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氟利昂會破壞臭氧層呢
由於 氟利昂 在大氣中的平均壽命達數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滯留在大氣層中,其中大部分停留在 對流層 ,小部分升入 平流層 。 在對流層的氟利昂分子很穩定,幾乎不發生化學反應。但是,當它們上升到平流層後,會在強烈紫外線的作用下被分解,含氯的氟利昂分子會離解出氯原子,然後同 臭氧 發生連鎖反應(氯原子與臭氧分子反應,生成氧氣分子和一氧化氯基;一氧化氯基不穩定,很快又變回氯原子,氯原子又與臭氧反應生成氧氣和一氧化氯基……),不斷破壞臭氧分子。 Cl+O3→O2+ClO ClO+O→O2+Cl 如此 周而復 始,結果一個氯氟利昂分子就能破壞多達10萬個臭氧分子。總的結果,可以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2O3—→3O2 (雖然反應中氟利昂分子所起的作用類似於催化劑,但由於其參加了反應過程,因而嚴格意義上不屬於催化劑)。 反應機理: 臭氧在紫外線作用下(反應條件不好打,自己加上) O3 —→ O2 + O 氯氟烴 分解(以CF2Cl2為例) CF2Cl2 → CF2Cl + Cl 自由基 鏈反應 Cl + O3 —→ ClO + O2 ClO + O —→ Cl + O2 總反應:O3 + O = 2O2
② 氟製冷劑為何會破壞臭氧層如果它不泄露會不會破壞臭氧層
之所以會破壞臭氧層是因為有些氟製冷劑裡面含有「氯」元素;
當然,絕對不泄漏是不會破壞臭氧層的.
但是,實際上絕對不泄漏是做不到的.
③ 氟利昂是如何破壞臭氧層的
由於氟利昂性質穩定,不能在低空中分解,所以就飄浮升入同溫層,在紫外線的作用下,其中的氯原子被分解游離出來。氯原子能奪去臭氧分子中的1個氧原子,使由3個氧原子組成的臭氧分子變成普通由兩個氧原子組成的氧分子,從而喪失其吸收紫外線的能力。1個氯原子能這樣「連續作案」——破壞近10萬個臭氧分子!而且,一旦進入大氣,氟利昂類物質可以在那裡滯留100年!基於上述認識,加之20世紀80年代世界氟利昂產量每年高達100萬噸,再這樣繼續下去,總有一天臭氧層將會被破壞殆盡,使整個地球表面直接袒露在強烈的紫外線之下。這顯然是一個足以毀滅地球的,可以同全球核大戰相比擬的大悲劇。
不過,即使氟利昂被「繩之以法」,但要恢復已遭破壞的臭氧層的「元氣」,也要等到21世紀中葉。氟利昂這一當年的「英雄」、今日的「罪犯」,就這樣給人類帶來了災難,說明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就是這樣殘酷無情!
氟利昂從「座上客」成為「階下囚」的歷史值得人們深思。這一方面要求我們增強環保意識,以避免濫用這類物質造成惡果。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的確是一個由淺人深、由表及裡的過程。類似的例子還有下面一個。
人們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汽油中加入一種叫MTBE的添加劑,以取代原來在汽油中加的、對人體有害的鉛。MTBE能使汽油更有效燃燒且減少空氣污染,所以按理說是一種環保產品。但它卻易溶於水且易從加油站的地下油罐中泄露。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MTBE污染已迫使供水商關閉了很多縣的水井。美國地質勘探局2000年一次取樣調查,在14%的飲水中發現了MTBE。1993年3月,柯林頓政府宣布禁止使用MTBE。但目前還沒有什麼省錢的辦法清除這種物質。於是這一「環保產品」又從「英雄」淪為「罪犯」。
④ 氟利昂破壞臭氧層的機理(用有機化學的角度解答)
氟利昂 CF2Cl2 又稱 二氟二氯甲烷
破壞臭氧層的機理為:首先氟利昂在紫外線的照射下使其中氯原子活化,吸附臭氧分子,並將其分解為 O2+O (氧氣和一個游離的氧原子)
兩個游離氧原子相遇,結合成為一個氧氣分子O2
在整個過程中,氟利昂只是起到一個催化作用,即反應前後氟利昂並不消耗。所以少量的氟利昂能夠對臭氧層造成致命的破壞。
⑤ 冰箱的氟利昂為什麼會破壞臭氧層
由於氟利昂在大氣中的平均壽命達數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滯留在大氣層中,其中大部分停留在對流層,小部分升入平流層。
在對流層的氟利昂分子很穩定,幾乎不發生化學反應。但是,當它們上升到平流層後,會在強烈紫外線的作用下被分解,含氯的氟利昂分子會離解出氯原子,然後同臭氧發生連鎖反應(氯原子與臭氧分子反應,生成氧氣分子和一氧化氯基;一氧化氯基不穩定,很快又變回氯原子,氯原子又與臭氧反應生成氧氣和一氧化氯基……),不斷破壞臭氧分子。
Cl+O3→O2+ClO ClO+O→O2+Cl
如此周而復始,結果一個氯氟利昂分子就能破壞多達10萬個臭氧分子。總的結果,可以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2O3—→3O2 (雖然反應中氟利昂分子所起的作用類似於催化劑,但由於其參加了反應過程,因而嚴格意義上不屬於催化劑)。
反應機理:
臭氧在紫外線作用下(反應條件不好打,自己加上)
O3 —→ O2 + O
氯氟烴分解(以CF2Cl2為例)
CF2Cl2 → CF2Cl• + •Cl
自由基鏈反應
Cl• + O3 —→ ClO• + O2
ClO• + O —→ Cl• + O2
總反應:O3 + O = 2O2
⑥ 為什麼氟利昂會破壞臭氧層
