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冼夫人少年時代有什麼故事嗎
冼夫人少年時代,住在一個小河邊,小河兩岸有著大片的草坪,兩岸各有兩個養鴨子的人在此放鴨子。有一天,兩群鴨子混到了一起,不能分開,養鴨的人就找來了冼英,請她想辦法分開鴨群。
冼英了解了兩人的喂鴨的習慣,發現兩人的習慣是不一樣的。冼英就讓兩人按照正常的餵食方式,呼喚鴨群,果然兩個混在一起的鴨群很快的就分開了。
高州的良德一帶,流傳著一個很廣的故事,那就是冼英巧判竹帽。
冼夫人嫁給涼州太守馮寶之後,跟隨丈夫住在良德,平時也會幫助自己的丈夫處理一些政事。有一天,路人甲和路人乙為了一頂新的竹帽爭執不休,都說是自己買的,兩人一路鬧到了太守府,恰好此時冼夫人坐堂處理公務。
冼夫人聽完兩人的爭執之後,沒有多說什麼,扣留下了竹帽,勒令這兩人立即回家,然後命令下人跟蹤這兩人。
兩人走後不久,就被冼夫人命人叫了回來。冼夫人對著兩人說:「你們兩人之中,是不是有人罵我?」乙搶著答道:「是甲罵的你,他罵你處事不公,還貪污他的竹帽」。
甲聽完乙的話之後,也不辯解,表示默認。冼夫人看到兩人的表現,就將竹帽還給了甲,她笑著說:「竹帽是甲花錢買的,所以我扣留下來他會心痛」,她嚴厲的教育了貪財的乙。
這兩個故事充分的表現了冼夫人頭腦靈活,聰明機智,不拘泥於傳統。
(1)少年與夫人擴展閱讀:
冼夫人是嶺南少數民族首領,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具備稱雄割據的條件。但她在全國處於混亂分裂之時,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終擁護封建朝廷和維護祖國的統一,成為支持南朝梁、陳兩代和隋與唐初穩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
為促進當地政治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此外,冼夫人還為海南島俚人地區郡縣制度的重新設立起過積極作用。
由於梁朝採納了冼夫人的建議,在海南島俚人地區重新恢復了郡縣制度,使中原地區與海南島的關系日益密切,有利於祖國統一和俚人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
冼夫人始終維護中央集權和祖國統一,反對分裂割據的行為,深深影響了她的後代。後來她的孫子馮盎堅決不稱王割據,並歸附唐朝,對唐朝統一嶺南地區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都與她以身作則,教育兒孫以國家為重有直接關系。後人為了紀念她的豐功偉業,高風亮節,在兩廣的高、雷、化、欽、廉等州建造了很多廟宇,其中茂名、化縣、電白等地一縣往往就有一二十處。海南島的崖州建有郡王夫人廟,儋縣等地也立了冼夫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