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氢氧化钠水溶液蒸发装置的设计

氢氧化钠水溶液蒸发装置的设计

发布时间:2025-08-10 23:13:57

㈠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玻璃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用凡士林密封,钟罩

(1)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则植物所处的环境中缺少二氧化碳,如果再设计另一套相同的实验装置,将小烧杯中的液体换成清水,其他条件和设置都相同,则形成一组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用反应式表达如图:
(3)黑暗;光合
(4)蒸腾

㈡ 图是同学们熟悉的三套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请认真分析并回答问题: (1)A装置可以

(1)用A装置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需要以二氧化碳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专验,即对照组属装置中的烧杯里放清水.
(2)为了使B装置的实验现象更加明显,B装置的塑料袋应用黑色的,以免光线透入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
(3)C装置常用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但该装置的设计有一个问题,即塑料袋连同花盆一起罩住了,这样,塑料袋内壁上凝结的水珠就不能排除花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因此
塑料薄膜应只罩住植物,不应连花盆一起罩住.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清水
(2)呼吸作用;黑色
(3)塑料薄膜应只罩住植物,不应连花盆一起罩住.

㈢ 某科研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此装置放于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适宜自然光

(1)植物具有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装置中两瓶上的液体一方面是瓶中的叶片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另一方面是瓶中的溶液中也有水分,在阳光的照射下,通过蒸发也可以在瓶内壁凝结成水珠.
(2)实验前要将此装置放到黑暗片一昼夜,目的是除去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如果叶片内残留有以前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实验结果就会不明显,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放到黑暗片一昼夜,植物叶片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原来的淀粉消耗完后,就不会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3)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这样处理后,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片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4)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去掉碘液颜色的干扰,便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使实验现象明显.实验现象:叶片见光(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5)乙组装置与丙组装置的区别是丙里面是清水,乙里面是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清水没有此功能,故乙、丙两装置内丙里面有二氧化碳,乙里面没有二氧化碳.因此乙、丙两装置中的叶片所处的环境,惟一变量是二氧化碳,由于乙叶片所处的环境没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乙叶片由于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色.而丙叶片由于环境中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故遇碘变蓝色.该对照组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6)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使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原因可能是:三片叶都要进行 呼吸作用,其强度大于或等于光合作用,结果光合作用的产物不能积累,所以实验中看不到变蓝的现象.
(7)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公式为:二氧化碳+水

㈣ 为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请分析这三个实验装置

1:(1)能达到设计要求.因为(2)装置中的CO2会与水反应生成H2CO3;(3)装置中的CO2根本没有和NaOH解除反应。
在CO2和NaOH溶液中反应,会生成Na2CO3,并且在CO2过量时会继续反应:
Na2CO3+H2O+CO2==2NaHCO3
若要验证新生成物的产生 则:
实验步骤:1.将该完全反应的溶液蒸发、冷却、结晶,得到该溶液的晶体.
2.再取同质量的纯Na2CO3晶体
3.将该晶体和纯Na2CO3晶体同时放进稀盐酸中
4.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待测晶体放进稀盐酸中立即放出气体,而纯Na2CO3晶体放进稀盐酸中没有立即放出气体,待反应一段时间才有气体产生.

解释:因为待测晶体中有NaHCO3的成分,遇到酸会立即放出CO2,但Na2CO3在稀盐酸中会先转化成NaHCO3再放出CO2.

结论:NaOH与CO2反应会生成CO2.

希望对你有帮助.

㈤ 强碱对不锈钢的腐蚀有多严重

离子膜法生产氢氧化钠,其生产过程中一般会使用到各类不锈钢部件。但由于高温、高浓度的强碱对铬镍不锈钢设备有很强的腐蚀性,导致设备寿命缩短,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因此减轻设备腐蚀,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安全生产,对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有着重大意义。

