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实验室用加热1-丁醇、溴化钠和浓H 2 SO 4 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1-溴丁烷时,还会有烯、醚等副产物生成.
(1)实验室用加热1-丁醇、溴化钠和浓H 2 SO 4 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1-溴丁烷时,发生反应生成产物中含有易溶于水的溴化氢,还会有烯、醚等副产物生成,吸收装置需要防倒吸;制备1-溴丁烷的装置应选用上图中C;1-溴丁烷沸点101.6,反应加热时的温度不宜超过100℃,防止1-溴丁烷因气化而逸出,影响产率; 故答案为:C;防止1-溴丁烷因气化而逸出,影响产率; (2)a.浓硫酸和1-丁醇反应发生副反应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醚,稀释后不能发生类似反应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嫩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稀释后减少Br 2 的生成,故b正确; c.反应需要溴化氢和1-丁醇反应,浓硫酸溶解溶液温度升高,使溴化氢挥发,稀释后减少HBr的挥发,故c正确; d.水不是反应的催化剂,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c; (3)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蒸馏,分离得到1-溴丁烷,应选用的装置为D,体积图表数据温度应控制在101.6℃≤t<117.25℃; 故答案为:D;101.6℃≤t<117.25℃; (4)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杂质Br 2 , a.NaI和溴单质反应,但生成的碘单质会混入,故a不选; b.溴单质和氢氧化钠反应,溴代烷也和NaOH溶液中水解反应,故b不选; c.溴单质和NaHSO 3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除去溴单质,故c选; d.KCl不能除去溴单质,故d不选; 故答案为:c. |
Ⅱ B.[实验化学]2-甲基-2-己醇的制备原理为:可能的副反应有:①RMgBr+H2O→RH+Mg(OH)Br②RMgBr+RBr→R-R
(1)根据反应原理知,正丁基溴化镁能和水反应生成丁烷而产生副产物,导致产物不纯,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如果水蒸气进入易产生副产物,为减少副产物的生成,用干燥管吸收空气中水蒸气,
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被冷凝进入三颈瓶而导致生成的正丁基溴化镁与水反应;
(2)根据步骤1知,正丁烷溴化镁和1-溴丁烷反应生成辛烷,所以步骤1所得正丁基溴化镁中除未反应物外,还可能混有辛烷,故答案为:辛烷;
(3)步骤2中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为避免反应过于剧烈,可以采取降低温度、降低反应速率的方法,降低温度应该采用冷水浴冷却,降低反应速率应该采用减慢滴加速度的方法,
故答案为:冷水浴冷却、减慢滴加速度等;
(4)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醚和水溶液不互溶,所以可以采用分液的方法,用于分液的仪器是分液漏斗,其操作方法是:将反应后的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振荡,静置,将下层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将醚溶液从上口倒出,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将反应后的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振荡,静置,将下层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将醚溶液从上口倒出;
(5)蒸馏温度较低,应该采用温水浴的加热方法而不能采用直接加热的方法,故答案为:温水浴.
Ⅲ 制备正丁醚时,如果最后蒸馏前的粗品中含有正丁醇,能否用分流法将其除去
“分流法”是否指“分馏”?
如果是的话,可以通过二者的沸点不同除去前馏份正丁醇。因为正丁醇沸点117.7度;正丁醚沸点142.4度。
Ⅳ 实验室用加热1-丁醇、溴化钠和浓H2SO4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1-溴丁烷时,还会有烯、醚等副产物生成.反应
(1)实验室用加热1-丁醇、溴化钠和浓H2SO4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1-溴丁烷时,发生反应生成产物中含有易溶于水的溴化氢,还会有烯、醚等副产物生成,吸收装置棚亏需要防倒吸;制备1-溴丁烷的装置应选用上图中C;1-溴丁烷沸点101.6,反应加热时的温度不宜超过100℃,防止1-溴丁烷因气化而逸出,影响产率;
故答案为:C;防止1-溴丁烷因气化而逸出,影响产率;
(2)a.浓硫酸和1-丁醇反应发生副反应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分子间脱水反链举神应生成醚,稀释后不能发生类似反应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嫩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稀释后减少Br2的生成,故b正确;
c.反应需要溴化氢和1-丁醇反应,浓硫酸溶解溶液温度升高,使溴化氢挥发,稀释后减少HBr的挥发,故c正确;
d.水不是反应的催化剂,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c;
(3)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蒸馏,分离得到1-溴丁烷,应选用的装置为D,体积图表数据温度应控制在101.6℃≤t<117.25℃;
故答案为:D;101.6℃≤t<117.25℃;
(4)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杂质Br2,
a.NaI和溴单质反应,但生成的碘单质会混入,故a不选;
b.溴单质和氢氧化钠反应,溴代烷也和NaOH溶液中水解反应,故b不选;
c.溴单质和NaHSO3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除去溴单质,故c选;
d.KCl不能除去溴单质,故d不选;
故答案为答慧:c.
