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醫療器械好做嗎
問題一:醫療器械銷售好做嗎 ? 說3年,挺有道理的。
這就是個找醫院、給回扣的工作性質。一般來說可以做分銷,找一些醫療器械代理公司,如果他們實力強的話。
也可以直接做醫院。往醫院賣東西碧余,你做過銷售,你懂的。
醫療器械銷售的周期比較長,因為不會經常大量的上,但是單價比較高。
這是一個極度暴利的行業,足夠吸引人的。
同時,他也算得上是個骯臟的行業。
樓上說得對,耐得住寂寞,比一般的銷售更要耐得住寂寞。
問題二:醫療器械好做嗎 賣3類的 一次性耗材 很賺錢 各種支架也不錯 看你工作能力了 我們公司的銷售人員一般一年所上的所得稅都是1萬多 你想想他賣了多少吧 最關鍵的就是工作能力 你剛畢業 想也賣那麼多不容易 如果是賣耗材 醫院只要一和你熟了 就總定你的 銷售就上去了
問題三:現在銷售醫療器械好做嗎? 怎麼說呢?如果做的好的話,收入非常可觀,這兩年醫療行業比較嚴格,所以不是特別好做的時候,明年應該會好點,一般醫療行業的銷售提成不低
問題四:做醫療器械的生意怎麼樣呢? 「敲定」業務要拜各路菩薩
醫療器械的采購程序因管理方式的不同而各異,這取決於單位的經營規模和管理側重點。一般說來,申請可能由技術部或相關醫師提出,然後交給采購部。如果采購的東西超出了常規,最高領導層或許會進行干預做最後決定。
在小型單位里,一切重要物資的采購大權實際上都掌握在老闆的手裡,但在決策過程中,老闆又或多或少受到下屬的影響。比如他們要購買一台油測光機,雖然最終決定權在老闆手裡,但購買哪個牌子呢?可能測光師的建議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因為這種機器是她用得最多,因此也最有發言權。這樣一來,醫療器械的銷售員通常面對著一種復雜的局面,往往需要拜訪許許多多的人,並考慮這些人所扮演的角色,打通各種關輪頌節,最後才能做成生意。
「拉關系」勢在必行
有人說在醫療器械市場上,只有擁有關系的人才能擁有顧悔桐滾客,此論雖非真理,卻充分表明:當顧客已經與競爭對手建立起良好關系時,你能否插足進去,把客戶拉到你一邊就成了全部工作的關鍵。從另一方面講,你一旦與客戶建立起長期關系,並能不斷向他們提供良好的服務,你就像樹起一道堅固的圍牆,可以阻擋競爭對手的入侵。
有時,醫療器械交易的談判可有延續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幾年之久,新手們往往不可能一跨進大門就立即獲得某公司的生意。大部分公司都有契約義務,在舊合同期滿前沒有購買權。有一個測光廠的銷售主管整整花了兩年的時間才打進一家醫院。為了開辟這個客戶,他不但經過了很長的時間,還付出了艱苦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前往骸訪,並不時給予一些比如產品維護的建議。所以他說,我從不指望公司里的銷售新手們在頭一年裡做出什麼銷售成績來。我只希望他們熟悉產品,做好各種准備,並不斷地與客戶進行接觸即可,別抱做成買賣的希望。
當然,並非所有的醫療器械都需要這么長時間的關系,有時公關活動做得好,效果很快就會現身。一位銷售X光機的朋友就是這樣做成生意的,他看到機構不願進他的貨時,他就找這家機構的消費者,通過消費者提出要求使用他們的產品,這一小招還真有用,客戶看到消費者都說該產品好,也同意選擇了他的產品。於是這種X光機自然也進了這家機構,銷售量還是很可喜.