不锈钢设备在强碱溶液中的防护:
1、设备残余应力的减少
调查表明80%以上的应力腐蚀事故是由残余应力引起的。残余应力主要来自制造过程,如冷加工、焊接、热处理及装配过程,主要表现为温差热应力、相变内应力、腐蚀产物的楔入应力。容器设计结构不合理也引起局部应力集中,造成局部腐蚀,如缝隙腐蚀、应力腐蚀、晶间腐蚀等,因此设计时要使零部件的外形简单、完整、封头和接管与简体的焊接要采用双面对接焊的方式,且截面要圆滑过渡,减少尖角、沟槽、缝隙。管壳式换热器的管板与管子的连接可采用先胀后焊接的方法来消除接缝,以防止缝隙腐蚀。
对有应力腐蚀倾向的容器应进行消除应力的焊后热处理。另外,焊接时要选择合适的焊条,尽量使焊缝金属与母材的化学成分一致,防止电化学腐蚀。
不锈钢的焊接工艺过程非常严格。它具有较高的热裂纹敏感性。焊接时坡口角度应适当增大。根部钝边应适当减小。
由于不锈钢表面存在难熔的氧化膜,如氧化镍,它的熔点为2090℃。而镍的熔点只有1446℃,焊前必须消除氧化膜。另外工件表面的赃污也会带入熔池一些有害元寨,以至产生裂纹,所以焊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用丙酮清洗。
为防止热裂纹,应采用小线能量焊接,尽量采用短电弧不摆动的多层多道焊,减少焊道氧化的程度。
避免不锈钢的敏化温度,无论是焊接时还是热处理过程都要防止在该种材质的敏化温度下停留,因为在此温度下材料中的铬元素与碳元素形成铬的化合物,造成晶间贫铬,导致晶间腐蚀。铬镍不锈钢的敏化温度在450~800℃范围。
焊接完毕后。必须将焊缝表面及周围的熔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2、开车投料后用氮气密封设备
开车投科后用氨气密封设备,保持通入的氮气处于微正压状态,可以防止空气进八生产系统。因为空气中的氧气会与镍反应,加剧材料腐蚀。
3、开车状态下热应力的控制
开车时。若熔盐要进行大循环给降膜浓缩器的浓缩管升温,此时熔盐温度与浓缩管的温度差不应超过30℃:升温速度不宜过快,应控制在30℃/h,这有助于热震和保证低碳不锈钢设备需要的初期细致的护理。在熔盐进行大循环加热浓缩之前,要先用蒸汽预热;若长期停车后开车,在投料前还要用蒸汽吹扫系统,以减小因升温和投料对材料产生的热应力。
4、短期停车期间用低压蒸气连续吹扫
生产装置停车时,要保持低压蒸气连续吹扫整个系统,包括管道,蒸发器和浓缩器。以避免空气进入设备防止氧气与材料反应。
5、长期停车时设备的腐蚀控制
生产装置长期停车时,首先用低压蒸气吹扫,待装置基本冷却后用纯水;中洗整个生产系统。这样可以使装置内残存的碱液尽可能清洗干净,在停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轻腐蚀。
6、熔盐中硫含量的检测
铬镍不锈钢设备在温度超过40a℃时与硫接触会破坏得很快。这是因为超过这个温度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被极化,产生硫脆现象。因此熔盐中硫含量不能超过0.025%。停车后再次启动熔盐系统前,要取熔盐样品检测其中的硫含量。
7、进料量的合理控制有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蒸发器中,要保持良好的对流沸腾传热,必须严格控制液体均匀进入,均匀成膜。如进料量太小,就会使液膜太薄以致段裂,出现于壁区并使管子承受更大的热应力,加剧应力腐蚀。所以必须控制好液体进料的最小流量。相反,如果液体的进料量过大,液体不能成膜或成膜很厚,在升降膜过程中,液体往往不能得到完全充分的热量传递,得不到对流沸腾所需的温度,不能完全蒸发,浓缩过程不能很好地进行。进料量过大时,为了达到产品的质量要求,设备负荷就过大,容易损坏设备,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8、还原剂蔗糖的加入能有效去除氧化性氯酸盐
由电解工段来的32%Na0H溶液中含有的氯酸盐在250℃以上会逐步分解,并放出新生态氧,与材料发生反应,腐蚀设备。
选用的处理方法是在碱液进入蒸发浓缩器之前加入蔗糖水溶液。实际生产中加入的蔗糖为理论量的6-8倍,加入过多反而对设备不利。32%NaOH溶液中含氯酸根的质量分数一般为0.0015%-0.0020%。用计量泵将5.5%的蔗糖溶液打入32%NaOH碱液管道中与碱液混合,使之进入蒸发浓缩器前大部分在管道中反应除掉,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后序设备。另外,利用停车机会清洗蔗糖液罐和蔗糖液管线,以除掉罐内和管道中积存的发酵物。
9、控制蒸发器的生蒸汽温度和用量
实验表明蔗糖在190℃以下比较稳定,超过190℃开始炭化,到200℃时完全炭化变黑,不能发挥还原作用。所以蔗糖在190℃以下使用才能有效发挥其还原性。
蔗糖主要是在进蒸发器前的管道中与碱液混合,并与氯酸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入发生器前大部分已反应完毕。但碱液中仍有少量氯酸盐,若不除去,将腐蚀蒸发器和降膜浓缩器。如果能控制蒸发器的温度低于190℃,蔗糖将在降膜浓缩的浓缩管道中继续发挥还原作用,充分除去氯酸盐。若温度高于190℃,则蔗糖炭化或部分炭化,不能很好地发挥还原性:若温度太低,则不利于成膜。因此,在生产操作中,控制蒸发器的生蒸汽温度在180℃-190℃之间,有利于蒸发浓缩操作和充分去除氧化性氯酸盐,更好地保护后序设备。
10、开停车次数的减少

每一次开车,进料碱液都会冲掉设备表面起保护作用的氧化膜,继续腐蚀下层材料,使材质变薄。因此,尽量减少开停车次数有助于设备防腐。综合采用上述措施后,设备腐蚀大大减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防腐效果。

与氢氧化钠水溶液蒸发装置的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把东西下载到机械硬盘里 浏览:875
郑州源硕机械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430
西平轴承厂幼儿园教学质量怎么好 浏览:274
电动工具的电机种类 浏览:11
苹果手机怎么选择播放设备 浏览:68
机械表误差多少算正常古驰 浏览:892
买来的量血压的测量仪器怎么用 浏览:296
机械防护装置知识 浏览:444
数控机床p153是什么 浏览:172
为什么同样500g机械硬盘西部数据贵 浏览:643
车间设备折旧费如何计算 浏览:722
车库卷帘门轴承坏了怎么修理 浏览:625
手动阀门传动装置型号 浏览:608
做豆制品的小型机械有哪些 浏览:289
厨房进水阀门怎么关 浏览:490
轴承代码6212什么意思 浏览:205
陕西中迪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332
氢氧化钠水溶液蒸发装置的设计 浏览:769
数控机床上的模板怎么卸 浏览:124
单向导通装置的设计规范 浏览:434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