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PM研究課題舉例
(一)、設備劣化的含義
設備劣化又稱設備磨損,是指設備降低或部分喪失了自身原有的設計功能。設備劣化是包括設備工作異常、性能降低、突發故障、設備損壞和經濟價值降低等狀態表現的總稱。一般情況下把劣化分為性能型劣化及故障型劣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劣化是損壞的開始,損壞是劣化的必然結果。一般的規律是,眼前的劣化必然伴隨著故障損壞的降臨。因此,要想保證設備正常運轉,必須對設備的劣化的過程予以關注,及時發現設備劣化傾向,採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把故障損壞消滅在萌芽狀態。
(二)、設備劣化的分類
大家都知道,無論怎樣精心操作和維護設備,設備最終都會發生劣化和磨損的。設備劣化是有其發展過程的,按引起劣化的原因可分為有形劣化和無形劣化兩類。
1、設備有形劣化
設備在其使用或閑置過程中,都會發生實體的磨損。這種磨損稱為有形劣化,或稱有形磨損、物質磨損。
2、設備無形劣化
無形劣化,是指由於與原有設備相同的新設備生產出來之後,導致原有設備的價值貶值。無形劣化,又稱無形磨損或精神磨損。
3、設備綜合劣化
設備在其使用期間,並不是只發生一種劣化,而往往是有形劣化和無形劣化同時在起作用。劣化結果,將引起設備技術和經濟價值降低,功能逐漸下降或部分喪失。設備劣化形式不同,其補償方式也不同。有形劣化局部補償是修理,無形劣化局部補償是改造,兩種劣化的完全補償是更新。
一般在有形劣化期短於無形劣化期時,適合於修理;反之,則適合於改造和更新。
4、設備絕對劣化和相對劣化
從技術和經濟角度研究設備劣化,可分為技術劣化和經濟劣化。技術劣化是指設備由於物理的、化學的作用使設備技術性能逐漸降低。經濟劣化是指設備經濟價值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少。設備隨著時間推移價值降低的劣化又稱絕對劣化;而將原有設備與高效能的同類新設備相比較稱作相對劣化。
(三)、設備劣化的表現形式
在的各種設備中,機械設備的佔有比重為最大。為此,我們就把機械設備劣化的幾種主要表現形式敘述如下:
1、機械磨損
機件雖然在正常工作過程中,仍然會產生磨損。這種磨損是自然磨損,是有規律的。減少磨損的主要措施是按操作規程正確使用設備,精心維護和保養設備,特別是要重視潤滑工作。
2、疲勞裂紋
裂紋是機件產生疲勞所發出的信號。要加強設備的點檢和維護,及時更換有裂紋的機件防止裂紋擴大後發生疲勞折斷,釀成設備事故。
3、塑性和脆性斷裂
機件在斷裂前,一般是先出現塑性變形,然後脆斷,也有可能沒有明顯的塑性變形過程就出現斷裂。在實際工作中,要通過提高備件的質量和嚴格遵守設備操作規程來解決這一問題。
4、腐蝕
設備在環境介質(如水、空氣、酸、鹽溶液及其他氣體等)的作用下發生的損壞過程,稱為金屬腐蝕。
5、蠕變
機件在高溫下承受一定的應力時,會隨著作用時間延長而使塑性變形不斷增加,這種塑性變形增加的過程稱為蠕變。一般情況下是採用在鋼中加入合金元素(如鎢、鉬、釩或少量的鉻鎳等),或採取其他一些防護措施等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四、設備劣化對策
(一)、設備劣化原因
根據對上述劣化表現形式的分析,造成設備劣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設備本體方面。在設計上有材質選擇不當、結構上不合理,形狀不好等問題,同時也有選擇的零部件強度不夠、安全系數過小等問題;在製造上有的材質有先天性的缺陷,個別零部件存在材質不符合設計要求,加工精度不高,裝配質量差,零件性能低下等問題;在安裝上存在安裝質量低,水平標高不好,中心軸線不正,基礎質量不好,調試質量差,間隙調整不當等問題。