Ⅳ 请问各位大神,正溴丁烷制备的实验思路
实验步骤:
1、投料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水,再慢慢加入12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冷至室温后,再依次加入7.5ml正丁醇和10g溴化钠,充分振荡后加入几粒沸石。(硫酸在反应中与溴化钠作用生成氢溴酸,氢溴酸与正丁醇作用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正溴丁烷。硫酸用量和浓度过大,会加大副反应进行;若硫酸用量和浓度过小,不利于主反应的发生,即氢溴酸和正溴丁烷的生成)
2、以电热套为热源,按图1安装回流装置(含气体吸收部分)。(注意防止碱液被倒吸)
1、加热回流
在石棉网上加热至沸,调整加热速度,以保持沸腾而又平稳回流,并不时摇动烧瓶促使反应完成。反应约30—40min。
2、分离粗产物
待反应液冷却后,改回流装置为蒸馏装置(用直形冷凝管冷凝),蒸出粗
产物。(注意判断粗产物是否蒸完)。见【注释】(2)
5、洗涤粗产物
将馏出液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10ml的水洗涤(产物在下层),静置分层后,将产物转入另一干燥的分液漏斗中,用5ml的浓硫酸洗涤(除去粗产物中的少量未反应的正丁醇及副产物正丁醚、1—丁烯、2—丁烯。尽量分去硫酸层(下层)。有机相依次用10ml的水(除硫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和未除尽的硫酸)和水(除残留的碱)洗涤后,转入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1—2g的无水氯化钙干燥,间歇摇动锥形瓶,直到液体清亮为止。
6、收集产物
将干燥好的产物移至小蒸馏瓶中,蒸馏,收集99—103℃的馏分。
Ⅵ 应用有机化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名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英文名仍为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Organic Chemistry),是国家计委1985年首批筹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我国有机化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简单玻璃工及常见有机化学实验装置
一、 实验目的与任务
1、 实验任务:
玻璃管的简单操作加工。
2、 实验目的:
掌握玻璃管的拉制、弯制方法,学会拉制毛细管、滴管、弯管。
二、 实验课时:2学时
三、 实验内容与步骤
1、玻管的洁净和切割
2、拉制熔点管、沸点管、点样管、毛细管
3、弯玻璃管。
四、 实验报告要求
1、 写出实验所需仪器。
2、 画出试验的示意图。
3、 写出操作过程 不同性质烃类的鉴别(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1、实验任务:
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脂环烃的鉴别原理和基本操作。
2、实验目的:
分析鉴别烷烃、烯烃、炔烃、脂环烃,对其进行定性
二、实验课时:2学时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脂环烃的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定性方法
2、选择仪器、药品
3、进行分析。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实验所需药品、仪器。
2、画出试验的装置。
3、写出操作过程
4、给出测定结果 环已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1、实验任务:
掌握环己烯的合成原理、方法。
2、实验目的:
学习用环己醇制取环己烯的原理和方法;学习分馏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课时:4学时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正确加入所需药品
2、安装仪器
3、开始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4、停止加热,处理粗产品。
5、计算产率。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实验所需仪器药品
2、画出实验装置图
3、写出实验流程
4、给出实验结果 苯甲酸的制备、重结晶及熔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1、实验任务:
制备苯甲酸,对其进行重结晶处理,并通过测定固体的熔点判断其纯度。
2、实验目的:
掌握合成苯甲酸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重结晶的操作方法;掌握固体熔点的概念,能够安装测定熔点的仪器。
二、实验课时:6学时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选择仪器、药品
2、安装仪器。
3、开始合成
4、停止加热,对粗产品进行重结晶
5、熟悉熔点测定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
6、测定合成产品的熔点。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实验所需药品、仪器。
2、画出试验的装置图。
3、给出测定结果。
实验五 溴乙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1、实验任务:
掌握溴乙烷的合成原理及方法
2、实验目的:
学习以正丁醇、溴化钠和浓硫酸制备溴丁烷的原理和方法;练习连有气体吸收装置的加热回流操作;
二、实验课时:4学时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正确加入所需药品
2、安装仪器
3、开始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4、停止加热,处理粗产品。
5、计算产率。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写出实验所需仪器药品
2、 画出实验装置图
3、写出实验流程
4、给出实验结果。
实验六 正丁醚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1、实验任务:
掌握正丁醚的合成原理及方法
2、实验目的:
学习以制备正丁醚的原理和方法;学习分水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课时:6学时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正确加入所需药品
2、安装仪器
3、开始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4、停止加热,处理粗产品。
5、计算产率。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实验所需仪器药品
2、画出实验装置图
3、写出实验流程
4、给出实验结果,
实验七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1、实验任务:
掌握苯甲酸乙酯的合成原理及方法
2、实验目的:
学习以制备苯甲酸乙酯的原理和方法;学习盐析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玻璃仪器的装配和拆卸。
二、实验课时:4学时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正确加入所需药品
2、安装仪器
3、开始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4、停止加热,处理粗产品。
5、计算产率。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实验所需仪器药品
2、画出实验装置图
3、写出实验流程
4、给出实验结果。
Ⅶ 1-溴丁烷的制备
1-溴丁烷的设备为日如下:CH3CH2CH2CH2OH+NaBr+H2SO4△→CH3CH2CH2CH2Br+Na
知识拓展:{1}仪器D的名称为,A处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并充分反应,提高反应速率.
(2)1-溴丁烷的制备反应中可能有:丁醚、1-丁烷、溴化氢等副产物生成.熄灭A处酒精灯,打开a,余热会使反应继续进行.B、C装置可检验部分副产物,则判断B、C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硝酸银溶液或紫色石蕊试液、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4)称取干燥、纯净的白色不容物7.3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实验后装置A增重0.72g,装置B增重2.64g.白色不容物的化学式为2Mg(OH)23MgCO3或Mg5(OH)4(CO3)3.
(5)写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Mg+6NaHCO3+4H2O=2Mg(OH)2•3MgCO3↓+3Na2CO3+5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