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超聲波檢查,特點和應用范圍是什麼核醫學檢查——γ照相
【知識概述】核醫學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學科,是30年代建立起來的,如今在我國已有30年左右的歷史,它是醫學界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代表學科,這個學科的發展十分迅速,從儀器、葯品及技術方面都已更新換代數次,就以顯像儀器為例,20世紀60年代使用的是國產定標器,70年代用的是國產的掃描機,而20世紀80年代國內不但自製而且引進了一些大型近代化醫療儀器,其中應用最廣泛的就是γ(讀作「伽馬」)照相機。人們對X射線照相都很熟悉,但對γ照相還很生疏。
【綜合特點】它是利用γ射線攝相技術把人體各種器官分別照出來,並且顯出是否有病變或功能正常與否。由於γ照相配有電子計算機,使得內臟顯像速度快,准確性高,特異性強,還具有安全可靠,無痛苦等優點,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
【應用范圍】目前γ照相能診斷很多種疾病,臨床應用最多的是檢查心臟、腦、骨、肝、膽、腎等器官的各種疾病,一般分靜態照相及動態照相兩種,靜態照相主要是檢查佔位性病變及定位(如腫瘤等),動態照相則可以檢查血流、血容量以及器官的功能。
有些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脂、結石病以及各種惡性腫瘤一旦到了晚期就很難治癒,甚至不能治癒,但是如果在它們還處於早期變化時就能診查出來,不但可以避免發展到晚期出現嚴重後果,而且常常是可以通過各種治療達到完全治癒的目的。
γ照相對老年疾病的早期診斷起著重要的作用,假如你有頭暈、眼花、耳鳴等症狀,你應該做一個核素腦血流測定,以了解腦血管及腦供血情況,如果發現不正常及時糾正腦供血,症狀就會消失,也不會釀成腦栓塞或腦出血等嚴重後果。
當你出現胸悶或心前區隱隱作痛時,應該及時做一個核素心血管照相,以了解冠狀動脈及心肌供血情況,如果異常,及時用葯,可以避免發生心肌梗塞,即便是已經發生過心肌梗塞的人,也應該做檢查以了解心臟功能狀況及心肌損害的情況,以適當控制體力活動,保證穩定的恢復及不再復發。至於談到腫瘤問題,就更不能忽視,眾所周知。
【補充說明】腫瘤診斷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早期發現腫瘤的方法除了超聲及C了,核素照相也是一種深受歡迎的特殊手段,特別是對於鑒別某些腫瘤的性質及尋找早期骨轉移病灶是有其獨到之處的。當要鑒別肝內腫瘤是癌還是血管瘤時就應做核素肝照相。對於已患癌腫的人,應該定期做全身骨照相以了解是否有轉移。特別容易忽視的是無原因的骨隱痛,千萬不能等閑視之,早做檢查,早診斷、早治療,就會早康復。
2. 超聲檢查是什麼意思
一、超聲波檢查(US檢查)是利用人體對超聲波的反射進行觀察。一般稱為US的超聲波檢查,是用弱超聲波照射到身體上,將組織的反射波(echo)進行圖像化處理。所謂US是根據英語超聲波(ultrasonic)這個詞的拼寫而來的。
二、應用范圍
(一)顱腦疾病的超聲診斷
