床四廠有公交車嗎

從濟 南西站到機床 四廠的公交線路如下:


線路一:



公交線路:hbt-2號線 → k166路,全程約32.8公里

1、從濟 南西站步行約1.6公里,到達長途汽車西站

2、乘坐hbt-2號線,經過24站, 到達舜 華西 路站

3、步行約140米,到達舜 華西 路站

4、乘坐k166路,經過9站, 到達花 園東路穎 秀路站

5、步行約350米,到達機床 四廠宿舍



線路二:


公交線路:brt1路 → hbt-3號線,全程約28.6公里

1、從濟 南西站步行約960米,到達齊 州路威 海路站

2、乘坐brt1路,經過13站, 到達西 苑小區站

3、步行約30米,到達西 苑小區站

4、乘坐hbt-3號線,經過9站, 到達工業 南路舜 華路站

5、步行約1.7公里,到達機床 四廠宿舍

『肆』 機床附件廠宿舍周邊環境怎麼樣生活便利嗎

城市:昆明

樓盤名稱:昆明機床附件廠宿舍

公交線路:便利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0平方米,容積率暫無數據,綠化率0%,共0棟樓,停車位

周邊配套:幼兒園:工人新村,15幼兒園,博雅 中小學:工人新村 大學:雲大醫院 商場:雲紡 醫院:雲大,昆華,43醫院等 郵局:金碧路,新聞路 銀行:工行,農行,建行,等 小區內部配套:家政中心;洗衣房,棋牌室;閱覽室;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伍』 去濟南機床二廠工作有房子嗎待遇怎樣

最好別來,二廠騙來的大學生沒一個不後悔的,尤其人力資源部管招聘的姓王的女人就是個大騙子,大學生背後沒有不罵她的.單身大學生都住70年代建的破宿舍,三個人一間,滿屋是蟑螂,電視還是壞的.食堂的飯不貴但很難吃.工作紀律管的比監獄還嚴.

房子是算分數排號,工齡長的分數高的住新房,年輕的分低的住他們騰出的舊房,也不是白給,新房大約2000塊一平方.而且人多房少,有錢也買不到.夫妻雙職工的話,10年左右有可能排上號,分到15平方一間的舊結婚樓.單職工的話要15年.想要新房的話,單職工最快要到40多歲能排到.而且要是跳槽的話要按市場房價補給二廠差價.

工資還可以.一樓說的拿2000因為他是外聘的,外聘工資一律2000.要是本科搞設計的一畢業就在二廠的話第二年能拿兩三千,幹上5年能拿到四五千.研究生第二年就拿三四千.工作壓力小也不累,他們雖說成天加班其實就是坐在那裡玩,靠時間而已.

總之房子你就別想了.年輕的沒戲,年輕夫妻大都是自己在附近買房子或租.最好你還是去濟鋼,電廠,煉油廠或者私企西門子之類的好.

『陸』 一棟樓有食堂,辦公,宿舍這棟樓的建築用途寫什麼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交通大學早期建築」今天在徐匯校區正式揭牌。33年前(1986年)的今天,上海市入選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而今年10月16日,國務院正式印發《關於核定並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其中,上海市共有12處文物入選,上海交通大學早期建築成功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年前(1986年)的今天,上海市入選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而今年10月16日,國務院正式印發《關於核定並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其中,上海市共有12處文物入選,上海交通大學早期建築成功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褚曉波,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偉明,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歐曉川副處長,上海市徐匯區文化和旅遊局陳澄泉局長出席儀式。上海交通大學相關職能部處、使用單位、市民代表和師生代表等參加大會。

在本次申報中,上海交通大學早期建築的名單中包含:老圖書館、新中院、中院、新上院、工程館、科學館、北四樓、執信西齋、文治堂、總辦公廳、體育館、新建樓、盛宅、華山路校門、史穆烈士墓、五卅紀念柱,共計16處文物本體。

上海交大早期建築具有如下價值與獨特性:

*歷史悠久,是近代最早由中國人創辦的兩所大學之一;

*校址從未改變,是目前國內惟一一所跨越三個世紀、保留發源地與辦學地不變的高校;

