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指南针和指南车有什么不同..
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由三部曲组成:司南、磁针和罗盘。
指南车专又称属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装置。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不用磁性。它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来指明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其原理是,靠人力来带动车辆行走(《宋史》则说原有“驾士”十八人),由车轮的转动来带动齿轮的转动,再由齿轮的转动来带动车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贰』 历史上的指南车是怎么回事这说明了什么
指南车,又称司南车,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不用磁性;指南车是利用版齿轮传动来指明方向的一种权简单机械装置,是古代一种指示方向的车辆,也作为帝王的仪仗车辆。指南车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在特定条件下,车子转向时木人手臂仍指南,指南车的自动离合装置显示了古代机械技术的卓越成就。
『叁』 指南车是谁发明的呢
指南车是三国时的马钧发明的。
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装置。指南车的原理是,靠人力来带动两轮的指南车行走,从而带动车内的木制齿轮转动,来传递转向时两个车轮的差动,再来带动车上的指向木人与车转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车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指南车出发时设置木人指示的方向,“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指南车的发明较早。据传说西周时就已发明,但最早的确切记载是在三国时期。有历史典籍显示三国时马钧是第一个成功地制造指南车的人。从三国时开始,历代史书几乎都有指南车的记载,但是都比较简略。直至宋代才有完整的资料,《宋史》中较详细地记载了它的内部结构。
(3)指南车传动装置扩展阅读
马钧的主要发明:
马钧是中国古代的机械大师。他从小口吃,不善言谈。但是他很喜欢思索,善于动脑,同时注重实践,勤于动手,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马钧早年生活比较贫困,长时间住在乡间,比较关心生产工具的改革,并且作出了突出贡献。
马钧在魏朝担任给事中,同时研制机械。他虽然一生不大得志,但刻苦钻研,设计制造出多种机械。魏明帝时,见当时织机五十条经线者有五十蹑(脚踏操纵板),六十条经线者六十蹑,便将织机一律改为十二蹑,大大提高了功效。
在洛阳时,又发明了排灌水车,名叫“翻车”,它利用人力可以将水由低处提到高处。他还研究制造出指南车,改进了诸葛亮的连弩,改进了攻城用的发石车。他制造的“水转百戏”以水为动力,以机械木轮为传动装置,使木偶可以自动表演,构思十分巧妙。
『肆』 指南车是什么
指南车是我国古代的文化瑰宝之一,是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杰出代表。但是,从宋代以后,指南车就失传了。而指南针迅速推广,造成明清两代人们普遍将指南车与指南针混为一谈,形成了一场为时达数百年之久的误传。实际上,指南针是利用磁铁的指极性,而指南车是利用机械装置实现定向性的,两者的原理和构造完全不同。
古籍上关于指南车的记载相当多,但分歧较大,直到现在,许多学者对它的看法也不一致。首先,指南车的用途是什么?是指南(方向)用的吗?一些学者就指出: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皇帝大驾出行时仪仗车的一种,既不用于实测方向,更不用于指导实践。那么,指南车是谁最早发明的?相传为黄帝所作,也有的说是周公所作。实际上,大约是西汉问世。《西京杂记》一书中说:“司南车,驾四,中道”。以后,东汉张衡、三国马钧都曾造过指南车。据说,马钧的指南车,是上装一木人,下连磁石,不管车子向什么方向行驶,木人的手始终向南指着。然而,这种说法是不大可靠的。指南车到底是什么样子?《晋书·舆服志》上才较为明确:“司南车,一名指南车,驾四马,其下制如楼,三级;四角金龙衔羽葆;刻木为仙人,衣羽衣,立车上,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稍后的南朝时期的宋、齐也有指南车。《宋书·礼志》说:“其制如鼓车,设木人于车上,举手指南。车虽回转,所指不移。”《南齐书·祖冲之传》也说:“冲之改造(指南车之)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
其他史籍对指南车的记载也还有不少,但是一般都只限于外形、性能、制造过程、使用情况等,还夹杂一些传说故事。一直到宋代,对指南车才有较详细的记述。《宋史》、《愧郯录》对燕肃和吴德仁制造的两种指南车的内部传动系统,以及大小、规格、型制等,均有较为具体的记载。我们从中了解到指南车的结构和原理,大体是这样的:车身为一辕双轮车,车箱为重构结构,上立一木人,引臂南指。车箱内部设置有一套可自动离合的齿轮传动机构。当车子行进中偏离正南方向,向东(左)转弯时,东辕前端向左移动,而后端向右(向西)移动,即将右侧传动齿轮放落,使车轮的转动能带动木人下方的大齿轮向右转动,恰好抵消车辆向左转弯的影响,使木人手臂仍指南方。当车子向西(右)转弯时,则左侧的传动齿轮放落,使大齿轮向左转动,以抵消车子右转的影响。而车子向正前方行进时,车轮与齿轮系是分离的,因此木人手臂所指的方向不受车轮转动的影响。如此,不管车子的运动方向是东西南北,或不断变化,车上木人的手臂总是指向南方,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据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文化史》3)。
