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避免鑄造出現的氣孔
避免鑄造出現氣孔的措施有:
1、控制金屬液的含氣量,熔煉金屬時,要盡量減少氣體元素溶入金屬液中,主要取決於所用原材料,合理的熔煉操作和合適的熔煉設備。
2、減少砂型(芯)在澆注時的發氣量。
3、採用一定的措施使澆注時產生的氣體容易從砂型中排出。如保證砂型有必須的透氣性,多扎出氣孔,使用薄壁或空心和中間填焦炭的砂芯,避免大平面在水平澆注位置,設置出氣口,適當的提高澆注溫度和注意引氣等。
4、提高氣體進入金屬液的阻力。例如保證直澆道有所需的高度和金屬液在型內的上升速度,在砂芯(型)表面實用塗料以減小砂型(芯)表面孔隙等。
5、澆築時保證受熱均勻。例如呋喃樹脂粘結劑鑄型,對澆注溫度很敏感,小於1350度不會出現熱皮下氣孔,型腔各部分受熱程度不同也會在熱區產生熱皮下氣孔,所以澆注系統應將金屬液分散引入型腔,使其熱場均勻,縮短充型金屬液流動距離,不使型腔局部受熱過劇而使呋喃樹脂分解。
(1)鑄造澆水口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一、侵入性氣孔這種氣孔的數量較少,尺寸較大,多產生在鑄件外表面某些部位,呈梨形或圓球形。主要是由於鑄型或砂芯產生的氣體侵入金屬液的未能逸出而造成。
防止措施:
(1)減少發氣量:控制型砂或芯砂中發氣物質的含量,濕型砂的含水量不能過高,造型與修模時脫模劑和水用量不宜過多。砂芯要保證烘乾,烘乾後的砂芯不宜存放太長時間,隔天使用的砂芯在使用前要回爐烘乾,以防砂芯吸潮,不使用受潮、生銹的冷鐵和芯撐等。
(2)改善型砂的透氣性,選擇合適的型空緊實度,合理安排出氣眼位置以利排氣,確保砂芯通氣孔道暢通。
(3)適當提高澆注溫度,開排氣孔和排氣冒口等,以利於侵入金屬液的氣體上浮排出。
二、析出性氣孔這種氣孔多而分散,一般位於鑄件表面往往同批澆注的鑄件大部分都發現有。這種氣孔主要是由於在熔煉過程中,金屬液吸收的氣體在凝固前未能全部析出,便在鑄件中形成許多分散的小氣孔。
防止措施:
(1)採用潔凈乾燥的爐料,限制含氣量較多的爐料使用。
(2)確保「三干」:即出鐵槽、出鐵口、過橋要徹底烘乾。
(3)澆包要烘乾,使用前最好用鐵液燙過,包中有鐵液,一定要在鐵液表面放覆蓋劑。
(4)各種添加劑(球化劑、孕育劑、覆蓋劑)一不定期要保持乾燥,濕度高的時候,要烘乾後才能使用。
B. 精密鑄造澆口杯如何設計才好
精鑄的澆口杯設計,不能一概而論如何設計是好。根據個人經驗,這個一般是根據產品(鑄件)材質,產品形狀及裝焊方式來確定。一般鋁件的薄壁件,壓力頭夠了,就基本上能保證產品的質量,澆口杯不必過大。若為鑄鋼件,厚大的產品,且內澆口尺寸較大時,除了考慮保證足夠的壓力頭外,還應該保證鑄件在收縮後,橫澆道能夠提供足夠的壓力頭。經驗上來講,鑄鋼件的澆口杯的直徑,一般取橫澆道的1.2~1.5倍。
C. 球墨鑄鐵出現白口怎麼處理
鑄件冷卻時,表層及薄截面處,往往產生白口。白口組織硬而脆、加工性能差、易剝落。因此必須採用退火(或正火)的方法消除白口組織。
退火工藝為:加熱到550-950℃保溫2~5 h,隨後爐冷到500—550℃再出爐空冷。在高溫保溫期間 ,游高滲碳體和共晶滲碳體分解為石墨和A,在隨後護冷過程中二次滲碳體和共析滲碳體也分解,發生石墨化過程。由於滲碳體的分解,導致硬度下降,從而提高了切削加工性。
(3)鑄造澆水口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組成成分
