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0.3 89(2)匀速直线(3)钩码重改变(4)变大
③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2)表中第
(1)为了测力计的示数与于拉力的大小相等,只有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根据图示可回知,n=3,第一次实答验中,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h=3×0.1m=0.3m;
则第一次实验的机械效率:η=
×100%=
×100%=
×100%=60.6%;
(3)根据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滑轮组一定时,提升重物的重力越大,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该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匀速;(2)60.6%;(3)滑轮组一定时,提升重物的重力越大,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B.
④ 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物理量实
(来1)在测绳端拉力时自,需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测力计.
故答案为:匀速.
(2)η=
=
=
≈74%
故答案为:74%.
(3)由数据知第2次实验中,s为h的3倍,所以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而被提升的物重为6N,其它3组为4N.所以第2次实验是用b图做的;
第4次实验s为h的5倍,所以滑轮组由5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第4次实验是由c图做的.
故答案为:b;c.
(4)分析第1、2次实验,两次所用滑轮组相同,但第2次物重大于第1次物重,机械效率也大于第1次的机械效率,所以可得使用同一滑轮组,提高物重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分析第1、3次实验,两次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第3次实验的动滑轮较重,而机械效率较低,所以可得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故答案为:提高物重;越低.
(5)第3、4次实验只是改变了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机械效率没变,所以可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故答案为:无关.
⑤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第3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00%=
×100%=
×100%≈83%;
(2)∵s=nh
∴n=
=
=3,因此实验1选用了实验装置为图甲;
(3)根据表中第2次实验数据和s=nh可得,n
2=
=
=5;显然实验1和实验2选用的装置不同,但所提升的物重相同,机械效率不同,故可得出的结论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就越低;
(4)根据表中第2次实验数据和s=nh可得,n
3=
=
=3;显然实验1和实验3选用的装置相同,但所提升的物重不同,机械效率不同,故可得出的结论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故答案为:(1)83%;(2)甲;
(3)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就越低;
(4)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⑥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1中,s=0.3m,h=0.1m, 所以n= = =3,故实验1是用甲图做的实验; 实验2中,s=0.5m,h=0.1m, 所以n= = =5,故实验2是用乙图做的实验; 实验2:机械效率η 2 = ×100%= ×100%= ×100%≈57%; 实验3:机械效率η 3 = ×100%= ×100%= ×100%≈83.3%; (2)实验1和2中,提升重物相同,距离相同,只是滑轮组不同,尤其是动滑轮的个数不同,实验2的机械效率低于实验1,因此可得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3)实验1和3中,滑轮组相同,实验3提升的重物大于实验1,机械效率也更高,说明: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加物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为:(1)甲;乙;见下表;(2)越低;(3)增加物重. 物理量 | 1 | 2 | 3 | 钩码重G(N) | 4 | 4 | 6 | 钩码上升高度h(m) | 0.1 | 0.1 | 0.1 | 绳端拉力F(N) | 1.8 | 1.4 | 2.4 | 绳端移动距离S(m) | 0.3 | 0.5 | 0.3 | 机械效率η | 74% | 57% | 83.3% | |
⑦ 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
(1)甲乙(2)57% 83%(3)越低(4)增加物重
⑧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沿竖直
(1)匀速(匀速直线) (2)乙(3)越低⑷0.3 83.3%(5)提升的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内越高
⑨ 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物理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η= ×100%= ×100%= ×100%=74% 由表格中数据知,h=0.1m,s=0.3m,可知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 F= (G 物+G 动),则: G 动=3F-G 物=1.8N×3-4N=1.4N; (3)第二次实验,h=0.1m,s=0.3m,可知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而被提升的物重为6N,所以是用b滑轮组做的实验; 第4次实验,h=0.2m,s=1.0m,可知由5段绳子承担物重,而被提升的物重为4N,所以是用c滑轮组做的实验; (4)第1、2次实验数据,使用同一滑轮组,被提升的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加物重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第1、3次实验数据,使用不同的滑轮组,动滑轮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小; (5)第3、4次实验数据,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重,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不同,机械效率相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故答案为:(1)匀速;(2)74%;1.4;(3)b;c;(4)增加物重;越小;(5)无关.
⑩ 某小组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端时,
(1)用弹簧测复力计拉制动绳端时,拉力的方向应 竖直向上,并使物体 匀速上升. (2)由图示滑轮组可知,甲承重绳子的股数为3,图乙所示滑轮组承重绳子的股数为5,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钩码上升高度的3倍,则实验1是用甲图做的实验,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钩码上升高度的5倍,则实验2是用乙图做的实验. (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η1= ×100%= ×100%= ×100%≈74%, η 2= ×100%= ×100%= ×100%≈57%, (4)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中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机械效率越小. 故答案为:(1)竖直向上;匀速;(2)甲;乙;(3)74%;57%;(4)滑轮组中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机械效率越小.
与设计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管道阀门特殊件
发布:2025-05-16 14:27:48
浏览:215
盐雾实验装置图
发布:2025-05-16 13:53:36
浏览:802
轴承钢用什么水
发布:2025-05-16 13:53:24
浏览:4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