可见,我国古代指南车是巧妙地运用机械原理制造而成。《宋史》虽有较详记载,但仍不够具体,也无图可循,所以现在关于指南车内部构造图形的不同学术观点,已近二十种。看来,要彻底了解其中奥秘,还有待继续研究。
『伍』 指南车的原理
指南车来原理:
它有两个轮子自,当车子转向时,两个轮子的转速会产生差异。
这个转速的差别会通过差动齿轮装置驱动小人转向。
经过矫正和调试,小人转向的角度恰好可以补偿车子的转向,于是无论车子如何转向,小人都指向同一个方向。
(5)指南车传动装置扩展阅读:
指南针在崎岖的山地的指向:
指南车一个轮子固定,转动另一个轮子使车原地转一圈。在平地上的时候,那个转动的轮子走过的长度是两倍的轴距乘以圆周率,通过差速器,小人向反方向旋转360°。
补偿了车子的转动,因此小人抬起的手臂指向原来的方向。而如果车停在一个小山包上,那么转动轮子所画出的圆周的周长就会比这个数字小。
差速器传递给小人的转向角就会小于360°,因此小人的手臂就会偏离原来的方向:小车向左转,小人的手臂就向左偏,反之亦然。
『陆』 马钧发明的指南车是什么样子的
马钧发明的指南车是一种由车子和一个小木人构成的指示方向的机械,车中装有可自动离合的齿轮传动装置,并与木人相连,木人有一只手指向前方。不管车辆朝什么方向行走,在自动离合齿轮装置的作用下,木人的手都指向南方。
『柒』 根据《宋史74舆服志》记载,指南车是利用什么机构实现方向辨别的
A.齿轮
B.磁轮
C.链轮
D.凸轮
选A
『捌』 指南车是利用地理原理进行导航的,这一论述是对的还是错的
指南车
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它利用差速齿轮原理,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根据车轮的转动,由车上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指南车是古代一种指示方向的车辆,也作为帝王的仪仗车辆。指南车起源很指南车复原模型早,历代曾几度重制,但均未留下资料。直至宋代才有完整的资料。它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在特定条件下,车子转向时木人手臂仍指南。指南车的自动离合装置显示了古代机械技术的卓越成就。
基本信息
中文名:指南车
起源::中国古代
别 名:司南车
国 籍:中国
用 途:指示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
原 理:差速齿轮
资料留存:宋代
原理介绍
指南车与司南、指南针等相比在指南的原理上截然不同。它是一种双轮独辕车。车上立有一个木人,一手伸臂直指,只要在车开始移动前,根据天象将木人的手指向南方,以后不管车向东还是向西转,由于车内有一种能够自动离合的齿轮系定向装置,
指南车
木人的手臂始终指向南方。
记载文献
谓黄帝作。晋崔豹《古今注》卷上:“大驾指南车,起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兵士皆迷。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 谓风后作。《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 谓玄女作。《事物纪原》卷二引《黄帝内传》 :“玄女为帝制司南车,当其前。” 谓周公作。《太平御览》卷七七五引《鬼谷子》:肃慎氏献白雉于文王。还,恐迷路问,周公因作指南车以送之。
详细解释
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车。相传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兵士皆迷。黄帝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又周初越裳氏来贡使者迷其归路周公赐以軿车皆为司南之制。后东汉张衡﹑三国魏马钧﹑南朝齐祖冲之皆有造指南车之事。唐元和中典作官金公立曾上指南车﹑记里鼓。宋天圣五年燕肃又创意造车大观元年吴德隆亦献制车之法。自晋代以后皇帝车驾卤簿多用指南车为前导。宋岳珂《愧郯录·指南记里鼓车》记其形制甚详。参阅晋崔豹《古今注·舆服》﹑《晋书·舆服志》﹑《宋书·礼志五》﹑《宋史·舆服志
『玖』 马钧发明的指南车是怎样的
马钧发明的指南车是一种由车子和一个小木人构成的指示方向的机械,车中装有可专自动离合的属齿轮传动装置,并与木人相连,木人有一只手指向前方。不管车辆朝什么方向行走,在自动离合齿轮装置的作用下,木人的手都指向南方。秦汉时期是我国车辆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种类的车辆,在我国古代车辆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拾』 指南车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装置。它与指南针利用地内磁效应不同,容它不用磁性。它是利用机械传动系统来指明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其原理是,靠人力来带动两轮的指南车行走,依靠车内的机械传动系统来传递转向时两车轮的差动来带动车上的指向木人与车转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车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指南车出发时设置木人指示的方向,“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至于指南车是哪个朝代发明的,在史学界有四种说法,一是炎黄时期,二是西周,三是西汉,四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且实物已遭到破坏,所以只是文献记载,无从考证,而且每个朝代的指南车构造不同,如果非得要说是哪个朝代发明的,我认为还是炎黄时期发明的比较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