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放散阀门
一般指安装在天然气管道用气最未端,在投入使用前或检修时用来置换出管道内不纯的混合气体至室外的专用阀门。应该安装在易于操作外,后端接放散管至室外高处。放散管应涂成红色。
『贰』 5米5炉自动放散水封封多少
煤气砣落严(交换旋塞关死)煤气主管静压接近略小于总管压力,因此设置的末端水封h高度要大于总管平时保持的的最大压力。
高炉煤气总管压力不得超14000pa,焦炉煤气不超12000pa。一般末端水封h高度应为1.2—1.5米。
换向时,在煤气切断后,煤气主管道中的压力急剧升高,为缓和煤气压力升高后对仪表等设备带来的危害,而设置了自动放散水封,其液面深度为300mm(约3000帕),当煤气压力高于300mm水柱时,煤气便冲破水面有放散管排出,从而保护了仪表等设备。
自动放散水封装置工艺运行要点:
(1)煤气管道煤气运行压力根据鼓风机允许操作压力和焦化企业范围内的煤气系统阻力来确定,一般控制在4--7kpa。
(2)煤气放散压力根据鼓风机吸力调节的敏感程度来确定,一般大于煤气运行压力规定值0.2kpa。
(3)煤气放散量取决于企业外煤气用户用气情况,与焦炉规模与炉组数也有关系。
(4)煤气放散速度不宜过高,以避免带水。放散速度一般不超过10--12m/s。
(5)水封平均用水量按0.2m 3 /h考虑。
(6)为减少有毒物质排放,保护环境,一般要在煤气放散出口位置安装自动点火装置,当煤气放散时移动将煤气点燃,避免煤气直接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叁』 煤气区域的空气放散高度有没有标准
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煤气放散5.14,设备和管道上的放散管管口高度应有符合下列要求: 1、当放散管直径大于150mm时,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厂房顶面、煤气管道、设备和走台4m以上。 2、当放散管直径小于或等于150mm时,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厂房顶面、煤气管道、设备和走台2.5m以上。 天然气放散6.5.12/6当高压储气罐罐区设置检修用集中放散装置时,集中放散装置的放散散管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小于表6.5.12-1的规定;集中放散装置的放散管与站内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6.5.12-2的规定。 放散管管口高度应高出距其25米内的建构筑物2m以上,且不得小于10m;集中放散装置宜设置在站内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放散管管口应高出调压站屋檐1.0m以上。 (3)煤气自动放散装置扩展阅读 GB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6.8.7 火炬: 1、连续排放的可燃气体排气筒顶或放空管口,应高出20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2.0m以上。对位于20m以外的平台或建筑物顶,应满足图6.8.8的要求,并应高出所在地面5m。 2、间歇排放的可燃气体排气筒顶或放空管口,应高出10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2.0m以上。对位于10m以外的平台或建筑物顶,应满足图6.8.8的要求,并应高出所在地面5m。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求国家标准
『肆』 气柜巡检时需要注意什么
对于这一个问题祥泰电气提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严禁随意关闭、切断报警、连锁装置
2、一般情况下严禁活塞着床,必须着床时,每着一次床,必须使气柜上升到顶开紧急放散后方可运行;
3、气柜在运行过程中一般不准进柜,必须进柜时,一定保证活塞静止,进柜人员不少于3人,门口必须留1人监护,进柜人员必须携带CO报警仪;
4、气柜皮膜严禁高温灼烫、化学腐蚀及机械性损伤。有物品掉入皮膜内必须取出后方可运行;
5、气柜正常运行中必须保证放散管畅通;
6、柜内煤气温度不得高于70度,煤气中的氧含量不得大于2%。
7、煤气柜正常运行时严禁柜体放散,自动手动放散装置安全可靠灵活。
8、各种监探仪及报警器要求灵活好用,出现故障立即通知检修人员处理。
『伍』 威金斯型煤气柜包括哪些主要设备
除威金斯型煤气柜柜本体钢结构之外,主要的设备如下(以2段式气柜为例):
柜体主要附属设备:密封装置(橡胶密封膜);调平装置;放散装置(手动放散系统、自动放散系统);限位导轮;活塞波形板;T围栏波形板。
活塞、T围栏波形板
『陆』 天然气放散的具体解释和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应该是:煤气放散管。
煤气放散管是煤气系统中专门为特殊情况下排放煤气的管子。常见的有过剩放散管、事故放散管和吹刷放散管等。
作用
放散管的直径应能保证在一定时间内排除一定量的煤气。放散管排出的煤气遇火源会燃烧,因此放散管的布置要考虑防火问题。例如,厂区内或厂房附近的煤气放散管的排放口要高出厂房顶4m以上等。
(6)煤气自动放散装置扩展阅读
存在的问题
1。仓式泵放散管接到正压布袋内,由于气体有余压,放散时会对布袋产生冲击。且放散开关频繁,正压布袋容易老化破损。
2、由于残余气体是风粉混合物,通过正压布袋排放到大气中,排放的气体煤粉含量大于100 mg/m³远高于排放标准,造成环境污染,煤粉浪费,危害职工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