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Ⅰ是实验室中常用于制备和干燥气体的装置:(1)甲同学用图Ⅰ装置、铜和浓硝酸制备并收集干燥的NO2气体
(1)图Ⅰ装置抄、铜和浓硝酸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NO2气体,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4HNO3═Cu(NO3)2+2NO2↑+2H2O用干燥剂干燥后的二氧化氮气体易与水反应且比空气重,所以收集用向上排气法;二氧化氮气体中存在平衡2NO2(g)?N2O4(g),放入冰水中颜色变浅说明平衡向生成四氧化二氮气体的方向移动,所以此方向为放热反应,△H<0;故答案为:①Cu+4HNO3═Cu(NO3)2+2NO2↑+2H2O;②向上排气法;③<;
(2)装置Ⅰ制备制取干燥的NH3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装置Ⅱ在D处发生催化氧化反应,4NH3+5O2
催化剂 | .
2. 资料显示:“氨气在氧气中催化氧化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之一是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NO;在纯氧中安静燃烧生成
(1)碳酸氢铵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氨气和水和二氧化碳,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就需要把水和二氧化碳除去,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CO2、H2O,得到干燥的氨气;氨气的检验方法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干燥管管口处,观察颜色变化;故答案为:NH4HCO3或(NH4)2CO3;吸收生成的CO2、H2O,得到干燥的氨气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干燥管管口处,观察颜色变化 (2)已知NO遇到氧气立即化合生成NO2,NO2在低温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NO2═N2O4,N2O4是一种无色气体,因此将试管浸入冰水中,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故答案为:生成的NO立即与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低温下NO2转化为无色的N2O4 (3)将过量的氧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先通入O2后通入NH3的理由是:使氨气充分反应,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氨催化氧化与氨气燃烧的产物不同的原因是: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就不同;故答案为:使氨气充分反应,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反应条件不同
3. 如图1为某套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加热装置和部分药品等已经省略(装置①和装置②为气体发生装置).(1)
(1)氨气和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氨气中-3价的氮被氧气氧化成-2价的一氧化氮中的氮,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催化剂 | .
4. 用Pb2制NO2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实验装置应选用
当硝酸铅加热时,会分解成氧化铅,同时发出爆烈的声响: 2 Pb(NO3)2(s) → 2 PbO(s) + 4 NO2(g) + O2(g) (条件是加热即可) 2 NO2 ===N2O4 (可逆) 制取装置和高锰酸钾制氧气的一样.如果要收集,可以用口较小锥形瓶,排气排久点(因为不可避免会有部分氧气混入,排久点可以让密度较大的NO2沉积在锥形瓶中更多,锥形瓶瓶口小也有利于此).然后用塞子塞紧锥形瓶.实验必须在通风的地方,NO2有毒很呛人.
5. NO2生成N2O4的反应压缩体积为什么颜色先变深再变浅
"NO2生成N2O4的反应压缩体积颜色先变深再变浅"是一个著名的伪实验。hehe 提出这个论断的人没亲自做过实验,脑子想想得到的结论。
关于这一点,有文章进行了批驳,请搜索“由勒沙特列诞生150周年想到的……”疑问,部分引用如下:
例如有的教科书说:压缩装在密闭注射器里的NO2(g)和N2O4(g)混合气体,我们看到注射器里的混合气体颜色“先变深,后变浅”,说明平衡向生成N2O4(g)的方向移动了。这种描述很容易使读者误解,以为系统的颜色“先”因压缩引起的体积变化而“变深”,“后”发生化学平衡移动,“消除”了体积变化对平衡的影响,“恢复”了原来的颜色。我听说有许多认真的教师自己动手做了实验,发现这种“先变深,后变浅”的“现象”并不能观察到。但教科书这样写的,他们只怪自己走了神,没有观察到,姑且承认教科书写的是事实吧!其实,这种“先变深后变浅”的“现象”只是写书人的想像。动力学实验证明,NO2(g)和N2O4(g)的平衡移动速率,在常温下是进行得很快的,根本看不到压缩了的气体的“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的达成在推活塞的倾刻之间。因此,如果我们的视线垂直于注射器的长轴,我们看到的总是注射器颜色不断加深。体积变小引起的NO2(g)浓度的加大(相当于稀释定律cV=c′V′),完全淹没了化学平衡移动引起的NO2分子数的减少引起的外观现象!除非你从注射器的长轴方向进行观察,这才能看到,注射器里混合气体的颜色随活塞的推进,渐渐变浅了,因为在该方向,体积改变引起的物理变化不会显示,这才看到平衡移动使有色的NO2变成了无色的N2O4(g),分子总数降低的现象。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你推进活塞的速度太快,结果由于注射器玻璃的相对绝热,压缩引起平衡向NO2(g)的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温度上升了,因为NO2(g)变为N2O4(g)有新化学键形成,放出了热量。不信你可以计算一下,该反应在常温针筒因温度引起平衡移动的效应远远高于浓度!这时,看到“先变深后变浅”的现象才有些可能。不过,即使这样,也不是减小混合气体的体积引起平衡移动的外观表现。我们教课,永远不能拿不符合本质的表象来唬人。就如同你绝对不应说,大家看见了吗,太阳是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的,可见太阳绕着地球转。
6. 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设计如下装置(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
(1)碳酸盐加热分解能产生NH3,只有(NH4)2CO3或NH4HCO3,其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通过碱石灰后,CO2和H2O被吸收,可得到纯净的NH3.故答案为:(NH4)2CO3或NH4HCO3;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2)①NH3与过量O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4NH3+5O2 催化剂 | .
与No2转化为n2o4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