鑄鐵是含碳量大於2.11%的鐵碳合金,由工業生鐵、廢鋼等鋼鐵及其合金材料經過高溫熔融和鑄造成型而得到,除Fe外,還含及其它鑄鐵中的碳以石墨形態析出。
若析出的石墨呈條片狀時的鑄鐵叫灰口鑄鐵或灰鑄鐵、呈蠕蟲狀時的鑄鐵叫蠕墨鑄鐵、呈團絮狀時的鑄鐵叫可鍛鑄鐵或碼鐵、而呈球狀時的鑄鐵就叫球墨鑄鐵。
球墨鑄鐵除鐵外的化學成分通常為:含碳量3.0~4.0%,含硅量1.8~3.2%,含錳、磷、硫總量不超過3.0%和適量的稀土、鎂等球化元素。
注意事項
(一)嚴格要求化學成分,對原鐵液要求的碳硅含量比灰鑄鐵高,降低球墨鑄鐵中錳,磷,硫的含量。
(二)鐵液出爐溫度比灰鑄鐵更高,以補償球化,孕育處理時鐵液溫度的損失。
(三)進行球化處理,即往鐵液中添加球化劑。
(四)加入孕育劑進行孕育處理。
(五)球墨鑄鐵流動性較差,收縮較大,因此需要較高的澆注溫度及較大的澆注系統尺寸,合理應用冒口,冷鐵,採用順序凝固原則。
(六)進行熱處理。
①退火。得到鐵素體基體,提高塑性、韌性,消除應力,改善切削性能。
②正火。得到珠光體基體,提高強度和耐磨性。
③調質。獲得回火索氏體的基體組織,以及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如主軸、曲軸、連桿等。
④等溫淬火。使外形復雜且綜合性能要求高的零件獲得下貝氏體的基體組織,以及高強度、高硬度、高韌性等綜合力學性能,避免熱處理時產生開裂,如主軸、曲軸、齒輪等。
D. 鑄造澆水為什麼會澆漏
由於鑄造產生的疏鬆造成鑄件有裂紋狀組織結構,形成原因:鋁水溫度過低,脫氣不好,合金化學成份不合格,澆注系統、冒口、冷鐵、補貼等設置不當,鑄件結構不合理,冒口與鑄件連接不合理,補縮效果差,內澆道尺寸或位置不當,合金中雜質元素含量過多,使凝固溫度間隔增大。產生後,往往在機加工後才發現問題。
E. 鑄造用擋渣棉的使用方法
澆築前放在澆包包嘴位置,然後撒集渣劑,開始澆築
F. 熔模鑄造的工藝過程〈一共八個.及過程說明〉
熔模鑄造又稱失蠟鑄造,包括壓蠟、修蠟、組樹、沾漿、熔蠟、澆鑄金屬液及後處理等工序。失蠟鑄造是用蠟製作所要鑄成零件的蠟模,然後蠟模上塗以泥漿,這就是泥模。泥模晾乾後,放入熱水中將內部蠟模熔化。將熔化完蠟模的泥模取出再焙燒成陶模。一經焙燒。一般制泥模時就留下了澆注口,再從澆注口灌入金屬熔液,冷卻後,所需的零件就製成了。
G. 鋁合金壓鑄模具出現粘模如何處理
由於金屬銅、鋅、鋁及鋁合金具有很好的流動性和可塑性,而且鑄造加工是在有壓力的壓鑄機中鑄造,因此鋁壓鑄件可以做出各種較復雜的形狀,也可作出較高的精度和光潔度,從而很大程度的減少了鑄件的機械加工量和金屬銅、鋅、鋁或鋁合金的鑄造餘量,不僅節約了電力、金屬材料、還大大節約了勞動成本;而銅、鋅、鋁及鋁合金具有優良的導熱性,較小的比重和高可加工性;從而壓鑄件被廣泛應用於汽車製造、內燃機生產、摩托車製造、電動機製造、油泵製造、傳動機械製造、精密儀器、園林美化、電力建設、建築裝飾等各個行業。
傳統壓鑄工藝主要由四個步驟組成,或者稱做高壓壓鑄。這四個步驟包括模具准備、填充、注射以及落砂,它們也是各種改良版壓鑄工藝的基礎。在准備過程中需要向模腔內噴上潤滑劑,潤滑劑除了可以幫助控制模具的溫度之外還可以有助於鑄件脫模。然後就可以關閉模具,用高壓將熔融金屬注射進模具內,這個壓力范圍大約在10到175兆帕之間。當熔融金屬填充完畢後,壓力就會一直保持直到鑄件凝固。然後推桿就會推出所有的鑄件,由於一個模具內可能會有多個模腔,所以每次鑄造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多個鑄件。落紗的過程則需要分離殘渣,包括造模口、流道、澆口以及飛邊。這個過程通常是通過一個特別的修整模具擠壓鑄件來完成的。其它的落紗方法包括鋸和打磨。如果澆口比較易碎,可以直接摔打鑄件,這樣可以節省人力。多餘的造模口可以在熔化後重復使用。通常的產量大約為67%。