*具有獨特的、中西結合的校園布局與建築;*集中展示了鄔達克等近現代建築大師的作品,代表了當時先進的建築思想;

*很多建築都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建造材料和技術手段,表現了在技術上的勇於嘗試;

*交大早期建築的一大獨特性來自交大校友對母校的熱情和幫助,有一些建築是由校友捐助建成的,如圖書館、校門、工程館等,也有些是由交大校友主持修建的,如體育館和文治堂;

*承載國家記憶,傳承紅色基因,這里已成為上海市革命先烈緬懷基地,每年都會有很多人前來瞻仰,這是其他高校所少見的。

上海交通大學長期以來,高度重視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2014年4月4日,上海交通大學歷史建築群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為本次上海交通大學早期建築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每幢歷史建築門口都有學校製作的二維碼,掃描即可看到詳細介紹內容。

上海交通大學早期建築的價值與獨特性

上海交通大學的歷史可追溯到1896 年由清政府創立的南洋公學,是近代最早由中國人創辦的兩所大學之一。上海交通大學早期建築位於徐匯校區內,是近現代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是目前國內唯一一所跨越三個世紀、保留發源地與辦學地不變的早期高等學府所在地。不同建築風格各異的建築並存,一定程度展現了上海地區近現代建築的發展變化歷程,見證了中國高等教育的諸多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變革,是近代中國社會發展、校園發展歷程的印證。

在本次申報中,上海交通大學早期建築的名單中包含:老圖書館、新中院、中院、新上院、工程館、科學館、北四樓、執信西齋、文治堂、總辦公廳、體育館、新建樓、盛宅、華山路校門、史穆烈士墓、五卅紀念柱,共計16處文物本體。

1、老圖書館

位於草坪東側的老圖書館建成於1919年,由1916級畢業班同學為紀念建校20周年發起社會各界及師生共同捐資建造而成(圖書館館名由李梅庵先生題寫)。老圖書館採用維多利亞風格,清水紅磚配上白色浮雕,因其獨有的建築藝術與魅力,多次出現在不同的影視、攝影作品之中。

上世紀三十年代,圖書館內的藏書規模在當時國內的高校中名列前茅,交大的一代代學子如錢學森、吳文俊、王安、王之卓等都曾在這里飽覽先進的科學與文化。老圖書館既是藏書看書之地,也曾是上海乃至全國各種工業展覽會的重要展館,見證了重要的人文歷史事件。

1926年,為紀念建校30周年,學校舉辦了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工業展覽會,老圖書館就是展會的第一展室。

通過展覽,國內外許多廠家向學校贈送大量展品,大大充實了學校的實驗裝置和設備。

1947年10月,中國技術協會又借老圖書館舉辦「工業模型和技術人員生活展覽會」,該展覽會不僅傳播科學知識,還揭露當時的政治腐敗,包括技術人員被逼得貧困交迫無法生活的場景。展覽會與當時的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群眾運動遙相呼應。

建國後因師生人數倍增,老圖書館不敷使用,1985年包玉剛先生捐資另建包兆龍圖書館。該館落成後,老圖書館被改作檔案館使用。1995年老圖書館照原狀大修後,樓內新設校史博物館、林同炎展室、檔案館、校友接待室及校友活動室。其中校史館於1996年4月8日百年校慶之際開館。1996年江澤民總書記回母校參觀了校史館,並為其題寫館名。

老圖書館門口附近建造了「百年樹人」雕塑,是校友們為了紀念1996年交大百年校慶所捐贈。

2、中院

位於草坪東北角的建設是中國大學中歷史最悠久且沿用至今的建築之一。該建築名為中院,是校園里內唯一一座建於19世紀的最古老的建築,由南洋公學監院福開森監造。

中院建成初期主要供南洋公學辦公和中學、師范院、小學部教學使用,集教學、辦公、食宿等功能於一體。一樓設有食堂、化學實驗室,二樓用作教室,三樓用作宿舍。(師范班、政治班、特班和公學的一些辦事機構也曾使用過這幢樓)。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於1901年開始受聘擔任南洋公學特班總教習時,就住在中院的三樓60號房間。(當時,他常常約兩三位同學到宿舍談話,討論學業問題。)在他任教期間,培養了李叔同、黃炎培等40餘名傑出人才。

