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離心機為什麼老是發生喘振是哪裡有問題么
你好
離心機喘振是現在很多用戶在使用離心機時會出現的問題,離心機喘振會影響我們在工作過程中的正常使用,嚴重的,離心機的轉子等配件會直接損壞。我們現在來介紹一下離心機喘振的原因:
1.冷凝器積垢:
解決方法:我們可以選擇清除傳熱面的污垢和清洗冷卻塔。這樣就可以解決冷凝器積垢的問題
2.製冷系統有空氣:
解決方法:啟動抽氣回收裝置,將不凝性氣體排出,一般將製冷劑R11的壓力抽到稍低於製冷荊液體溫度相對應的飽和壓力,117.68KMP以下就可以了
3.啟動之後發生喘振:
解決方法:可以選擇將蒸汽從排氣管旁通到蒸發器去,就可以有效預防和解決
4.蒸發器蒸發溫度過低:
解決方法:看是不是製冷劑不足,是的話就加製冷劑,不是的話,可能是製冷量負荷太小,可以關閉能量調節葉片
5.關機時未關小導葉角度和降低離心機排氣口壓力。當離心機停機時,由於增壓突然消失,蝸殼及冷凝器中的高壓製冷劑蒸氣倒灌,容易喘振。
解決方法:離心機停止時注意下主電機有沒有反轉的現象,關小導葉角度,降低離心機排氣口的壓力。
盡可能地了解離心機喘振原理,避免離心機發生喘振時不知道該如何解決,以免影響正常的工作運行。如果非得維修的話一般都是找廠家維修,比如你在園大買的產品就在這個廠家進行維修。對員工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很重要,讓員工學會分析離心機喘振的原因,並學會相對應的應對辦法,可以將喘振的影響降到最低。
⑵ 如何擺脫離心式製冷壓縮機喘振現象
離心式製冷壓縮機屬於速度型壓縮機,是一種葉輪旋轉式的機械。它是靠高速旋轉的葉輪對氣體做功,以提高氣體的壓力。那麼。離心式製冷壓縮機發生喘振現象該怎麼辦你?看完這篇文章,可以讓大家徹底擺脫離心式製冷壓縮機喘振現象。
離心式製冷壓縮機的特點:
(1)外形尺寸小、重量輕、佔地面積小。
(2)動平衡特性好,振動小。
(3)磨損部件少,連續運行周期長。
(4)傳熱性能高。
(5)易於實現多級壓縮和節流,實現多種蒸發溫度。
(6)能夠經濟地進行無級調節。
(7)若用經濟性高的工業汽輪機直接驅動節能效果更好。
(8)轉速較高,對軸端密封要求高。
(9)當冷凝壓力較高時會發生喘振現象。
(10)製冷量較小時,效率較低。
一、喘振產生的機理
離心壓縮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速旋轉的葉輪對氣體做功,將機械能加給氣體,使氣體壓力升高,速度增大,氣體獲得壓力能和速度能。在葉輪後面設置有通流面積逐漸擴大的擴壓元件,高壓氣體從葉輪流出後,再流經擴壓器進行降速擴壓,使氣體流速降低,壓力繼續升高,即把氣體的一部分速度能轉變為壓力能,完成了壓縮過程。
擴壓器流道內的邊界層分離現象:擴壓器流道內氣流的流動,來自葉輪對氣流所做功轉變成的動能,邊界層內氣流流動,主要靠主流中傳遞來的動能,邊界層內氣流流動時,要克服壁面的摩擦力,由於沿流道方向速度降低,壓力增大,主流的動能也不斷減小。
當主流傳遞給邊界層的動能不足以使之克服壓力差繼續前進時,最終邊界層的氣流停滯下來,進而發生旋渦和倒流,使氣流邊界層分離。氣體在葉輪中的流動也是一種擴壓流動,當流量減小或壓差增大時也會出現這種邊界層分離現象。
