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 超聲波 的問題
聲波在液體中傳播時的聲壓劇變使液體發生強烈的空化和乳化現象,每秒鍾產生數百萬計的微小空化汽泡,這些汽泡在聲壓作用下急速地大量產生,並不斷地猛烈爆破,產生強大的沖擊力和負壓力,足以使頑固的污垢剝離,並將細菌、病毒殺死-可想而知人在水中會咋樣哦。。。
2. 流水的聲音是由空氣的振動產生的嗎
是的。
一、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
流水聲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如二胡的聲音是弦的振動產生的,鼓的聲音是膜的振動產生的,笛子的聲音是空氣柱的振動產生的,竹板的聲音是薄板的振動產生的,木魚的聲音是殼體的振動產生的等等。
二、流水聲是空氣振動產生的
石頭撞擊水面、人拍擊水面所產生的聲音不是水振動產生的,而是捲入水中的空氣泡破裂產生的!棒敲擊有水瓶子所產生的聲音也不是水振動產生的,而是瓶和瓶中的空氣柱振動產生的,流水聲是捲入水中的空氣泡破裂產生的。
更具體一點,氣泡破裂的時候,氣泡內氣壓會大於外界氣壓,所以破裂瞬間,氣體快速流出,造成了對周圍氣體的擾動,也就是出現了隨時間和空間位置變化的壓強,聲音的本質就是壓強波,也就是隨時間和空間位置變化的壓強,這樣的擾動頻率合適落在人耳能接受的范圍內就是聲音。
(2)什麼時候用超聲波會有流水聲擴展閱讀:
聲音是一種壓力波:當演奏樂器、拍打一扇門或者敲擊桌面時,他們的振動會引起介質——空氣分子有節奏的振動,使周圍的空氣產生疏密變化,形成疏密相間的縱波,這就產生了聲波,這種現象會一直延續到振動消失為止。
聲音作為波的一種,頻率和振幅就成了描述波的重要屬性,頻率的大小與我們通常所說的音高對應,而振幅影響聲音的大小。聲音可以被分解為不同頻率不同強度正弦波的疊加。這種變換(或分解)的過程,稱為傅立葉變換(Fourier Transform)。
因此,一般的聲音總是包含一定的頻率范圍。人耳可以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在20到2萬赫茲之間。高於這個范圍的波動稱為超聲波,而低於這一范圍的稱為次聲波。狗和蝙蝠等動物可以聽得到高達16萬赫茲的聲音。鯨和大象則可以產生頻率在15到35赫茲范圍內的聲音。
聲音的傳播用量子力學解釋便是原子的運動,形成了聲波。但這與波粒子等名詞沒有聯系。
3. 什麼時候人們開始使用超聲波
20世紀50年代,英國格拉斯哥醫生唐納德
超聲波是超過人能聽到的最高頻(2萬赫茲)的聲波,可廣泛用在各技術部門.超聲波的發現源於義大利.18世紀時,義大利教士,生物學家斯帕蘭扎尼揭示了蝙蝠能在黑暗中飛行自如的奧秘:它是用超聲波確定障礙物的位置的.超聲波的運用源於英國.20世紀50年代,英國格拉斯哥醫生唐納德發現,超聲波可用來探測孕婦腹中胎兒的情況.今醫生借超聲波可觀察,監視母腹中胎兒的位置,生長發育和活動情況,並及早確定是否雙胞胎或胎兒畸形.超聲波亦能用於診斷膽結石,肝腫大及眼球,胰腺,乳房,腎等臟
器的病變.此外,利用超聲波還可進行金屬探傷,航海探測等.
