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夜視儀的作用2
幾乎同時,美國也在研製紅外夜視儀,雖然試驗成功的時間比德國晚,但卻搶先將其投入實戰應用。1945年夏,美軍登陸進攻沖繩島,隱藏在岩洞坑道里的日軍利用復雜的地形,夜晚出來偷襲美軍。於是美軍將一批剛剛製造出來的紅外夜儀緊急運往沖繩,把安有紅外夜視儀的槍炮架在岩洞附近,當日軍趁黑夜剛爬出洞口,立即被一陣准確的槍炮擊倒。洞內的日軍不明其因,繼續往外沖,又糊里糊塗地送了命。紅外夜視儀初上戰場,就為肅清沖繩島上頑抗的日軍發揮了重要作用。
主動式紅外夜視儀具有成像清晰、製作簡單等特點,但它的致命弱點是紅外探照燈的紅外光會被敵人的紅外探測裝置發現。60年代,美國首先研製出被動式的熱像儀,它不發射紅外光,不易被敵發現,並具有透過霧、雨等進行觀察的能力。
1982年4月─6月,英國和阿根廷之間爆發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4月13日半夜,英軍攻擊承軍據守的最大據點斯坦利港。3000名英軍布設的雷區,突然出現在阿軍防線前。英國的所有槍支、火 炮都配備了紅外夜視儀,能夠在黑夜中清楚地發現阿軍目標。而阿軍卻缺少夜視儀,不能發現英軍,只有被動挨打的份。在英軍火力准確的打擊下,阿軍支持不住,英軍趁機發起沖鋒。到黎明時,英軍已佔領了阿軍防線上的幾個主要制高點,阿軍完全處於英軍的火力控制下。6月14日晚9時,14 000名阿軍不得不向英軍投降。英軍領先紅外夜視器材贏得了一場兵力懸殊的戰斗。
1991年海灣戰爭中,在風沙和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由於美軍裝備了先進的紅外夜視器材,能夠先於伊拉克軍的坦克而發現對方,並開炮射擊。而伊軍只是從美軍坦克開炮時的炮口火光上才得知大敵在前。由此可以看出紅外夜視器材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作用。
Ⅱ 夜視器材的功能是什麼
海灣戰爭,也是一次最新的夜視器材的展覽。
美國軍隊歷來不善於在夜間打仗。這一次卻不一樣,主要作戰行動都在夜間進行。在空襲階段,夜間出動的飛機架次占總架次的70%。在地面作戰階段,發起攻擊的時間也都選在凌晨或夜間。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敢於夜戰,靠的是有大量先進的夜視器材。
伊拉克軍隊用了許多新式偽裝器材,白天很難發現,可到了夜間,隱蔽起來的坦克、裝甲車和周圍的沙子散熱速度不一樣,有紅外裝置的夜視器很容易發現它們。
在1991年2月25日~26日的一次夜戰中,美軍第一騎兵師和英軍第一裝甲師,分別殲滅了伊拉克共和國衛隊「依賴真主」裝甲師和第12裝甲師,自己方面則一輛坦克也沒有損失。整個海灣戰爭中,夜間平均摧毀裝甲目標的數量大大超過了白天。夜戰場成了對美國部隊「單向透明」的戰場。藉助夜視器材,美軍可以看清目標,對方卻是兩眼一抹黑。
人們很久以來就希望自己的眼睛能在夜間看清東西,尤其是軍隊。自然界中的動物有的能在夜間活動,貓是一種,貓頭鷹是又一種。有一部記錄電影,專門拍攝貓頭鷹夜間捕食田鼠的情景,只見它目光敏銳,像閃電一般從空中撲向目標。
如果人能有像貓和貓頭鷹一樣的眼睛該有多好啊!現代先進的夜視器材,就是想讓人的眼睛能在黑夜如同白晝一樣看清東西。美軍裝備的一種夜視鏡,名字就叫「貓眼」。
基本原理是光——電——光的轉換
夜間,其實並不完全漆黑一團、伸手不見五指,只不過是人的眼睛能力有限。
