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救設備有哪些
急救設備源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從廣義的范圍來說,一切能在短時間內救命的設備都是急救設備。
現代醫學的進步給急救醫學賦予了新的概念和內涵,比如呼救系統已從跑步到電話和計算機處理,運輸工具從人背馬馱到救護車、高速汽車和直升飛機,搶救技術從簡單徒手操作到現代化電子醫療設備,急救工作現在不再是被動的,而是一種現代化的流動醫院,這種流動醫院能夠根據需要走出醫院、走上社會、走進家庭,迅速來到病人身邊,一旦救護車到達標志著病人即巳「入院」就可得到迫切和有效急救治療.危重病人的生存希望,就可以從這里開始.
我們通常所說的急救設備屬於狹義范疇,主要是醫院內搶救病人的必備常規醫療設備。它包括呼吸機、心電監護儀、心臟除顫器、簡易呼吸器、心臟按壓泵、負壓骨折固定裝置、氧氣瓶。多功能搶救床、負壓吸引器、全自動洗胃機、微量注射泵、定量輸液泵等以及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所需急救器材。監護系統、體外膜式肺氧合(ECMO)裝置,腹膜透析和血液凈化系統等設備。
2. 兒科醫療設備有哪些,知道的請回答一下,謝謝
何為兒科醫療設備
醫療設備不斷提高醫學科學技術水平的基本條件,也是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醫療設備已成為現代醫療的一個重要領域。目前,醫療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儀器的發展,甚至在醫療行業發展中,其突破瓶頸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是醫療、科研、教學、機構、臨床學科工作最基本要素,即包括專業醫療設備,也包括家用醫療設備。
目前兒科醫療設備較提倡的分類法有三大類,即診斷設備類、治療設備類及輔助設備類。
一、診斷設備類可分為八類:X射線診斷設備、超聲診斷設備、功能檢查設備、內窺鏡檢查設備、核醫學設備、實驗診斷設備及病理診斷裝備。
二、治療設備類可分為10類:病房護理類(病床、推車、氧氣瓶、洗胃機、無針注射器等);手術設備(手術床、照明設備,手術器械和各種台、架,還包括顯微外科設備);放射治療設備(接觸治療機、淺層治療機、深度治療機、加速器、60鈷治療機、鐳或137銫腔內治療及後裝裝置治療等);核醫學治療設備-治療方法有內照射治療、敷貼治療和膠體治療三種;理化設備(目前大體上可分為光療商務、電療設備、超聲治療及硫療設備4類);激光設備—醫用激光發生器(目前常用的有紅寶石激光、氦氖激光、二氧化碳激光、氬離子激光及YAG激光等);透析治療設備(常用的人工腎有平板型人工腎和管型人工腎兩大類);體溫冷凍設備(半導體冷刀、氣體冷刀和固體冷刀等);急救設備(心臟除顫起搏設備、人工呼吸機、超聲霧化器等);其它治療設備(高壓氧艙、眼科用高頻電鉻器、電磁吸鐵器、玻璃體切割器、血液成人分離器等)。這都屬於各科專用治療設備,如有必要亦可單獨分成一類。
三、輔助設備類可分為如下幾類:消毒滅菌設備、製冷設備、中心吸引及供氧系統、空調設備、制葯機械設備、血庫設備、醫用數據處理設備、醫用錄像攝影設備等。
兒科醫療器械也可分為三大類,即診斷性的、治療性的兩大類及必備的醫療器械各等級的不同要求分類。
一、診斷設備類可分為以下幾類:物理診斷器具(體溫計、血壓表、顯微鏡、測聽計、各種生理記錄儀等)、影像類(X光機、CT掃描、磁共振、B超等)、分析儀器(各種類型的計數儀、生化、免疫分析儀器等)、電生理類(如心電圖機、腦電圖機、肌電圖機等)。