2、TPM設備管理方面。在維護保養上存在著「5S」進行的不徹底,點檢不當、潤滑不良,保溫不好,防潮濕不良等問題;在檢修工作上存在著檢修質量差,部件更換不及時,未按計劃檢修等問題。
3、在TPM生產管理方面。在管理上存在著管理不到位,點檢作業不及時等問題;在操作上存在著不按設備操作規程操作,超負荷運轉,拼設備等問題。
4、在工作環境方面。在工作環境上存在著防腐蝕、抗高溫等環保措施不力;意外碰撞;自然災害等問題。
(二)、設備劣化原因的分析
1、給油
潤滑工作要注意下面三個問題:其一是選擇適當的油種。因油質有一定的粘度,要根據滑動面的材質、接觸壓力及滑動速度來選擇適當的油質,油質選擇的不正確有可能會導致設備因潤滑不良而急劇停止;其二是選擇適當的給油量。油量選擇要適中,油量過大會造成滑動不良,油量不足又會造成供油中斷,導致發生重大事故。其三是選擇適當的給油周期,它和油量有很大的關系。因此,給油工作必須按標准要求正確給油。
2、灰塵
灰塵是設備的大敵。生產現場的細小灰塵能造成使油質變壞,燒壞機件,致使操作失靈,使金屬表面粗糙,成品表面出現瑕疵等問題。由此可見,清掃、清潔工作對設備的重要程度.
3、螺栓鬆弛
螺栓鬆弛可以使連接部位出現震動和抖動現象,造成設備的運轉部位有規則的自由運動,也不能使相關部位有效地承受應力和反復的沖擊力。因此,擰緊螺栓也是設備管理的重環節。
4、受熱
生產中常常產生熱能,這些熱能往往使一些設備,尤其使電氣設備和電氣元件產生變形或性能變壞。要在蓄熱的地方採取必要的散熱措施,防止產生短路、燒熔等劣化現象。
5、潮濕
要注意環境濕度對一些金屬製品、電氣裝置和潤滑設備來說,容易產生氧化、加劇絕緣材料的腐蝕及阻礙散熱等方面的問題。
(三)、設備劣化的預防對策
設備劣化預防對策,主要是研究預防劣化、測定劣化和修復劣化三個方面的問題。
1、防止劣化發生
為了防止劣化產生,保證設備正常運行,對設備進行日常維護和保養是十分必要的。要把預防設備的精度和性能發生劣化放在首位,要通過改善設備的運行條件、循環條件及供油狀況,合理操作和使用設備,保持設備的清潔,來預防和延緩劣化的發生。
2、掌握設備的劣化狀況
無論我們怎樣的精心操作和使用設備,劣化都不可能避免的要發生。專職點檢員通過對設備的點檢及時掌握設備劣化的狀態,並根據設備劣化的程度來判斷是採取預防維修還是事後維修。
3、及時修復設備劣化
經過點檢測定設備劣化程度以後,可以根據其剩餘壽命的情況決定採取哪種維修方式。但是,即使是再精心再周全的修理也不能使其性能恢復到原設計水平,從這種意義上講,設備的絕對劣化已經發生,並且再逐漸擴大,直到設備突發損壞和報廢。
4、對設備進行改進維修
為了預防設備劣化發生,對其進行改進維修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採取對設備本身的架構,對零部件的材質或製造工藝、公差配合,對設備運行的外部條件進行改進等一系列手段,來延長零部件的使用壽命及提高設備本身的工作性能。
5、改進原設計上的不足
當設備的劣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設備已經喪失了使用功能時,必須對設備進行報廢及更新。為了防止設備劣化的發生,還要加強設備的可靠性管理,在設備設計和製造階段就要考慮防止設備劣化問題。
綜上所述,只有進行TPM設備分析,找出根源,實施對策對根源進行消除,才能夠讓設備更好的進行生產,保證產品的質量。
B. 針對設備劣化,需要做好哪三個方面的工作
對所使用的設備進行科學管理及精心維護、使用。只需要做好定期保養工作可以延緩設備劣化的速度延長設備的壽命,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這就是設備使用、點檢、維護及管理者的任務。