當流道內氣體流量減少到某一值後,葉道進口氣流的方向就和葉片進口角很不一致,沖角α大大增加,在非工作面引起流道中氣流邊界層嚴重分離,使流道進出口出現強烈的氣流脈動。
當流量大大減小時,由於氣流流動的不均勻性及流道型線的不均勻性,假定在B流道發生氣流分離的現象,這樣B流道的有效通流面積減小,使原來要流過B流道的氣流有一部分要流向相鄰的A流道和C流道,這樣就改變了A流道,C流道原來氣流的方向,它使C流道的沖角有所減小,A流道的沖角更加增大,從而使A流道中的氣流分離,反過來使B流道沖角減小而消除了分離現象,於是分離現象由B流道轉移到A流道。這樣分離區就以和葉輪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移動,這種現象稱為旋轉脫離。
擴壓器同樣存在旋轉脫離。在壓縮機的運轉過程中,流量不斷減小到Qmin值時,在壓縮機流道中出現如上所述嚴重的旋轉脫離,流動嚴重惡化,使壓縮機出口排氣壓力突然大大下降,低於冷凝器的壓力,氣流就倒流向壓縮機,一直到冷凝壓力低於壓縮機出口排氣壓力為止,這時倒流停止,壓縮機的排量增加,壓縮機恢復正常工作。
而實際上壓縮機的總負荷很小,限制了壓縮機的排量,壓縮機的排量又慢慢減小,氣體又產生倒流,如此反復,在系統中產生了周期性的氣流振盪現象,這種現象稱為喘振。
壓縮機達到最小排量點而產生嚴重的氣流旋轉脫離是內因,而壓縮機的性能曲線狀況和工況點的位置是條件,內因只有在條件的促成下,才能發生特有的現象——喘振。
離心冷水機組運行在部分負荷時,壓縮機導葉開度減小,參與循環的製冷劑流量減少。壓縮機排量減小,葉輪達到壓頭的能力也減小。而冷卻水溫由於冷卻塔未改變而維持不變,則此時就可能發生旋轉失速或喘振。
喘振是速度型離心式壓縮機的固有特性。因此對於任何一台離心式壓縮機,當排量小到某一極限點時就會發生該現象。冷水機組是否在喘振點附近運行,主要取決於機組的運行工況。在什麼狀態發生喘振只有通過對機器的試驗,即不斷減少其流量,才可以測出具體的喘振點。
由於壓縮機葉輪流道內氣體流量的減少,按照壓縮機的特性曲線,其運行的工況點引向高壓縮比方向。這時氣流方向的改變在葉輪入口產生較大的正沖角,使得葉輪葉片上的非工作面產生嚴重的氣流「脫離現象」,氣動損失增大,葉輪出口處產生負壓區,引起冷凝器上部或蝸殼內原有的正壓氣流沿壓降方向「倒灌」,退回葉輪內,使葉輪流道內的混合流量增大,葉輪恢復正常工作。
如此時壓縮機工況點仍未脫離喘振點(區),又將出現上述氣流的「倒灌」。氣流這種周期性的往返脈動,正是壓縮機喘振的根本原因。
二、喘振的危害性
喘振是離心式壓縮機的運行工況在小流量、高壓比區域中所產生的一種不穩定的運行狀態。壓縮機喘振時,將出現氣流周期性振盪現象。喘振帶給壓縮機嚴重的破壞,會導致下列嚴重後果:
(1)使壓縮機的性能顯著惡化,氣體參數(壓力、排量) 產生大幅度脈動。
(2)雜訊加大。
(3)大大加劇整個機組的振動。喘振使壓縮機的轉子和定子的元件經受交變的動應力:壓力失調引起強烈的振動,使機組中心偏移,軸承磨損,密封間隙增大;甚至發生轉子和定子元件相碰等:葉輪動應力加大。
(4)電流發生脈動。
(5)小製冷量機組的脈動頻率比大型機組高,但振幅小。