超聲波是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聲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於獲得較集中的聲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可用於測距、測速、清洗、焊接、碎石、殺菌消毒等。在醫學、軍事、工業、農業上有很多的應用。超聲波因其頻率下限大約等於人的聽覺上限而得名。
4. 超聲波在水中的效應有哪些
應該,可以,因為會產生高溫超聲波空化作用是指存在於液體中的微氣核空化泡在聲波的作用下振動,當聲壓達到一定值時發生的生長和崩潰的動力學過程。空化作用一般包括3個階段:空化泡的形成、長大和劇烈的崩潰。當盛滿液體的容器通入超聲波後,由於液體振動而產生數以萬計的微小氣泡,即空化泡。這些氣泡在超聲波縱向傳播形成的負壓區生長,而在正壓區迅速閉合,從而在交替正負壓強下受到壓縮和拉伸。在氣泡被壓縮直至崩潰的一瞬間,會產生巨大的瞬時壓力,一般可高達幾十兆帕至上百兆帕。 Suslick等人測得:空化可使氣相反應區的溫度達到5 200 K左右,液相反應區的有效溫度達到1 900 K左右,局部壓力在5.O5× 10 kPa,溫度變化率高達10。K/s,並伴有強烈的沖擊波和時速達400 km 的微射流。這種巨大的瞬時壓力,可以使懸浮在液體中的固體表面受到急劇的破壞。通常將超聲波空化分為穩態空化和瞬間空化2種類型:穩態空化是指在聲強較低(一般小於10 w/cm )時產生的空化泡,其大小在其平衡尺寸附近振盪,生成周期達數個循環。當擴大到使其自身共振頻率與聲波頻率相等時,發生聲場與氣泡的最大能量耦合,產生明顯的空化作用。瞬態空化則是指在較大的聲強(一般大於1O w/cm )作用下產生的生存周期較短的空化泡(大都發生在1個聲波周期內)。
5. <<三維礪練>>物理 聲學
噪音
[英文]
1. noise
2. rumble
3. static
① 音高和音強變化混亂、聽起來不諧和的聲音。是由發音體不規則的振動產生的(區別於【樂音】)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雜訊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② 同【雜訊】:在一定環境中不應有而有的聲音。泛指嘈雜、刺耳的聲音。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凡是妨礙到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於雜訊。
雜訊是一類引起人煩躁、或音量過強而危害人體健康的聲音。雜訊污染主要來源於交通運輸、車輛鳴笛、工業噪音、建築施工、社會噪音如音樂廳、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聲說話等。
[編輯本段]噪音概念
物理學定義
雜訊是發生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生理學定義
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的聲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噪音
的來源很多。街道上的汽車聲、安靜的圖書館里的說話聲、建築工地的機器聲、以及鄰居電視機過大的聲音,都是噪音。
總體講
噪音是物體震動產生。
噪音的單位(分貝)
dB(Decibel,分貝) 是一個純計數單位,本意是表示兩個量的比值大小,沒有單位。
在工程應用中經常看到貌似不同的定義方式(僅僅是看上去不同)。對於功率,dB = 10*lg(A/B)。對於電壓或電流,dB = 20*lg(A/B)。此處A,B代表參與比較的功率值或者電流、電壓值。
dB的意義其實再簡單不過了,就是把一個很大(後面跟一長串0的)或者很小(前面有一長串0的)的數比較簡短地表示出來。如(此處以功率為例):
X = 100000 = 10^5
X(dB) = 10*lg(X) dB= 10*lg(10^5) dB= 50 dB
X = 0.000000000000001 = 10^-15
X(dB) = 10*log(X) dB= 10*log(10^-15) dB= -150 dB
一般來講,在工程中,dB和dB之間只有加減,沒有乘除。而用得最多的是減法:dBm 減 dBm 實際上是兩個功率相除,信號功率和雜訊功率相除就是信噪比(SNR)。比如:30dBm - 0dBm = 1000mW/1mW = 1000 = 30dB。dBm 加 dBm 實際上是兩個功率相乘,沒有實際的物理意義。
