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平抛运动的实验探究为什么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两小铁珠会有相同的初速度,这个初速度是怎么产生的
要了解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
如图:该实验中,平抛运动是从小球到达O点处开始的,所谓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就是小球在O点时水平向右的速度。

①为什么要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小球才会有相同的初速度?
因为在同一高度处小球的重力势能相等,到达最低点(包括O点)时,重力势能完全转化为动能。即:
(1/2)mv0²=mgh 推出v0=√2gh
由上式可知,只有当h相同时,小球到达O点时的速度v0才相同。这个速度就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②这个初速度是怎么产生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小球从高处沿着轨道运动的过程,是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有了动能就意味着有了速度。小球到达O点开始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就是由势能转化为动能产生的。
③平抛运动的实验为什么要伏裂差保持斜槽末端的切线保持水平?
因为实验中源衫的平抛运动是从O点开始的,只有让斜槽末端的切线(也就是桌面上平板部分)保持水平,才能保证小球在O点的速度方向水平向右(这才是平抛)。如果斜槽末端向上翘起或向下低,则小球到达O点后缺皮将做斜抛运动了。
Ⅱ (9分)三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 ①甲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
①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②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运动 ③ 0.7
Ⅲ 某小组同学探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其实验装置如图,把小车放在斜面的A处.(1)把金属片放斜面
(1)小车通过AB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 = =0.16m/s; (2)小车从A处运动到O处的路程s 2= ×0.8m=0.4m,则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υ 2= = ≈0.13m/s; (3)小车在下半段的路程为s 3= ×0.8m=0.4m,所用时间t 3=t 1-t 2=5s-3s=2s,平均速度为υ 3= = =0.2m/s; (4)比较v 2、v 3可知,小车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5)在探究小车沿斜面运动的速度变化过程中,记时开始与小车释放的时刻应该是同时的;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以小车的下端为准; (6)在此实验中,最不易操作、不易测量精确的是用秒表测量时间.因此,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长,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故答案为: (1)0.16; (2)0.13; (3)0.4;2;0.2; (4)大;变速直线; (5)同时;下; (6)秒表;时间;小;减小;时间.
Ⅳ 三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 (1)甲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用小
(1)平抛运动的物体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2)P、Q相撞、平抛运动的物体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0.1s、1.5 m/s、x=-15cm,y=-5cm
Ⅳ I.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时,可选用图中两种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选用装置1可
Ⅰ(4分)Ⅱ(6分)13.40 ; 0.9813 ; 最低点(每空2分,共6分) Ⅲ (8分)① R 2 ;(2分)②电路图如右图所示:(3分)③3.8(3分)
Ⅵ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平抛运动的家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斜面,每次都让钢球从斜
(1)由图可知,实验中小球离开桌子后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竖直回方向小球做自由落体答运动,因此为了方便测出钢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需要在桌子边缘加上铅垂线(或答重锤). 故答案为:铅垂线(或答重锤). (2)两次实验小球从斜面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所以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同,设为v0, 小球在竖直方向上自由落体运动,则有:h= g t | 2
Ⅶ 两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1)甲同学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
(1)两球同时落地,说明A、B两球在竖直方向运动规律相同. 故答案为: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2)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实验可知,P球从M点平抛,而Q球从N点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二者运动轨迹虽然不同,但是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相同,因此P球会砸中Q球; 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只是影响P球在空中运动时间,但是P、Q两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是相同的,因此实验现象相同,应这个实验说明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P球会砸中Q球,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
与探究不同的运动方式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