不同於一般的機械振動,在壓縮機出口產生氣流的反復倒灌、吐出、來回撞擊,使得主電機交替出現滿載和空載,電流表指針或壓縮機出口壓力表指針產生大幅度無規律的強烈抖擺和跳動。壓縮機轉子在機內沿軸向來回竄動,並伴有金屬摩擦和撞擊聲響。
三、防喘振措施
1熱氣旁通喘振防護原理
一旦進入喘振工況,應立即採取調節措施,降低出口壓力或增加入口流量。從以上喘振產生的機理來看,在離心式冷水機組中,壓比和負荷是影響喘振的兩大因素。當負荷越來越小,小到某一極限點時,便會發生喘振,或者當壓比大到某一極限點時,便會發生喘振。
用熱氣旁通來進行喘振防護,是通過喘振保護線來控制熱氣旁通的開啟或關閉,使機組遠離喘振點,達到保護的目的。從冷凝器連接到蒸發器一根連接管,當運行點到達喘振保護點而未達到喘振點時,通過控制系統打開熱氣旁通電磁閥,從冷凝器的熱氣排到蒸發器,降低了壓比,同時提高了排氣量,從而避免了喘振的發生。
2改變壓縮機轉速
壓縮機轉速改變,壓縮機的性能曲線將隨著移動,可以增加穩定工況區域,它適用於蒸汽輪機、燃氣輪機拖動的機組,是一種比較經濟的調節方法,只是調節後的工作點不一定是最高效率點。但對電動機拖動的機組,為了便於變速,就要用直流機組或採用變頻方法,這會使設備大大復雜化,同時造價也高。
3多級壓縮
多級壓縮以降低壓縮機轉速。一般多級機器中任何一級發生喘振,都會影響到整台機器的正常工作。採用多級壓縮,在同樣的壓比工況下,可大大降低壓縮機的轉速,增大穩定工況區域。
4採用轉動的擴壓器調節
流量減小時,一般在擴壓器中首先產生嚴重的旋轉脫離而導致喘振。在流量變化時,如果能相應改變擴壓器流道的進口幾何角,以適應改變了的工況,使沖角α不致很大,則可使性能曲線向小流量區大幅度移動,擴大穩定工況范圍,使喘振流量大為降低,達到防喘振的目的。該防喘振控制方式,已在開利的產品中得到具體的應用,但低負荷時仍須採用熱氣旁通。
5可移動式擴壓腔
上面提到,在離心式冷水機組中喘振發生的原因為壓比和負荷。當機組運行的壓比一定時(提升力),機組的運行負荷將影響機組是否發生喘振。對於離心機組來說,當運行負荷降低時,壓縮機的導葉逐漸關閉,吸氣量降低,如果擴壓腔的通道面積不變,則氣體的流速降低:當氣體的流速無法克服擴壓腔的阻力損失時,氣流會出現停滯,由於氣體動能的下降,轉化的壓力能也降低:當氣流體壓力小於排氣管網的壓力時,氣流發生倒流,喘振發生。
四、結論
熱氣旁通、改變壓縮機轉速、多級壓縮、轉動的擴壓器調節以及散流滑塊設計均能有效避免「喘振」,對於離心式冷水機組具有較好的節能效果。
⑶ 離心冷水機組喘震故障的原因和處理方法都有哪些
離心冷水機組喘震的原因為,冷凝壓力過高或吸氣壓力過低。
負荷過小時,也會產生喘震,這就需要反喘震調節,旁通調節法是一種措施。從壓縮機的出口引出一部分氣體,不經過冷凝器直接流入壓縮機的戲入管,這樣,可減少蒸發器的製冷劑流量,以減少製冷量,又不會使壓縮機的排氣量過小。冷凝器結垢嚴重,或冷卻水處理不好,細菌藻類滋生等造成冷凝器換熱效果嚴重不好,造成冷凝壓力過高,吸氣壓力過低,機組運行時負荷小。
避免離心冷水機組喘震的方法為,清洗冷卻水系統,特別是注意冷卻水的殺菌滅藻以及系統中的粘泥,一般細菌藻類和粘泥的導熱系數較GaCO3大很多,是造成系統換熱效果差的罪魁禍首。盡量降低葉輪設計轉速,三元CFD流場分析設計,盡量降低氣體脫流發生點。
