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如图所示为一显示薄膜干涉的实验装置,往火焰上洒些盐后,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图样是______ &n
(1)往火焰上洒些盐后,酒精灯放出黄色的光线,当黄色的光线照射到肥内皂膜上时从肥容皂膜的前后两个表面分别反射两列光,这两列光的频率相同,故为相干光源,当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呈现亮条纹,当光程差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时呈现暗条纹,由于重力的作用使下侧的肥皂膜厚度比较大,而上侧的比较薄,相同的高度肥皂膜的厚度相同,故出现水平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故只有A正确,故选A. (2)薄膜是有重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薄膜会往下流,导致面膜较薄,下面膜较厚.打个比方吧,假设刚开始薄膜上下都一样,一样厚,那么就没有所谓的条纹间距,随着薄膜的不均匀,产生了间距,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变大,使条纹间距会越来越大.薄膜干涉的原理就是利用了薄膜的上下厚度不一样才有了条纹间距. 故答案为:(1)A; (2)变疏. |
2. 关于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可以不加光屏,直接用肉眼观察双缝干涉图案吗
双缝实验,著名光学实验,在1807年,托马斯·杨总结出版了他的《自然哲学讲义》,里回面综合整答理了他在光学方面的工作,并在里面第一次描述了双缝实验:把一支蜡烛放在一张开了一个小孔的纸前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点光源(从一个点发出的光源)。现在在纸后面再放一张纸,不同的是第二张纸上开了两道平行的狭缝。从小孔中射出的光穿过两道狭缝投到屏幕上,就会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条纹,这就是现在众人皆知的双缝干涉条纹。
3. 用如图的实验装置观察双缝干涉图样,双缝之间的距离是0.3mm,用的是红色滤色片,在毛玻璃屏上可以看到红
(1)发生干涉条纹时毛抄玻璃屏上的干涉条纹与双缝平行.
(2)根据△x=
L |
d |
15.6?11.1 |
7 |
L |
d |
△x?d |
L |
0.64×10?3×0.5×10?3 |
0.5 |
4.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图(a)是点燃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盐),图(b)是竖立的附
A、观察到干涉图样是因为薄膜的前后面反射的光程差造成的,因此要顺着光的方向,即回在酒精灯的同侧,即答人应位于金属丝圈的左侧,A正确,B错误;
C、在转动金属丝圈的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同一水平高度的薄膜厚度是相同的,故薄膜的厚度不变,故反射光形成的光程差也不会发生变化,故产生的干涉条纹仍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5. 某同学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光屏上却观察不到干涉图样,这可能是由于()
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不一致,会导致光屏上产生的干涉条纹很弱 ,
若相差较大回 ,则干涉条纹产答生在干涉仪的桶壁上而不是光屏上 (这有点类似凸透镜成像实验),
所以 A 正确 ;
单缝与双缝不平行 ,会导致 干涉条纹 不清晰 —— 因为这个实验中 ,
单缝起的作用是提供一个线状光源 ,单缝与双缝平行 ,
则 单缝各处到双缝对应位置的距离差相等 ,双缝就相当于两个频率相同相差恒定的相干光源 ,而单缝与双缝不平行,则单缝各处到双缝对应位置的距离差就不相等,双缝光源的相差就会不同 。
6. 杨氏实验装置中的狭缝为小孔后,干涉花样有什么变化
干涉花样变成双圆孔衍射,即,干涉条纹的相对亮度按照圆孔衍射的规律变化,并且,相对亮度起伏的频率低于干涉条纹亮度起伏的频率。
7. 在实验装置观察双缝干涉图样时,采用红色滤色片,在毛玻璃屏上可以看到红色干涉条纹.在某次实验中,双缝
图B游标卡尺的读数复为:15mm+0.1×6mm=15.6mm.
图制A游标卡尺的读数为:11mm+0.1×1mm=11.1mm
△x=
15.6?11.1 |
7 |
L |
d |
△x?d |
L |
8. 某同学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按要求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光屏上却观察不到干涉图样,这可能是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