1927年國民政府交通部下令停辦中小學,原附屬中學脫離交大獨立建設(更名為南洋模範中學),中院就成為大學教學及辦公用房。

交大歷史上最早的一起學生運動「墨水瓶」事件便發生在中院。1902年,五班文課教習郭鎮瀛因其座椅上放置的一隻墨水瓶而故意發難,校方開除無辜學生伍正鈞引起全校師生公憤,當即罷課集會。蔡元培先生出面與學校溝通無果後,200多名學生集體退學。這次南洋公學學生反專制抗爭活動得到了社會進步輿論的極高評價和大力支持。

1911年辛亥革命,當武昌起義勝利的消息傳至上海,要求進步的交大學生馬上積極組成學生軍,准備參加起義,並攻打清廷在上海的兵工廠「江南製造局」。後來清廷軍警放下武器,全校愛國師生欣喜若狂,在中院的樓頂插上旗幟以示擁護上海光復。然後學生們荷槍實彈沖出校門,奔赴「李公祠」推倒李鴻章銅像,又組織義勇軍,護衛學校,並開展為上海革命軍募集軍餉活動,全力支持革命軍。

3、新中院(董浩雲航運博物館)

在中院北側是建於1910年的新中院,最初建造是用於附屬中學學生住宿,故名新中院。中學脫離交大後,新中院成為大學低年級學生宿舍,每室住4-6人,樓內約可容納百人。這是徐匯校區第一棟獨立的學生宿舍,採用互相連通的圍廊結構,加上玻璃天棚與寬敞的公共活動空間,既滿足採光通風,又能促進學生間的交流與溝通。

抗日戰爭中,日本人辦的同文書院進駐交大,新中院未能倖免,留下滿地瘡痍。抗戰勝利後,交大渝校師生復員回滬,渝校數學教授鄭太朴也抵達上海,臨時入住進新中院二樓一間小屋內。在宿舍里,他經常與其他教師探討學術,與學生交流學業。在交大任教期間,鄭太朴成為上海民主建國會的領導人之一,大膽抨擊蔣介石的反動統治,宣傳民主自由,新中院成為他與學生運動的秘密聯絡基地和為建立新民主主義中國而奔走的休憩點。他的革命活動引起反動當局的不滿,交大迫於當局的壓力,將鄭太朴解聘。

4、新上院

1896年,盛宣懷在上海創建南洋公學,將大學部命名為「上院」。1900年,上院建成,樓內設有物理教室、物理實驗室、宿舍等設施。底樓中央是一個可以容納500人的大禮堂,1927年為了紀念老校長唐文治改名為文治堂。

在火紅的革命歲月里,上院是孕育愛國主義傳統的搖籃和鍛煉青年的革命熔爐。

「五卅」運動中,交大學生作為遊行隊伍的第一總隊,站在反帝示威遊行的最前列。年僅17歲的陳虞欽同學遭到英國巡捕的槍殺,全體師生在大禮堂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九一八」事變後,學生們組織了義勇軍,義勇軍學生全部搬入上院三樓住宿。那段時間天還沒亮,便見他們一身戎裝,在上院前的操場上進行軍事訓練。上院大禮堂有間極小的房間,同學們在那裡用鋼板刻寫毛澤東的重要論著《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並在進步同學中傳閱。上院330室是朝東的一間男生宿舍,住著幾位志同道合的戰友,他們都是知行社、山茶社的主要骨幹,有很多次進步社團骨幹議事和學生運動醞釀討論活動在此秘密進行。

5、工程館

1931年底落成的工程館是由著名建築大師鄔達克設計的經典建築,集中包含了工程教學的各種需求,是當時上海乃至全國最現代化的實驗室和工程教學樓,成為專家教授、學術團體舉辦學術報告、講座的重要場所

瑞典親王訪問中國時,從北京到上海,慕交大之名,曾特地致函黎校長約期來校參觀工程館等處。此外,工程館曾先後迎接過無線電發明家威廉·馬可尼和物理學家玻爾等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948年6月,著名原子物理學家錢三強教授蒞臨交大,也在工程館的教室發表題為《漫談原子能》的學術演講。