[編輯本段]噪音的產生
一、振動所產生的噪音
轉動機械:許多機械設備的本身或某一部份零件是旋轉式的,常因組裝的損耗或軸承的缺陷而產生異常的振動,進而產生噪音。
沖擊:當物體發生沖擊時,大量的動能在短時間內要轉成振動或噪音的能量,而且頻率分布的范圍非常的廣,例如沖床、壓床、段造設備等,都會產生此類噪音。
共振:每個系統都有其自然頻率,如果激振的頻率范圍與自然頻率有所重疊,將會產生大振福的振動噪音,例如引擎、馬達等。
磨擦:此類噪音由於接觸面與附著面間的滑移現象而產生聲響,常見的設備有切削、研磨等。
二、流場所產生的噪音
流動所產生的氣動噪音,亂流、噴射流、氣蝕、氣切、渦流等現象。當空氣中以高速流經導管或金屬表面時,一般空氣在導管中流動碰到阻礙產生亂流或大而急速的壓力改變均會有噪音的產生。
三、環境噪音
一般環境噪音大多來自隨機的噪音源,例如急馳而過的車輛、飛機、人們的喧鬧、以及周圍各式各樣的噪因來源。
四、燃燒產生的噪音
在燃燒過程中可能發生爆炸、排氣、以及燃燒時上升氣流影響周圍空氣的擾動,這些現象均會伴隨噪音的產生。例如引擎、鍋爐、熔煉爐、渦輪機等這一類的燃燒設備均會產生這一類的噪音。
五、其他噪音
在日常生活中,諸如室內各項家庭用具均會發生聲音,如冷氣機、音響、抽油煙機、電視、空調設備,均為造音源,另外;如學校、商場、公園、體育場等公共場所亦可視為噪音產生的場所。
[編輯本段]噪音的種類及特點
噪音污染按聲源的機械特點可分為:氣體擾動產生的噪音、固體振動產生的噪音、液體撞擊產生的雜訊以及電磁作用產生的電磁雜訊。
雜訊按聲音的頻率可分為:<400Hz的低頻雜訊 、400~1000Hz的中頻雜訊及>1000Hz的高頻雜訊。
噪音按時間變化的屬性可分為:穩態噪音、非穩態噪音、起伏噪音、間歇雜訊以及脈沖噪音等。
交通噪音
交通運輸工具行駛過程中產生的噪音屬於交通噪音。具有兩個特點:
1、存在十分廣泛。汽車噪音是城市噪音的主要來源;空中交通的迅速發展,提高了機場臨近區域的噪音水平;
2、通常音量都很大。機場附近的噪音響度大約在75dB—95dB之間。
職業噪音
在工作場所中的噪音是第二個主要的來源。職業噪音的第一特點是都為寬頻噪音,特別是辦公室里的噪音,是由各種不同頻率的聲音組合而成的。另一個特點是具有廣泛性和音量都很大。
建築噪音
環保署在1986年成立時,建築噪音是主要的問題。當時,市區建築地盤的打樁機每天12小時運作,每12位市民便有1位受到打樁噪音滋擾。政府於1989年實施《噪音管制條例》,其後逐漸加強管制建築噪音。已建區的建築工地每日只可進行3至5小時打樁工程,而且必須採用低噪音打樁設備,其他嘈吵建築工序則受管制。然而,時至今日建築噪音的問題仍未徹底解決。人們正探究問題症結,並鼓勵建造業成員自律守法,改變他們把罰款納入經營成本的錯誤觀念。
飛機及其他噪音
飛機噪音由民航處負責管制。該處會監測噪音水平及規定航空公司採納較寧靜的飛行常規,例如在飛機起飛時實施消減噪音的步驟。香港國際機場於1998年遷往赤角後,市區的飛機噪音滋擾已大幅減低。以往,啟德機場附近盡是稠密的住宅區,飛機升降的隆然巨響令38萬居民苦不堪言。
工商業場所如食肆等的通風系統經常產生擾人聲浪。這類噪音和鄰里噪音、防盜警鍾、新登記車輛噪音均受《噪音管制條例》監管,後者的噪音水平必須達到歐洲及日本的標准。
[編輯本段]噪音的標准值
1.1 標准值 類 別 晝 間 夜 間
Ⅰ 55 45
Ⅱ 60 50
Ⅲ 65 55
Ⅳ 70 55
1.2 各類標准適用范圍的劃定
1.2.1 Ⅰ類標准適用於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
1.2.2 Ⅱ類標准適用於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及商業中心區
1.2.3 Ⅲ類標准適用於工業區。
1.2.4 Ⅳ類標准適用於交通干線道路兩側區域。
1.2.5 各類標准適用范圍由地方人民政府劃定。
1.3 夜間頻繁突發的噪音(如排氣雜訊)。其峰值不準超過標准值10dB(A),夜間偶然突發的噪音(如短促鳴笛聲),其峰值不準超過標准值15dB(A)。
1.4 本標准晝間、夜間的時間由當地人民政府按當地習慣和季節變化劃定。
1.2 引用標准GB12349工業企業廠界噪音測量方法
1.3 監測方法按GB12349執行。
[編輯本段]噪音污染
隨著近代工業的發展,環境污染也隨著產生,噪音污染就是環境污染的一種,已經成為對人類的一大危害。噪音污染與水污染、大氣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圍內三個主要環境問題。
噪音是發生體做無規則時發出的聲音.
