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井下架空乘人装置设计要求

井下架空乘人装置设计要求

发布时间:2025-09-10 01:52:09

A. 煤矿架空乘人装置吊绳保护的间距是多少米

第七十八条 架空乘人装置安装使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运载索的最大运行速度:采用固定抱索器时不得超过1.2米/秒; 采用活动抱索器时不得超过2.5米/秒(坡度大于16°时不应超过1.6m/s)。

2.架空乘人装置配套的电气设备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九章相关条款的规定。

3.架空乘人装置应采用软启动装置,实现主电机低速启动,减少启动对牵引钢丝绳的冲击。 驱动轮直径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45倍,尾轮装置的导轮直径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8倍。

架空乘人装置应有可靠的制动系统,制动闸块为阻燃材料。

4.架空乘人装置安装要求:

(1)架空乘人装置的传动装置、机尾回头轮,采用落地式安装时,应采用砼基础;采用架空式安装时,应采用钢梁框架结构,其尺寸和质量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蹬座中心至巷道一侧的距离不得小于0.7米,乘坐间距不得小于5米。

(3)运载索与巷道底板之间的距离:无载荷时,大于1.9米(在上、下人地点除外);有载荷时,大于 1.8米(在上、下人地点除外)。

(4)运载索的中心距不小于900mm,乘坐者侧面空间、吊椅下部脚撑的净长度不均小于300mm。

(5)光照充足,电缆、灯具吊挂整齐。

第七十九条 架空乘人装置的维护:

1.整机运行平稳,传动装置和轴承不应有异常的振动和响声。

2.所有紧固件连接可靠,不得有松动现象,减速器不得有渗、漏油现象。

3.外露旋转部件和张紧装置上的移动部件,应安装防护栏(罩)。

4.电动机、减速机、电液制动闸均应有标志牌,并标明参数。

5.系统各旋转部件(托绳导向轮、张紧装置导轮、回头轮、压绳轮、改向轮)转动灵活,无卡滞现象。

6.制动闸(兼作工作闸)应为失效安全型,灵活可靠,制动力应为绞车额定牵引力的1.5--2倍;施闸时的空动时间不大于0.7s;运行速度超过额定速度10%或欠速20%时能自动施闸停车。

制动器的制动带(块)接触面积不得小于80%。

第八十条 架空乘人装置的钢丝绳:

  1. 钢丝绳采用插接方式联结。插接长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09条规定。

2.钢丝绳安全系数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3.吊杆和牵引钢丝绳之间的连接不得自动脱扣。

4.钢丝绳的张紧力不应超过钢丝绳破断拉力的8%。

第八十一条 架空乘人装置的安全保护:

  1. 巷道每100米应有一台通讯装置,具有打点、通话和急停功能。

2.电气设备应具有过电流、欠电压、漏电流等保护功能。

3.乘人装置机头和机尾应安装防越位保护装置(零速度上下的除外),乘人越位时主电机能自动断电,保险闸制动;机头、机尾应设置下车语音提示信号和明显的警示标志。

4.架空乘人巷道沿途装设急停拉线开关。

5.架空乘人装置的变坡点、拐弯点,应设置掉绳脱槽保护,当钢丝绳脱落时,控制系统实现停车保护。

6.机尾滑移架后应设断绳保护,拉紧重锤下应设限位保护。

7.在一条巷道内,如果既有架空乘人装置,又有提升运输绞车,两套设备之间应设置电气闭锁,闭锁试验归入绞车保护试验项目;架空乘人装置运行时,斜巷上部平车场禁止调车作业,斜巷上部平车场接近变坡点处的安全档必须处于常闭状态。

第八十二条 架空乘人装置的使用管理:

  1. 架空乘人装置应有专人负责操作和维护,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2.架空乘人装置机头附近,应悬挂操作规程、检修维护制度、安全保护实验制度、运行管理制度、设备技术特征表、斜巷技术特征表等管理牌板。

