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Ⅳ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A、B装置连接
(1)将A、B装置抄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故答案为: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可以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
(3)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故答案为: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1)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Ca(OH)2+CO2═CaCO3↓+H2O.
(3)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Ⅳ 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操作有误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A、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操作正确版;
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权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操作正确,故操作正确;
C、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采用的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底部,故操作正确;
D、因是气体的验满,所以燃着的木条一定要放在瓶口,而不能放在集气瓶内部,故操作错误.
故选:D.
Ⅵ 某校同学选用下列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长颈漏斗;实验室制
(复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C;
(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如图1所示,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4)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所以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
2O+O
2↑.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CaCO
3+2HCl=CaCl
2+H
2O+CO
2↑;(2)B;C;(3)紫色石蕊小花变红;(4)2H
2O
22H
2O+O
2↑
Ⅶ 请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在实验室用B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内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容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该反应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因此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B装置与A装置相比较,多了一个隔板,因此优点为:通过控制活塞的开关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或减少酸的用量);
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二氧化碳应该从长管进入,把空气从短管排出;
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CO2↑+H2O;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或减少酸的用量);c.
Ⅷ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二氧化碳制取实验的微型一体化装置图,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1)关闭止水夹1,打开止
(1)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熄灭则已满;
(2)装置内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装置内的气压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氢氧化钠溶液被吸进了微型气体实验器中所以会出现现象烧杯中液面下降或导管中液面上升;反应物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3)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如果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也会使装置内的气压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氢氧化钠溶液被吸进了微型气体实验器中,所以也会出现现象烧杯中液面下降或导管中液面上升现象,所以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只要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就行,所以取微型气体实验器中的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则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或取微型气体实验器中的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或氯化钙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故答案为:(1)石灰水变浑浊(2)烧杯中液面下降或导管中液面上升;CO2+2NaOH=Na2CO3+H2O;
(3)取微型气体实验器中的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或取微型气体实验器中的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或氯化钙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Ⅸ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1)实验开始前,应进行的关键的一步是______;
(1)实验开始前,应进行的关键的一步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内 故填: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锥形瓶中容放入的固体是大理石或石灰石,长颈漏斗中加入的液体是稀盐酸. 故填: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3)若长颈漏斗底端的管口在液面以上,出现的后果是: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故填: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4)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二氧化碳已集满. 故填: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二氧化碳已集满. |
Ⅹ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某同学认真研究了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如图甲),对其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进行了改进(
(1)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的步骤中要先连接装置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加药品时先固体后液体,再收集气体然后才验满,所以顺序为②①③④⑤⑥.故C正确.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由题意可知,标号仪器的名称:a 是长颈漏斗,b是集气瓶,c 是铁架台,d 是试管;
(4)该同学进行实验装置改进,改进后的有孔板可以把固体与液体分离开来,当关闭导管时,装置内压强升高而把液体压回长颈漏斗,使得液体与固体脱离接触反应停止;当打开导管,装置内压强减小,长颈漏斗内液体重新流入装置,液体与固体接触,反应继续;使反应容易控制,可随时使反应发生和停止.所以改进的目的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所以检验b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收集满了.
故答为:(1)C;(2)大理石和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3)长颈漏斗,集气瓶,铁架台,试管;(4)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5):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收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