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火警报警器电路设计的论文
标签
智能火灾探测器 复合传感器 神经网络
资料描述
[页数] 36 [字数] 23119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
2 系统架构设计 4
3 8051单片机的介绍 5
4 系统硬件设计 9
5 系统软件设计 25
6 结论 28
参考文献
致谢
[原文]
1 绪论
1.1 火灾报警器概述
随着传感器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复合火灾探测已经成为火灾自动探测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复合火灾探测器的主要有光电感烟和感温复合、离子感烟和感温复合以及光电感烟、离子感烟和感温三复合等形式。采用复合探测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探测器能够均衡探测各种类型的火灾,特别是散射光烟雾探测器通过温度补偿,克服了其对带温升的黑烟不敏感的缺点,有力地推动了光电烟雾探测器的应用。但是光电感烟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复合探测器对低温升的黑色烟雾相应较差,离子感烟由于其存在放射性污染的可能性而越来越难以被市场接受,而且不论是光电还是离子感烟方法,本质上还是离子探测,各种灰尘、水汽和油雾等粒子干扰同样对它们产生影响。尽管可以采用信号处理的方法抑制这些干扰,但很难做到完全消除,因此需要寻找能更加有效探测火灾和减少误报的新的火灾探测方法。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火灾都要产生一氧化碳(CO)气体,在燃烧不充分的火灾早期更是这样,而且CO气体比空气轻,扩散性比烟雾强,特别是许多常用感烟方法的误报源并不产生CO气体,因此将CO传感器引入火灾探测,构成复合火灾探测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早期火灾探测方法。
九十年代以来,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特性,引起了各国消防界和工程界的极大关注。日本的Y. Okayama 提出使用一种三层前馈BP神经网络来探测火灾,具有一定的自学习性和自适应性,但它对传感器信号的特点考虑不够全面,而且仅仅采用简单门限直接进行判决,不利于减少火灾的误报率。S. Nakanishi等人利用模糊逻辑方法处理烟雾浓度信号的烟、温、CO复合信号,系统的调节还采用了神经网络算法,实际结果显示误报率降低了50%,火灾报警时间还有所提前,但它只是用模糊逻辑方法调整报警延迟时间,没用充分发挥神经网络的优势......
[摘要]
目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领域中网络化、自动化技术日臻完善,但火灾探测器还存在着误报和漏报等问题。火灾探测器探测火灾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整个自动报警系统的性能。因此,火灾探测器技术己成为该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登陆 帮助 主页 资料广场 最新资料
最热门的资料
销售最多的资料
公开标签
权威会员
圈子 搜索圈子
公开圈子
会员注册
所有的资料
圈子名和圈子介绍
圈子内帖子
复合型智能火灾报警器的设计
复合型智能火灾报警器的设计
¥525.0 抓取资料 文件内搜索 收集到购物车
复合型智能火灾报警器的设计.doc (773KB)
标签
智能火灾探测器 复合传感器 神经网络
资料描述
[页数] 36 [字数] 23119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
2 系统架构设计 4
3 8051单片机的介绍 5
4 系统硬件设计 9
5 系统软件设计 25
6 结论 28
参考文献
致谢
[原文]
1 绪论
1.1 火灾报警器概述
随着传感器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复合火灾探测已经成为火灾自动探测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复合火灾探测器的主要有光电感烟和感温复合、离子感烟和感温复合以及光电感烟、离子感烟和感温三复合等形式。采用复合探测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探测器能够均衡探测各种类型的火灾,特别是散射光烟雾探测器通过温度补偿,克服了其对带温升的黑烟不敏感的缺点,有力地推动了光电烟雾探测器的应用。但是光电感烟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复合探测器对低温升的黑色烟雾相应较差,离子感烟由于其存在放射性污染的可能性而越来越难以被市场接受,而且不论是光电还是离子感烟方法,本质上还是离子探测,各种灰尘、水汽和油雾等粒子干扰同样对它们产生影响。尽管可以采用信号处理的方法抑制这些干扰,但很难做到完全消除,因此需要寻找能更加有效探测火灾和减少误报的新的火灾探测方法。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火灾都要产生一氧化碳(CO)气体,在燃烧不充分的火灾早期更是这样,而且CO气体比空气轻,扩散性比烟雾强,特别是许多常用感烟方法的误报源并不产生CO气体,因此将CO传感器引入火灾探测,构成复合火灾探测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早期火灾探测方法。
九十年代以来,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特性,引起了各国消防界和工程界的极大关注。日本的Y. Okayama 提出使用一种三层前馈BP神经网络来探测火灾,具有一定的自学习性和自适应性,但它对传感器信号的特点考虑不够全面,而且仅仅采用简单门限直接进行判决,不利于减少火灾的误报率。S. Nakanishi等人利用模糊逻辑方法处理烟雾浓度信号的烟、温、CO复合信号,系统的调节还采用了神经网络算法,实际结果显示误报率降低了50%,火灾报警时间还有所提前,但它只是用模糊逻辑方法调整报警延迟时间,没用充分发挥神经网络的优势......