二、治療設備類可分為以下幾類:普通手術器械、光導手術器械(纖維內窺鏡、激光治療機等);輔助手術器械(如各種麻醉機、呼吸機、體外循環等);放射治療機械(如深部X光治療機、鈷60治療機、加速器、伽碼刀、各種同位素治療器等);其它類(微波、高壓氧等)。 三、醫院必備的醫療器械等級要求可分三類以下幾類:第一類、第二類以及第三類。即第一類是指通過常規管理足以保證其安全性、有效性的醫療器械;第二類是指對其安全性、有效性應當加以控制的醫療器械;第三類類是指植入人體、用於支持和維持生命;對人體具有潛在危險且對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須嚴格控制的醫療器械。
3. 醫療器械包括哪些
醫療器械是指抄直接或者間接用於人體襲的儀器、設備、器具、體外診斷試劑及校準物、材料以及其他類似或者相關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計算機軟體。
效用主要通過物理等方式獲得,不是通過葯理學、免疫學或者代謝的方式獲得,或者雖然有這些方式參與但是只起輔助作用。
目的是疾病的診斷、預防、監護、治療或者緩解;損傷的診斷、監護、治療、緩解或者功能補償;生理結構或者生理過程的檢驗、替代、調節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維持;妊娠控制;通過對來自人體的樣本進行檢查,為醫療或者診斷目的提供信息。
4. 小兒急診搶救的五要素是什麼
兒科急診護理基本程序 急診護理在搶救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是無容質疑的。在搶救過程中,醫生的每個搶救意圖都要成為各項措施有護理人員去落實完成,護理人員的每項操作完成的速度與質量直接關系著搶救的成敗。急診護理工作的程序化、規范化,以對付各種各樣的搶救治療。急診護理基本程序:初步判斷,病情評估——建立靜...脈通路——配合搶救,對症護理——病情觀察——護理記錄——安全轉運。 初步判斷,病情評估 第一個接觸急症病兒的人通常是護士。在醫生到來之前必須迅速判斷患者病情的輕重緩急,對傷情進行分類。危及病兒生命的首要問題是什麼?隨後才能明確自己應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需要通知什麼人?需要准備和使用哪些急救器材?只有判斷准確,方能處理得果斷無誤,有條件者藉助監測儀評估。病情判斷重點: 1、反應和皮膚情況 反應的程度即確定患兒是否清醒?對聲音、疼痛有無反應?查看小嬰兒面色是否呈灰色、灰白色、青紫?年長兒面色呈蒼白色?皮膚粘膜,鼻床和手掌、足底是否變蒼白、暗黑和冰涼?軀乾和四肢是否出現花紋狀?及時應用脈搏血氧飽和度測定儀進行監測。 2、呼吸情況 新生兒要給予哭啼刺激。觀察胸部運動,感覺從口中呼出的氣體,聽診呼吸音。及時應用心肺監護儀來判斷。 情況Ⅰ:沒有呼吸和呼吸不足者,應立即開通氣道,即將病兒頭向後仰,抬高下頜,伸展頸部;同時去除口咽分泌物、嘔吐物或異物。在保持氣道通暢情況下進行人工呼吸,選擇口對口;使用復甦器;氣管內插管通氣。 情況Ⅱ:有呼吸者,應保持氣道通暢,供給氧氣及足夠的呼吸支持的治療。注意觀察呼吸質量,包括頻率、節律、深度、性質。 3、脈搏情況 觸摸大動脈搏動,1 歲以下應選肱動脈、股動脈;1 歲以上觸摸頸動脈。聽診心尖部心音。應用心肺監護儀來判斷。 情況Ⅰ:沒有脈動或脈弱者,則立即進行胸部按壓術。胸部按壓一定要與人工呼吸同時進行,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兒科學會聯合編著《兒科高級生命支持》(2000年版)建議,按壓-通氣比值,嬰兒為 5:1,≥8 歲兒童為 15:2 。按壓次數 100次/分。 情況Ⅱ:有脈搏者,維持有效血液循環。通過心電監測觀察心血管功能。 4、疾病種類 通過看、問、摸、嗅、查來判斷是中毒,其他臟器疾病,還是意外傷害,而後抓住主要情況進行對症處理。 建立靜脈通路 靜脈通道的建立幾乎是每個搶救病兒所必需的。最好建立 2 個有效通路。在短時間內,應優先選擇平時較為熟練的外周靜脈穿刺。有經驗的護士首選臍靜脈(新生兒)、股靜脈插管。如失敗,可盡早考慮實施靜脈切開或骨髓內輸液。