聲音由物體振動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質(如固體、液體、氣體)中進行傳播。通常聽到的聲音為空氣聲。一般情況下,人耳可聽到的聲波頻率為20~20,000Hz,稱為可聽聲;低於20Hz,稱為次聲波;高於20,000Hz,稱為超聲波。所聽到聲音的音調的高低取決於聲波的頻率,高頻聲聽起來尖銳,而低頻聲給人的感覺較為沉悶。聲音的大小是由聲音的強弱決定的。從物理學的觀點來看,噪音是由各種不同頻率、不同強度的聲音雜亂、無規律的組合而成;樂音則是和諧的聲音。
判斷一個聲音是否屬於噪音,僅從物理學角度判斷是不夠的,主觀上的因素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例如,美妙的音樂對正在欣賞音樂的人來說是樂音,但對於正在學習、休息或集中精力思考問題的人可能是一種噪音。即使同一種聲音,當人處於不同狀態、不同心情時,對聲音也會產生不同的主觀判斷,此時聲音可能成為噪音或樂音。因此,從生理學觀點來看,凡是干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即不需要的聲音,統稱為噪音。當雜訊對人及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時,就形成噪音污染。
[編輯本段]噪音的危害
雜訊給人帶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損害聽力。有檢測表明:當人連續聽摩托車聲,8小時以後聽力就會受損;若是在搖滾音樂廳,半小時後,人的聽力就會受損。有害於人的心血管系統、中國對城市雜訊與居民健康的調查表明:地區的雜訊每上升一分貝,高血壓發病率就增加3%。影響人的神經系統,使人急躁、易怒。影響睡眠, 造成疲倦。
從心理聲學的角度來說,噪音又稱雜訊,一般是指不恰當或者不舒服的聽覺刺激。它是一種由為數眾多的頻率組成的並具有非周期性振動的復合聲音。簡言之,噪音是非周期性的聲音振動。它的音波波形不規則,聽起來感到刺耳。從社會和心理意義來說,凡是妨礙人們學習、工作和休息並使人產生不舒適感覺的聲音,都叫噪音。如流水聲、敲打聲、沙沙聲,機器轟鳴聲等,都是噪音。它的測量單位是分貝。零分貝是可聽見音的最低強度。
雜訊有高強度和低強度之分。低強度的雜訊在一般情況下對人的身心健康沒有什麼害處,而且在許多情況下還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高強度的雜訊主要來自工業機器(如織布機、車床、空氣壓縮機、風鎬、鼓風機等)、現代交通工具(如汽車、火車、摩托車、拖拉機、飛機等)、高音喇叭、建築工地以及商場、體育和文娛場所的喧鬧聲等。這些高強度的雜訊危害著人們的機體,使人感到疲勞,產生消極情緒,甚至引起疾病。高強度的雜訊,不僅損害人的聽覺,而且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以及視覺、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人長期在 95 分貝的雜訊環境里工作和生活,大約有 29% 的會喪失聽力;即使雜訊只有 85 分貝人,也有 10% 的人會發生耳聾; 120~130 分貝的雜訊,能使人感到耳內疼痛;更強的噪音會使聽覺器官受到損害。在神經系統方面,強噪音會使人出現頭痛、頭暈、倦怠、失眠、情緒不安、記憶力減退等癥候群,腦電圖慢波增加,植物性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等;在心血管系統方面,強噪音會使人出現脈搏和心率改變,血壓升高,心律不齊,傳導阻滯,外周血流變化等;在內分泌系統方面,強噪音會使人出現甲狀腺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增強,基礎代謝率升高,性機能紊亂,月經失調等;在消化系統方面,強噪音會使人出現消化機能減退,胃功能紊亂,胃酸減少,食慾不振等。總之,強噪音會導致人體一系列的生理、病理變化。有人曾對在噪音達 95 分貝的環境中工作的 202 人進行過調查,頭暈的占 39% ,失眠的占 32% ,頭痛的占 27% ,胃痛的占 27% ,心慌的占 27% ,記憶力衰退的占 27% ,心煩的占 22% ,食慾不佳的占 18% ,高血壓的占 12% 。孕婦長期處在超過50分貝的噪音環境中,會使內分泌腺體功能紊亂,並出現精神緊張和內分泌系統失調。嚴重的會使血壓升高、胎兒缺氧缺血、導致胎兒畸形甚至流產。而高分貝噪音能損壞胎兒的聽覺器官,致使部分區域受到影響。影響大腦的發育,導致兒童智力低下。