1、二維超聲顯像主要對象是嬰兒、新生兒及幼兒,它通過利用嬰幼兒的囟門為"聲窗"獲得實時二維的顱腦內部結構圖像,用以診斷嬰兒缺血缺氧性腦病、腦積水、腦出血、腦內畸形、發育不全等疾病。隨著儀器的發展,多普勒血流顯像配合使用,二維超聲也逐漸用於成人顱腦檢查腦動脈血管疾病、顱內佔位性病變(星形細胞瘤、髓母細胞瘤、腦膜瘤等)以及腦動靜脈畸形。
2、經顱多普勒顱腦超聲檢測儀(TCD) TCD為連續實時式的彩色顯像和定量分析技術,可測定8-10cm以內顱內、頸部大、中動脈的血流動力學狀態。用於檢測腦梗死(缺血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血管痙攣、腦動脈瘤以及腦動靜脈畸形等疾病。
(二)淺表部位器官的超聲診斷
主要包括甲狀腺和甲狀旁腺、乳腺、眼部、睾丸、陰囊、頜面部的疾病,以及一些骨骼、四肢肌肉關節、皮下組織筋膜的病變,如血腫、膿腫和腫瘤等。這些部位器官的檢查需要使用高頻率探頭(在7.5MHz以上,多為10-15MHz)其細微結構分辨力較好。
1、甲狀腺超聲診斷;單純性、結節性和彌漫性甲狀腺腫(甲亢);甲狀腺炎、甲狀腺腫瘤(腺瘤、囊腫、甲狀腺癌);甲狀旁腺增生、囊腫、腺瘤以及甲狀旁腺癌等疾病的超聲診斷。
2、乳腺疾病的超聲診斷:乳腺炎、乳房小葉囊性增生病,乳腺囊腫、乳腺纖維腺瘤以及乳腺癌。由於超聲具有無創性、簡便易行,是乳腺癌診斷的首選檢查方法。
3、眼部疾病的超聲診斷:眼及眼眶位於人體的表層,解剖比較簡單,界面清楚、聲衰減較少,是最適於超聲探測的部位之一。主要用於眼內腫瘤、白內障、視網膜與脈絡膜脫離,眼內出血、眼異物或眼外傷、人工晶體植入術前及術後監測等。
(三)胸、腹部超聲診斷
1、胸腔疾病的診斷。包括前上縱隔的胸腺囊腫、胸腺瘤、畸胎瘤和惡性畸胎瘤、淋巴結結核和惡性淋巴瘤(淋巴肉瘤、霍奇金氏病)等腫塊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肺部的肺氣腫、肺不張、肺膿腫以及肺實質性佔位病變(肺癌);胸膜腔積液、膿胸、胸膜腫瘤等病變。
2、消化系統臟器的超聲診斷。主要有肝、膽、膽道系統、胃腸疾病、脾臟和胰腺疾病。如常見的肝彌漫性病變(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吸蟲病等),肝膿腫、囊腫和血腫,肝包蟲病、肝臟良惡性腫瘤(肝血管瘤、原發性肝癌、轉移癌、膽管細胞癌);膽系炎症、膽系結石、膽道蛔蟲症、膽系腫瘤(膽囊癌、肝外膽管癌);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胃腸癌、腸梗阻、腸套疊等疾病。
3、泌尿生殖系統超聲診斷。包括腎臟、腎上腺、膀胱、前列腺、尿道和陰囊等部位。腎或輸尿管結石、腎功能衰竭、腎萎縮,腎血腫、囊腫、腎及腎上腺的腫瘤(腎細胞癌、腎母細胞癌、嗜咯細胞瘤);膀胱結石、膀胱腫瘤、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尿道結石、尿道狹窄;陰囊血腫、鞘膜積液、隱睾、睾丸腫瘤及附睾結核等疾病。
(四)婦、產科超聲診斷
1、子宮及其附件(輸卵管、卵巢等)疾病。宮內節育器探查、子宮發育異常,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子宮內膜增生症、子宮內膜癌、卵泡發育的監測、子宮內膜異位症、畸胎瘤、卵巢漿液性或粘液性囊腺瘤(癌)。