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兒科學會聯合編著《兒科高級生命支持》(2000 年版)推薦,在小兒心肺復甦時,如果建立可靠靜脈通路的嘗試 3 次失敗或 90 秒內不能建立,應首先建立骨內通路。若 3~5 分鍾靜脈通路不能建立,應通過氣管插管給予腎上腺素、阿托品等葯物。有條件者盡快應用輸液泵調節輸液。以保證葯物療效和輸液量。 配合搶救,對症護理 首先要求人員和物品在最短時間內到位。護士要正確及時地執行治療計劃和實施護理措施。執行口頭醫囑應做到聽、問、看、補。即聽清醫囑;再問一遍;看清葯名;及時補寫。同時做好科室內外的協調工作。要根據不同病情出現的各種不同症狀,採取不同的護理方法。 病情觀察 病兒的生命體征及病情的動態變化是護士觀察最基本的項目。危重病兒一般病情復雜,變化快,要求病情觀察貫穿於病兒救治過程的始終。病情觀察體現在護士與病兒接觸的每時每刻和每個環節中。護士給病兒進行每項治療操作時都可能獲得最新的信息。因此,護士要具備較高的症狀判斷認知能力,以使病情觀察結果及時、可靠且有預見性和有效性。 護理記錄 詳細完整的護理記錄是醫療文件又是法律依據。護理記錄要求: 1、時間准確無誤 。 2、對病情描述恰如其分,准確可信。 3、簡明扼要,系統完整。 4、清晰無塗改。主要記錄內容包括:病兒情況:臨床表現;病情變化的時間;重要生命體征監測數據;病兒對治療的反應。診治情況:採取搶救措施時間、地點及內容,如行復甦術起止時間及方法等。用葯情況:種類、時間、劑量方法。 安全轉運 要求:1、運輸工具牢固穩妥。2、轉送過程中要輕、穩、快。3 、保證病人各種管道通暢和保暖。4、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 5、交接手續清楚。要直接交接,交病情、交葯物治療以及有關注意事項。
5. 科室搶救用物的四定和三及時都是哪些
四定、三及時:
四定:定品種數量、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維修。
三及時:及時檢查、及時消毒、及時補充。
搶救車管理基本要求
1. 全院搶救車內用物統一、做到四定、三及時,常規備吸氧、吸痰用品,不得隨意更改。
2. 車內用物使用後,及時補充,及時登記,並貼好封條,簽上封存日期及封存者姓名,嚴禁落鎖。
3. 每周大清理搶救車一次,葯物和一次性無菌用品推陳出新,過期物品進行消毒,檢查器械性能,車輪 上油。
4. 各科根據特殊需要另備胸穿包、靜脈切開包、氣管切開包、導尿包等。
6. 新生兒科必備的儀器有哪些
新生兒科必備的儀器的話,像新生兒的監護儀,暖箱, 輸液泵,還有像血糖監測,以及心肺復甦的儀器,呼吸機等。
7. 危重新生兒搶救制度
這個我可以提供參考的文檔,呵呵……要加分的哦…… 產科急救中心管理制度 一、、孕產婦急危重症管理、監護制度 1、凡遇急危重症病人,產科搶救小組成員,主管醫生、主治醫生,必須立即到達現場,由科主任統一指揮組織進行緊張有序的搶救。並報告急救中心急救小組組長。 2、護士長帶領有關護士,密切配合醫生進行搶救,准備好一切搶救葯品及器械。 3、由一名護士專人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各種監護數據變化,准確記錄,隨時向有關醫生報告,及時處理。 4、主管醫生(或值班醫生)負責詳細隨時記錄病情變化,開出醫囑及有關項目檢查。 5、嚴格執行醫囑,精心做好各項護理,防止交叉感染。 6、保持搶救室安靜、整潔。 7、醫生、護士認真做好交接班,除交接班記錄外,還須做好床前交班。 二、孕產婦轉運急救制度 1、具備各種難產診療技術、產科及新生兒危重症的搶救、麻醉等技術和相應設備以及急救葯品,而且急救物品隨時處於功能狀態。 2、向全社會公布急救電話,實行24小時值班制,免費接診孕產婦。接電話後5分鍾內出車,危重孕產婦到達醫院後5分鍾內處置。 