「服務至上」非兒戲
服務已成為當前商家競爭的一大手段。有無良好的服務措施及設施,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對醫療器械來說尤其如此。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許多情況下,你的快速維修能力可能是你做成生意的主要原因。如果購買了你的產品,使用卻經常失靈,失靈後又難以找到必要的零件和人力進行即時維修這種事情最能破壞醫療器械買賣雙方的關系。
有時,買主為了獲得維修工作的及時進行,他們寧願多出點錢也無所謂,甚至會購買一些維修零件庫存備用。由此可見,醫療器械的售後服務是多麼的重要。對於醫療器械產品來說,拿到定單只是銷售的開始。醫療器械銷售員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隨後的服務工作。因此,醫療器械銷售員應當切切實實地做好善後的每一項工作,尤其是大客戶,要特別認真,決不能因小而失大。
找個下手的機會
應當知道,醫療器械的需求完全受著消費需求的支配。說到底,醫療器械的需求是從消費需求中派生的,誰也不會買一台機器僅僅是想擁有它。因此,醫療器械的需求總量不可能具有伸縮性。
預算限制是醫療器械銷售員無可避免的問題,如果你的產品購入資金已經列入預算,那是大吉,如果沒有列入,你便遇到了麻煩,重新申請預算的方案往往都不易達到目的。
大型公司精明的主管們都知道,內部運行秩序的任何變動均有可能引起混亂,他們都非常了解自己的公司現狀,擔心你的新產品或新方法會破壞原有的運......>>
問題五:醫療器械銷售好做嗎 每個行業銷售都有不同的難度和方式,做好醫療器械銷售最好多關注資訊和法規,應該會有利於工作。
問題六:醫療器械現在好做嗎 醫療器械 如果有關系的話 還是很可以的 很有錢途的 主要看個人能力 哥們 支持你! 希望採納~
問題七:為什麼說醫療器械不是很好做?難道真的不好做嗎? 萬事開頭難
問題八:醫療器械銷售好做嗎 好做。我們山東弘銳醫療設備公司就是醫療器械生產商。
問題九:怎麼樣做好醫療器械銷售? 醫療器械的銷售和一般的銷售一樣。銷售第一部要發掘客戶。第二部銷售。第三成交或失敗。
銷售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才能更多的發掘客戶,只有手中的客戶數量上去了,自己的銷售業績才能上去,如果你手中只有一個客戶,那你銷售技巧再好也是業績一般。所以 VR醫療器械招商網 提醒廣大醫療器械銷售人員,要多開發客戶,才能做好醫療器械銷售。銷售的技巧網上有很多vrlyc #,可以自己去搜索看下。只能廣撒網才能捕撈到魚。
問題十:醫療器械銷售好做嗎 每個行業銷售都有不同的難度和方式,做好醫療器械銷售最好多關注資訊和法規,應該會有利於工作。
❷ 醫療器械的銷售好做嗎
醫療器械的銷售還是比較好做的,因為醫療器械的市場是比較龐大,有一定的發展前途。
醫療器械銷售行業每年以14%~15%的增長率迅速發展著,但是醫療器械銷售技巧營銷模式趨於老化問題卻逐漸浮出水面,提高銷售人員技巧水平,成了老總們越來越多的話題。
相關技巧
1、善於請教
要多請教,向經驗豐富的同事多請教。銷售是個經驗積累的過程,業績優秀的同事往往有很多銷售技巧。通常情況下銷售代表都有自己負責的產品或區域,相互之間並不會構成競爭,因此還是有很多經驗豐富的同事不介意幫助你的。
請教的過程中要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和自己的思考跟同事交流,聽取同事們的意見和建議。這是醫療器械營銷新手取得快速成長的捷徑。
2、觀察
在醫療器械的營銷中,一定要多觀察。觀摩就是要多去觀察別的同事是如何拜訪客戶和開展工作的。有很多銷售技巧是在與客戶溝通過程中運用的,要在實地考察當中去領悟這些銷售技巧。因此要在自己正常開展業務的過程中有計劃的抽出時間與有經驗的同事一起去拜訪客戶。
❸ 從事醫療器械行業有沒有前途