⑷ MVR壓縮機旁通打開還喘是什麼原因
喘振是離心式壓縮機的固有特性。
當壓縮機吸氣口壓力或流量突然降低,低過最低允許工況點時,壓縮機內的氣體會出現嚴重的旋轉脫離,形成突變失速(指氣體在葉道進口的流動方向和葉片進口角出現很大偏差),
這時葉輪不能有效提高氣體的壓力,導致壓縮機出口壓力降低。
⑸ 中央空調主機喘振一般是什麼原因啊
特靈500冷噸的是CVHE還是CVHG的?是3級離心機吧,檢查一下你的機組的CH530面板,看看是不是有報警顯示。如果有報警建議找特靈維修,特靈的離心機組採用的是獨特的專利技術,機組整體是負壓狀態,一旦出現喘震,那麼有幾種情況,1。機組泄露,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檢查排氣裝置來觀察到,在面板的報告一攔里有關於排氣的報告,他有一個每天排氣分鍾限制,超過就會報警,如若出現該情況,很遺憾,你的機組需要撿漏,2。冷凌器蒸發器趨近溫度高,趨近溫度是冷媒與冷凍冷卻水之間的溫差,該溫差過高,就表示你的機組傳熱效果變差,這也會導致特靈機組穿喘鎮,趨近溫度也是在報告欄的冷凌器蒸發器報告中可以看到,到達5攝氏度是就需要清洗了。3。機組進水 。從排氣裝置的下方的過濾器處的觀察鏡可以觀察到,干濕是用英文縮寫的,有對應的顏色,很容易看出來。這種情況最麻煩,建議你找到你所在城市的特靈辦事處解決該問題
⑹ 離心式壓縮機喘振現象,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如何防止
喘振是離心式壓縮機的固有特性。當壓縮機吸氣口壓力或流量突然降低,低過最低允許工況點時,壓縮機內的氣體會出現嚴重的旋轉脫離,形成突變失速(指氣體在葉道進口的流動方向和葉片進口角出現很大偏差),這時葉輪不能有效提高氣體的壓力,導致壓縮機出口壓力降低。但是系統管網的壓力沒有瞬間相應地降下來,從而發生氣體從系統管網向壓縮機倒流,當系統管網壓力降至低於壓縮機出口壓力時,氣體又向系統管網流動。如此反復,使機組與管網發生周期性的軸向低頻大振幅的氣流振盪現象。離心冷水機組在低負荷運行時,壓縮機導葉開度減小,參與循環的製冷劑流量減少。壓縮機排量減小,葉輪達到壓頭的能力也減小,此時就會發生喘振現象。 操作者應具備標注喘振線的壓縮機性能曲線,隨時了解壓縮機工況點處在性能曲線圖上的位置。為偏於運行安全,可在比喘振線的流量大出5%~10%的地方加註一條防喘振線,以提醒操作者注意。 降低運行轉速,可使流量減少而不致進人喘振狀態,但出口壓力隨之降低。 在首級或各級設置導葉轉動機構以調節導葉角度,使流量減少時的進氣沖角不致太大,從而避免發生喘振。 在壓縮機出口設置旁通管道,如生產中必須減少壓縮機的輸送流量時,讓多餘的氣體放空,或經降壓後仍回進氣管,寧肯多消耗流量與功率,也要讓壓縮機通過足夠的流量,以防進入喘振狀態 在壓縮機進口安置溫度、流量監視儀表,出口安置壓力監視儀表,一旦出現異常或喘振及時報警,最好還能與防喘振控制操作聯動與緊急停車聯動。 運行操作人員應了解壓縮機的工作原理,隨時注意機器所在的工況位置,熟悉各種監測系統和調節控制系統的操作,盡量使機器不致迅入喘損狀態。一日進入喘振應立即加大流量退出喘振或立即停機。停機後,應經開缸檢查確無隱患,方可再開動機器。
⑺ 離心壓縮機停機時會發生喘振,怎麼解決啊!!!