高壓注射導致填充模具的速度非常快,這樣在任何部分凝固之前熔融金屬就可填充滿整個模具。通過這種方式,就算是很難填充的薄壁部分也可以避免表面不連續性。不過這也會導致空氣滯留,因為快速填充模具時空氣很難逃逸。通過在分型線上安放排氣口的方式可以減少這種問題,不過就算是非常精密的工藝也會在鑄件中心部位殘留下氣孔。大多數壓鑄可以通過二次加工來完成一些無法通過鑄造完成的結構,例如鑽孔、拋光。
H. 對鑄件進行落砂清理時,應注意什麼事項
落砂時應注意開型的溫度。溫度過高,鑄件未凝固,會發生燙傷事故。即使鑄件已凝固,急冷也會使鑄件產生表面硬皮,增加機械加工的困難,或使鑄件產生變形和裂紋等缺陷。落砂過晚,又影響生產效率。一般鑄鐵件的落砂,溫度在400~500℃之間,形狀復雜,易裂的鑄鐵件應在200℃以下落砂。
2.清理鑄件切除澆冒口切除澆冒口的方法,不僅受鑄件材質的限制,而且還受著澆冒口的位置及其與鑄件連接處的尺寸大小的影響。因此,應根據生產的具體情況,選用不同的切割方法。
3、注意鏟除毛刺和飛邊鑄件上的毛刺、飛邊和澆冒口殘跡要鏟除干凈,使鑄件外形輪廓清晰,表面光潔。鏟除時,可用鏨子、風鏟、砂輪等工具進行。許多重要鑄件在清理後還需進行消除內應力的退火,以提高鑄件形狀和尺寸的穩定性。有的鑄件表面還需精整,以提高鑄件表面質量。
I. 銅套沙型鑄造有氣孔怎麼回事
找鑄件訂單,學鑄造技術,請登錄:鑄件訂單網
銅套鑄造的方法:
1、砂型鑄造生產中用得最普遍的方法是砂型鑄造,它具有適應性廣、生產准備比較簡單等優點。但用此法生產的鑄件,其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及內部質量遠不能滿足機械零件的要求,而且生產過程較復雜,實現機械化、自動化生產又投資巨大,在生產一些特殊零件和特殊技術要求的鑄件時,技術經濟指標較低,因此,砂型鑄造在鑄造生產中的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特種鑄造除砂型鑄造以外,通過改變鑄型材料、澆注方法、液態合金充填鑄型的形式或鑄件凝固條件等因素,形成了多種有別於砂型鑄造的其他鑄造方法。鑄造工作者把有別於砂型鑄造工藝的其他鑄造方法,統稱為特種鑄造。機械製造行業中常見的特種鑄造方法有:
(1)熔模鑄造。它是採用可熔性模型和高性能型殼(鑄型)來鑄造較高尺寸精度和較低表面粗糙度值的無切削或少切削鑄件的方法。
(2)金屬型鑄造。它是採用金屬鑄型提高鑄件冷卻速度、實現一型多鑄、獲得緻密結晶組織的鑄件的方法。
(3)壓力鑄造。它是通過改變液態合金的充型和結晶凝固條件,使液態合金在高壓、高速條件下充填鑄型,並在高壓下成形和結晶,從而獲得精密鑄件的方法。
(4)消失模鑄造。它是將與鑄件尺寸形狀相似的發泡塑料模型粘結組合成模型族,刷塗耐火塗層並烘乾後,埋在於石英砂中振動造型,然後在一定條件下澆注液體金屬,使模型汽化並使金屬液占據模型位置,待金屬液凝固冷卻後形成所需鑄件的方法。
(5)離心鑄造。它是通過改變液態合金的充填鑄型和凝固條件,利用離心力的作用來鑄造套等特殊鑄件的方法。
(6)陶瓷型鑄造。它是通過改變鑄型材料,選用優質耐火材料和粘結劑,用特殊的灌漿成形方法,獲得尺寸精確、表面光滑的型腔,從而獲得厚大精密鑄件的鑄造方法。
