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反坦克槍有什麼用
步兵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在衛國戰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被視為「勝利武器」。有些說法稱蘇軍在二戰中研製過其他型號的反坦克槍,它們
要麼是子虛烏有,要麼就是把英國援助的「波伊斯」反坦克槍也算進去了。
【背景】蘇聯有關反坦克槍的研製工作早在戰前就已經開始了。試驗了幾種型號,主要有魯卡尼克夫反坦克步槍,以及克徹夫斯基反
坦克槍(口徑37mm,蘇聯將其算作反坦克槍)。但蘇聯軍方領導層誤認為德軍開始裝備大量新型坦克,這種坦克裝甲厚,火力猛,用45mm反
坦克炮都無法擊穿其裝甲,反坦克槍就更對付不了了。所以反坦克槍的研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所有的試驗槍都沒有投入實際生產。
衛國戰爭爆發後,蘇軍在戰斗中發現德軍裝備的坦克裝甲防護並不強:Pz.KpfwIII和Pz.KpfwIV中型坦克可以用反坦克炮輕而易舉
的擊毀;Pz.KpfwII和Pz.Kpfw38(t)輕型坦克甚至可以用12.7mmDShK重機槍的穿甲彈打穿。但是蘇軍步兵沒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開發】1941年7月,蘇聯軍方委託頗有名望的武器設計師捷格加廖夫和西蒙諾夫盡快開發出適合步兵使用的反坦克步槍,要求使用
1939/40年試驗的14.5X114mm彈(B-32彈頭:重64g,初速1000m/s)。在此期間,一線部隊臨時裝備繳獲的德軍7.92mmPzB-39反坦
克槍。一個月後,V.A.捷格加廖夫設計局和S.G.西蒙諾夫設計局分別交出了自己的原型槍,口徑都是14.5mm,使用相同的彈葯。兩種槍的測
試結果都很出色,難分仲伯,最後全被採納,於1941年8月投入量產。
不同反坦克槍彈葯的比較(第二排左為波伊斯馬克I型,第三排右為蘇聯14.5mm穿甲彈)
【生產】捷格加廖夫設計的反坦克步槍叫做PTRD,該槍採用螺旋式槍機,凸起閉鎖,手動裝填,自動拋殼。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廉
,便於大量生產。1941年內生產了大約600支,到1942年底產量已經高達18.4萬支,其後一直保持著很高的年產量。1945年1月開始逐步停產
。
西蒙諾夫設計的槍叫做PTRS,該槍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回轉式槍機,槍管上鑽有氣孔,5發彈倉供彈。相比之下,西蒙諾夫PTRS反
坦克步槍結構復雜,生產工時比PTRD長。1942年1月時,PTRS只生產出77支。但是到了1942年底,產量猛增至63308支。
蘇聯的這兩種反坦克步槍在戰爭中的總產量超過了40萬支,堪稱世界上產量最高的反坦克槍。
【實戰】兩種反坦克槍從1941年10月起供應部隊,在保衛莫斯科的戰役中投入使用。裝備它的反坦克小組在戰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防禦戰中,蘇軍把反坦克小組布置在步槍排中間和步兵連主陣地側翼,德軍坦克威脅較大的區域。另外還有一種類似國際象棋盤的布局,每
隔50-100米設置一支反坦克槍,形成密集交叉火力。
二戰時曾任德軍坦克兵的R.麥倫辛回憶道:「蘇軍的反坦克火力很猛,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幾乎每個俄國兵手裡都有一支反坦克槍或者
一門反坦克炮。俄國人精心地配置這些反坦克武器,它們的火力簡直覆蓋了整個戰場。」
蘇軍反坦克槍小組庫爾斯克前線
隨著德軍使用更強的中型和重型坦克,從1942年夏天起,蘇軍反坦克步槍對德軍坦克的直接毀傷作用逐步減弱,但對輕型坦克和裝甲
車,以及其他機動車還是相當有效的。此外,蘇軍轉而使用反坦克槍射擊德軍的碉堡、防禦工事和機槍掩體,參加逐個房屋的爭奪戰。在某
些情況下,甚至射擊空中目標。
訓練中的第23近衛步兵師反坦克小組1942年9月1日卡累利阿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