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了探究物质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小倩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倩认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
(1)可行,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等溶于水放热的物质后,则小试管中的溶专液温度升高,会导属致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压着U形管的液面左端下降,右端上升.若加入硝酸铵,溶于水后吸热,会导致集气瓶中的气体遇冷收缩,外界大气压压着液面,U形管的液面左端上升,右面下降.
(2)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热,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故答案为:(1)可行,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等溶于水放热的物质后,则小试管中的溶液温度升高,会导致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压着U形管的液面左端下降,右端上升.若加入硝酸铵,溶于水后吸热,会导致集气瓶中的气体遇冷收缩,外界大气压压着液面,U形管的液面左端上升,右面下降.
(2)CaO+H2O=Ca(OH)2
2.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以下实验.(1)先打开K1,关闭K2和K3,从长颈漏斗向A 中
(抄1)先打开K1,关闭K2和K3,从长袭颈漏斗向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与A中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沿导管进入B装置,此时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B中气压一定,A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排不过去的.当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时,A中压强变大,所以会将碳酸钠溶液挤进长颈漏斗中.打开K1是为了让稀盐酸进入反应装置中,进行反应.
(2)关闭K1和K3,打开K2,将胶头滴管中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锥形瓶中.锥形瓶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压强变小,当打开K3时,左侧装置中的压强大,就会将B中液体压入C中,C中液体压入D中;在D中形成喷泉.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答案为:(1)2NaOH+CO2═Na2CO3+H2O,有利于A瓶中产生的气体进入B瓶.
(2)A中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B中的液体流入C中,C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中的液体流入D中形成喷泉,D中溶液变浑浊;Ca(OH)2+Na2CO3═CaCO3↓+2NaOH.
3. 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钠与水反应(铁架台等仪器略去).实验前在橡胶塞下端打一个小孔穴,
(来1)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自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故答案为:2Na+2H2O=2Na++2OH-+H2↑;
(2)钠块熔化为闪亮的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反应放热;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故答案为:钠的熔点低,反应放热;酚酞溶液;
(3)实验前加入反应管内水的体积为a mL,欲使水最终全部被排出,即氢气的体积为a mL,其物质的量为
amL |
VmL/mol |
a |
V |
a |
V |
a |
V |
2a |
V |
2a |
V |
46a |
V |
46a |
V |
4. 为了探究物质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小倩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倩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
A、食盐固体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不能使U型管中的液面有明显变化,故选回项错误.
B、氢氧化钠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中的液面将出现左侧低于右侧液面的变化,故选项错误.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变小,使U型管中的液面将出现左侧高于右侧液面的变化,故选项正确.
D、铜不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不能使U型管中的液面有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 为了探究物质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明认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
(抄1)可行
(2)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等溶于水放热的物质后,则小试管中的溶液温度升高,会导致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压着U形管的液面左端下降,右端上升.若加入硝酸铵,溶于水后吸热,会导致集气瓶中的气体遇冷收缩,外界大气压压着液面,U形管的液面左端上升,右面下降.
6. 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______(填字母)
(1)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装置收集的气体的密度应该比内空气的密度小,可进行的实容验是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故填:a.
(2)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②若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则溶液是红色的,气体通入并充分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仍然显碱性,因此溶液颜色始终呈红色.
故填:A.
③当C中液体大部分排出时,装置D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7. 小明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步的凹处放置一颗用滤
借助一个金属梯,将问题稍微复杂化了一点.其实和课本实验相似,(1)白磷燃回烧的实验现象,答白磷从下到上依次燃烧冒出白烟,化学式表达式为4P+5O 2
故答案为: (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4P+5O 2
(2)聚光点燃白磷,节约能源;不需要在空气中点燃白磷,无污染;将白磷放在阶梯上,充分消耗氧气等,合理即可(3)不能,也与空气中的氮气等反应. |
8. 某科研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此装置放于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适宜自然光
(1)植物具有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装置中两瓶上的液体一方面是瓶中的叶片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另一方面是瓶中的溶液中也有水分,在阳光的照射下,通过蒸发也可以在瓶内壁凝结成水珠.
(2)实验前要将此装置放到黑暗片一昼夜,目的是除去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如果叶片内残留有以前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实验结果就会不明显,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放到黑暗片一昼夜,植物叶片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原来的淀粉消耗完后,就不会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3)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这样处理后,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片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4)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去掉碘液颜色的干扰,便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使实验现象明显.实验现象:叶片见光(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5)乙组装置与丙组装置的区别是丙里面是清水,乙里面是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清水没有此功能,故乙、丙两装置内丙里面有二氧化碳,乙里面没有二氧化碳.因此乙、丙两装置中的叶片所处的环境,惟一变量是二氧化碳,由于乙叶片所处的环境没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乙叶片由于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色.而丙叶片由于环境中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故遇碘变蓝色.该对照组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6)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使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原因可能是:三片叶都要进行 呼吸作用,其强度大于或等于光合作用,结果光合作用的产物不能积累,所以实验中看不到变蓝的现象.
(7)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公式为:二氧化碳+水
光 |
与小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西健身器材属于哪里
浏览:29
吉利帝豪制冷剂要多少罐
浏览:146
仪表485通讯和物联网如何连接
浏览:906
阿曼工具箱视频
浏览:240
厨盾厨房自动灭火装置
浏览:590
无人机设备有哪些
浏览:389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论文怎么写
浏览:159
长虹空调为什么一会不制冷
浏览:110
凯里最大的五金市场
浏览:391
机械转运费怎么套定额
浏览:586
节能仪器仪表包括哪些
浏览:230
中国警用器材是什么
浏览:407
塑料制品超声波焊接机维修怎么选
浏览:215
机床用什么切削液好
浏览:342
山东省重晶石设备哪里有
浏览:245
松下自动门吊轮架装置
浏览:16
cod国标检测装置
浏览:166
科科阀门是什么阀门
浏览:288
修电动工具照片
浏览:206
凯迪拉克srx仪表盘如何调节
浏览: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