(7)低壓鑄造。它是介於重力鑄造(指金屬液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注入鑄型的工藝)與壓力鑄造之間的一種鑄造方法。通過改變充型凝固條件,將液態合金在低壓低速條件下由下而上平穩地充填鑄型,在低壓作用下由上而下順序結晶凝固,從而獲得組織緻密的優質鑄件。
(8)真空吸鑄。它是通過對結晶器(鑄型)內造成負壓而吸人液態合金,並使液態合金在真空中結晶凝固而獲得鑄件的方法。此法改變了液態合金的充型和凝固條件,減少了液態合金的吸氣和氧化,適於用來鑄造棒、筒、套類等優質鑄件。
(9)連續鑄造。它是通過快冷的結晶器,在連續澆注、凝固、冷卻的條件下鑄造管和鑄錠的一種高效生產方法。
(10)擠壓和液態沖壓鑄造。它是鑄造與鍛壓加工的綜合加工方法。
離心鑄造轉速的選擇:
①鑄型轉速應保證銅液進入鑄型,能在離心力作用下形成圓筒。
②充分得用離心力的作用,保證得到良好的鑄件的內部質量。
③在用立式離心鑄造法澆鑄離心鑄造銅套時能充分利用離心力發揮銅液的充型能力和補縮鑄件的能力。
銅套鑄造方法的優缺點:
鑄造方法 優點 缺點
粘土濕砂型鑄造 1、粘土的資源豐富、價格便宜。
2、使用過的粘土濕砂經適當的砂處理後,絕大部分均可回收再用。
3、製造鑄型的周期短、工效高。
4、混好的型砂可使用的時間長。
5、砂型舂實以後仍可容受少量變形而不致破壞,對拔模和下芯都非常有利。 1、混砂時要將粘稠的粘土漿塗布在砂粒表面上,需要使用有搓揉作用的高功率混砂設備,否則不可能得到質量良好的型砂。
2、由於型砂混好後即具有相當高的強度,造型時型砂不易流動,難以舂實,手工造型時既費力又需一定的技巧,用機器造型時則設備復雜而龐大。
3、鑄型的剛度不高,鑄件的尺寸精度較差。
4、鑄件易於產生沖砂、夾砂、氣孔等缺陷。
熔模鑄造 1、可生產形狀復雜、輪廓清晰、薄壁鑄件。其最小鑄出孔的直徑為0.5mm,最小壁厚為0.3mm。
2、鑄件精度高,表面質量好。
3、實現了少、無切屑加工,節省了金屬材料和加工工時。
4、適用於各種合金,尤其適用於高熔點合金及難以切削加工的合金。
5、生產批量不受限制,可實現機械化流水生產。 熔模鑄造工序繁多,工藝過程復雜,生產周期較長(4~15天),鑄件不能太長、太大 (受蠟模易變形及型殼強度不高的限制),質量多為幾十克到幾公斤,一般不超過25kg。鑄件成本比砂型鑄件高。
金屬型鑄造 1、金屬型的熱導率和熱容量大,冷卻速度快,鑄件組織緻密,力學性能比砂型鑄件高1
5%左右。
2、能獲得較高尺寸精度和較低表面粗糙度值的鑄件,並且質量穩定性好。
3、因不用和很少用砂芯,改善環境、減少粉塵和有害氣體、降低勞動強度。 1、金屬型本身無透氣性,必須採用一定的措施導出型腔中的空氣和砂芯所產生的氣體。
2、金屬型無退讓性,鑄件凝固時容易產生裂紋
3、金屬型製造周期較長,成本較高。因此只有在大量成批生產時,才能顯示出好的經濟效果。
壓力鑄造 1、產品質量好:鑄件尺寸精度高,一般相當於
6~7級,甚至可達4級;表面光潔度好,一般相當於
5~8級;強度和硬度較高,強度一般比砂型鑄造提高
25~30%,但延伸率降低約70%;尺寸穩定,互換性好;可壓鑄薄壁復雜的鑄件。
2、生產效率高:機器生產率高,例如國產JⅢ3型卧式冷空壓鑄機平均八小時可壓鑄600~700次,小型熱室壓鑄機平均每八小時可壓鑄
3000~7000次;壓鑄型壽命長,一付壓鑄型,壓鑄鍾合金,壽命可達幾十萬次,甚至上百萬次;易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
