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NC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主要由以下七部分组成。 (1)系统管理程序; (2)零件加工源程序的输入、输出设备的管理程序; (3)机床手动控制程序; (4)系统的编译程序; (5)插补程序; (6)伺服控制开关量控制程序; (7)系统自检程序。 数控系统是所有数控设备的核心。数控系统的主要控制对象是坐标轴的位移(包括移动速度、方向、位置等),其控制信息主要来源于数控加工或运动控制程序。因此,作为数控系统的最基本组成应包括:程序的输入/输出装置、数控装置、伺服驱动这三部分。 1、输入/输出装置 输入/输出装置的作用是进行数控加工或运动控制程序、加工与控制数据、机床参数以及坐标轴位置、检测开关的状态等数据的输入、输出。键盘和显示器是任何数控设备都必备的最基本的输入/输出装置。此外,根据数控系统的不同,还可以配光电阅读机,磁带机或软盘驱动器等。作为外围设备,计算机是目前常用的输入/输出装置之一。 2、数控装置 数控装置是数控系统的核心。它由输入/输出接口线路、控制器、运算器和存储器等部分组成。数控装置的作用是将输入装置输入的数据,通过内部的逻辑电路或控制软件进行编译、运算和处理,并输出各种信息和指令,以控制机床的各部分进行规定的动作。 在这些控制信息和指令中,最基本的是坐标轴的进给速度、进给方向和进给位移量指令。它经插补运算后生成,提供给伺服驱动,经驱动器放大,最终控制坐标轴的位移。它直接决定了刀具或坐标轴的移动轨迹。 此外,根据系统和设备的不同,如:在数控机床上,还可能有主轴的转速、转向和起、停指令;刀具的选择和交换指令:冷却、润滑装置的起、停指令;工件的松开、夹紧指令;工作台的分度等辅助指令。在基本的数控系统中,它们是通过接口,以信号的形式提供给外部辅助控制装置,由辅助控制装置对以上信号进行必要的编译和逻辑运算,放大后驱动相应的执行器件,带动机床机械部件、液压气动等辅助装置完成指令规定的动作。 3、伺服驱动 伺服驱动通常由伺服放大器(亦称驱动器、伺服单元)和执行机构等部分组成。在数控机床上,目前一般都采用交流伺服电动机作为执行机构;在先进的高速加工机床上,已经开始使用直线电动机。另外,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生产的数控机床上,也有采用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情况;对于简易数控机床,步进电动机也可以作为执行器件。伺服放大器的形式决定于执行器件,它必须与驱动电动机配套使用。 以上是数控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和机床性能水平的提高,对系统的功能要求也日益增强,为了满足不同机床的控制要求,保证数控系统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并方便用户使用,常用、较为先进的数控系统,一般都带有内部可编程序控制器作为机床的辅助控制装置。此外,在金属切削机床上,主轴驱动装置也可以成为数控系统的一个部分;在闭环数控机床上,测量检测装置也是数控系统必不可少的。对于先进的数控系统,有时甚至采用计算机作为系统的人机界面和数据的管理、输入/输出设备,从而使数控系统的功能更强、性能更完善。 总之,数控系统的组成决定于控制系统的性能和设备的具体控制要求,其配置和组成具有很大的区别,除加工程序的输入/输出装置、数控装置、伺服驱动这三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外,还可能有更多的控制装置。
B. cnc系统主要功能包括
1. 加工程序载体:零件加工程序存储在特定格式和代码的程序载体中,如穿孔纸带、盒式磁带、软盘等。这些程序信息通过CNC机床的输入装置传送到CNC单元。
2. 数控装置:CNC系统充当位置控制系统,基于输入数据插补出理想的运动轨迹,并将指令输出至执行部件,以加工出所需的零件。
3. 伺服和测量反馈系统:伺服系统负责将数控装置接收的指令信息转换成机床执行部件的直线或角位移,确保精确的运动控制。
4. 机床本体:机床本体是数控机床自动完成各种切削加工的机械结构部分。
5. 数控机床辅助装置:辅助装置是为了充分发挥数控机床功能而必需的配套设备,确保机床的高效运作。
扩展数据:数控机床具有以下优点:
1. 强适应性:能有效适应加工对象的变化,为模具制造等提供合适的加工方式。
2. 加工精度高:确保稳定的加工质量。
3. 多坐标联动:能够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
4. 高效编程变更:加工零件更换时,通常只需修改数控程序,节省生产准备时间。
5. 高生产率:机床本身具有高精度和高刚度,允许选择有利的加工参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通常是普通机床的3至5倍)。
6. 自动化程度高: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7. 现代化生产管理:利用数字信息和标准代码处理与传递信息,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和管理的一体化。
8. 操作与维护要求:对操作者的素质和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9. 高可靠性:系统运行稳定,故障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