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图是一个演示物体具有惯性的实验装置,其中有小砝码、小木片、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柱和弹性钢片.实验时用手
(1)手对弹性钢片施加力的同时,弹性钢片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弹性钢片打击小木片时,
弹性钢片对木片有力的作用,同时木片对弹性钢片也有力的作用,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弹性钢片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3)由于小砝码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小砝码不会随小木片飞出.
(4)弹性钢片打击小木片时,小木片受到力的作用,在力的作用下小木片飞出去,
小木片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①②③④正确;
故选B.
㈡ 小明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弹簧
(1)木块在水平木板上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是水平方向的,为了使拉力和摩擦力成为专一对平衡力,弹属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
(2)由序号为1、2、3三组数据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摩擦力不同,可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并且f=0.2F;
(3)由图2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2.3N的水平拉力;
如果实验时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N,可能静止(还没拉动)、可能匀速运动;
(4)①②③都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只有④是不可能保证其不受任何阻力作用的,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5)小车从斜面上滑下之后,不再受到力的作用,是靠惯性前进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其运动的路程会越远;小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它在水平方向上只受阻力,不受动力,是非平衡力的作用.
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小车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故答案为:(1)水平;使拉力和摩擦力成为一对平衡力;(2)1、2、3;f=0.2F;(3)2.3;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4)D;(5)远;机械;内.
㈢ 傅科摆是什么原理是什么
傅科摆是为了证明地球在自转而设计的实验装置。其原理及特点如下:
原理:傅科摆基于惯性定律,即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傅科摆实验中,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尽管摆动的惯性和动量极大,使得摆锤在不受地球自转直接影响的情况下长时间摆动,但观察者仍会发现摆动平面会沿着一定的方向缓缓转动。这是因为地球自转导致了相对于地球表面的空间方向变化,而摆锤由于惯性保持了其原始的空间方向,从而证明了地球自转的现象。
特点:傅科摆的摆长通常较长,摆锤较重,且悬挂点设计以减少摩擦,以确保摆动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此外,摆动平面的偏转角度与当地地理纬度和偏转所用的时间有关,可用公式θ°=15tsinφ来计算。在北半球,随着纬度的增加,摆动平面的转动速度也会加快;而在赤道上,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几乎为零,因此摆动平面几乎不转动。
傅科摆作为一种直观且有效的实验装置,不仅证明了地球自转的现象,也为人们理解和研究地球自转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