3.严禁使用架空乘人装置运送物料和爆炸物品。

4.每天必须对整个装置检查1次,保护要灵敏可靠,急停拉线保护、越位保护,脱绳保护每天试验一次。

5.托绳轮支架要编号挂牌管理。

B. 用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时应遵守哪些规定

1)巷道倾角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数值。
2)蹬座中心至巷道一侧的距离不得小于专0.7m,运行速度不得超过1.2m/s,乘坐属间距不得小于5m。
3)驱动装置必须有制动器。
4)吊杆和牵引钢丝绳之间的连接不得自动脱扣。
5)在下人地点的前方,必须设有能自动停车的安全装置。
6)在运行中人员要坐稳,不得引起吊杆摆动,不得手扶牵引钢丝绳,不得触及邻近的任何物体。
7)严禁同时运送携带爆炸物品的人员。
8)每日必须对整个装置检查1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C. 架空乘人装置乘坐人员的间距不得小于多少米

一般的情况下,两根横梁间距设计为八米,乘人间距必须大于这个距离,即在两根横梁的距离之间不允许有两把吊椅,所以必须大于这个距离,根据这么多年的实际运行,处于12-14米是比较理想的。

D. 煤矿架空乘人装置中防脱绳保护装置安装过程中有哪些要求

通过充分论证,防脱绳保护装置在设计制造及使用应符合以下几点:
1、先保护后捕绳
防脱绳保护装置必须做到先保护后捕绳,保护开关的安装位置应贴近托绳轮且在捕绳器之前(按乘人前进方向),当掉绳时,钢丝绳应先碰触检测开关,在触发保护停车后再掉落至捕绳器上。
2、捕绳器与掉绳检测开关拉开间距
一般从检测开关动作到保护停车会有0.2s~0.5s的滞后,所以捕绳器与掉绳检测开关的间距宜在400~500mm。
3、采用活动式捕绳器
防脱绳保护装置的捕绳器不宜采用固定式,应采用活动式,同时捕绳器挡板的高度以2/3的钢丝绳直径为宜。这样能保证掉绳发生时,抱索器能没有阻碍的顺利经过捕绳器。
4、前后同时导向
防脱绳保护装置应增加前后导向装置,以防止吊椅因摆动而与掉绳检测开关或捕绳器产生干涉,引发安全事故。导向装置宜低于捕绳器的捕绳面,防止钢丝绳掉落在导向装置上运行,引起抱索器与导向装置产生卡阻,从而导致钢丝绳脱出捕绳器。
5、调整跑偏角度和行程
防脱绳保护装置安装后,需调跑偏开关触杆的角度和动作行程,保证开关动作灵敏可靠,同时抱索器正常运行时,不能与传感器发生干涉。钢丝绳脱离托轮掉落到捕绳器前应保证系统先停车。

E. 架空乘人装置标准及规定

法律分析:乘人装置的结构型式为摩擦轮式,由电动机、减速箱或液压系统、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和机座等)、制动器、绳轮组(包括托绳轮、压绳轮、收绳轮和导向轮等)、乘人组(包括抱索器、吊椅等)、尾轮装置(包括尾轮、机座、张紧装置和导绳轮等)、牵引钢丝绳、安全保护装置、声光信号装置和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法律依据:(AQ?1038-2007)《煤矿用架空乘人装置安全检验规范》 第四条 型式 乘人装置的结构型式为摩擦轮式,由电动机、减速箱或液压系统、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和机座等)、制动器、绳轮组(包括托绳轮、压绳轮、收绳轮和导向轮等)、乘人组(包括抱索器、吊椅等)、尾轮装置(包括尾轮、机座、张紧装置和导绳轮等)、牵引钢丝绳、安全保护装置、声光信号装置和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阅读全文

与井下架空乘人装置设计要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卫生间热水用什么阀门 浏览:318
dnf怎么设置开启技能机械师 浏览:382
pid图中仪表sal什么意思 浏览:456
呼吸作用三合一实验装置 浏览:197
厂房修好了怎么配置消防设备 浏览:449
福建披萨设备哪里买 浏览:970
推力球轴承怎么分辨 浏览:39
机舱辅助设备有哪些 浏览:951
煤改电设备安装在哪个屋子合适 浏览:740
电梯的电气安全装置和作用 浏览:804
水下设备在哪里 浏览:364
橡胶板机器设备多少钱一台 浏览:898
成套的机器设备怎么报关 浏览:909
杆端轴承是属于什么件 浏览:790
腿肌肉健身器材有哪些 浏览:77
电工仪表精确度k用什么表示 浏览:841
酵母发酵力的测定实验装置 浏览:660
古尊表机械表怎么调星期 浏览:456
老捷达轴承坏了怎么办 浏览:450
四缸摩托排气阀门 浏览: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