有一篇把人的眼睛比作照相機的文章說:瞳孔是光圈,眼球是透鏡,視網膜是膠卷。光線適宜的白天,視網膜彷彿就是彩色膠卷,使我們能夠欣賞五光十色的外部世界。光線不足的黃昏,視網膜成了黑白膠卷,外部世界即使依然艷麗如畫,我們看到的也只是一張黑白兩色照片。當外界光線暗到一定程度以後,那麼人的眼睛連黑白膠卷也不如了。
黑暗只是人的感覺,自然界的夜晚依然是有光亮的。一種是自然光,如月光、星光、大氣輝光等就是這種光。這些自然光比起太陽光來顯得太微弱了,人眼的感光靈敏度不高,所以覺察不出來。還有一種是紅外光,也就是紅外線。世上的一切事物包括我們自身的人體,每時每刻都在向外發射紅外線。
可以這樣說,無論白天或黑夜,所有空間都充滿紅外線,只不過人的眼睛感覺不出來罷了。夜視器材就是充分利用微光和紅外線,把微光增強到人的眼睛可以看到的亮度,把紅外線轉換成人的眼睛可以察覺的可見光,幫助人在夜間活動、偵察、打仗。它們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先把來自目標的人眼看不見的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然後把電信號放大,再轉換成人眼看得見的光信號。簡單說來,就是光——電——光的轉換過程。
Ⅲ 夜視器材在軍事上有那些應用,它對現代戰爭的影響有那些
夜視技術是研究在夜間或低亮度條件下,用於擴展觀察者視力范圍以實現隱蔽觀察的一種專門技術,是現代化軍隊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裝備之一。夜視器材按其工作方式即系統本身是否帶有紅外輻射源,又可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夜視儀。由於主動式夜視儀有觀察者容易自我暴露的致命弱點,在未來作戰領域將會全部被淘汰。因此,我們只介紹被動式夜視器材,主要介紹微光夜視儀、微光電視和熱成像夜視儀。
微光夜視儀。它是利用月光、星光等夜天光,通過像增強器的光增強作用,幫助人眼實現夜間觀察的一種夜視器材。主要由望遠光學系統、像增強器(也稱微光管)和高壓供電裝置組成。
目前,國外已經有三代微光夜視儀產品裝備部隊。由於微光管是微光夜視儀的核心部件,這里說的「代」就是按微光管的類型來劃分的。第一代微光夜視儀是指上世紀60年代研製的採用三級級聯式微光管組成的微光夜視儀。我國在1980年開始定型生產第一代微光夜視儀。第一代微光夜視儀體積較大、重量較重,且像質也不理想,因此大多數用於夜間觀察,而極少用於武器瞄準。第二代微光夜視儀是指採用微通道板像增強器的微光夜視儀,它與第一代微光管的區別在於熒光屏的前面安放了一塊微通道板,這是一種高增益、低雜訊和長壽命的電子倍增器件。加裝微通道板後的單級微光管的亮度增益可提高到50000倍以上,從而用一隻裝有微通道板的第二代微光管就可代替三隻第一代微光管。另外,第二代微光夜視儀的隱蔽性很好,還有亮度自動控制,更適合於武器瞄準射擊用。我國於1984年10月首次研製成功裝有微通道板的第二代像增強器。第三代微光夜視儀是指80年代研製的採用裝有高靈敏度的砷化鎵光電陰極的簿片管製成的微光夜視儀。它的性能先進,但其製造工藝復雜,造價昂貴,主要用於製造各種夜視眼鏡。
微光電視。微光夜視儀只能供單人觀察,視距有限,同時觀察者必須和儀器一起親臨現場,甚至還要面向目標直接觀察,而軍事上有很多場合則要求能間接觀察以及遙控攝像、遠距離傳輸圖像和多路觀察,於是就考慮把攝像與顯像分開發展了一種間接觀察的微光夜視儀,即微光電視。