3、經濟效果優良:由於壓鑄件尺寸精確,表泛光潔等優點。一般不再進行機械加工而直接使用,或加工量很小,所以既提高了金屬利用率,又減少了大量的加工設備和工時;鑄件價格便易;可以採用組合壓鑄以其他金屬或非金屬材料。既節省裝配工時又節省金屬。 1、壓鑄時由於液態金屬充填型腔速度高,流態不穩定,故採用一般壓鑄法,鑄件易產生氣孔,不能進行熱處理;
2、對內凹復雜的鑄件,壓鑄較為困難;
3、高熔點合金(如銅,黑色金屬),壓鑄型壽命較低;
4、不宜小批量生產,其主要原因是壓鑄型製造成本高,壓鑄機生產效率高,小批量生產不經濟。
消失模鑄造 該鑄造技術對於大部分鑄件適合此鑄造法,對非加工件是一種最合適的鑄造方法。根據鑄件的不同,大部分鑄件成本要低於其他鑄造方法,具有成本低、鑄造速度快、產量大、車間佔地面積小、無污染,屬於國家推廣的綠色鑄造法,無需大量的技術工人在車間內機箱造型,只需一台消失模鑄造設備,一名技術裝箱工人,即可以代替10多名老工藝造型技工。消失模鑄造生產出的鑄件無飛邊毛刺、無扣箱痕跡、無拔模斜度,加工量小、幾何尺寸精確,大大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和粉塵污染。 消失模鑄造也有部分在操作不當時產生的缺點,,,比如組裝模型時,檢測不當造成變形,或者烘乾溫度不當也會造成模型變形;裝箱時工人檢驗塗料層時不細心,塗料層有破損處未檢查出,,在澆注時就會造成鑄件粘砂。
離心鑄造 1、用離心鑄造生產空心旋轉體鑄件時,可省去型芯、澆注系統和冒口。
2、由於旋轉時液體金屬在所產生的離心力作用下,密度大的金屬被推往外壁,而密度小的氣體、熔渣向自由表面移動,形成自外向內的定向凝固,,因此補縮條件好,鑄件組織緻密,力學性能好。
3、便於澆注「雙金屬」軸套和軸瓦,如在鋼套內鑲鑄一薄層銅襯套,可節省價格較貴的銅料。
4、充型能力好。
5、消除和減少澆注系統和冒口方面的消耗。 1、鑄件內自由表面粗糙,尺寸誤差大,品質差。
2、不適用於密度偏析大的合金(如鉛青銅)鎂等輕合金。
陶瓷型鑄造 1、鑄件的表面光潔度高;
2、鑄件的尺寸精度高;
3、可以鑄出大型精密鑄件;熔模鑄造雖能鑄出尺寸精確、光潔度高的鑄件,但由於本身工藝的限制,澆注的鑄件重量一般都較小,最大件只有幾十公斤;而陶瓷型鑄件最大可達十幾噸。
4、投資少,投產快,生產准備周期短。 原材料價格昂貴,由於有灌漿工序,不適於澆注批量大,重量輕,形狀較復雜的鑄件,且生產工藝過程難於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
低壓鑄造 1、鑄造利用率非常高。(85~95%)由於沒有冒口和澆道,澆口較小,因此可以大幅度降低材料費和加工時。
2、獲得完美的鑄件。容易形成方向性凝固,內部缺陷少。
3、氣體、雜物的捲入少。可以改變加壓速度,熔湯靠層流進行充填。
4、可以使用砂制型芯。
5、容易實現自動化,可以多台作業、多工序作業。
6、不受操作者熟練程度的影響。7、材料的使用范圍廣。 1、澆口方案的自由度小,因而限制了產品。(澆口位置、數量的限制,產品內部壁厚變化等)
2、鑄造周期長,生產性差。為了維持方向性凝固和熔湯流動性,模溫較高,凝固速度慢。
3、靠近澆口的組織較粗,下型面的機械性能不高。
4、需要全面的嚴密的管理(溫度、壓力等)
真空吸鑄 1、由於結晶器內的空氣壓力小,減小了金屬液在充型時的吸氣傾向。
2、獲得鑄件的組織緻密、晶粒細小、無氣孔和砂眼等缺陷,使鑄件的機械性能提高。
3、鑄件不用澆口、冒口,減少了金屬的消耗。