2、妊娠子宮的診斷。早、中、晚期正常妊娠中胎兒生長、發育情況及其羊水、臍帶、胎盤的監測。異常的妊娠有流產、異位妊娠(宮外孕)、胎兒生長發育遲緩、胎兒畸形(無腦畸形、腦積水、脊椎裂、消化道或泌尿系畸形等)、前置胎盤、胎盤出血、羊水量異常、臍帶繞頸、滋養葉疾病(葡萄胎、惡性葡萄胎、絨毛膜癌等)。
(五)心血管腔疾病超聲診斷
包括常規超聲心動圖檢查、頸部動靜脈、腹腔動靜脈、腎動脈、四肢大動脈及深靜脈系的形態結構、血流動力學檢查。超聲心動圖檢查系將超聲探頭置於胸壁、食管內,對立體的心臟進行無數切面掃描、綜合分析心臟各結構的位置、形態、活動與血流特點,從而獲得心血管疾病的解剖、生理、病理及血流動力學診斷資料。近年來食管內超聲、血管內超聲、心血管三維超聲成像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拓寬其應用范圍,大大提高了診斷敏感性與特異性。
1、先天性心血管結構異常。如房缺、室缺、法樂氏三、四聯症、動脈導管未閉、心內膜墊缺損、大動脈轉位、肺靜脈畸形引流、先天性瓣葉發育畸形等。
2、心瓣膜病變。對心瓣膜狹窄、關閉不全、瓣葉鈣化、脫垂、穿孔、瓣環鈣化、贅生物附著、瓣葉發育畸形等病變均能作出明確診斷。
3、應用於高血壓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甲亢性心臟病、心肌病、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主動脈竇瘤及破裂、冠心病、心臟腫瘤(粘液瘤、橫紋肌瘤、繼發肺癌、乳腺癌、縱隔腫瘤)及心腔內血栓形成。
4、頸動脈、腹主動脈、腎動脈、四肢大動脈的內膜病變、斑塊形成或狹窄等病變;頭頸、腹腔及四肢靜脈的血栓形成、擴張、畸形等病變。
(六)介入性超聲診斷與治療
介入性超聲醫學(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作為現代超聲醫學的一個分支,其特點是在實時超聲監視和引導下,完成各種穿刺、活檢、
注葯治療等操作,可以避免某些外科手術,從而達到與手術相媲美的效果。特別是近些年來利用自動活檢裝置(automatic biopsy device
ABD)進行超聲引導下自動活檢(USGAB)技術,提高了穿刺效率以及活檢標本的質與量,減少手動操作可能引起的損傷和並發症,具有極高的准確性和安全
性。
3. 為什麼超聲波不宜用於觀察肺部,骨骼及頭部的病變情況
超聲波不容易在這些位置不容易傳播。
4. 為什麼超聲波不宜用於觀察肺部,骨骼及頭部的病變情況
病情分析:
您好,這是因為超聲波的穿透性能有一定的局限,不如X線那麼強,骨骼密度大,會使超聲波幾乎完全反射,而看不清楚骨骼後方的結構,頭顱全是骨骼,所以看不清裡面的狀況。
關於肺部,首先,肺與胸腔之間有一層負壓的胸腔,而且肺組織內主要是肺泡,裡面主要是空氣,超聲波反射回來的強度不均勻,看不清楚肺部結構的。
指導意見:
目前的輔助檢查設備越來越先進,越來越精細,但是各有各的適應部位,比如磁共振適合關節軟組織,CT適合腦部,胸部等等。
5. 肺結核通過X光檢查能確診嗎
你好!肺結核是可以通過痰菌試驗確診的,所有可以到正規醫院檢查,很容易確診的。當然肺結核的症狀是:
臨床表現:
典型肺結核起病緩漸,病程經過較長,有低熱、乏力、食慾不振、咳嗽和少量咯血。但多數病人病兆輕微,常無明顯症狀,經X線健康檢查始被發現,有些病人認突然咯血表現發現,但在病程中常可追溯到輕微的毒性症狀。