解放戰爭時期,工程館的許多教室變成學生開展革命活動的基地。一部分學生自治會的幹部被迫離開交大撤向解放區時,是在工程館開的歡送會。1949年初,交大的紡織系教授陳維稷(解放後曾任紡織工業部部長)遭敵人逮捕後被營救出來,同學們也是在工程館的教室召開了歡迎他的座談會。

1948年為紀念老校長葉恭綽對學校建設的功績,工程館一度更名為為恭綽館,1950年後恢復。1960年,交大將原本兩層的工程館加蓋為三層。工程館二樓有葉恭綽半身銅像,館內草坪上有馬可尼天線銅柱,激勵交大學子奮發向上。

6、科學館

工程館西側的三層小樓為科學館。為紀念前校長孫科(孫中山之子,民國首任鐵道部長)對學校建設做出的功績,曾命名為哲生館(孫科號哲生,並函請近代著名書法家、國民黨元老於右任題寫了館名),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改名為科學館。哲生館的建成一波三折。早在1936年黎照寰校長治校時期,學校就開始動工興建此樓,但不久,抗日戰爭爆發,只得停工。直到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6月,才重新開工並於當年10月竣工,為三層樓實驗用房。1947年4月8日,在學校校慶之際舉行了授鑰典禮。

隨著學校的發展,科學館的實驗室陸續搬遷至閔行校區。如今,科學館由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華東分析測試中心、上海交大分析測試中心共同使用,設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和「DNA分子實驗室」。

7、北四樓

北四樓建於1919年,作為交大的無線電實驗室和無線電台,見證了交大當年在信息科技方面的領先水平。當時,一層為教室和電話實驗室,二層為無線電收發室、儀器儲存室和無線電實驗室。小樓正南面曾豎有無線電發射柱,長數丈余。這座無線電台在我國當時的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中是獨一無二的實驗設備。

1920年8月,小樓內無線電台開始收發電報。所發電波能與福州、廣東、武昌、北京、秦皇島及日本長崎相通。同年,學校又組裝了最新式的收報機,能夠接收法國德國及美國沿太平洋各大電台的訊息。

交大無線電台的出現,引起了外國人的關注。美國駐北京公使為此曾向外交部抗議,認為該電台收發的電信有透露商業秘密、妨礙商貿之嫌,要求外交部轉咨交通部讓學校迅速予以拆除。

交大申明交大電台專為學生實驗所用,不接收商業電信,頂住了外國的干涉。不久,學校又添置了無線電話機、弧式發報機等設備,以後陸續向國外公司訂購無線電器材,並得到中國電氣公司、天津電報局捐贈的機件,逐年擴充,在國內堪稱先進。

學生中首先使用無線電台的是1921屆電機科的學生。他們在這樓里做了很多實驗。這一班學生到畢業時有19人。

由於當年沒有設置門額之類的標志,這座小樓一直寂寂無名,殊不知,它是中國走向信息社會的先鋒之一。小樓的功能和名稱數度更改,由無線電實驗室、話務樓、老電器樓、機床車間,到現在的北四樓,目前用作法學院的日本研究中心。

8、執信西齋

執信西齋整幢樓呈馬蹄形展開,中間為三層,兩翼為二層,共187間。始建於1929年,1930年竣工後,備受各界贊譽,是全國高校中條件最好的宿舍,宿舍內有閱報室、理發室、交誼室、儲藏室等,洗手間有冷熱水供應,廁所內有西式馬桶,並備有手紙。

為了紀念1920年在反對桂系軍閥戰爭中英勇就義的民主革命戰士、孫中山先生忠實的追隨者朱執信先生的革命精神,被命名為執信西齋。執信西齋落成典禮舉辦後,即將畢業的1930屆學生首先搬入執信西齋,優先選擇了最好的房間,每套住兩人,享受到了如賓館一樣的待遇。拔了頭籌的1930屆學生在畢業離校前夕,念及母校培育之恩,決定在執信西齋正門前籌建一座以校徽為中心的噴水池,贈送給母校留念。錢學森曾在執信西齋居住,宿舍門口也曾留下錢學森與同學的合影。作為學校管樂隊成員,錢學森還經常在室內或過道練習次中音號。此外張煦、吳文俊、穆漢祥、史霄雯也曾在此居住。

