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以後可以干什麼工作啊
進入設計院進行水暖圖紙設計
進入建設單位進行預算結算
進入施工單位進行水暖施工管理
進入監理單位進行水暖施工監督檢查
等等
就業范圍廣泛
B.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後以後出來一般會干什麼啊
我不是前輩啊。。我們學校這個專業出來一般去設計院,規劃院,一些大集團的建設單位,我的同學回長慶油田建設處了;我覺的一些甲方單位到更好些,像房地產之類的。。呵呵
C.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畢業後都干什麼 做什麼工作
施工機械的組織,環境檢測。還有環境工程師,時下的職業!我是施工類的,工作好找,你應該也不會差的,因為建築的就業是沒有問題的。
D.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是什麼
我就是這個專業畢業的。這個詞在98年以前就是「暖通」專業,在99年更名為「建築環境與設備」。所學專業的內容主要是製冷、供暖、空調、鍋爐、通風以及給排水等。隸屬於城建系的,我個人專業還是不錯的,找工作不難。
E.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這個專業是幹嘛的,以後做什麼工作
也就是已前的通風工程,學的是空氣調節,如中央空調,通風,排煙,空氣凈化,給排水也學一點,偏重是中央空調設計。
以後可以到設計院做暖通設計,給排水設計,也可以到建築施工單位做建築,走向是,暖通工程師、給排水工程師,建築單位是做施工技術員,後走向項目經理。
F.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是干嗎的
我們是「綠色建築師」---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 作者:欒東昕 「原來生活可以更美的。」
借用某知名空調公司的一句廣告詞作為本文的開始並不是偶然,因為空調系統本來就是我們的專業課之一。實際上我們從事的行業正是在充分了解人體對於建築環境的生理要求的基礎上,通過對建築環境的溫度、濕度、潔凈度等空氣品質的嚴格要求、控制,從而營造出最適宜人類生活和居住的建築物環境。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的職業可以稱為「綠色建築師」。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在行業內的俗稱是「暖通」,再俗一點就是「水暖電」。在國外為HVAC(Heating,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oning),分別代表了幾個主要發展方向:供暖(當然也包括製冷)、通風、空氣調節。
傳統上,人們對於建築行業的認識就是建築師或者結構工程師。而事實上,一個建築物的誕生需要的是建築師的藝術創意,結構工程師的可行性論證,還有就是建築環境設備工程師創造出的使用環境。以電腦為類比,建築師負責的是電腦技術的發展方向,結構工程師負責把建築師的成果應用在電腦上,而環境設備工程師則要創造出最友好的用戶界面和操作系統。三者中,前兩個相當於硬體部分,後者是軟體,直接和用戶對話。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於自己居住的建築物最直接的感受通常是由設備工程師營造出來的,可以說建築環境設備工程師是建築物和使用者之間的橋梁。
說在這里,有人要問,還有一個叫「環境工程」的專業,兩者一樣嗎?有區別嗎?