一、全身症狀:
全身毒性症狀表現為午後低熱、乏力、食慾減退,體重減輕、盜汗等。當肺部病兆急劇進展播散時,可有高熱,婦女可有月經失調或閉經。
二、呼吸系統:
一般有乾咳或只有少量粘液。伴繼發感染時,痰呈粘液性或膿性。約1/3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當炎症波及壁層胸膜時,相應胸壁有刺痛,一般並不劇烈,隨呼吸和咳嗽而加重。慢性重症肺結核,呼吸功能減慢,出現呼吸困難。
(1)原發性肺結核(Ⅰ型):常見於小兒,多無症狀,有時表現為低熱、輕咳、出汗、心跳快、食慾差等;少數有呼吸音減弱,偶可聞及乾性或濕性羅音。
(2)血行播散型肺結核(Ⅱ型):急性粟粒型肺結核起病急劇,有寒戰、高熱,體溫可達40℃以上,多呈弛張熱或稽留熱,血白細胞可減少,血沉加速。亞急性與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結核病程較緩慢。
(3)浸潤型肺結核(Ⅲ型):肺部有滲出、浸潤及不同程度的干酷樣病變。多數發病緩慢,早期無明顯症狀,後漸出現發熱、咳嗽、盜汗、胸痛、消瘦、咳痰及咯血。血常規檢查可見血沉增快,痰結核菌培養為陽性。
(4)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Ⅳ型):反復出現發熱、咳嗽、咯血、胸痛、盜汗、食慾減退等,胸廓變形,病側胸廓下陷,肋間隙變窄,呼吸運動受限,氣管向患側移位,呼吸減弱。血常規檢查可見血沉值增快,痰結核菌培養為陽性,X線顯示空洞、纖維化、支氣管播散三大特徵。
肺癌的臨床表現是:最常見的肺內症狀按發生頻率為:①咳嗽,多數為乾咳,無痰或少痰,占各種症狀的67%~87%。以咳嗽為始發症狀的佔全體病例的55%~68.4%。②咯血,出現於31.6%~58.5% 的病例中,多數為間斷發作,痰中帶血絲或血點,大咯血少見。以此為始發症狀的占病例總數1/3。一般人對痰中帶血還是重視的,是促使病人就醫的主要原因之一,醫生務必小心診斷,X線、痰脫落細胞學以及必要時纖維支氣管鏡檢等都屬常規檢查,切勿掉以輕心。③胸痛占病例中的34.2%~62%,多數為隱痛,24%的病例以此症狀開始。如果疼痛劇烈應考慮胸膜種植肋骨受侵等可能。④氣短,出現在10%~50%的病例中,約6.6%的病人以氣短開始,原因早期系腫物堵塞支氣管造成肺段或肺葉不張,經過短期適應氣短可能減輕緩解。如氣管嚴重則提示胸腔或心包腔積液、氣管或隆突受壓或病變有廣泛肺轉移,病程已晚。⑤發熱,出現在6.6%~39%病例中,以此為始發的佔21.2%。常為低熱。原因是腫瘤阻塞支氣管造成堵塞部遠端節段、葉甚至全肺不張。如繼發感染,也可發熱不退。這種阻塞性肺炎,有時X線表現如大葉肺炎,消炎治療有時也能見效,病肺復張因而誤診為單純肺炎。但往往隔些時候,在原來部位炎症復燃。節段性炎症反復出現於肺的某一固定部位,應提醒醫務人員警惕此種炎症乃是表象,由腫瘤阻塞支氣管腔的本質引起。
肺癌病人出現劇烈胸痛,聲嘶,上腔靜脈受壓綜合征,臂叢神經、交感神經、膈神經受侵疼痛麻痹,食管受壓產生吞咽困難,心包填塞,劇烈骨痛,頭痛,肝區疼痛等皆屬腫瘤侵及各該臟器造成損害所致,均屬晚期症狀。
你可以通過上面的症狀來對照自己的症狀,可去醫院做X光檢查,一般能確診的。
6. 肺部第6和第7肋骨有重疊陰影是什麼意思,做的是胸透
對於這個重疊陰影這個還得做CT檢查看有沒有問題了那就先觀察!