C. 什麼是設備無形劣化
無形劣化,是指由於與原有設備相同的新設備生產出來之後,引起原有設備的價值貶值。無形劣化,又稱無形磨損或精神磨損。無形劣化可分為經濟性劣化和技術性劣化兩種。
D. 設備磨損形式有哪些
設備磨損分為兩大類,四種形式。
(一)有形磨損
1
.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在外力的作用下實體產生的磨損、變形和損壞,這種磨損的程度與使用強度和使用時間長度有關。
2
.設備在閑置過程中受自然力的作用而產生的實體磨損,如金屬件生銹、腐蝕、橡膠件老化等,這種磨損與閑置的時間長度和所處環境有關。上述兩種有形磨損都造成設備的性能、精度等的降低,使得設備的運行費用和維修費用增加,效率低下,反映了設備使用價值的降低。
(二)無形磨損
設備無形磨損不是由生產過程中使用或自然力的作用造成的,而是由於社會經濟環境變化造成的設備價值貶值,是技術進步的結果,無形磨損又有兩種形式。
1
.設備的技術結構和性能並沒有變化,但由於技術進步,設備製造工藝不斷改進,社會勞動生產率水平的提高,同類設備的再生產價值降低,因而設備的市場價格也降低了,致使原設備相對貶值。這種無形磨損的後果只是現有設備原始價值部分貶值,設備本身的技術特性和功能即使用價值並未發生變化,故不會影響現有設備的使用。因此,不產生提前更換現有設備的問題。
2
.第二種無形磨損是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創新出結構更先進、性能更完善、效率更高、耗費原材料和能源更少的新型設備,使原有設備相對陳舊落後,其經濟效益相對降低而發生貶值。這就產生了是否用新設備代替現有陳舊落後設備的問題。
E. 機械設備的維修方式有哪些
答案1:機械設來備的維修方式一般有自:故障性檢修、計劃性檢修; 臨時性是指:設備出現故障,停機檢修;或發現故障,為了防止故障擴大而停機進行檢修。 計劃性檢修是指:根據設備運行工況,定期安排停機進行檢修、維護。 現代化企業設備管理的重點是:設備預知檢修,即提高檢修的計劃性,在設備出現劣化、故障前的檢修,防止設備出現重大故障,優化設備運行參數,保證設備安全、經濟、平穩運行。這里就得提到一個名詞:全員設備管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模式,無論是一線操作工人、檢修人員、設備管理部門,按照分工,進行設備的在線檢查、檢測,三方信息共享、互傳,再由管理部門安排設備停機時機,進行檢修、維護作業,減少設備失修(出現劣化、故障預發而沒有及時安排檢修、維護)或過修(設備狀況仍良好,安排了檢修、維護)。
F. 機械設備點檢一般分哪三類
點檢技能由二方面組成。第一,前兆技術。所謂前兆技術,就是通過設備點檢,從穩定中找出不穩定的因素;從正常運轉的設備中找出異常的萌芽;發現設備的劣化,並密切跟蹤劣化的發展,找出其規律;並做好設備劣化異常的早期發現和早期處理,不讓其擴展為設備故障的技術。第二,故障的快速處理技術。這是在設備故障發生後,迅速分析和判斷故障發生的部位,制定排除故障的方案並組織實施,盡快排除故障,或採用緊急應變措施,讓設備恢復工作,使生產繼續進行的技術。這兩方面,有關機械、電氣、儀表、計算機等各專業都有各自的特點,但也有共同之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這幾種專業越來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了,機電一體化設備的大量涌現就是一個有力的例證。機電一體化設備的投入使用,要求點檢員在提高自身點檢技能的同時,還要求觸類旁通,擴展自己的知識面,熟悉相關專業的 一些基本技能,以求得「邊緣區域前進一步」的實施點檢原則能得到切實貫徹,使專業點檢員在搞好專業設備點檢的同時,對專業分界面兩側的設備點檢搞得更好