噪音的惡性刺激,嚴重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並會導致頭暈、頭痛、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經衰弱症狀和惡心、欲吐、胃痛、腹脹、食慾呆滯等消化道症狀。營養學家研究發現,噪音還能使人體中的維生素、微量元素氮基酸、谷氮酸、賴氮酸等必須的營養物質的消耗量增加,影響健康;噪音令人腎上腺分泌增多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容易導致心臟病發;同時噪音可使人唾液、胃液分泌減少,胃酸降低,從而患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
[編輯本段]噪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一、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傷
噪音是傷害耳朵感聲器官(耳蝸)的感覺發細胞(sensoryhaircells),一旦感覺發細胞受到傷害,則永遠不會復原。感覺高頻率的感覺發細胞最容易受到噪音的傷害,因此一般人聽力已經受噪音傷害了,如果沒有做聽力檢驗卻往往不自覺,直到聽力喪失到無法與人溝通時,卻為時已晚。早期聽力的喪失以4000Hz最容易發生,且雙側對稱(4Kdip)。病患無法聽到輕柔高頻率的聲音為主。除非突然暴露在非常強烈的聲音下如槍聲,爆竹聲等,聽力的喪失也是漸進性的。
二、噪音引起心臟血管傷害
急性噪音暴露常引起高血壓,在100分貝十分鍾下腎上腺激素則分泌升高,交感神經被激動。在動物實驗上,也有相同的發現。雖然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不一致,但最近幾個大規模研究顯示長期噪音的暴露與高血壓呈正相關的關系。暴露噪音70分貝到90分貝五年,其得到高血壓的危險性高達2.47倍。
三、噪音對生殖能力的影響
在此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仍無結論,尚待進一步的探討。
四、噪音對睡眠的影響
有高達百分之二十八的人認為噪音影響睡眠,但長久影響下是否對健康有傷害,尚待進一步的探討。
五、噪音對心理的影響
在高頻率的噪音下,一般人都有焦躁不安的症狀,容易激動的情形。有人研究發現噪音越高的工作場所,意外事件越多,生產力越低,此項結果仍有爭論。
噪音分貝大小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1)雜訊對睡眠的干擾 人類有近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是人類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維持健康的一個重要條件。但環境雜訊會使人不能安眠或被驚醒,在這方面,老人和病人對雜訊干擾更為敏感。當睡眠被干擾後,工作效率和健康都會受到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連續雜訊可以加快熟睡到輕睡的回轉,使人多夢,並使熟睡的時間縮短;突然的雜訊可以使人驚醒。一般來說,40分貝大連續雜訊可使10%的人受到影響;70分貝可影響50%;而突發動雜訊在40分貝時,可使10%的人驚醒,到60分貝時,可使70的人驚醒。長期干擾睡眠會造成失眠、疲勞無力、記憶力衰退,以至產生神經衰弱癥候群等。在高雜訊環境里,這種病的發病率可達50^-60%以上。
(2)雜訊對語言交流的干擾 雜訊對語言交流的影響,來自雜訊對聽力的影響。這種影響,輕則降低交流效率,重則損傷人們的語言聽力。研究表明,30分貝以下屬於非常安靜的環境,如播音室、醫院等應該滿足這個條件。40分貝是正常的環境,如一般辦公室應保持這種水平。50-60分貝則屬於較吵的環境,此時腦力勞動受到影響,談話也受到干擾。當打電話時,周圍雜訊達65分貝則對話有困難;在80分貝時,則聽不清除。在雜訊達80-90分貝時,距離約0.15米也得提高嗓門才能進行對話。如果雜訊分貝數再高,實際上不可能進行對話。
