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氧化碳有哪些危害
二氧化碳密度較空氣大,當二氧化碳少時對人體無危害,但其超過一定量時會影響人(其他生物也是)的呼吸,原因是血液中的碳酸濃度增大,酸性增強,並產生酸中毒。
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為1%時,感到氣悶,頭昏,心悸;4%-5%時感到眩暈。6%以上時使人神志不清、呼吸逐漸停止以致死亡。
因為二氧化碳比空氣重,所以在低窪處的濃度較高。以人工鑿井或挖孔樁時,若通風不良則會造成井底的人員窒息。
CO₂的正常含量是0.04%,當CO₂的濃度達1%會使人感到氣悶、頭昏、心悸,達到4%~5%時人會感到氣喘、頭痛、眩暈,而達到10%的時候,會使人體機能嚴重混亂,使人喪失知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而死亡。應避免之物質:
1、各種金屬粉塵(例如鎂、鋯、鈦、鋁、錳):當懸浮在二氧化碳中易點燃而爆炸。
2、水:會形成碳酸。
人吸入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所出現的昏迷及腦缺氧情況,一般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超過1%時,人即有輕度頭暈反應;當超過3%時,開始出現呼吸困難;超過6%時,就會重度缺氧窒息甚至死亡。
(1)歐弗斯製冷劑凈含量是多少擴展閱讀:
一、過度吸入症狀:
主要征狀有:頭痛、頭愫暈、耳鳴、氣急、胸悶、乏力、心跳加快,面頰發紺、煩躁、譫妄、呼吸困難,如情況持續,就會出現嗜睡、淡漠、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血壓下降甚至死亡。
二氧化碳的濃度達到1%以上,就會使人頭暈目眩。達到4~5%,人便會惡心嘔吐,呼吸不暢。超過10%,人便會死亡。
二氧化碳在室外是全球暖化;全球變暖的元兇之一,在室內對人體健康影響及行車安全顧慮更是不容忽視的主因之一。
生活當中二氧化碳是人類無時無刻 在製造卻經常被忽略的氣體,21新世紀大眾生活型態的改變,尤其現代人害怕噪音再加上戶外空氣質量不佳,人們為求隔絕噪音並享受居住空間或辦公室空間空調系統帶來的舒適便利。
長時間將室內窗戶密閉以致於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含量遠高於室外平均值,更有醫學報導在冷氣房內睡覺連續八小時,由於空氣有適足對流 有助塵蟎滋生,早上會出現鼻塞、皮膚紅癢等「病態建築物癥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的症狀。
二氧化碳濃度含量會影響人類的生活作息,整理出二氧化碳濃度含量與人體生理反應如下:
1、350~450ppm:同一般室外環境
2、350~1000ppm:空氣清新,呼吸順暢。
3、>10,00ppm:感覺空氣渾濁,並開始覺得昏昏欲睡。
4、>20,00ppm:感覺頭痛、嗜睡、呆滯、注意力無法集中、心跳加速、輕度惡心。
5、>50,00ppm:可能導致嚴重缺氧,造成永久性腦損傷、昏迷、甚至死亡。
二、急救措施:
1、打開門窗、通風孔,搶救者才可進入。將病人救出後,在空氣新鮮處進行人工呼吸,心臟按摩,吸氧(避免高壓、高流量、高濃度給氧,以免呼吸中樞更為抑制),開始1~2L/分,隨病人呼吸好轉逐漸增大給氧量(4--5L/分),以至採用高壓氧治療。(最好是純氧)
2、吸入興奮劑:多種興奮劑交替、聯合使用,如洛貝林、山梗菜鹼等
3、防止腦和肺水腫:應用脫水劑、激素,限制液量和速度,吸入鈉的份量亦應限制
4、對症治療:給予多種維生素、細胞色素C、能量合劑、高滲糖,以防感染
5、搶救同時要留意有沒有其他有毒氣體存在,如一氧化碳等。
② 臭氧層空洞是在那一年哪個國家發現的
1977年4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理事會在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召開了有32個國家參加的「評價整個臭氧層」國際會議。
會議通過了第一個「關於臭氧層行動的世界計劃」。這個計劃包括監測臭氧和太陽輻射、評價臭氧耗損對人類健康影響、對生態系統和氣候影響等,並要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建立一個臭氧層問題協調委員會。
(2)歐弗斯製冷劑凈含量是多少擴展閱讀:
臭氧在大氣中從地面到70千米的高空都有分布,其最大濃度在中緯度24千米的高空,向極地緩慢降低,最小濃度在極地17千米的高空。
