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于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020年)的主题为“智慧家居、幸福家庭”,主要包括助老机械和智能家居机械,不管选哪一类,机械结构要新颖不繁琐、选材要合适、传动要可靠。站在使用者角度去构思(满足人机工程学)。充分考虑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做相应的保护处理(满足安全性)。在满足使用性、安全性、新颖性后对机械装置植入人性化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物联网,可远程监控及操作。不要束缚自己的想法,有了好的构思就去逐个实现并不断完善。自己把主体思路理顺后,可邀请有经验的老师、同学参与评审。在评审过程中记录大家提出的疑问,并仔细考虑,不能人云亦云,要保持“初心”,也不能听不进好的的意见。好的机械设计都是在不断的完善后得到的。希望对你帮助。
2. 老人跌倒监测系统的作用有哪些
年轻人摔一跤可能没什么,
但跌倒对老年人来说,
可能是致命的。
在我国,跌倒是 65 岁以上老年人
因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
年龄越大,
发生跌倒并因此受伤或死亡的风险越高。
在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的一间实验室中,经常上演特殊一幕:在铺着厚厚海绵垫的房间中,设置了湿滑、上下楼梯、绳子障碍等各种场景,科研人员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摔倒。
看似难以理解的行为,
要解决的却是无比严肃的问题:
预防老年人跌倒。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研发的防摔倒产品。
自主研发防跌“三部曲”
据赵国如介绍,产品的核心技术在于算法。为此,需要大量数据和试验作为支撑,“研究初期,我们征集不同年龄和体型的志愿者,包括团队成员亲自上阵,利用自主研发的人体传感器,模拟了上万次的不同跌倒场景,收集了大量数据。”他表示。
基于此,团队研发出一套计算机化的跌倒风险定量筛查系统,对于易跌老年人,能快速将其分为低、中、高风险三类,并针对不同类型,开发出防跌“三部曲”。
第一步
首先,针对中低风险易跌人群,团队自主研发了穿戴式跌倒预警器,老年人佩戴在腰上,进行一些危险动作时,预警器会振动并发声,提醒其不要再重复类似动作。团队工程师宁运琨表示,预警器有两个难点:第一是精准识别危险动作,减少误报;第二是迅速触发预警。
据悉,团队的算法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3%以上,这也是国际上率先实现跌前主动预警的产品。
第二步
其次,针对高风险易跌倒人群,团队基于微机械自动充气防护技术,研发出跌倒髋部仿生防护气囊,即在跌倒发生瞬间,自动弹出气囊,对髋部进行缓冲防护。显然,这一步要考验跌倒的精准预测和气囊的及时弹出。据宁运琨介绍,人从跌倒到倒地需要0.5-0.6秒,而防护系统从预测跌倒到气囊充气弹出,整个过程在0.3秒以内。
事实上,2009年,日本千叶大学率先设计出穿戴式防跌倒气囊,开启了全新篇章。此后,美国、以色列等国的公司先后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是成本较高、灵活性较差、佩戴沉重等问题,导致市场接受度不高。“做老百姓用得起的防跌气囊”,是团队的愿景。
第三步
第三,针对已经发生的跌倒事件,团队构建了基于云技术的跌倒远程监护管理平台,实现被监护人和监护人端实时互联互通,响应时间在30秒以内。
目前,团队产品已在解放军总医院、深圳市罗湖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临床试用,服务上万人。团队相关研究已申请国内外专利140项。
“做出老年人防跌倒领域的独角兽技术。”赵国如向记者分享了团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