G. 電氣設備絕緣劣化或損壞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個人認為最主要的應該是溫度影響,其次是絕緣材料本身壽命,第三是機械性損傷
H. TPM項目中強制劣化案例定義
(一)、設備劣化的含義
設備劣化又稱設備磨損,是指設備降低或部分喪失了自身原有的設計功能。設備劣化是包括設備工作異常、性能降低、突發故障、設備損壞和經濟價值降低等狀態表現的總稱。一般情況下把劣化分為性能型劣化及故障型劣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劣化是損壞的開始,損壞是劣化的必然結果。一般的規律是,眼前的劣化必然伴隨著故障損壞的降臨。因此,要想保證設備正常運轉,必須對設備的劣化的過程予以關注,及時發現設備劣化傾向,採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把故障損壞消滅在萌芽狀態。
(二)、設備劣化的分類
大家都知道,無論怎樣精心操作和維護設備,設備最終都會發生劣化和磨損的。設備劣化是有其發展過程的,按引起劣化的原因可分為有形劣化和無形劣化兩類。
1、設備有形劣化
設備在其使用或閑置過程中,都會發生實體的磨損。這種磨損稱為有形劣化,或稱有形磨損、物質磨損。
2、設備無形劣化
無形劣化,是指由於與原有設備相同的新設備生產出來之後,導致原有設備的價值貶值。無形劣化,又稱無形磨損或精神磨損。
3、設備綜合劣化
設備在其使用期間,並不是只發生一種劣化,而往往是有形劣化和無形劣化同時在起作用。劣化結果,將引起設備技術和經濟價值降低,功能逐漸下降或部分喪失。設備劣化形式不同,其補償方式也不同。有形劣化局部補償是修理,無形劣化局部補償是改造,兩種劣化的完全補償是更新。
一般在有形劣化期短於無形劣化期時,適合於修理;反之,則適合於改造和更新。
4、設備絕對劣化和相對劣化
從技術和經濟角度研究設備劣化,可分為技術劣化和經濟劣化。技術劣化是指設備由於物理的、化學的作用使設備技術性能逐漸降低。經濟劣化是指設備經濟價值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少。設備隨著時間推移價值降低的劣化又稱絕對劣化;而將原有設備與高效能的同類新設備相比較稱作相對劣化。
(三)、設備劣化的表現形式
在企業的各種設備中,機械設備的佔有比重為最大。為此,我們就把機械設備劣化的幾種主要表現形式敘述如下:
1、機械磨損
機件雖然在正常工作過程中,仍然會產生磨損。這種磨損是自然磨損,是有規律的。減少磨損的主要措施是按操作規程正確使用設備,精心維護和保養設備,特別是要重視潤滑工作。
2、疲勞裂紋
裂紋是機件產生疲勞所發出的信號。要加強設備的點檢和維護,及時更換有裂紋的機件防止裂紋擴大後發生疲勞折斷,釀成設備事故。
3、塑性和脆性斷裂
機件在斷裂前,一般是先出現塑性變形,然後脆斷,也有可能沒有明顯的塑性變形過程就出現斷裂。在實際工作中,要通過提高備件的質量和嚴格遵守設備操作規程來解決這一問題。
4、腐蝕
設備在環境介質(如水、空氣、酸、鹽溶液及其他氣體等)的作用下發生的損壞過程,稱為金屬腐蝕。
5、蠕變
機件在高溫下承受一定的應力時,會隨著作用時間延長而使塑性變形不斷增加,這種塑性變形增加的過程稱為蠕變。一般情況下是採用在鋼中加入合金元素(如鎢、鉬、釩或少量的鉻鎳等),或採取其他一些防護措施等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四、設備劣化對策
(一)、設備劣化原因
根據對上述劣化表現形式的分析,造成設備劣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設備本體方面。在設計上有材質選擇不當、結構上不合理,形狀不好等問題,同時也有選擇的零部件強度不夠、安全系數過小等問題;在製造上有的材質有先天性的缺陷,個別零部件存在材質不符合設計要求,加工精度不高,裝配質量差,零件性能低下等問題;在安裝上存在安裝質量低,水平標高不好,中心軸線不正,基礎質量不好,調試質量差,間隙調整不當等問題。