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就發現臭氧濃度有減少的趨勢。1985年英國南極考察隊在南緯60°地區觀測發現臭氧層空洞,引起世界各國極大關注。臭氧層的臭氧濃度減少,使得太陽對地球表面的紫外輻射量增加,對生態環境產生破壞作用,影響人類和其他生物有機體的正常生存。
人類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烴化學物質(如製冷劑、發泡劑、清洗劑等)在大氣對流層中不易分解,當其進入平流層後受到強烈紫外線照射,分解產生氯游離基,游離基同臭氧發生化學反應,使臭氧濃度減少,從而造成臭氧層的嚴重破壞。
③ 超低溫冷凍技術 液氮
在液氮冷凍前,需要先降低種子含水量。然後直接放置在凍存管中浸入液氮即可。解凍時採用37℃~42℃左右熱水解凍。
④ 410的空調可以加32的氟嗎
製冷劑R32:R32是二氟甲烷的簡稱,是一種擁有零臭氧損耗潛勢的冷卻劑,在常溫下為氣體,在自身壓力下為無色透明液體,易溶於油,難溶於水。沸點-52度,凝點-78.4度,臨界溫度59.5度。
製冷劑R410A:R410A是一種新型環保製冷劑,不破壞臭氧層,工作壓力為普通R22空調的1.6倍左右,製冷(暖)效率更高。 提高空調性能,不破壞臭氧層.R410A新冷媒由兩種准共沸的混合物而成,主要有氫,氟和碳元素組成(表示為hfc),具有穩定,無毒,性能優越等特點。
同時由於不含氯元素,故不會與臭氧發生反應,即不會破壞臭氧層。另外,採用新冷媒的空調在性能方面也會又一定的提高。R410A是目前為止國際公認的用來替代R22最合適的的冷媒,並在歐美,日本等國家得到普及。
R32與R410A的性能比較:
1、熱物性:R32充注量可減少,僅為R410A的0.71倍,R32系統工作壓力較R410A高,但最大升高不超過2.6%,與R410A系統的承壓要求相當,同時R32系統排氣溫度比R410A最大升高達35.3℃,現有壓縮機需重新設計。
2、環保特性:ODP值(消耗臭氧潛能值)均為0,但R32的GWP值(全球變暖潛能值)適中,與R22相比CO2減排比例可達77.6%,而R410A僅為2.5%,在CO2減排方面明顯優於R410A。
3、安全性:R32與R410A均無毒,而R32可燃,但在R22的幾種替代物R32、R290、R161、R1234YF中,R32的燃燒下限LFL(著火下限)最高,最不易燃燒,相對安全。
4、循環性能:在理論循環性能方面,R32系統製冷量比R410A要高12.6%,功耗增加8.1%,綜合節能4.3%,實驗結果也表明採用了R32的製冷系統比R410A能效比略有增高。
CRR中冷溫馨提醒:現在造假手段很多令人防不勝防,大家采購千萬不要貪圖小便宜一定要購買有知名度的大品牌,以避免潛在劣質的製冷劑與壓縮機接觸進而損壞壓縮機......
⑤ refrigerant是什麼意思
refrigerant:n. 製冷劑,冷凍劑;adj. 冷卻的;
英語:
英語(English),是由古代從北歐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移民至大不列顛群島的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說的語言演變而來,並通過英國的殖民活動傳播到了世界各地。由於在歷史上曾和多種民族語言接觸,它的詞彙從一元變為多元,語法從「多屈折」變為「少屈折」,語音也發生了規律性的變化。
根據以英語作為母語的人數計算,英語是最多國家使用的官方語言,英語也是世界上最廣泛的第二語言,也是歐盟,最多國際組織和英聯邦國家的官方語言之一。但僅擁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語使用者,少於官話漢語和西班牙語。上兩個世紀英國和美國在文化、經濟、軍事、政治和科學上的領先地位使得英語成為一種國際語言。如今,許多國際場合都使用英語做為溝通媒介。英語也是與電腦聯系最密切的語言,大多數編程語言都與英語有聯系,而且隨著網路的使用,使英文的使用更普及。英語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
與英語最接近的無疑是弗里西語,這種語言現在仍然在荷蘭北部弗里斯蘭省中使用,大約有50萬個使用者。一些人認為低地蘇格蘭語是與英語接近的一個獨立語言,而一些人則認為它是英語的一個方言。蘇格蘭語、荷蘭東部和德國北部的低地撒克遜語與英語也很接近。其他相關的語言包括荷蘭語、南非荷蘭語和德語。同屬於日耳曼語族下的諾曼人於11世紀征服英格蘭,帶來大量法語詞彙,很大程度地豐富了英語詞彙外,相對也驅使不少原生的日耳曼語匯作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