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鑄造廠都有哪些工藝
1. 普通砂型鑄造:這種工藝使用砂作為鑄模材料,也被稱為砂鑄、翻砂。砂型鑄造分為濕砂型、干砂型和化學硬化砂型三類。盡管砂模成本較低,因為沙子可以重復使用,但其製作耗時且砂模本身不能重復使用,需在破壞後才能取出成品。
2. 砂型(芯)鑄造方法:包括濕型砂型、樹脂自硬砂型、水玻璃砂型、干型和表干型、實型鑄造、負壓造型等。
3. 砂芯製造方法:砂芯的製造根據其尺寸、形狀、生產批量及具體生產條件來選擇。在實際生產中,砂芯製造分為手工制芯和機器制芯。
4. 脫蠟鑄造法:這種方法首先用蠟復制所需的鑄造物品,然後將其浸入含陶瓷(或硅溶膠)的池中並乾燥,使蠟製品外覆上一層陶瓷外膜。重復此過程,直到外膜足夠堅固以支撐鑄造過程(約1/4英寸到1/8英寸厚)。隨後,熔解模中的蠟並移除鑄模。鑄模需要經過多次高溫處理以增強硬度,然後才能用於鑄造。
5. 消失模鑄造(實型鑄造):這種方法涉及製作與鑄件尺寸和形狀相似的石蠟或泡沫模型,將其粘結成模型簇,並刷塗耐火塗料後烘乾。接著,將模型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動造型,在負壓下澆注金屬,使模型氣化,金屬液體占據模型位置,凝固冷卻後形成鑄件。
6. 精密鑄造:精密鑄造是指獲得尺寸精確和表面光潔度高的鑄件的工藝。與傳統的砂型鑄造相比,精密鑄造能夠提供更精確的鑄件尺寸和更好的表面光潔度。例如,合肥的權盛機械目前擁有5條消失模生產線,年產鑄鋼件7000噸,鑄鐵件5000噸。該公司的技術團隊自2000年起一直專注於鑄造工藝技術和生產,對復雜結構件、小批量生產或新品開發試制擁有專業的技術力量,並能為客戶提供免費建議,從鑄造和加工工藝角度優化產品結構和性能。
2. 常用的鑄造方法有哪些
鑄造是人類掌握比較早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已有約6000年的歷史。中國約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間已進入青銅鑄件的全盛期,工藝上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鑄造是將液體金屬澆鑄到與零件形狀相適應的鑄造空腔中,待其冷卻凝固後,以獲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被鑄物質多為原為固態但加熱至液態的金屬(例:銅、鐵、鋁、錫、鉛等),而鑄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屬甚至陶瓷。因應不同要求,使用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主要有砂型鑄造和特種鑄造2大類。
1 普通砂型鑄造,利用砂作為鑄模材料,又稱砂鑄,翻砂,包括濕砂型、干砂型和化學硬化砂型3類,但並非所有砂均可用以鑄造。好處是成本較低,因為鑄模所使用的沙可重復使用;缺點是鑄模製作耗時,鑄模本身不能被重復使用,須破壞後才能取得成品。
1.1 砂型(芯)鑄造方法:濕型砂型、樹脂自硬砂型、水玻璃砂型、干型和表干型、實型鑄造、負壓造型。
1.2 砂芯製造方法:是根據砂芯尺寸、形狀、生產批量及具體生產條件進行選擇的。在生產中,從總體上可分為手工制芯和機器制芯。
2特種鑄造,按造型材料又可分為以天然礦產砂石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種鑄造(如熔模鑄造、泥型鑄造、殼型鑄造、負壓鑄造、實型鑄造、陶瓷型鑄造等)和以金屬為主要鑄型材料的特種鑄造(如金屬型鑄造、壓力鑄造、連續鑄造、低壓鑄造、離心鑄造等)兩類。
2.1 金屬模鑄造法
利用熔點較原料高的金屬製作鑄模。其中細分為重力鑄造法、低壓鑄造法和高壓鑄造法。
受制於鑄模的熔點,可被鑄造的金屬也有所限制。
2.2 脫蠟鑄造法
這方法可以為外膜鑄造法和固體鑄造法。
先以蠟復制所需要鑄造的物件,然後浸入含陶瓷(或硅溶膠)的池中並待乾,使以蠟制的復製品覆上一層陶瓷外膜,一直重復步驟直到外膜足以支持鑄造過程(約1/4寸到1/8寸),然後熔解模中的蠟,並抽離鑄模。其後鑄模需要多次加以高溫,增強硬度後方可用以鑄造。
此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確性,更可用作高熔點金屬(如鈦)的鑄造。但由於陶瓷價格頗高,而且製作需要多次加熱和復雜,故成本頗為昂貴。
3. 金屬的鑄造成型工藝包括哪些鑄造方法
主要有砂型鑄造和特種鑄造2大類。
1 普通砂型鑄造,利用砂作為鑄模材料,又稱砂鑄,翻砂,包括濕砂型、干砂型和化學硬化砂型3類,但並非所有砂均可用以鑄造。好處是成本較低,因為鑄模所使用的沙可重復使用;缺點是鑄模製作耗時,鑄模本身不能被重復使用,須破壞後才能取得成品。
1.1 砂型(芯)鑄造方法:濕型砂型、樹脂自硬砂型、水玻璃砂型、干型和表干型、實型鑄造、負壓造型。
1.2 砂芯製造方法:是根據砂芯尺寸、形狀、生產批量及具體生產條件進行選擇的。在生產中,從總體上可分為手工制芯和機器制芯。
2特種鑄造,按造型材料又可分為以天然礦產砂石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種鑄造(如熔模鑄造、泥型鑄造、殼型鑄造、負壓鑄造、實型鑄造、陶瓷型鑄造等)和以金屬為主要鑄型材料的特種鑄造(如金屬型鑄造、壓力鑄造、連續鑄造、低壓鑄造、離心鑄造等)兩類。
2.1 金屬模鑄造法
利用熔點較原料高的金屬製作鑄模。其中細分為重力鑄造法、低壓鑄造法和高壓鑄造法。
受制於鑄模的熔點,可被鑄造的金屬也有所限制。
2.2 脫蠟鑄造法
這方法可以為外膜鑄造法和固體鑄造法。
先以蠟復制所需要鑄造的物件,然後浸入含陶瓷(或硅溶膠 )的池中並待乾,使以蠟制的復製品覆上一層陶瓷外膜,一直重復步驟直到外膜足以支持鑄造過程(約1/4寸到1/8寸),然後熔解模中的蠟,並抽離鑄模。其後鑄模需要多次加以高溫,增強硬度後方可用以鑄造。
此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確性,更可用作高熔點金屬(如鈦)的鑄造。但由於陶瓷價格頗高,而且製作需要多次加熱和復雜,故成本頗為昂貴。
成型工藝
1.重力澆鑄:砂鑄,硬模鑄造。依靠金屬自身重力將熔融金屬液澆入型腔。
2.壓力鑄造:低壓澆鑄,高壓鑄造。依靠額外增加的壓力將熔融金屬液瞬間壓入鑄造型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