醫療器械也分研發崗,銷售崗,生產崗,檢驗崗,售後崗等等,無論什麼行業都一定要在其核心崗位才有前途。整體來說醫療器械行業是朝陽產業,但現在已經不如前幾年那麼容易做了,多學科綜合交叉,要懂法律法規
醫療器械按國家規定總共分一類,二類,三類醫療器械的分別。
一類的醫療器械最是簡單了,這可以直接寫入經營范圍中,不用做任何的審批。
二類有些不同,因為需要對其安全性、有效性應當加以控制的醫療器械;所以需要到市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的。
三類醫療器械是最高級別的醫療器械,也是必須嚴格控制的醫療器械,是指植入人體,用於支持、維持生命,對人體具有潛在危險,對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須嚴格控制的醫療器械;所以三類一定要審批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的。
國內的醫療行業前景非常好,用一個詞來形容是未來可期,但是還是要加大新產品的研發投入,因為國內起步較晚,大部分產品都還出去被國外壟斷,國內的技術水平還跟不上,所以也就導致了可替代性差。
但是目前醫械行業待遇普遍比同類職位高一些,所以還是可以嘗試入門。
但是醫械行業有一個不好處就是壁壘太深,既需要行業知識又需要醫療知識,所以人才的培養也比較久,也就造成人才的斷層或者延後性。
2020年疫情暴發並蔓延至今,為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形成中長期的利好。隨著國內外疫情管控措施更加有效、疫苗接種逐漸普及,新冠疫情大面積暴發的可能性逐漸縮小。沃倫·巴菲特曾言,「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那些「沒穿泳褲」的企業(老產品增長乏力,產品研發能力薄弱),正在焦急尋找解決中長期市場需求的出路。眾成醫械研究院基於國內醫療器械產業大數據平台,深度分析2020年疫情前後國內醫療器械上市企業發展成績、業績驅動因素,並對未來發展主線做出預判。
一、2020醫療器械上市企業發展概覽
01
醫療器械行業指數漲幅達35%
2020年以來(從2020年1月2日始至2021年5月19日止),申萬醫葯生物一級子行業指數上漲41%,二級子行業醫葯器械上漲35%,同期上證綜指上漲13.80%,在申萬一級子行業中,醫療器械漲幅第七。
02
上市數量和市值雙雙破新高
近年來,受益於港交所IPO制度變革、創業板注冊制落地、特別是科創板注冊制的實行,醫療器械企業迎來了上市高峰期。 截止2021年5月19日,已發行上市醫療器械企業達109家;2019-2021年5月,共有46家醫療器械企業上市(科創板31家),占據全部上市公司數量的42.2%。
從市值分布看,100億市值以上佔比 54%, 千億市值以上有邁瑞醫療(5651億元)、萬泰生物(1433億元)、愛美客(1361億元)、華熙生物(1114億元),漲幅均超過150%,均創新高。
其中愛美客、華熙生物的業務均以玻尿酸為主。受益於HPV與新冠檢測產品的發力,萬泰生物自2020年4月上市以來,一年漲幅超25倍(2522.22%),漲幅位列國內醫療器械上市公司首位。
03
總體營業收入增速達51.91%
2020年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去年增長51.91%,較去年增速高26.70個百分點。100億市值以上上市公司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去年增長64.78%,較去年增速高32.62個百分點。
04
疫情相關產品注冊數量猛增
受新冠疫情影響,疫情相關產品注冊如雨後春筍。
從整個行業來看, 據眾成醫械大數據平台統計,2020年醫療器械新增注冊產品中,注冊數排名前五的依次為: 隔離衣、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隔離面罩和醫用隔離眼罩,這五類產品均為疫情防護產品。