氟利昂是臭氧層破壞的元兇,它是本世紀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學性質穩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當作製冷劑、發泡劑和清洗劑,廣泛用於家用電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學品、汽車、消防器材等領域。80年代後期,氟利昂的生產達到了高峰,產量達到了144萬噸。在對氟利昂實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氣中排放的氟利昂已達到了2000萬噸。由於它們在大氣中的平均壽命達數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氣層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對流層,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層。在對流層相當穩定的氟利昂,在上升進入平流層後,在一定的氣象條件下,會在強烈紫外線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釋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會發生連鎖反應,不斷破壞臭氧分子。科學家估計一個氯原子可以破壞數萬個臭氧分子。
http://ke..com/view/1661738.htm
反應機理:
臭氧在紫外線作用下(反應條件不好打,自己加上)
O3 → O2 + O
氯氟烴分解(以CF2Cl2為例)
CF2Cl2 → CF2Cl• + •Cl
自由基鏈反應
Cl• + O3 → ClO• + O2
ClO• + O → Cl• + O2
總反應:O3 + O = 2O2
⑦ 氟利昂為什麼會破壞大氣的臭氧層
製冷劑是壓縮式製冷中的工作介質,在系統中循環流動。 它在低溫下吸熱汽化,再在高溫下凝結放熱。歷史上曾用過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空氣等作為製冷劑。1930年美國開發出氟利昂,是飽和碳氫化合物的氟、氯、溴衍生物的總稱,氟利昂是一大類,有幾十種。它們的熱力性質有很大的區別,但它們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又有許多共同的優點。因此,從1930年到1990年,氟利昂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1975年美國學者提出,含氯的氟利昂中的氯原子會破壞臭氧層。臭氧層在離地面25-40的平流層。它能夠屏蔽對地球上生物有害的紫外線。太陽輻射的紫外線有各種波長,其中的波長為0.28-0.32微米以下的紫外線會危害生命。臭氧層能夠阻擋這些有害的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人類和生物。氟利昂中的氯原子會破壞臭氧層的理論到九十年代被廣泛接受,該理論於1995年得到了諾貝爾化學獎。根據該理論,含氯的氟利昂中的氯原子在平流層會分離出來,與臭氧分子作用生成氧化氯和氧分子。氧化氯能與臭氧作用,重又生成氯原子和氧分子。這樣不斷重復,使臭氧大量被破壞。
研究表明,臭氧層的臭氧每減少1%,則有害輻射增加2%。其後果是皮膚癌和眼病增加,人體的免疫系統性能下降、海洋生物的食物鏈被破壞、一些植物生長受影響(包括農作物減產)。有人提出,當臭氧層餘下1/5 時,是地球生命的臨界點。
⑧ 氟利昂破壞臭氧層的原理是什麼
氟利昂破壞臭氧層的原理是氟利昂進入平流層後,在紫外照射下分解出Cl原子基,Cl再與O3發生鏈反應。當氟利昂遭受太陽中紫外線的照射,逐漸分解出活性極大的氯原子,當它碰到臭氧時,氯原子就與氧分子緊密結合,當其他的氧分子碰到這一氯氧化和的分子結構,就又把氧分子搶回去,構成一個氧原子,而成單身的氯原子就又可以去破壞其他的臭氧了。
臭氧層的作用
地球臭氧層可以把紫外輻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對大氣有增溫作用,同時保護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遠紫外輻射的傷害,透過的少量紫外輻射,有殺菌作用,對生物大有裨益。臭氧層是大氣層的平流層中臭氧濃度高的層次。濃度最大的部分位於20—25公里的高度處。臭氧含量隨緯度、季節和天氣等變化而不同。
⑨ 氟利昂製冷劑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原因嗎
是主要原因,其實氟利昂是一個家族,有很多種,只有含Cl的氟利昂才能破壞臭氧層。二氧化碳主要是溫室效應
⑩ 製冷劑氟利昂破壞臭氧層的原因有:
【答案】A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氟利昂易揮發,進入大氣層的平流層後,能破壞臭氧層。氟利昂常被選作冰箱和空調的製冷劑,易揮發至大氣中,在上升進入平流層後,在一定的氣象條件下,會在強烈紫外線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釋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會發生連鎖反應,不斷破壞臭氧分子。臭氧層位於大氣層的上層,容易被氟利昂分解釋放的氯原子所破壞,選項A符合題意。溫室效應是由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造成的,氟利昂揮發到大氣中,不會產生二氧化碳,選項B不符合題意。癌症是由於人的免疫異常引起的,與使用氟利昂關系不大,選項C不符合題意。酸雨是由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氧化物造成的;煤炭燃燒產生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如果遇到降水,二氧化硫就溶解在水中,成為酸雨,選項D不符合題意。
考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造成的影響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