3、在偏遠地區或交通不便的地區,應動員社區力量來解決轉診所需要的交通工具和人力,必要時一面用人力轉運產婦,同時由醫院派出救護車,兩種方法相結合,盡量縮短轉運時間。 4、轉診、接診的醫務人員在轉運途中進行院前急救。並根據病情需要,保持與醫院聯系,以便更好地做好搶救准備工作。 3、轉診過程的要求:醫院如遇有特別危重或合並嚴重並發症的孕產婦,本院在技術或設備上確有困難的應及時上轉。對下級醫院轉入的 病人必須認真接待,並將診斷、治療、處理結局等信息及時反饋。 三、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1、醫生在孕早期建卡時,應詳細詢問病史及分娩史,認真檢查,及時發現高危因素。按高危評分標准對孕婦定期進行高危因素篩查,做好評分登記及高危標記,並進行高危妊娠的專冊記錄,實行專案管理,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嚴密追綜隨訪。 2、嚴格執行高危門診診療常規,對疑難危重病人處理有困難時,應及時主動請上級醫師會診。 3、對基層轉入的高危孕婦必須進行登記,反饋病情;高危轉歸後,仍回原單位進行交流管理。 4、高危孕婦必須要求住院分娩。入院後,醫務人員必須詳細了解病史,進行有關檢查,針對病情做好解釋安慰、衛生宣教工作,以解除病人的恐懼和顧慮,嚴密觀察病情,及早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對危重和痛苦呻吟的病人應分別安置,病情嚴重時,應保持鎮靜,注意不影響其他病人。 6、保持病房安靜,保證病人休息,合理安排工作時間,盡量不在病人休息時間內進行檢查與治療。 7、保持病房空氣流通,每天早晨進行開窗通風一次,大小便器隨時洗涮,痰孟和垃圾要及時處理,保持清潔衛生。 8、做好有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上報工作。 四、會診制度 1、凡遇疑難病例,應及時申請會診。 2、科間會診:由經治醫師提出,上級醫師同意,填寫會診單。應邀醫師一般要在當天內完成,並寫會診記錄。如需專科會診的輕病員,可到專科檢查。 3、急診會診:被邀請的人員,必須隨請隨到。 4、科內會診:由經治醫師或主治醫師提出,科主任召集有關醫務人員參加。 5、院內會診:由科主任提出,經醫務科同意,並確定會診時間,通知有關人員參加。一般由申請科主任主持,醫務科要有人參加。 6、院外會診:本院一時不能診治的疑難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經醫務科同意,並與有關單位聯系,確定會診時間。應邀醫院應指派科主任或主治醫師前往會診。會診由申請科主任主持。必要時,攜帶病歷,陪同病員到院外會診。也可將病歷資料,寄發有關單位,進行書面會診。 7、科內、院內、院外的集體會診:經治醫師要詳細介紹病史,做好會診前的准備和會診記錄。會診中,要詳細檢查,發揚技術民主,明確提出會診意見。主持人要進行小結,認真組織實施。 五、新生兒窒息復甦、產兒科合作制度 1、梵谷危孕產婦或估計在分娩當中可能對新生兒有危害的,在分娩時均應提前通知兒科醫生到場,並做好對新生兒窒息復甦的一切准備。 2、婦產科醫生或助產士要密切配合兒科醫生做好新生兒窒息復甦。 3、兒科醫生在新生兒出生和出院時要進行體格檢查。對母嬰同室的新生兒做好醫療保健工作,每天至少查房兩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必要時轉兒科治療。 4、保健科、產科、兒科醫生要密切配合,從孕期、分娩期到產褥期共同管理高危圍產兒。 5、兒科醫生要向家長交待新生兒情況,指導並教育母親有關新生兒護理知識。 6、保健科與兒科共同做好高危新生兒隨訪工作。 五、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討論制度 1、急危重症病例討論會:凡遇急危重症病例,應立即組織討論,由科主任或主治醫師主持,有關人員參加,認真進行討論,盡早明確診斷,提出治療方案。討論情況記入病歷。 