從上市企業來看, 2020年醫療器械上市企業申請注冊的醫療器械產品數排名前五的分別為: 核酸提取或純化試劑、樣本稀釋液、醫用外科口罩、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檢測試劑、全自動核酸提取儀,均與疫情相關。
二、疫情下醫療器械產業分化程度加深
根據109家醫療器械上市企業的主營業務,可分為7個一級細分行業、30個二級細分行業。
新冠疫情主要利好疫情防護、新冠診斷、新冠治療、新冠疫苗等相關醫療器械領域。 其中,與疫情防護相關的低值耗材增長最為明顯,同比增長達105.3%;其次是與新冠診斷相關的體外診斷行業,同比增長61.9%;與新冠治療相關的醫療設備行業則同比增長25.7%。隨著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的推進,亦帶動疫苗注射器等低值耗材市場需求的增加。
新冠疫情對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疫情流行期間醫療機構服務受限,住院患者和手術量大幅減少,使骨科、口腔、心血管介入等高值耗材產品銷售受到沖擊。
01
業績受益領域
(1)疫情防護:醫用高分子耗材、衛生材料及敷料領長
疫情防護涉及的醫療器械主要包括口罩、防護服、手套等產品,目前國內疫情趨於穩定,但海外疫情仍處於水深火熱,防疫物資出口需求較大。
醫療器械防疫物資主要涉及低值耗材的醫用高分子耗材、衛生材料及敷料兩個細分行業,2020年同比增長分別高達232%、200%。 主營產品為醫用手套、醫用口罩的英科醫療、振德醫療、中紅醫療、穩健醫療、藍帆醫療、南衛股份、奧美醫療的業績表現,大大好於陽普醫療、拱東醫療、維力醫療等非疫情防護物資生產企業。
其中,英科醫療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增加564%,按2020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計算,已成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二大的一次性手套供應商。振德醫療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增加457%,為浙江省提供了超過60%以上的醫用口罩供應量。
眾成醫械大數據平台數據顯示,振德醫療在2020年注冊了8款I類產品、2款II類產品,其中與疫情相關的注冊產品為一次性使用隔離衣、醫用隔離鞋套。
(2)新冠診斷:分子診斷和POCT齊頭並進
新冠診斷主要涉及的醫療器械產品包括體溫測量、血氧儀、新冠檢測試劑及相關的采樣管、核酸提取或純化試劑等。新冠檢測試劑無疑是疫情的長期受益者,新冠病毒可能與人類中長期並存,疫情不消除,檢測產品作為一次性消耗品,將有穩定長期的增量。 新冠診斷涉及分子診斷、POCT、家用醫療設備三個細分領域,2020年分別同比增長高達165%、158.3%、78%。
從新冠檢測試劑來看,受益於國內外新冠檢測的需求,上市公司的業績取得了爆發增長。 2020年營收增幅排名前五為聖湘生物、東方生物、之江生物、碩世生物、明德生物,收入同比均增長400%以上。
其中,聖湘生物營收增幅更是達到1204%,海外收入由2019年的1814萬元增長至2020年的24.25億元,新冠核酸檢測產品服務全球近16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眾多國家的新冠核酸檢測主導方案,部分國家市場佔有率超過80%,歐洲已成為聖湘生物新冠產品第一大出口地區。