(3)雜訊損傷聽覺 人短期處於雜訊環境時,即使離開雜訊環境,耳朵也會造成短期的聽力下降,但當回到安靜環境時,經過較短的時間即可以恢復。這種現象叫聽覺適應。如果長年無防護地在較強的雜訊環境中工作,在離開雜訊環境後聽覺敏感性的恢復就會延長,經數小時或十幾小時,聽力可以恢復。這種可以恢復聽力的損失稱為聽覺疲勞。隨著聽覺疲勞的加重會造成聽覺機能恢復不全。因此,預防雜訊性耳聾首先要防止疲勞的發生。一般情況下,85分貝以下的雜訊不至於危害聽覺,而85分貝以上則可能發生危險。統計表明,長期工作在90分貝以上的雜訊環境中,耳聾發病率明顯增加。
(4)雜訊可引起多種疾病 雜訊除了損傷聽力以外,還會引起其他人身損害。雜訊可以引起心緒不寧、心情緊張、心跳加快和血壓增高。雜訊還會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減少,胃酸降低,從而易患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一些工業雜訊調查結果指出,勞動在高雜訊條件下的鋼鐵個人和機械車間個人比安靜條件下的個人循環系統發病率高。在強聲下,高血壓的人也多。不少人認為,20世紀生活中的雜訊是造成心臟病的原因之一。長期在雜訊環境下工作,對神經功能也會造成障礙。實驗室條件下人體實驗證明,在雜訊影響下,人腦電波可發生變化。雜訊可引起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的平衡,從而導致條件下反射的異常。有的患者會引起頑固性頭痛、神經衰弱和腦神經機能不全等。症狀表現與接觸的雜訊強度有很大關系。例如,當雜訊在80-85分貝時,往往很易激動、感覺疲勞,頭痛多在顳額區;95-120分貝時,作業個人常前頭部鈍性痛,並伴有易激動、睡眠失調、頭暈、記憶力減退;雜訊強到140-150分貝時不但引起耳病,而且發生恐懼和全身神經系統緊張性增高。
雜訊防治及管理措施
[編輯本段]噪音的防止方法
為了防止噪音,我國著名聲學家馬大猷教授曾總結和研究了國內外現有各類噪音的危害和標准,提出了三條建議:
(1)為了保護人們的聽力和身體健康,噪音的允許值在 75~90 分貝。
(2)保障交談和通訊聯絡,環境噪音的允許值在 25~50 分貝。
(3)對於睡眠時間建議在 35~50 分貝。
我國心理學界認為,控制噪音環境,除了考慮人的因素之外,還須兼顧經濟和技術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須考慮噪音源、傳音途徑、受音者所組成的整個系統。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針對上述三個部分或其中任何一個部分。
噪音控制的內容包括:
(1)降低聲源噪音,工業、交通運輸業可以選用低噪音的生產設備和改進生產工藝,或者改變噪音源的運動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體發聲體的振動)。
(2)在傳音途徑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傳播,改變聲源已經發出的噪音傳播途徑,如採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規劃城市和建築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護,在聲源和傳播途徑上無法採取措施,或採取的聲學措施仍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就需要對受音者或受音器官採取防護措施,如長期職業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頭盔等護耳器。
防治雜訊污染的一些辦法
(1)營造隔音林
(2)將雜訊污染嚴重的企業搬離市區
(3)源頭處預防,傳播過程消減