9、文治堂

在交大體育場的西側是1949年初建成的大禮堂「文治堂」。抗爭勝利後,交大在校學生激增,上院的文治堂已不能滿足需要。熱心校友王之卓、茅以升等發起籌款,興建新的大禮堂。1946年6月,勸募開始,各地校友踴躍捐款。設計大禮堂的建築師和建造承包商都是交大校友,在建築過程中盡心盡力,遇到經費緊張時,還墊資墊料。建成後的為「新文治堂」,觀眾席分上下兩層,最多可容納近2000人,這樣的規模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上海高校中居於首位。

10、總辦公廳

總辦公廳由上海著名建築設計師庄俊設計,具文藝復興風格,1932年破土動工,建成於1933年。學校就命名問題曾經進行了討論,議決為紀念學界先進容閎博士,定名為容閎堂。交大雖然與容閎沒有直接關系,但學校的辦學主張和他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以先賢名人的名字給學校建築定名,是交大逐漸形成的人文傳統,前有執信西齋,後有哲生館。最終,辦公樓的兩個大門上分別刻上「容閎堂」和「總辦公廳」兩個樓名,後者系胡漢民的手筆。

11、體育館

毗鄰總辦公廳的建築是體育館,該建築建成於1925年。體育課在交大建校初期就作為一門課程得到了重視。據老校友回憶,新生入學時,學校給每人發兩把鑰匙,一把是宿舍鑰匙,另一把是體育館更衣櫃的鑰匙。交大學生除了軍訓以外,體育課不受天氣的影響,這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的高校里是很少見的。

當時,體育館也是經濟、文化交流活動的場所。1926年,學校慶祝建校30周年,舉辦工業展覽會之時,在體育館前架設輕便軌道行駛小火車,成為了轟動上海的重大新聞。

當時,體育館還是是交大愛國民主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1947年,學生會曾在體育館組織舉辦「五四」文藝晚會,演出《竊國大盜袁世凱》。1949年初,國民黨政府陰謀將交大遷往台灣,交大師生開展了護校斗爭,「護校指揮部」就設在體育館。雖然形勢緊張,學生不畏險難,在此演出《阿Q正傳》。解放後,交大的多次黨員大會、黨代會也在體育館舉行。

12、新建樓

新建樓北鄰體育館,南鄰浩然科技大廈,東邊是大草坪,與圖書館和老校門遙相呼應,於1953年建成,當時交大名為國立交通大學,學校決定新建一幢三層的教學樓。如今,新建樓作為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學辦公使用。

13、盛宅

建於1923年,為西式洋房。最初它是學校創始人盛宣懷家的私宅,當時,盛宣懷已逝世,盛宣懷的兩個孫子准備到交大附屬小學讀書,其中一個孫子就是後來在閔行捐贈建造留園的盛毓度。盛宣懷夫人擔心兩個孫子住宿受苦,向校方接洽,借用學校地皮,出資建造一幢小樓專門給孫子住,學校欣然允諾。大概過了一兩年光景,盛氏兄弟因為上海不太安全,就向學校請了長假,離開學校回家,盛宅於是空閑了一段日子。

1927年,交大開始招收女生,第一期只有4名,住在老圖書館北側教職員住宅的空閑房間里。隨著女同學逐漸增多,這座閑置的盛宅便作為女生宿舍使用。由於地處學校的東南角,便借用復旦女生宿舍的別稱,亦名「東宮」。

1930年,學校舉行34周年紀念會暨執信西齋落成典禮。禮畢,全校宿舍開放,任人參觀。那天早上,聽聞女生宿舍開禁的消息,很多男生奔走相告,導致平時清凈的女生宿舍一時訪者如織。由於女生宿舍容量有限,每年錄取新生時,女生的平均錄取成績往往比男生高。1931年,全校女生加起來只有18位。女生們曾發起募捐建造新的女生宿舍,但因時局關系未曾實現。這幢小樓在樹木掩映下,不引人注目,外人罕至。解放前在國民黨軍警的一次大逮捕中,被通緝的一位女同學曾在其中一間小屋藏身,化險為夷。