從新冠監測產品來看,測體溫判斷有無發熱是診斷的必要條件之一,而血氧含量更是一個易於檢測且便於判斷肺部病變程度的重要體征指標。 額溫計、血氧儀成為九安醫療2020年業績暴增點,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去年增長184%,海外收入由2019年的4.6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6億元,同比去年增長248%。2020年久安醫療額溫計的最高產能加速爬坡,日產能突破5萬,月產能突破100萬支,2020年7月8日,該產品在亞馬遜平台單日銷量突破20502台。
據眾成醫械大數據平台顯示,九安醫療在2020年新注冊了兩款Ⅱ類產品,分別為紅外耳溫計和醫用脈搏式血氧儀,助力九安醫療在新冠監測領域持續發力。
(3)新冠治療:生命信息與支持設備表現突出
新冠治療涉及的生命信息與支持設備,主要包括心電監護儀、呼吸機、制氧機、體外膜肺氧合機(ECMO)、麻醉機等醫療設備,2020年該細分行業上市企業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9%。
在該領域上市公司中,永勝醫療營業收入增長最快,2020年同比增長116%。永勝醫療成功把握冠狀病毒病的契機,轉型成為呼吸領域的全球主要醫療技術供貨商。2020年公司呼吸產品收入同比增長285.6%,占營業收入比重上升28個百分點。
(4)新冠疫苗:注射穿刺耗材需求方興未艾
除了疫苗生產商,注射器等低值耗材為新冠疫苗的主要受益領域。 注射器類公司康德萊財務報表顯示,2021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9.60%,業績增長主要來源於注射器類產品受市場需求變化大幅增加,穿刺針類中集采產品受集采中標後執行也有快速增長。據眾成醫械大數據平台顯示,康德萊在2020年新增了16款注冊產品,包括14款產品為低值耗材產品(其中1款注射器、2款病毒采樣管)和2款醫用口罩產品,未來康德萊還將在低值耗材領域不斷拓寬自身的產品類型和產品線。
02
高值耗材業績受創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療機構正常的診療甚至住院工作受到限制。二級細分行業中業績增速下降前五領域為心血管介入、手術室耗材類、骨科耗材、醫技耗材類、口腔高值耗材, 2020年的營業收入增幅較2019年營業收入增幅分別下滑41%、41%、34%、27%、25%。
上述領域的上市公司中,微創醫療涵蓋心血管介入和骨科耗材兩大領域,業績下降最明顯。公司2020年營業收入42.33億元,同比去年下降24%。
其中,心血管介入業務較去年下降44.6%,營收佔比由2019年的33.4%佔比下降至22.3%;骨科耗材業務同比下降13.7%,其中國內骨科耗材業務同比增長10.1%,海外骨科耗材業務下降16.8%。
三、後疫情時代醫療器械
業績驅動及發展主線
01
剖析業績背後驅動因素
用營業收入增長率和研發投入佔比分別代表上市醫療器械企業的業績增長和研發投入情況,以這兩個維度為橫縱坐標,以兩者均值的交點為原點,劃分為四象限,分別代表四種業績增長類型:市場驅動型、技術驅動型、蓄勢待發型和增長乏力型。
(1)「市場驅動型」:未來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指研發投入低於均值,疫情受益程度高於均值的外生型增長領域。市場需求是疫情期間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疫情過後,業績增長將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主要包括以聖湘生物等為代表的IVD領域;以英科醫療、振德醫療和中紅醫療等為代表的低值耗材領域;以魚躍醫療等生命信息與支持設備領域。
(2)「技術驅動型」:內生增長動力相對充足
指研發投入、疫情受益程度均高於均值的內生型增長領域。研發創新是疫情期間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疫情過後,仍將具備業績增長動力。主要包括明德生物和華大基因等為代表的IVD領域;以大博醫療(骨科)和啟明醫療(心血管)等為代表的高值耗材領域;以邁瑞醫療和理邦儀器等為代表的醫學影像設備領域。