2、術前病例討論會:對重大、疑難及二次手術病例必須進行術前討論。由科主任或主治醫師主持,手術醫師、麻醉醫師、護士長、護士及有關人員參加。提出手術方案、術後觀察事項、護理要求等。對需二次手術的病例,必須提出手術理由。討論情況記入病歷。 3、死亡病例討論會:凡死亡病例,一般應在死後一周內召開,特殊病例應及時討論。屍檢病例,待病理報告後進行,但不遲於二周。由科主任主持,醫護和有關人員參加,必要時,請醫務科派人參加。討論情況記入病歷。 七、危重病人搶救報告制度 1、加強對危重病人搶救工作的組織和領導,積極、及時、有效地進行搶救,做到組織落實、制度落實,措施落實。 2、遇有危重病人搶救時,應立即報告急救小組組長組織搶救,同時向院長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3、凡正在搶救的危重病人,要常規填寫病危通知單一式三份,分別上報醫務科、家屬或單位,留一份進病歷。並對其病情的發展和預後作詳細交待和說明,做好思想工作。 4、凡經搶救的病人,必須詳細記錄病情變化及治療經過和效果,及時總結分析情況,以便補充、修改或調整治療方案。必要時應請求緊急會診。 八、急救葯品、設備管理制度 1、搶救室(產房)的急救葯品要加強管理,實行四定:定人員管理、定基數保存(用後及時補足)、定位置存放,定時間檢查,發現過期失效或變質葯品及時清理,及時補充,保證搶救葯品隨時有用。管理人員每天檢查一次,護士長每周督查一次,護理部每月督查一次。分管領導隨時進行抽查。 2、所有配置的儀器設備,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一律不準外借及隨意挪動位置(如特殊情況必須外借時應經有關領導批准), 3、保持儀器清潔,所有儀器用後必須及時清潔消毒,如有損害,應及時報告有關部門或人員進行修理,保持搶救設備功能狀態。 4、產科醫護人員必須掌握搶救室各種監護設備的使用。 九、搶救用血管理制度 1、配血和輸血工作人員應有高度責任心和熟練的操作技術,以保證病員輸血安全。 2、嚴格掌握輸血指征,履行審批手續。 3、輸血前要與患者或家屬進行談話並簽字。 4、輸血前常規定血型並使用正確的交叉配血方法。 5、確保輸入血與病人血無相斥性,必須有2人同時核對,確認血液或血液成份及接受輸血的病人兩者正確無誤並簽名。 8、嚴格執行「三查八對」。查血液有效期及容器(袋)、查血液質量、查輸血裝置;對病人姓名、床號、住院號、血袋號、血量、血品種、血型、交叉配血化驗單,也包括獻血員姓名、血型、編號、交叉配血化驗單等。 7、不能將葯物加入血液或血液成份中一起輸注。 8、根據病情決定輸血速度。原則上是開始速度應慢,5ml/分,觀察10~15分鍾無異常後適當加快速度,急性失血性休克或心功能
8. 兒科診所所需的設備
常用的診療設備都應該有吧。額外的可以買霧化機,一次投入,可以反復利用;血常規及CRP末梢血檢測儀,做最基本的輔助判斷。如果是個人小診所,基本是夠了
9. 醫院ICU用來搶救的儀器有什麼
ICU設有中心監護站,直接觀察所有監護的病床。每個病床占面積較寬,床位間用玻璃或布簾版相隔。ICU的設備必須配有權床邊監護儀、中心監護儀、多功能呼吸治療機、麻醉機、心電圖機、除顫儀、起搏器、輸液泵、微量注射器、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所需急救器材。在條件較好的醫院,還配有血氣分析儀、微型電子計算機、腦電圖機、B超機、床旁X線機、血液透析器、動脈內氣囊反搏器、血尿常規分析儀、血液生化分析儀等。
10. 新成立兒科科室哪些物品是必須的
兒童床或母子床,床單和被罩、窗簾最好用有卡通圖案的布做,床頭櫃,物品櫃,輸液架,吸氧裝置,吸痰裝置(裝修時布好),電視 病歷櫃,電腦 列印機(電子病歷),小兒急救物品,除顫儀、心電監護儀,呼吸機,搶救車,搶救葯品。葯品櫃,垃圾桶,洗手池,各種制度要上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