噪音控制在技術上雖然現在已經成熟,但由於現代工業、交通運輸業規模很大,要採取噪音控制的企業和場所為數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問題上,必須從技術、經濟和效果等方面進行綜合權衡。目前國內已經有這方面噪音治理先進技術的企業及事業單位:如清華大學建築物理實驗室,杭州漢克斯隔音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等在噪音治理與振動控制行業領域做出比較突出貢獻。當然,具體問題應當具體分析。在控制室外、設計室、車間或職工長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強度要低;庫房或少有人去車間或空曠地方,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總之,對待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性質與不同持續時間的噪音,應有一定的區別。
[編輯本段]噪音的利用
6. 超聲波用途
超聲波是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聲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於獲得較集中的聲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可用於測距、測速、清洗、焊接、碎石、殺菌消毒等。在醫學、軍事、工業、農業上有很多的應用。超聲波因其頻率下限大約等於人的聽覺上限而得名。英文:.ultrasonic
(waves);supersonic
(waves)
科學家們將每秒鍾振動的次數稱為聲音的頻率,它的單位是赫茲(Hz)。我們人類耳朵能聽到的聲波頻率為20Hz~20000Hz。當聲波的振動頻率小於20Hz或大於20KHz時,我們便聽不見了。因此,我們把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聲波稱為「超聲波」。通常用於醫學診斷的超聲波頻率為1兆赫茲~5兆赫茲。理論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條件下,一個物體振動的能量與振動頻率成正比,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時,介質質點振動的頻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中國北方乾燥的冬季,如果把超聲波通入水罐中,劇烈的振動會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許多小霧滴,再用小風扇把霧滴吹入室內,就可以增加室內空氣濕度,這就是超聲波加濕器的原理。如咽喉炎、氣管炎等疾病,很難利用血流使葯物到達患病的部位,利用加濕器的原理,把葯液霧化,讓病人吸入,能夠提高療效。利用超聲波巨大的能量還可以使人體內的結石做劇烈的受迫振動而破碎,從而減緩病痛,達到治癒的目的。超聲波在醫學方面應用非常廣泛,像現在的彩超、B超、碎石(例如膽結石、腎結石祛眼袋
之類的),還能破壞細菌結構,對物品進行殺菌消毒。
7. 超聲波什麼好它在水中有什麼特點
於可聽聲相比,超聲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於獲得較集中的聲能等特點.因而有較廣泛的運用.
8. 漏水檢測儀(檢測地下自來水管破裂)的原理是什麼
就像你打開水龍復頭,水制有沖擊的聲音。由亍水管中的壓力使破裂處發出沖擊聲,所以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檢測儀的效果並不明顯,但仍能聽到一點流水的聲音,要定好一處漏水還要藉助好多儀器工具的,不知你問這問題是不是同行呢?我做這個都78年了
9. 什麼時候人們開始使用超聲波
1922年,德國出現了首例超聲波治療的發明專利;
國內在超聲治療領域起步稍晚,於20世紀50年代初才只有少數醫院開展超聲治療工作,從1950年首先在北京開始用800KHz頻率的超聲治療機治療多種疾病,至50年代開始逐步推廣,並有了國產儀器.公開的文獻報道始見於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