(3)「蓄勢待發型」:將迎來中長期需求釋放
主要指研發投入高於均值,疫情受益程度低於均值的領域,疫情期間市場需求受到抑制,疫情過後,業績將迎來需求釋放的中長期利好。主要包括高值耗材(心血管、口腔、醫美)等領域,如樂普醫療、賽諾醫療、微創醫療等。
(4)「增長乏力型」:亟需實現業績突破發展
主要指研發投入、疫情受益程度均低於均值的領域,由於疫情期間未能把握市場機遇,疫情過後,在尋求業績增長點方面存在較大壓力,如新華醫療在疫情期間全力保障抗疫物資供應,彰顯國企責任擔當。2020年1月30日,新華醫療就已經向疫區發送洗手消毒液24萬余瓶,表面消毒濕巾50多萬片,空氣消毒器2450台,然而其主營的醫用滅菌設備、滅菌耗材等大多為低附加值產品,且新產品培育進展慢,業績增長有限;凱利泰則因其主營骨科耗材產品面臨國家集采壓力,而使業績受到影響。
01
醫療器械發展三大主線
(1)市場擴容:直擊全球疫情新需求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國主動向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物質和技術援助,有序出口口罩、檢測試劑、制氧機、醫療監護儀等防疫物資。中國駐斯里蘭卡大使館推特賬號2021年4月底表示,800台制氧機已從中國香港空運至印度首都德里,本周還將運去1萬台。此外,中國新冠疫苗已出口全球10多個國家,出口數量全球第一,與此同時加大了疫苗注射器械的需求。美國BD公司曾披露,全美庫存的一次性注射器只有1500萬支,如果不加速生產,難以應對新冠疫苗接種的需求。在此需求下,國內注射穿刺器械企業迎來加速向海外市場滲透的機遇。
(2)技術創新:奏響進口替代主旋律
疫情暴露了國內在醫療器械高端產品和核心原材料方面的不足,進口替代仍是產業發展的主旋律。國家「十四五」規劃在「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專欄針對高端醫療裝備,提出要突破腔鏡手術機器人、體外胰肺氧合機等核心技術,研製高端影像、放射治療等大型醫療設備及關鍵零部件。發展腦起搏器、全降解血管支架等植入介入產品。除了加大研發投入,並購也是實現技術升級的重要手段,如聖湘生物橫向並購老牌企業科華生物,擴充業務線;邁瑞醫療縱向並購海肽生物(Hytest,芬蘭頂級免疫原料商),加強核心研發能力建設。
(3)消費升級:打通國內經濟大循環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國擁有超14億人口,作為全球的第二大消費市場,激活民眾的消費需求是打通經濟內循環的主要驅動因素。口腔、眼科、醫美等消費性醫療器械產品逐漸成為強需求,例如消費升級推動角膜塑形鏡等高端眼科器械產品、隱形正畸等口腔器械產品、玻尿酸等醫美器械產品快速發展。
目前醫療行業總體還是不錯的。當然醫療行業下面又細分很多,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市場,售後等等,除外銷售,其餘都是技術性要求很專。目前國內的醫療器械還是以模仿為主,符合當前國內行情。
我和銷售及技術支持接觸最多,現在有線上和線下銷售,兩種銷售方式我都接觸過,但最重要是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快捷;技術要求就是有亮點,不能普羅大眾。
首先看你從事的醫療器械行業什麼工作了。我拿我個人經歷來說吧,我原來從事是偏向軟硬體開發的,總體來講,大部分醫療器械軟硬體技術相對其他行業有點落伍了,可能和制度有關吧。此外,整個行業在各種規章制度下比較死板,效率底下。如果你是畢業生,後面從事研發,還是建議你先去其他行業大公司多歷練一下,再考慮醫療行業吧。
只要有人就會得病,得病就得治!所以非常有前途,不過就看自己怎麼做了。如果你大伯或者二叔是醫院的院長,恭喜你,又一個億萬富翁出現了!