壓縮機發生喘振,多為進口流量變小,進入了喘振區,只需關小出口閥門,打開防喘振迴路,讓壓縮機自身打循環,保證進口流量即可。對於大型機組,一般這些控制流程都是做進DCS來自動判斷的。
⑻ 離心製冷機組喘振原因
離心機喘振原因
1.冷凝器積垢:冷凝器換熱管內表水質積垢(開式循環的冷卻水系統zui容易積垢),而導致傳熱熱阻增大,換熱效果降低,使冷凝溫度升高或蒸發溫度降低,另外,由於水質未經處理和維護不善,同樣造成換熱管內表面沉積沙土、雜質、藻類等物,造成冷凝壓力升高而導致離心機喘振發生。
2.製冷系統有空氣:當離心機組運行時,由於蒸發器和低壓管路都處於真空狀態,所以連接處極容易滲入空氣,另外空氣屬不凝性氣體,絕熱指數很高,為1.4,當空氣凝積在冷凝器上部時,造成冷凝壓力和冷凝溫度升高,而導致離心機喘振發生。
3.冷卻塔冷卻水循環量不足,進水溫度過高等。由於冷卻塔冷卻效果不佳而造成冷凝壓力過高,而導致喘振發生。
4.蒸發器蒸發溫度過低:由於系統製冷劑不足、製冷量負荷減小,球閥開啟度過小,造成蒸發壓力過低而喘振。
5.關機時未關小導葉角度和降低離心機排氣口壓力。當離心機停機時,由於增壓突然消失,蝸殼及冷凝器中的高壓製冷劑蒸氣倒灌,容易喘振。
⑼ 離心式壓縮機喘振現象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如何防止
喘振是離心式壓縮機的固有特性。當壓縮機吸氣口壓力或流量突然降低,低過最低允許工況點時,壓縮機內的氣體會出現嚴重的旋轉脫離,形成突變失速(指氣體在葉道進口的流動方向和葉片進口角出現很大偏差),這時葉輪不能有效提高氣體的壓力,導致壓縮機出口壓力降低。但是系統管網的壓力沒有瞬間相應地降下來,從而發生氣體從系統管網向壓縮機倒流,當系統管網壓力降至低於壓縮機出口壓力時,氣體又向系統管網流動。如此反復,使機組與管網發生周期性的軸向低頻大振幅的氣流振盪現象。離心冷水機組在低負荷運行時,壓縮機導葉開度減小,參與循環的製冷劑流量減少。壓縮機排量減小,葉輪達到壓頭的能力也減小,此時就會發生喘振現象。
操作者應具備標注喘振線的壓縮機性能曲線,隨時了解壓縮機工況點處在性能曲線圖上的位置。為偏於運行安全,可在比喘振線的流量大出5%~10%的地方加註一條防喘振線,以提醒操作者注意。
降低運行轉速,可使流量減少而不致進人喘振狀態,但出口壓力隨之降低。 在首級或各級設置導葉轉動機構以調節導葉角度,使流量減少時的進氣沖角不致太大,從而避免發生喘振。
在壓縮機出口設置旁通管道,如生產中必須減少壓縮機的輸送流量時,讓多餘的氣體放空,或經降壓後仍回進氣管,寧肯多消耗流量與功率,也要讓壓縮機通過足夠的流量,以防進入喘振狀態
在壓縮機進口安置溫度、流量監視儀表,出口安置壓力監視儀表,一旦出現異常或喘振及時報警,最好還能與防喘振控制操作聯動與緊急停車聯動。
運行操作人員應了解壓縮機的工作原理,隨時注意機器所在的工況位置,熟悉各種監測系統和調節控制系統的操作,盡量使機器不致迅入喘損狀態。一日進入喘振應立即加大流量退出喘振或立即停機。停機後,應經開缸檢查確無隱患,方可再開動機器。
⑽ 離心機解決喘振常用的方法
1.冷凝器結垢:清除傳熱面的污垢和清洗冷卻塔。
2.系統中空氣排除:離心機採用K11製冷劑時,一般液體溫度超過28℃
時,表明系統中有空氣存在。排除方法:啟動抽氣回收裝置,將不凝性氣體排出,一般將製冷劑R11的壓力抽到稍低於製冷荊液體溫度相對應的飽和壓力,即28℃以下的對應壓力:117.68KMP以下即可。
3.啟動後發生喘振:進行反喘振調節。當能量調節大幅度減少時,造成吸氣量不足,即蒸氣不能均勻流入葉輪,導致排氣壓力陡然下降,壓縮機處於不穩定工作區,而發生喘振。為了防止喘振,可將一部分被壓縮後的蒸氣,由排氣管旁通到蒸發器,不但可防喘振.而且對離心機啟動時也有益:減少蒸氣密度和啟動時的壓力,可減小啟動功率。
4.蒸發壓力過低:檢查蒸發壓力過低原因,製冷劑不足添加製冷劑,製冷量負荷小,關閉能量調節葉片。
5.停機時喘振:停離心機時應注意主電機有無反轉現象,並盡可能關小導葉角度,降低離心機排氣口壓力。
離心機操作過程中,應保持冷凝壓力和蒸發壓力的穩定,使離心機製冷量高於喘振點對應製冷量,以防喘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