微光電視是像增強技術和電視攝像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也是利用月光、星光和大氣輝光進行觀察的一種夜視器材,其結構主要由微光攝像管、控制器和監視器三大部分組成,核心部分是微光攝像管,它與一般的電視攝像管不同的是靶面的光電導材料不同,它不需要在強照明條件下工作。微光電視在軍事上用途很廣,可用於地面觀察,定向定點觀察,還可裝在大型艦艇及飛機上監視敵艦、敵機的活動,並可用於反坦克導彈的瞄準射擊。另外,微光電視還可用來傳遞、存儲雷達數據或作為計算機的輸入、輸出設備。缺點也是作用距離和觀察效果受天候影響較大,遇有煙霧或在全黑條件下,均不能正常工作,且體積大,耗電多,使用應用范圍也有一定限制。
熱成像夜視儀。上面兩種夜視儀都是利用目標的反射光線成像的。熱像儀不依靠天光,而是靠接收目標自身的紅外輻射來工作,所顯示的圖像反映了目標與周圍環境之間熱輻射(溫度)的差異,亦即利用熱對比度成像,因而是熱圖像。具有軍事意義的目標(如飛機、坦克等)一般都比周圍環境溫度高,因此也就成了熱像儀最好的觀察對象。熱像儀是目前最先進的夜視器材。
熱像儀的優越性能是:能實現「全被動」、「全天候」觀察,即使在全黑條件下也能工作,不受煙霧等影響。能揭露偽裝,尤其能發現隱蔽在樹林和草叢中的人員和車輛。此外,它還能獲得目標的狀態信息,這在軍事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Ⅳ 夜視器材有什麼特性
到現在為止,世上先進的夜視器材,不外乎是微光夜視器材和紅外夜視器材兩類。具體可分為:
1.主動紅外夜視儀
這是最早的一種夜視器材,是在德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夜視儀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它有一隻紅外變像管,像魔術一樣地把近紅外圖像「加工」變換成可見圖像。但是它也像魔術師一樣,要依靠助手,它的助手是外加的人工紅外源或紅外探照燈。這種探照燈,好比人走夜路使用的電筒。沒有電筒照亮,人在夜間就看不清腳下的路。沒有紅外探照燈照射目標,紅外變像管就完不成光——電——光的轉換。不過紅外探照燈究竟不是電筒,它的紅外光,人的眼睛是看不見的。主動紅外夜視儀在黑夜裡能看多遠,主要取決於紅外探照燈的功率大小。
一般裝在步槍上用的紅外瞄準具,功率大致是10~30瓦,能看到的目標距離就在100~300米之間。坦克上裝備的紅外夜視器材,功率要大得多,可以看到2000米內的目標。主動紅外夜視儀,許多國家的軍隊都裝備了。你有,我也有,夜視儀中紅外探照燈發出的光束反而成了暴露自己的危險信號,這是它的弱點。
2.微光夜視儀
它利用夜光工作,不像主動紅外夜視儀需要人工紅外光源。就光源來說,它是一種被動裝置,所以不容易被發現。它有圖像增強器,靠它把微光增強,達到夜視目的。
海灣戰爭中美國地面部隊和海軍陸戰隊裝備的微光夜視儀,可以將環境光放大到近6萬倍,能夠發現4公里以外的車輛和1公里以外的人員。微光夜視儀,在近幾十年裡發展很快,第3代夜視儀已經兼有紅外夜視器材的功能。
一部整機,兩種用途:當夜間有霧、有雨的時候,用紅外探測;夜間無雨無霧,就利用自然界微弱的可見光探測。它的弱點是:發揮作用、觀察遠近和觀察效果還是會受天氣影響,漆黑的夜晚可能失效,在強光照射下也不能正常工作。
Ⅳ 夜視鏡的對安全有什麼作用
通過在飛機上使用配備前視紅外攝像機的導航吊倉和讓飛行員配戴裝有夜視鏡的護目鏡,可大大減少航空事故。