2、TPM設備管理方面。在維護保養上存在著「5S」進行的不徹底,點檢不當、潤滑不良,保溫不好,防潮濕不良等問題;在檢修工作上存在著檢修質量差,部件更換不及時,未按計劃檢修等問題。
3、在TPM生產管理方面。在管理上存在著管理不到位,點檢作業不及時等問題;在操作上存在著不按設備操作規程操作,超負荷運轉,拼設備等問題。
4、在工作環境方面。在工作環境上存在著防腐蝕、抗高溫等環保措施不力;意外碰撞;自然災害等問題。
(二)、設備劣化原因的分析
1、給油
潤滑工作要注意下面三個問題:其一是選擇適當的油種。因油質有一定的粘度,要根據滑動面的材質、接觸壓力及滑動速度來選擇適當的油質,油質選擇的不正確有可能會導致設備因潤滑不良而急劇停止;其二是選擇適當的給油量。油量選擇要適中,油量過大會造成滑動不良,油量不足又會造成供油中斷,導致發生重大事故。其三是選擇適當的給油周期,它和油量有很大的關系。因此,給油工作必須按標准要求正確給油。
2、灰塵
灰塵是設備的大敵。生產現場的細小灰塵能造成使油質變壞,燒壞機件,致使操作失靈,使金屬表面粗糙,成品表面出現瑕疵等問題。由此可見,清掃、清潔工作對設備的重要程度.
3、螺栓鬆弛
螺栓鬆弛可以使連接部位出現震動和抖動現象,造成設備的運轉部位有規則的自由運動,也不能使相關部位有效地承受應力和反復的沖擊力。因此,擰緊螺栓也是設備管理的重環節。
4、受熱
生產中常常產生熱能,這些熱能往往使一些設備,尤其使電氣設備和電氣元件產生變形或性能變壞。要在蓄熱的地方採取必要的散熱措施,防止產生短路、燒熔等劣化現象。
5、潮濕
要注意環境濕度對一些金屬製品、電氣裝置和潤滑設備來說,容易產生氧化、加劇絕緣材料的腐蝕及阻礙散熱等方面的問題。
(三)、設備劣化的預防對策
設備劣化預防對策,主要是研究預防劣化、測定劣化和修復劣化三個方面的問題。
1、防止劣化發生
為了防止劣化產生,保證設備正常運行,對設備進行日常維護和保養是十分必要的。要把預防設備的精度和性能發生劣化放在首位,要通過改善設備的運行條件、循環條件及供油狀況,合理操作和使用設備,保持設備的清潔,來預防和延緩劣化的發生。
2、掌握設備的劣化狀況
無論我們怎樣的精心操作和使用設備,劣化都不可能避免的要發生。專職點檢員通過對設備的點檢及時掌握設備劣化的狀態,並根據設備劣化的程度來判斷是採取預防維修還是事後維修。
3、及時修復設備劣化
經過點檢測定設備劣化程度以後,可以根據其剩餘壽命的情況決定採取哪種維修方式。但是,即使是再精心再周全的修理也不能使其性能恢復到原設計水平,從這種意義上講,設備的絕對劣化已經發生,並且再逐漸擴大,直到設備突發損壞和報廢。
4、對設備進行改進維修
為了預防設備劣化發生,對其進行改進維修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採取對設備本身的架構,對零部件的材質或製造工藝、公差配合,對設備運行的外部條件進行改進等一系列手段,來延長零部件的使用壽命及提高設備本身的工作性能。
5、改進原設計上的不足
當設備的劣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設備已經喪失了使用功能時,必須對設備進行報廢及更新。為了防止設備劣化的發生,還要加強設備的可靠性管理,在設備設計和製造階段就要考慮防止設備劣化問題。
綜上所述,只有進行TPM設備分析,找出根源,實施對策對根源進行消除,才能夠讓設備更好的進行生產,保證產品的質量。
I. 設備劣化趨勢分析的作用有哪些
設備聯化趨勢分析的作用的話,可以更好地促進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