[摘要]
目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领域中网络化、自动化技术日臻完善,但火灾探测器还存在着误报和漏报等问题。火灾探测器探测火灾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整个自动报警系统的性能。因此,火灾探测器技术己成为该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对火灾探测器技术进行研究。在硬件方面,采用温度传感器、CO传感器和光电感烟传感器组成复合型探测器,利用这三种传感器对火灾发生时的三种主要参数进行测量;软件方面,采用神经网络对采集各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处理,而后再经模糊判决器来发出报警信号。这使探测器在输出报警信号时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结构的火灾探测器不仅报警的准确性大大提高,还能进一步判定火灾的状态。由此可见,复合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火灾探测器的性能,大大降低了误报率和漏报率,为早期报警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吴启鹏,新世纪消防科学技术展望.中国消防大全,2002 (11):4-5
[2] 徐春燕,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鞍钢技术,2000年第9期:60-62
[3] 王新军,三种火灾探测器性能比较及应用.隧道建设,2005 , 25(3)74-78
[4] 张佳薇,孙丽萍,宋文龙主编.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3.99-102
[5] 张建华,王占林.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96年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
[6] 刘世良,潘一平,火灾多元复合探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1998年04期:21-24
[7] 吴龙标,火灾探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人类工效学.1997, 3 (2) :39-41
[8] 尚峰,蒋国平,DS18B20在火灾探测器中的应用.电子测量技术2003.
[9] 范冰彦,家庭无线智能防盗报警系统.安防科技,2003. 3: 70-71
[10] 杨振汀,流行单片机实用子程序及应用实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83~86
[11] 张毅刚,彭喜元,姜守达,乔立言.新编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8~27,142~146,155~156,164~166,215~217
[12] 周航慈,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修订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56~72
[13] 焦李成,神经网络系统理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14] 睢丙东主编,单片机应用技术与实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3~25,81~85
[15] 王慧主编,计算机控制系统.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5.53~62
[16] 尚峰,复合形火灾探测器的研究[硕士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3.8
[17] 曹君,火灾报警系统设计[硕士论文].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3
[18] BRITISH STANDARD, Fire detection and fire alarm systems-Part5:Heat detectors-Point detectors. BS EN 54-5:2001:5-20
[19] James A. Milke, Monitoring Multiple Aspects of Fire Signatures for Discriminating Fire Detection, Fire Technology. Vol. 35. No. 3. 1999:25-29
[20] Holt, Mike.Fire Alarm Signaling Systems. Electrical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2003,102(8):40, 42-43
㈡ 电子毕业设计课题:(防盗报警器的设计)
具有遥控功能的客车防盗报警器的设计与实现
吴祖国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7)
本文所介绍的多功能客车防盗报警器系为国内某高档客车所设计,采用超声波技术,利用PIC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件。该防盗报警器在车门被非法打开、门窗玻璃被打碎、车体受外力撞击时通过汽车喇叭发出报警声。
http://www.chinaecnet.com/xsj04/xsj054342.asp