夜視鏡是基於夜視技術同時藉助光電成像器所做的輔助觀察工具。夜視鏡有三種,一種是微光夜視鏡,一種是紅外夜視鏡,還有汽車駕駛夜視鏡。
微光夜視儀在國外正廣泛裝備部隊。它分為像增強微光夜視技術(直接觀察)和微光電視(間接觀察)兩種。
(5)夜視器材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功能特點:
夜視技術是藉助於光電成象器件實現夜間觀察的一種光電技術。夜視技術包括微光夜視和紅外夜視兩方面。微光夜視技術又稱像增強技術,是通過帶像增強管的夜視鏡,對夜天光照亮的微弱目標像進行增強,以供觀察的光電成像技術。
微光夜視儀,是目前國外生產量和裝備量最大和用途最廣的夜視器材,可分為直接觀察(如夜視觀察儀、武器瞄準具、夜間駕駛儀、夜視眼鏡)和間接觀察(如微光電視)兩種。紅外夜視技術分為主動紅外夜視技術和被動紅外夜視技術。
主動紅外夜視技術是通過主動照射並利用目標反射紅外源的紅外光來實施觀察的夜視技術,對應裝備為主動紅外夜視儀。被動紅外夜視技術是藉助於目標自身發射的紅外輻射來實現觀察的紅外技術,它根據目標與背景或目標各部分之間的溫差或熱輻射差來發現目標。
Ⅵ 什麼是夜視器材
到現在為止,世上先進的夜視器材,不外乎是微光夜視器材和紅外夜視器材兩類。具體可分為:
主動紅外夜視儀
這是最早的一種夜視器材,是在德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夜視儀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它有一隻紅外變像管,像魔術一樣地把近紅外圖像「加工」變換成可見圖像。但是它也像魔術師一樣,要依靠助手,它的助手是外加的人工紅外源或紅外探照燈。這種探照燈,好比人走夜路使用的電筒。沒有電筒照亮,人在夜間就看不清腳下的路。沒有紅外探照燈照射目標,紅外變像管就完不成光——電——光的轉換。不過紅外探照燈究竟不是電筒,它的紅外光,人的眼睛是看不見的。主動紅外夜視儀在黑夜裡能看多遠,主要取決於紅外探照燈的功率大小。
一般裝在步槍上用的紅外瞄準具,功率大致是10~30瓦,能看到的目標距離就在100~300米之間。坦克上裝備的紅外夜視器材,功率要大得多,可以看到2000米內的目標。主動紅外夜視儀,許多國家的軍隊都裝備了。你有,我也有,夜視儀中紅外探照燈發出的光束反而成了暴露自己的危險信號,這是它的弱點。
Ⅶ 夜視鏡有何作用
夜視技術是藉助於光電成象器件實現夜間觀察的一種光電技術。夜視技術包括微光夜視和紅外夜視兩方面。微光夜視技術又稱像增強技術,是通過帶像增強管的夜視鏡,對夜天光照亮的微弱目標像進行增強,以供觀察的光電成像技術。微光夜視儀,是目前國外生產量和裝備量最大和用途最廣的夜視器材,可分為直接觀察(如夜視觀察儀、武器瞄準具、夜間駕駛儀、夜視眼鏡)和間接觀察(如微光電視)兩種。紅外夜視技術分為主動紅外夜視技術和被動紅外夜視技術。主動紅外夜視技術是通過主動照射並利用目標反射紅外源的紅外光來實施觀察的夜視技術,對應裝備為主動紅外夜視儀。被動紅外夜視技術是藉助於目標自身發射的紅外輻射來實現觀察的紅外技術,它根據目標與背景或目標各部分之間的溫差或熱輻射差來發現目標。其裝備為熱像儀。熱成像儀具有不同於其他夜視儀的獨特優點,如可在霧、雨、雪的天氣下工作,作用距離遠,能識別偽裝和抗干擾等,已成國外夜視裝備的發展重點,並將在一定成度上取代微光夜視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