7. 肺結核胸膜炎
結核性胸膜炎是結核菌由近胸膜的原發病灶直接侵入胸膜,或經淋巴管血行播散至胸膜而引起的滲出性炎症。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伴病側胸痛、氣急等。常見於3歲以上的兒童,主要發生在原發感染6月內,原發灶多在同側肺內,往往不能被發現。發病與患兒對結核菌高度敏感有關。臨床上常分為乾性胸膜炎、滲出性胸膜炎、結核性膿胸(少見)三種類型。
病因:
結核性胸膜炎是結核桿菌首次侵入機體所引起的疾病。結核桿菌有4型:人型、牛型、鳥型和鼠型。而對人體有致病力者為人型結核桿菌和牛型結核桿菌。我國小兒結核性胸膜炎大多數由人型結核菌所引起。結核桿菌的抵抗力較強,除有耐酸、耐鹼、耐酒精的特性外,對於冷、熱、乾燥、光線以及化學物質等都有較強的耐受力。引起結核性胸膜炎的途徑有:①肺門淋巴結核的細菌經淋巴管逆流至胸膜。②鄰近胸膜的肺結核病灶破潰,使結核桿菌或結核感染的產物直接進入胸膜腔內。③急性或亞急性血行播散性結核引致胸膜炎。④機體的變應性較高,胸膜對結核毒素出現高度反應引起滲出。⑤胸椎結核和肋骨結核向胸膜腔潰破。因為針式胸膜活檢或胸腔鏡活檢已經證實80%結核性胸膜炎壁層胸膜有典型的結核病理改變。因此,結核桿菌直接遍及胸膜是結核性胸膜炎的主要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大多數結核性胸膜炎是急性病。其症狀主要表現為結核的全身中毒症狀和胸腔積液所致的局部症狀。結核中毒症狀主要表現為發熱、畏寒、出汗、乏力、食慾不振、盜汗。局部症狀有胸痛、乾咳和呼吸困難。胸痛多位於胸廓呼吸運動幅度最大的腋前線或腋後線下方,呈銳痛,隨深呼吸或咳嗽而加重。由於胸腔內積液逐漸增多,幾天後胸痛逐漸減輕或消失。積液對胸膜的刺激可引起反射性乾咳,體位轉動時更為明顯。積液量少時僅有胸悶、氣促,大量積液壓迫肺、心和縱隔,則可發生呼吸困難。積液產生和聚集越快、越多,呼吸困難越明顯,甚至可有端坐呼吸和發紺。
體征與積液量和積聚部位有關。積液量少者或葉間胸膜積液的胸部體征不明顯,或早期可聽到胸膜摩擦音。積液中等量以上者患側胸廓稍凸,肋間隙飽滿,呼吸運動受限。氣管、縱隔和心臟向健側移位。患側語音震顫減弱或消失,叩診濁音或實音。聽診呼吸音減弱或消失,語音傳導減弱。由於接近胸腔積液上界的肺被壓縮,在該部聽診時可發現呼吸音不減弱反而增強。如有胸膜粘連與胸膜增厚時,可見患側胸廓下陷,肋間隙變窄,呼吸運動受限,語音震顫增強,叩診濁音,呼吸音減弱。
檢查:
1.胸膜活檢
針刺胸膜活檢是診斷結核性胸膜炎的重要手段。活檢的胸膜組織除了可行病理檢查外,還可行結核菌的培養。如壁層胸膜肉芽腫改變提示結核性胸膜炎的診斷,雖然其他的疾病如真菌性疾病、結節病、土拉菌病(tuaremia)和風濕性胸膜炎均可有肉芽腫病變,但95%以上的胸膜肉芽腫病變系結核性胸膜炎。如胸膜活檢未能發現肉芽腫病變,活檢標本應該做抗酸染色,因為偶然在標本中可發現結核桿菌。第1次胸膜活檢可發現60%的結核肉芽腫改變,活檢3次則為80%左右。如活檢標本培養加上顯微鏡檢查,結核的診斷陽性率為90%。也可用胸腔鏡行直視下胸膜活檢,陽性率更高。
2.X線檢查
胸腔積液在300ml以下時,後前位X線胸片可能無陽性發現。少量積液時肋膈角變鈍,積液量多在500ml以上,仰卧位透視觀察,由於積聚於胸腔下部的液體散開,復見銳利的肋膈角。也可患側卧位攝片,可見肺外側密度增高的條狀影。中等量積液表現為胸腔下部均勻的密度增高陰影,膈影被遮蓋,積液呈上緣外側高,內側低的弧形陰影。大量胸腔積液時,肺野大部呈均勻濃密陰影,膈影被遮蓋,縱隔向健側移位。
