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軸承與軸配合的公差等級
軸承與軸的配合公差等級在工業應用中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軸承配合選擇過渡配合,這能有效避免內圈與軸的最小極限尺寸配合時產生不必要的內圈滾動和對軸面的損害。盡管在特殊情況下,選擇過盈配合是可行的,但這較為罕見,通常以不超過3絲的過盈量為宜。配合精度等級一般選擇6級,考慮到材料和加工工藝,7級有時顯得偏底,而5級配合則需通過磨削來實現。
在實際操作中,軸承內圈與軸配合時選用k6等級,外圈與孔配合時則選擇K6或K7等級,以確保穩定性和適當的緊固度。不同配合等級在公差標准上的應用也有其特點。當軸承內徑公差帶與軸公差帶構成配合時,原本的過渡配合會變為過盈配合,但過盈量相對較小。而軸承外徑公差帶則需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與H6、H7、J6、J7、Js6、Js7等配合等級,確保適當的固定性和可調整性。
在實際使用中,配合的選擇需綜合考慮軸的熱脹問題以及軸承的大小和使用頻率。對於常拆卸的軸,過渡配合足以滿足需求。而對於軸承,考慮到軸材料的熱脹效應,大尺寸的軸承應選擇-0.005~0的間隙配合,最大不超過0.01的間隙配合更為適宜。在動圈過盈和靜圈間隙的使用場景中,選擇適當的配合等級至關重要。
配合公差(fit tolerance)定義了組成配合的孔、軸公差之和,表示允許間隙或過盈的變動量。配合公差的大小直接關繫到孔和軸的配合精度,而配合公差帶的大小和位置則反映了孔和軸的配合精度和性質。配合公差的選取需根據軸承的精度等級和與之相配合的軸或軸承座孔的公差等級來確定。
在選擇公差等級時,考慮到軸承與軸的配合關系,與P0級精度軸承配合的軸通常採用IT6公差等級,軸承座孔採用IT7等級。對旋轉精度和穩定性有較高要求的場合,如電動機等,應選擇軸為IT5,軸承座孔為IT6。配合公差的選擇應考慮軸承的載荷類型和大小,以及軸的公差帶和外殼孔的公差帶,確保在不同使用場景下獲得最佳的配合效果。
對於軸承座結構的選擇,除非有特殊需求,整體式結構是首選,以確保與軸承的緊密配合。在裝配困難或方便性成為主要考慮因素時,可能採用剖分式軸承座,但需注意,其不適用於緊配合或精密配合的場合,例如K7和比K7更緊的配合,或公差等級為IT6或更精密的座孔。
B. 機械圖紙中軸承兩端標注 G3/4 是什麼意思
你好!
G3/4表示尺寸代號3/4英寸(每25.4內的牙數14)非螺紋密封的圓柱管螺紋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C. 軸承的英制尺寸與公稱尺寸如何換算
公稱直徑又叫「名義直徑」,即不是內徑,也不是外徑,只是為了說起來方便,同樣的公稱直徑,不同材料的管子,內外經是不同的。譬如,二分管(1/2英寸=12.7mm,又叫14mm管)有Φ14×3和Φ14×2兩種,3和2分別是管子的壁厚,為此國家標准GB8163-87和GB2270-80對無縫鋼管和不銹鋼無縫鋼管做了相應的規定,其內外經都已經標准化了,可以查閱相關手冊。
所以說,知道公稱直徑還不能確定其內外經,必須確定是什麼材料的,再對應相關標准來確定其內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