4、生產率高,易於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
5、通過控制凝固時間,可以生產不同壁厚的管子。 不能生產形狀復雜的鑄件,且鑄件的內表面不光滑,尺寸不易控制。
連續鑄造 1、由於鑄件冷卻速度快,故組織緻密,力學性能好。
2、不用澆注系統,中空鑄件不用型芯,降低了金屬的消耗,簡化了造型工序,降低了勞動強度,減少了生產佔地面積。
3、設備比較簡單,生產過程易於實現機械化、自動化。
4、連續鑄造幾乎適合於各種合金,如銅合金、鎂合金等。但連續鑄造不適於截面有變化,壁厚不均勻的鑄件的生產,而且銅套的質量較離心鑄造差。 連續鑄造不適於截面有變化,壁厚不均勻的鑄件的生產,而且銅套的質量較離心鑄造差。
擠壓和液態沖壓鑄造
1、無需澆冒系統,金屬液直接澆入型腔,金屬的利用率較高,並且吸氣少,鑄件可進行熱處理。
2、金屬液始終在壓力作用下充型、結晶凝固,補縮效果好,晶粒較細,組織緻密、均勻。
3、模具結構簡單,加工費用較低,壽命較長。
4、其力學性能接近鍛件,且各向性能均勻。
5、工藝簡單,生產率高,勞動強度較低,能源消耗低。
6、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低,加工餘量小,成本便宜。
7、可用於各種鑄造合金和部分變形合金,適應性廣。
塑性稍差。
銅套鑄造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銅套的性質硬度高,耐磨性極好,不易產生咬死現象,有較好的鑄造性能和可切削加工性能,在大氣和淡水中有良好的耐蝕性。由於生產銅套時存在疏鬆多孔的金屬結構,在電鍍過程中,必須嚴格工藝要求。
1、銅套實際表面積比計算的表面積大許多倍,電鍍時沖擊電流密度比一般零件高3倍左右,預鍍的時間也比一般零件長一些。
2、鍍銀時,必須帶電下槽,採用沖擊電流密度在搖動工件的前提下電鍍5min,然後再轉為正常電流密度。
3、預鍍銅時,零件連掛具一起要經常搖動一下,以保證鍍層顏色的均勻一致,防止鍍銀時產生花斑現象影響鍍層外觀質量。
4、各道工序的清洗要徹底,防止殘留在孔隙中的溶液影響下道工序。
離心鑄造銅套常見缺陷及防止措施:
原因 特徵 產生原因 防止措施
淋落 卧式離心鑄造銅套時,銅液如雨淋落下,銅液被強烈氧化,使鑄件內表面不光滑,尺寸不符合要求,甚至難以成形。 鑄型轉速過低,金屬液自由表面最高點質點的離心力mwr小於重力m9,故出現金屬液淋落現象。 可通過提高鑄型轉速防止淋落現象產生。鑄型轉速是離心鑄造的重要工藝因素。轉速過低,除卧式離心鑄造時產生淋落現象,立式離心鑄造會發生金屬液充型不良外,鑄件內還會出現疏鬆、夾渣等缺陷。但轉速過高,鑄造銅套又易出現裂紋、偏析等缺陷,砂型離心鑄件外表面還會形成脹型等缺陷。鑄型轉速太高也會使機器出豌大的振動,使磨損加劇、功率消耗過大等。鑄型轉速的選擇應在保證鑄件成形和質量的前提下,選取最小的轉速。
坍流 卧式離心鑄造銅套時,銅件內表面有合金坍下,造成局部凹下或凸起,或內表面有小金屬瘤凸出,加工後出現縮松。 鑄件尚未完全凝固鑄型就停止轉動,使一部分未凝金屬液產生坍流現象。產生坍流的主要原因是停機過爭。砂型離心鑄造時,在澆注溫度高、砂型局部過熱時,會造成鑄件局部凝固緩慢,鑄型停轉時此部分產生坍流。 鑄型轉動不能停止太早,即不要停機過早。停機時間與鑄銅件的材質、重量及冷卻條件等有關。一般來說,待鑄件凝固後,當鑄件溫度比固相線低l00~3000時才應停機。