14、華山路校門

始建於1898年,建校初期的校門採用了中國牌坊式的木質建築結構。1934年,1915級校友不忘母校培育之情,捐資重建校門,學校也撥公款,1935年新校門落成。

15、五卅紀念柱

建於1925年,柱高5米,紀念柱鐫刻:「五卅紀念中彈穿腸而死者陳虞欽,憤激病狂而死者吳恆慈」。陳虞欽(1909~1925),廣東增城人,印尼歸僑。陳虞欽參加「五卅運動」遊行時,被英籍巡捕開槍致死。南洋公學附中學生吳恆慈(1908~1925)聞訊後為之激憤而亡。南洋公學師生員工及各界代表為陳虞欽和吳恆慈舉行追悼會。學校為他們立永久紀念柱。

16、烈士墓

墓地佔地面積80平方米,墓前立水磨石質碑,四角楔形柱,方形基座邊長2.1米。為紀念解放戰爭時期在上海犧牲的學生運動領袖史霄雯、穆漢祥兩位烈士而建立,陳毅題寫碑文:「為人民利益而英勇就義的是值得永遠紀念的」。


作者:王辰軒,姜澎
編輯:姜澎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柒』 地震的時候是往樓上跑呢 還是往樓下跑呢

我認為地震時應該往下跑,走到空曠的地方把頭抱住,而不應該往上跑,因為如果房子坍塌了,你也隨之掉下去。躲在小空間的地方也不安全,如果房子坍塌了,死的幾率高。所以往下跑才是安全的。

『捌』 機床四廠宿舍什麼時候拆遷

公交線路:201路高峰大站快車 → 138路,全程約14.6公里 1、從濟南市步行約520米,到達火車站 2、乘坐201路高峰大站快車,經過7站, 到達花園路二環東路站 3、步行約30米,到達花園路二環東路站 4、乘坐138路,經過13站, 到達沁園路穎秀路站 5、步行約600米,到達機床四廠宿舍(濟南歷下區聚旺園小區) 公交線路:1路 → 138路,全程約15.9公里 1、從濟南市步行約30米,到達經二緯二站 2、乘坐1路,經過14站, 到達洪家樓站 3、步行約150米,到達洪家樓站 4、乘坐138路,經過14站, 到達沁園路穎秀路站 5、步行約600米,到達機床四廠宿舍(濟南歷下區聚旺園小區

『玖』 生產車間,樓上可以讓員工做宿舍國家有相關規定請叫大家。

如果用人單位提供宿舍給員工居住和使用,必須符合《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等相關規定。例如:《安全生產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生產、經營、儲存、使用危險物品的車間、商店、倉庫不得與員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築物內,並應當與員工宿舍保持安全距離。《安全生產法》第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生產經營場所和員工宿舍應當設有符合緊急疏散要求、標志明顯、保持暢通的出口。禁止封閉、堵塞生產經營場所或者員工宿舍的出口。另外,用人單位提供給員工的宿舍,還必須符合《消防法》的規定,達到相應的消防標准。

閱讀全文

與機床四廠宿舍樓上有什麼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五金件卷圓 瀏覽:660
美國國家實驗室點火裝置 瀏覽:706
油井自動量油裝置 瀏覽:933
水氣閥門的區別 瀏覽:775
暖氣閥門偷開一點會被發現嗎 瀏覽:29
機械租賃授權委託書怎麼寫 瀏覽:828
超聲波晶片要什麼材料 瀏覽:66
使用手持電動工具時應考慮 瀏覽:953
唐工閥門廠 瀏覽:613
永康電動工具2018展銷會 瀏覽:413
江蘇廚房自動滅火系統裝置 瀏覽:912
全自動消解裝置哪個牌子好 瀏覽:337
燃料氣用的是什麼閥門 瀏覽:861
電子製作工具箱套裝 瀏覽:738
產健身器材的公司有哪些 瀏覽:859
儀表盤vcl是什麼意思 瀏覽:646
一加工具箱聯通 瀏覽:633
氫氣的實驗室製法及實驗裝置 瀏覽:290
電動工具碳刷很大火 瀏覽:174
自動延時噴霧灑水裝置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