醫療器械行業主要上市企業: 邁瑞醫療(300760)、華大基因(300676)、迪安診斷(300244)、美康生物(300439)、魚躍醫療(002223)等。
本文核心數據: 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醫療器械進口產品數量、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進口排名、醫療器械國產化排名
國內醫療器械進口超兩萬件
受益於經濟水平的發展, 健康 需求不斷增加,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市場保持著穩步增長。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藍皮書(2020)》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約為6341億元,同比增長19.55%。隨著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技術革新及產業鏈成熟,市場容量將會不斷擴大,加之疫情對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巨大推動作用。2020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大約為7950億元。
不過國內有不少醫療器械依賴於進口。2018年,我國有25606件醫療器械進口。截至2020年底,中國進口醫療器械產品共計26713件。其中,進口產品Ⅰ類9694件、Ⅱ類9053件、Ⅲ類7966件。
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進口下滑
從中高端醫療器械細分產品來看,2020年體外診斷試劑進口數量高達4962件,位居第一;無源植入器械進口1639件,排名第二;口腔科器械進口1461件,排名第三。
從進口數量來看,進口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前十位2020年的進口數量均較上年減少,並且減少數量均在百件以上,同時也是2020年國內進口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中進口減少最多的產品。
國產化減少中高端產品進口依賴
從目前國內醫療器械產品發展來看,國產化替代成為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進口下滑的主要原因。2017年,國內僅有518項二級醫療器械產品國產化率超過50%,到2020年,這一數字達到881項,增長了70%。國內醫療器械國產化程度在不斷加深。
2017-2020年,國內骨科手術器械、口腔科器械、無源手術器械、眼科器械等一眾中高端醫療器械國產化率表現突出,前十類醫療器械產品均有超過10個品類實現50%以上的國產化率。這也促使我國減少對於中高端醫療器械進口的依賴。
不知道你所從事的是那種醫療器械,醫療器械屬於醫療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醫療器械的改進和提升完全可以打開或者是產生一種新的醫療方向,可以大大減輕對應領悟的病人在治癒病情過程中承受的巨大傷害,尤其是一些內科手術,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微創手術,比起以前沒有微創手術的時代,病人在相關手術的過程中感受的痛苦是不一樣的,先進的醫療器械大大減輕了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痛苦以及術後的恢復時間,創傷面小了很多,但是手術的效果和精確度提高了很多,你說這不是對病人最大的福音么,所以我感覺醫療器械也是很有發展的一個行業領域,正是由於如此的重要,可能國家會在這個領域投入更多和更大的關注力,去良性的推動這個方向的發展,與此同時相關的研究機構也在密切的配合推動整個醫療器械行業的改革和前進。一點自己的看法。
估計大型的醫療器械研發、生產企業會好點!醫保局的成立將倒逼醫療改革。葯品醫療機構零差價了,4+7帶量采購已在全國展開;下一步就是醫療器械最遲不會超過2021年。
就看醫療器械的質量,適用性。及從事銷售醫療器械的,推銷能力,把控售價,及售後服務等!
❹ 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前景挺好的,未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持,會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以及醫療器械行業的技術發展和產業升級,醫療器械行業將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良好態勢,並實現從中低端市場向高端市場進口替代的願景。
發展歷史:
醫療器械行業涉及到醫葯、機械、電子、塑料等多個行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資金密集的高技術產業。
而高新技術醫療設備的基本特徵是數字化和計算機化,是多學科、跨領域的現代高技術的結晶,其產品技術含量高,利潤高,因而是各科技大國,國際大型公司相互競爭的制高點,進入門檻較高。