備註:在離心鑄造機停電、轉速下降後,觀察其鑄件內表面,如發現局部發亮,則應立即再送電,使離心鑄造機再旋轉。另外,在砂型離心鑄造時,要防止砂型局部過熱。
鑄造銅套和鍛造銅套有區別嗎?鑄造是將金屬熔化,然後流入有特定形狀的型腔中,凝固之後就形成了特定的形狀鍛造是將金屬加熱,但還是固態,然後放在平台上或者特定形狀的模具中,用氣錘之類的工具鍛打成特定的形狀。
說完了銅套鑄造,我們再回過頭來說說銅套的工作原理:在中空軸含銅效果也被用來作為滑動軸承,滑動旋轉工作軸在軸承上的摩擦,潤滑系統通常需要額外的工作。滑動軸承工作平穩,可靠,無雜訊。在流體潤滑條件下分離從滑動面不直接與油接觸,但也可能大大降低摩擦和磨損的表面,該薄膜還具有振動吸收能力。
銅套什麼時候使用效果最佳呢?銅套應在熱處理後使用,因為銅的強度,尤其是塑性和韌性下降。為細化晶粒、均勻組織及消除內應力,銅套必須進行正火或退火處理。正火處理後的銅,機器性能在退火後的高成本也變低,所以應用非常廣泛。但是,正火處理導致比較退火大的內力,只適用於碳含量0.35%的銅件。低碳銅件可塑性好,冷卻時容易碎。內力變小,銅張正火後,還應進行高溫回火。對碳含量。0.35%的,復雜的結構和容易發生裂紋的銅件只能進行,退火處理。銅件不宜淬火,否則極易開裂。
J. 不銹鋼鑄件出現裂紋,該如何解決
對於水輪機關鍵部分大部分採用不銹鋼鑄件,如ZG06Cr13Ni4Mo、ZG06Cr16Ni5Mo等。這類材質鑄造性能較差,流動性差,體收縮和線收縮較大,熱應力大,容易產生裂紋。一旦鑄件產生裂紋,不僅返修工作量大,嚴重的還可能報廢,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鑄件裂紋的產生因素主要是鑄件結構、鑄造工藝等,生產中一般採用以下措施來加以預防:
1、鑄件結構
鑄造時要全面考慮鑄件的結構、形狀、大型、壁厚及其過渡等影響鑄件液態和固態收縮的因素,選擇適當的工藝參數,防止縮孔縮松等鑄造缺陷。鑄件的澆冒口系統設計要合理,若要採用冷鐵等工藝措施,其安放的部位要合理,既要保證鑄件內部組織的緻密性,又要盡量避免應力集中的情況產生。
2、冶煉
冶煉過程中,盡量降低P、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降低N、H、O等氣體和夾雜物含量。通過採用低磷鋼中間合金,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3、保溫
通過適當延長鑄件在砂型中的保溫時間,主要是控制開箱溫度低於70℃,保證鑄件在砂型中充分完成液態和固態收縮,避免外力因素造成應力集中的情況發生。
4、落砂
在鑄件落砂清理過程中,嚴禁打箱時向砂型和鑄件澆水,嚴禁採用撞箱等較強外力沖擊方式落砂,避免外力和鑄件內應力相互作用產生裂紋。
5、切割冒口
根據鑄件條件選擇適當的熱割澆冒口工藝方式,保證熱割起始溫度不低於300℃。操作時,氣割槍和吹氧管採用振動切割。重要件氣割後及時用石棉布蓋住隔口或進爐熱處理。對於上冠及軸流式葉片一類結構復雜、工藝上採取特殊措施的鑄件,採用二次熱割。
6、預熱
在對不銹鋼鑄件進行缺陷處理時,要堅持預熱原則。在吹、焊工序處理時,工件要預熱至108℃以上方可操作。若發現較大的裂紋缺陷,應先進行去應力退火,再進行處理。
7、增加退火
對重大不銹鋼鑄件增加一次最終消除應力退火工序,嚴格控制保溫時間和出爐溫度。其目的是減少生產過程中產生新的應力集中,更加徹底地消除鑄件內應力,防止裂紋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