第一章 绪 论
1.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各种高档家电产品和贵重物品为许多家庭所拥有,并且人们手中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积蓄也十分可观。因此,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对财产安全问题十分关心。目前,许多家庭使用了较为安全的防盗门,如果再设计和生产一种价廉、性能灵敏可靠的防盗报警器用于居民家中,必将在防盗和保证财产安全方面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为此,提出“双路防盗报警器”的设计任务。
该报警器适用于家庭防警、也适用于中小企事业单位。其特点是灵敏、可靠,一经触发,可以立即报警;也可以延时1~35S(秒)再报警,以增加报警的突然性与隐蔽性。报警时可以发出类似公安警车的报警声之外,两只警灯还可同时交替闪亮,增加了对犯罪分子的威慑气氛。
http://www.happycampus.com.cn/pages/2005/03/20/D163401.html
这个资料字可以满足你了
㈢ 家庭红外线报警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相关范文:
智能无线防盗系统的设计
摘要:系统地介绍智能无线防盗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框图,详细地描述电话网络的接收方法;论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语音等电路,给出部分基本电路和软件流程。
关键词:无线防盗 报警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随着国家智能化小区建设的推广,防盗系统已成为智能小区的必需设备。本文利用单片机控制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开发一种具有联网功能的智能无线防盗系统,并开发相关的传感器。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不需重新布线,特别适用于已装修用户及布线不方便的场合。
1 智能无线防盗系统的基本原理
智能无线防盗系统由传感器、家庭智能报警器、物业管理中心接警主机及相关的控制管理软件组成。图1为家庭智能报警器方框图,图2为物业管理中心接警主机方框图。
1.1 主机电路
如图1所示,主机电路由射频接收模块接收传大吃一惊器发来的报警信号,通过解码器(PT2272)解码后得到报警传感器的地址和数据类型只有主机和传感器地址相同时才能被主机接收。解码输出的数字代表传感器类型解骊输出信号进入CPU的INT1,触发掘带键中断处理程序。中断处理程序通过DTMF收发电路,拨打用户预先设好的电话号码(如手机号码,办公室号码)进行远程判巧拨号报警;同时,启动语音电路,将预先录制好的语音信号通过电话线传给主人,实现语音提示通信功能。CPU输出警笛触发信号,经放大后推动警笛或喇叭,以驱赶和震胁盗贼。用户还可通过电话线进行远程设/布防,及输入远行带程控制信号,通过8路控制输出端控制有线连接的电器设备,也可通过编码电路和射频发射模块控制无线连接的电器设备。显示部分采用RT12232A图形点阵LCD模块,实现汉字显示功能;显示报警时间与报警类型。键盘可实现密码修改、语音录入和信息查看功能。
物业管理中心的接收主机具有家庭报警主机的功能外,还可以通过RS232实现与物业管理中心的通信 功能,实现联网和小区控制。
1.1.1 DTMF收发电路
要实现电话线远程通信,关键部分为DTMF收发电路。它将实现自动拨号、忙音识别、铃声识别、远程接键数字信号识别等功能。我们选用MT8888双音多频(DTMF)收发器,与单片机及音频放大电路组合,实现各种信号音的检测及DTMF信号的产生,并将DTMF信号送到电话线上,如图3所示。
MT8888是采用CMOS工艺生产的DTMF信号收发一体的集成电路。它的发送部分采用信号失真小、频率稳定性高的开关电容式D/A变换器,可发出16种双音多频DTMF信号。接收部分用于完成DTMF信号的妆收、分离和译码,并以4位并行二进制码的方式输出。
图3
选择中断模式时,当接收或发送了有效的音频信号后IRQ/CP脚输出低电平,产生中断信号供给CPU,在延迟控制电压的跳变缘将数据锁存至输出端;当选择呼叫过程(CP)方式时,只能接收250~550Hz的信号音,在拒收或无输入时,IRQ/CP脚输出低电平。
(1)电话信号音格式
忙音:450Hz,350ms有,350ms无。拨号音:450Hz,持续。回铃音:450Hz,1s有,4s无。
(2)信号音的判断方式
将MT8888的IRQ/CP脚连到AT89S52的T0脚,电话呼叫过程中的各种信号音经MT8888滤波限幅后得到方波,由MT8888的IRQ输出到AT89S52的T0脚,对T0脚信号记数5s。计数值位于2175~2357范围内,为拨号音;计数值位于1041~1212范围内,为忙音;计数值位于425~475范围内,为回铃音。在实际编程中,考虑到计数的误差以及程序的简化,可将范围适当放宽,但不能重叠。
(3)自动摘机
控制器与家里电话并接在一条电话线上。为了实现报警放打电话共用一条线,摘机电路按如下设置:将电话振铃信号通过光电耦合器TP521输入到AT89S52的IT脚,进行计数。接到振铃信号时,若连续振铃10次用户还没有摘机,则自动转到家庭智能报警器,CPU置P1.5脚为“1”,使继电器K1吸合,实现自动摘机功能。若在这10次振铃过程中,用户接通了电话,则控制器不响应,这样,使得控制器与电话不互相干扰。摘机后,检测MT8888输出的双音多频信号,以读出用户发来的远程信息,实现远程通信与控制功能。
图4
(4)自动报警