即使是在行業整體毛利率較低、投入也不高的子行業也會不斷有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出現,並從中孕育出一些具有較強盈利能力的企業。因此行業總體趨勢是高投入、高收益。
❺ 有沒有做醫療器械的朋友,這個行業怎麼樣
因為我是一位在醫院行業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醫生,這二十多年看到了強生、柯惠、奧林巴士、STOZE、史賽克等跨國醫療器械巨頭在國內高速發展過程。也見證許多國內醫療器材由一個小公司近年來飛速發展成國內上市公司,甚至成為國內外舉足輕重的跨國公司;我自己也在從事醫療器械的創新開發創業,並試圖以創新產品與創新技術打造連鎖新醫療。可以說在醫療器械行業,本人還熟知其中滋味的人。
過去由於國家沒有實行住院醫保控費,醫院花多少錢病人就交多少。所以,醫院醫生都喜歡用高值一次性醫療器械,一是質量有保證,第二個原因大家都猜得到其中原因,就不多說了。但現在不同了,國家實行醫保控費,比如,我們這個城市,一個疾病住院手術,其醫保分值是固定的,國家就是按這個分值與醫院結賬,並且病人住院手術用的所有葯品與器械必須來自醫院。這樣一來,醫院科室使用高值器械越多,醫院虧損就越大,除高值器械使用者外,醫院上下肯定要墊錢給病人治病,肯定是不幹。自然高值器械除非病人情況特殊,一般醫院就嚴控使用了。所以,高值器械的生意也就越來越難做了,尤其是地區以下靠醫保生存的醫院,情況尤其突出。
比如CT、磁共振、呼吸機、超聲、內鏡、心電監護儀、實驗室檢查等高端設備,這些設備是醫院升級換代的必備設備。以前是因為國內無法生產,所以讓外國人賺得盆滿缽滿,近年來由於醫療高端醫療器械水平突飛猛進,上述高端醫療設備都能夠生產,並且設備的技術水平也與國際接軌了,價格上又比國外產品低很多,售後服務以好,加上由於國家大力倡導國產替代進口的政策利好,所以,國產高端設備的國內的市場份額也就越來越大,並且不少企業已經進軍海外,並且混得風生水起。大家從國內很多醫療設備公司忙得要死,股價不斷創新高就知道了。所以,大家可想而知,目前正是國產高端醫療設備好日子。
與其他行業贏家通殺的情況不同,在醫療設備、器械與耗材方面,在同一細分行業前四至五家企業都可以活得非常滋潤,大家看看國家相同行業有多家上市公司,並且業績都很不錯,自然就清楚了。當然,隨著進入醫療行業的人越來越多,以往大家看在眼裡大塊肥肉的醫療器械行業競爭也越來越劇烈了,利潤也越來越薄了,進入的成本也越來越高,但醫療器械細分行業太多,選一此大家以往不太重視的細分行業,仍有暴利機會。
現在這個行業非常難做。
我在十年前就接觸過,那時候有個朋友做醫療器械。
福建這邊開一家醫療器械公司要求非常高,對辦公場所、倉庫多大都有嚴格要求,還要求建一間冷庫。
但是那時候醫療市場其實是飽和的,因為各地的醫院就那麼幾家,基本上都是公立醫院,其實就是去混臉熟,然後招投標。
投標費用很高,看上去利潤不錯,但實際做下來,各方面打點的費用,也是一筆可觀的開支。
加上押款等問題,更難了。
我印象中,那個哥們大設備一樣都沒賣出去,只能做一些衛生院和縣中醫院的耗材,一年一兩百萬還不夠公司開支。
後來破產。
醫療器械不能做。現在的利潤,今非昔比了。表面利潤還可以。這個利潤空間,哪裡經得起醫院的各環的層層回扣?醫生的心天下最黑的。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混的好還是算中高收入人群
我朋友是生產二類穴位貼的,生產總代等經營企業沒有壓款的問題,還是好做的。
半資深從業者,行業前景還不錯,行業壁壘也不高,最好的年華已經過去了,後期也要看政策了
哪一行都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差的,加油了,陌生人
想做美容產品行業,配套食療產品,不知如何入手?
可以考慮、畢竟是剛需、我也正在做
全憑關系的生意!
❻ 找了一個醫療器械銷售的工作,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找了一個醫療器械銷售的工作,大家覺得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怎麼樣呢?個人認為,這個行業還是非常不錯的。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非常關注自己的健康,所以對於醫學需求非常大,同時國家政策又大力扶持。所以他的未來前景非常的樂觀,也是非常的明朗的。如果有機會從事這個行業,我們就要好好珍惜並且努力加油。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夠干出一番事業來,才能闖出名堂來。是啊,其實無論是哪個行業都是一樣的。要想發展的好我們自己就必須得去努力必須得去加油,那麼大家是否知道有哪些東西是其中非常關鍵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簡單的探討一下吧。
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還有很多其他東西也是非常關鍵的,但是無論哪種東西我們自身的態度卻是其中的關鍵所在。所以希望大家能夠端正自己的態度,並且表明自己的決心,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夠獲得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