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图,图甲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装置中,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______.
(1)平面镜所复成的像和制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2)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同时还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3)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可以借助于直角三角板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得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然后利用刻度尺量出点A、B、C、A′、B′、C′到镜面的距离,会发现点A与A′,点B与B′,点C与C′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最终得出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垂直;(2)像和物大小相等;(3)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㈡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他在玻璃后放一支与A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
(1)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另外拿一只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在镜后适当的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像完全重合,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透过玻璃板能清楚地看到蜡烛B,若用镜子,因看不到蜡烛B,也就无法确定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的位置,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3)小明同学的结论不合理,因为通过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时,要进行多次实验,总结的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只有一次实验,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很具有偶然性.
故答案为:(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透过玻璃板能清楚地看到蜡烛B,若用镜子,因看不到蜡烛B,也就无法确定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的位置;
(3)不合理,理由是:只测量了一次数据,结论的得出存在偶然性,小明应该进行多次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㈢ 如图所示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
(1)实验时,由于成的像是虚像,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眼睛应该在玻璃板前观察.即小红应在左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2)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面的距离、物到镜面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3)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用一个等长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来代替像,为了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
故答案为:(1)左;(2)①;(3)②;(4)不能.
㈣ 如图所示的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
①;②;不能
㈤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
(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过版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权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3)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人眼应在棋子A这一侧观察. (4)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5)此实验中的白纸相当于光屏,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因为平明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棋子的像不会出现在白纸上.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2;(3)A;(4)物距和像距;(5)虚像. |
㈥ 右图是某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为了便于 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
较黑暗,在玻璃板的前后两个表面分别反射,较薄的平板玻璃
㈦ 如图是某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
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 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正反两面都会通过发生反射现象成像,所以会发现镜中出现了A蜡烛两个不重合的像; 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而平面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由于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都可以成像,玻璃板如果薄,两个像距离近,测量误差小,实验效果好;反之,较厚的玻璃板两面,都可以成像,会出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1)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2)光屏能接收到实像,但接收不到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光屏上没有蜡烛的像. (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不变. (4)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故答案为:较黑暗;玻璃的两表面反射所成的像;较薄的平板玻璃;(1)大小;(2)没有;虚;(3)不变;(4)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
㈧ 小明同学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1)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因为
(1)平面镜是不透明的,只能在平面镜中看到平面镜前物体的像,不能看到平面镜后面的物内体,所以实容验时不采用不透明的平面镜.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探究实验中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主要是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3)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 (4)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5)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蜡烛所成像的位置; (2)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3)A; (4)虚; (5)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与某同学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哪里收运动器材
发布:2025-09-05 07:54:49
浏览:3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