環境工程培養的是具備水、氣、固體廢物等污染防治和給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規劃和水資源保護等方面的知識,能從事環境污染的防治、環境監測和水質污染治理工程的研究設計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其解決問題的手段偏重於化學,而且大多從大局著眼,如整個城市的布局規劃。而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要解決的是建築物內部環境問題,且多使用物理方法,更多是具體到某座建築物,甚至某個房間。這下,你該大致明白了吧?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是一個古老的學科。早在我們的祖先開始對茹毛飲血,櫛風沐雨的生活感到不滿意,爬出潮濕陰冷的洞穴,試著用雙手為自己建造一個可以冬暖夏涼、乾燥舒適的居住地的時候,這個「學科」就無意識地誕生了。
同時,它又是一個嶄新的學科。從茅屋棚舍、吊角小樓,到摩天大廈、「智能化」建築,人類對於「住」這一基本的生存條件的追求從就來沒有止步。實際上在21世紀,使用者對於建築物的要求已經不只是「遮風避雨」這樣簡單,而是如何才能住得舒服,住得安全,住得放心。這才是未來建築的發展方向。
一方面,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為其提供了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也提出了新的問題。另一方面,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向縱深發展,推動了新材料、新工藝等工程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引例為證: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SARS疫情使得人們對自己居住的環境空間又有了新的認識。「恨不得身邊所有的東西都能消毒。」於是有關「SARS病毒可以通過空調通風系統傳播」的說法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恐慌(相關資料可搜索香港的淘大花園集體感染案例和台北和平醫院集體感染案例)。那麼,空調能不能傳染疾病呢?學過建築環境學或者學科基礎的人會了解,是可以的,但不是SARS,譬如軍團病。這一時期的發問促成了建環的一個新發展方向——建築潔凈技術。是否利於健康這個問題從此成為評判建築物好壞的重要標准了。 另外, 2005年,一場名為「26度空調節能行動」的民間環保組織的自發行動得到了廣泛的回應。無獨有偶,國家也提出要建設節約型社會。看似巧合,實際上這是歷史的必然。
從發達國家目前的狀況看,美、日、歐這些國家目前能源的三分之一以上耗費在空調暖通等建築環境設備上,從而可以預測即將進入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中國的未來狀況。因此,如何提高建築環境設備的效率,節約能源,改善建築物的環境質量,減少其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已經成為我們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以防患於未然。這就是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的另一個發展方向——建築節能,這種節能不僅僅是空調系統,還包括照明、採光、供熱等等,最終要達到建築物的整體節能,即所謂的「綠色建築」。估計未來,因為建環細分後,會出現暖通節能工程師、暖通節能測評師、建築節能監理等新職業。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杜工部千年之前的願望早已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這其中主要的力量是建築師。而代表著建築的發展方向的「舒適、健康、便捷、安全、環保、節能」的「綠色建築」夢想的實現就要靠我們了,未來的綠色建築師。
類別:該專業在學習安排上,各所院校的側重點不同,甚至關於它的類別問題也一直留有爭論。從專業的名稱上看,它應該屬於土建類,畢竟這個專業的任務就是從人與環境的角度去改造傳統的建築學專業,增加它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它的實現手段,即設備本身的設計、製造、改進、維修,這些又與機械熱能密不可分。於是,有些院校把它歸在土建類,有些則歸在機械類。
G.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學的是什麼以後畢業了做什麼工作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專業簡介:本專業主要培養從事暖通空調(包括供熱、通風、空調、城市熱力網、建築給水排水及消防工程等)的設計、研究、管理和開發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通過本專業的培養教育,畢業生將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良好的人文科學基礎及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並掌握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能,具有對各種建築環境設備系統進行設計、施工調試和運行管理的能力。
主幹課程: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傳熱學、流體輸配管網、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建築環境學、供熱工程、通風空調、建築熱源、空調冷源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從事工程設計與施工、安全生產與監督、物業設備運行與管理、建築設備工程監理等工作。可在政府部門、城市規劃和市政管理部門及環保部門從事技術與管理(供熱、供水和供氣)工作;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在專業設計院所從事設計、研發工作;在中外資企業從事設備研發、技術支持、工程施工等工作。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H.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是個什麼專業
主要介紹暖通空調、燃氣工程、建築給排水、建築電氣、建築消防工程等系統和設備的工作原理、系統構成、分類及其在國民經濟和建築物中的重要作用。《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概論》吸收了近年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最新科學技術成果,信息量大、編排合理、論述清晰
I.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是學什麼的
基礎課:高等數抄學、線性襲代數、外語、建築力學、建築材料、建築工程測量、計算及文化基礎、工程制圖、法律基礎、哲學、體育等。
專業課: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傳熱學、建築環境學、建築概論、空調與製冷、供熱工程、建築給排水工程、建築供配電、建築設備自動化、建築電工電子基礎、流體管道網路、管道工程、水暖工程專業英語、水暖工程計算機輔助設計、水暖工程施工與組織、給排水工程預算、工業與民用供電、電氣照明、電氣專業英語、電氣工程計算機輔助設計、電氣工程預算、電氣施工技術與組織。
專業特色:能夠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築室內環境、暖通空調、建築給排水、建築電氣等公共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和運行管理。並具有初步的應用、研究、開發能力。
畢業生主要工作領域:設計、研究、安裝、物業管理、投資及在工業企業從事技術與管理工作。
本人就是這個專業畢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