3.超聲波檢查
超聲探測胸腔積液的靈敏度高,定位準確,並可估計胸腔積液的深度和積液量,提示穿刺部位。亦可以和胸膜增厚進行鑒別。
診斷:
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結核性胸膜炎一般可確診。臨床表現主要為中度發熱、初起胸痛以後減輕、呼吸困難。體格檢查、X線檢查及超聲波檢查可作出胸液的診斷。診斷性胸腔穿刺、胸液的常規檢查、生化檢查和細菌培養等為診斷的必要措施,這些措施可對75%的胸液病因作出診斷。
鑒別診斷:
1.細菌性肺炎
結核性胸膜炎的急性期常有發熱、胸痛、咳嗽、氣促,血白細胞計數增多,胸片X線表現高密度均勻陰影,易誤診為肺炎。但肺炎時咳嗽多有痰,常呈鐵銹色痰。肺部為實變體征,痰塗片或培養常可發現致病菌。結核性胸膜炎則以乾咳為主,胸部為積液體征,PPD試驗可陽性。
2.類肺炎性胸腔積液
發生於細菌性肺炎、肺膿腫和支氣管擴張伴有胸腔積液者,患者多有肺部病變的病史,積液量不多,見於病變的同側。胸液白細胞計數明顯增多,以中性粒細胞為主,胸液培養可有致病菌生長。
3.惡性胸腔積液
肺部惡性腫瘤、乳腺癌、淋巴瘤的胸膜直接侵犯或轉移、胸膜間皮瘤等均可產生胸腔積液,而以肺部腫瘤伴發胸腔積液最為常見。結核性胸膜炎有時須與系統性紅斑狼瘡性胸膜炎、類風濕性胸膜炎等伴有胸腔積液者鑒別,這些疾病均有各自的臨床特點,鑒別不難。
治療:
結核性胸膜炎的治療包括一般治療、抽取胸液、抗結核治療、中醫中葯治療。其化療原則與化療方法和活動性結核相同。
1.一般治療
體溫38℃以上可卧床休息,一般患者可以適當起床活動。總的休息時間大約以體溫恢復正常,胸液消失後仍須持續2~3個月。
2.胸腔穿刺抽液
由於結核性胸膜炎胸液蛋白含量和纖維蛋白含量高,容易引起胸膜粘連,故原則上應盡快抽盡胸腔內積液,每周2~3次。首次抽液不要超過700ml,以後每次抽取量約1000ml,最多不要超過1500ml。如抽液過多、過快,可由於胸腔內壓力驟降發生復張後肺水腫和循環衰竭。若出現頭暈、出汗、面色蒼白、脈搏細弱、四肢發冷、血壓下降等反應,立即停止抽液,皮下注射腎上腺素,同時靜脈內注射地塞米松,保留靜脈輸液導管,直至症狀消失。如發生肺復張後肺水腫,應進行相應的搶救。胸腔抽液有以下作用:
(1)減輕中毒症狀,加速退熱。
(2)解除肺臟和心臟血管受壓,改善呼吸及循環功能。
(3)防止纖維蛋白沉著所致胸膜粘連肥厚。目前也有學者主張早期大量抽液或胸腔插管引流可減少胸膜增厚和胸膜粘連等並發症。
3.抗結核葯物治療
一般採用鏈黴素(SM)、異煙肼(INH)和利福平(RFP)或鏈黴素(SM)異煙肼(INH)乙胺丁醇(EMB)聯合治療。鏈黴素(SM)肌內注射,異煙肼(INH)、利福平、乙胺丁醇頓服,上述口服葯物均連續服用1.0~1.5年。治療過程必須注意抗結核葯物的副作用,如聽力的變化、視覺的變化和肝功能等,發生時應根據情況減量或停用。
結核性胸膜炎不主張常規使用糖皮質激素,因為有許多副作用。當大量胸腔積液、吸收不滿意或結核中毒症狀嚴重時可用潑尼松,至胸液明顯減少或中毒症狀減輕時每周減少。減葯太快或用葯時間太短,容易產生胸液或毒性症狀的反跳。胸腔內注射抗結核葯物或皮質激素沒有肯定意義。抗結核葯物在胸液的濃度已經足夠,胸腔內注射葯物對胸液的吸收及預防胸膜增厚與不用葯物者沒有顯著差異。
預防:
1.控制傳染源,減少傳染機會
結核菌塗片陽性病人是結核主要傳染源,早期發現和合理治療塗片陽性結核病人,是預防結核病的根本措施。嬰幼兒患活動性結核,其家庭成員應作詳細檢查(攝胸片、PPD等)。對小學和托幼機構工作人員應定期體檢,及時發現和隔離傳染源,能有效地減少感染結核的機會。
2.普及卡介苗接種
實踐證明,接種卡介苗是預防小兒結核病的有效措施。卡介苗為法國醫師Calmette和Guerin在1921年所發明,故又稱B.C.G,我國規定在新生兒期接種卡介苗,按規定卡介苗接種於左上臂三角肌上端,皮內注射。劃痕法現已很少採用。衛生部1997年通知取消7歲和12歲的卡介苗復種計劃。但必要時,對該年齡結素試驗陰性兒童仍可給予復種。新生兒期卡介苗可與乙肝疫苗分手臂同天注射。接種卡介苗禁忌證:陽性結素反應;濕疹或皮膚病患者;急性傳染病恢復期(1個月);先天性胸腺發育不全症或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患者
8. 超聲檢查是什麼意思
醫學超聲檢查(超聲檢查、超聲診斷學)是一種基於超聲波(超聲)的醫學影像學診斷技術,使肌肉和內臟器官——包括其大小、結構和病理學病灶——可視化。產科超聲檢查在妊娠時的產前診斷廣泛使用。
超聲檢查就是通過超聲儀器產生人類聽不到的高頻聲波作為一個媒介。這些聲波穿過人體的時候,碰到不同的器官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反射或者叫做回聲。
超聲儀器把這些回聲收集起來進行分析。就可以根據每個器官回來的回聲時間的不同,來定位某一個器官在空間上的位置,而這個定位是非常的准確的。同時可以根據回聲的強弱來判斷這個器官的特徵是什麼,是正常的、還是異常的。
所以通過超聲,可以判斷人體裡面,平常肉眼看不到的結構,它的大小、位置跟它的形態是正常還有問題的。
(8)x超聲波檢查肺部重疊是什麼情況擴展閱讀
對於某些部位的彩超檢查,例如腹部彩超一定要空腹,女性子宮附件彩超一定要憋尿。
這主要是因為在腹部彩超前如果進食就會在消化道內產生一些氣體,干擾到超聲波的檢查,出現錯誤的檢查結果。
B超檢查盆腔器官前需要大量飲水,因為盆腔內的器官包括膀胱、前列腺、子宮、附件等,必須依賴充盈的膀胱作為透聲的「窗口」,而且充盈的膀胱可以推開被檢查器官前的管回聲,達到良好的檢查效果。
9. 雙肺紋理增多,增粗,邊緣欠清晰;余肺野清晰。心影增大,心胸比例大於50%。雙側隔面光整,肋隔角銳利
不懂,最好去醫院
10. 體檢查出肺部陰影可能是什麼情況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注重自己的身體,對於一般人而言,基本上每年都會到醫院進行一次體檢。有的人會在體檢時查出肺部有陰影,這是怎麼回事?事實上,肺部出現陰影,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般來說,在檢查時肺部出現陰影的狀況,多出現在老年人的身上,年輕人很少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出現了肺部陰影的話,也不要慌張,還是要通過進一步的檢查,判斷具體的病症。肺是人體的重要呼吸器官,肺部的健康對人體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我們再在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肺部健康。總而言之,如果肺部檢查出陰影的話,一定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