当接收到热释电传感器等发来的无线报警信号后,CPU立即发出报警信号,通过电话线传到远程用户。报警方式如下:用户通过面板设备10个报警电话,将它们存入24C04存储器中。当接到警情后,从第1个电话开始拨号,一直拨到第10个,来回拨3遍。如果任意一个电话回送了“#”键确认信号,即意味着报警已收到,不再继续拨号。每个号码需拨号。每个号码需拨号时间100ms,号码之间留500ms间隔。拨号时,先检测24C04中存储的电话号码。若为空,即未设此电话,跳过不拨,继续拨下一个电话号码。这样,用户可随意设置数个报警电话号码。我们规定号码长度最多不超过4位,以便存在24C04中。
1.1.2 语音电路
为了便于通信,采用了语音芯片,实现语音指示和报警功能。ISD1420为单片语音记录、回放一体化芯片,记录时长为20s;可被划分为160小段,每段125ms。当REC脚为低电平时,进行录音,PLAYE或PLAYL为低时进行放音,ISD1420可进行连续录音,也可进行分段录音。
分段放音:先送停止录放音码P1.2~P1.4=000,再送放音首地址A7~A0,P1.3或P1.4为低电平(PLAYE或PLAYL)开始放音;延时进行放音,最后送停止录放音码P1.2~P1.4=000,完成本段放音。重复上述过程,可分段放出数段语音。图4为语音电路原理。
1.1.3 编/解码电路
PT2262/2272是台湾普城公司生产的一种CMOS工艺制造的低功耗、低价位、通用编解码电路。PT2262/2272最多可有12位(A0~A11)三态地址端引脚(悬空、接高电平、接低电平),任意组合可提供531441地址码。
PT2262最多可有6位(D0~D5)数据端引脚,设定的地址码和数据码从17脚串行输出。编码芯片PT2262发出的编码信号由地址码、数据码、同步码组成一个完整的码字。地址码必须与家庭控制主机内解码芯片PT2272编址相同,以区分家庭控制器;数据码可用于区分传感器类型。当有报警信号时,PT2262的14脚为低电平,使能PT2262,从17脚输出编码信号,通过射频模块发射出去。
解码芯片PT2272接收到信号后,其地址码经过两次比较核对,VT脚才输出高电平,送到89S52的INT1,触发中断处理程序,以读取D0~D3的数据码,得知报警传感器状态和报警类型。图5为编/解码电路原理。
1.1.4 射频发射模块与射频接收模块
射频发射模块与射频接收模块原理如图6和图7所示,工作频率为433MHz。最大传输距离可达1000m。
1.2 传感器设计
1.2.1 被动红外热释电传感器
人体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所以会发出特定波长为10μm左右的红外线。被动式红外探头就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10μm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人体发射的10μ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涅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红外感应源泉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将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产生报警信号。
图8为双元热释电红外检测元件LHI968的内部电路。它由两个双元热释电陶瓷,感应红外信号,再经场效应管放大输出。D端的电阻和S端的电容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
图7
信号从S端引出经前级放大,通过47μF电容后再次放大,与设定门限电压进行比较,获得报警输出信号。47μF电容能够除直流成分,从而消除了使用环境(阳光、灯光、火源泉等)对探测器的影响,后面再加一延时触发电路以便主人设防与撤防。现在已有专用集成芯片BISS0001实现以上功能。为了适应主人进门时撤防的需要,设计一报警延时电路。延时长度须满足:当人以1m/s的速度从探测器的正前方移动0.2m,不产生报警;但移动3m应报警,测试速度应能检测0.3~3m/s或更宽的速度范围。
1.2.2 门磁传大吃一惊器
无线门磁传感器一般案卷在门内侧的上方。它由两部分组成:较小的部件为永磁体,内部有一块永久磁铁,用来产生恒定的磁场;较大的是无线门磁主体,内部有一个常开型的干簧管。当永磁体和干簧管靠得很近时(小于5mm),无线门磁传感器处于工作守候状态;当永磁体离开干簧管一定距离后,无线门磁传感器立即发射包含地址编码和自身识别码(也就是数据码)的433MHz的高频无线电信号。主机通过识别这个无线电信号的地址码,判断是否为同一个报警系统,然后根据自身识别码(也就是数据码),确定是哪一个无线门磁报警。
2 网络中心控制主机设计
网络中心控制主机设计与家庭控制器基本相同,只是加了一个RS232接口,实现与PC机相连。通过放在物管中心的PC机实现小区网络监控功能。
结语
采用现有电话网络,结合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和单片机网络控制技术,使本防盗报警系统经济、可靠,组网灵活;家庭无需为传感器布线;具有广泛的市场发展前景。
其他相关:
http://info.tgnet.cn/Detail/200612081124715753_1/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㈣ 第十四届全国星火杯创造发明金奖有哪些产品
温棚无线可编程控制器 发明制作(硬件) 周永基 刘秉坤 牛振兴 特等
2 激光电话实验室 发明制作(硬件) 徐潇 尤勇 杨虎城 一等
3 红外遥控防盗密码锁 发明制作(硬件) 李锋林 孙佳 殷倩 一等
4 数字式8种波形发生器 发明制作(硬件) 史佳欢 蒋宏旭 费源远 王磊 二等
5 多普勒感应式防盗报警器 发明制作(硬件) 吴边 陶涛 翁子彬 二等
6 遥控日历 发明制作(硬件) 杨帆 李延飞 张胜 二等
7 IDE热拔插接口卡 发明制作(硬件) 吴宏涛 宋起涛 邵永杰 二等
8 智能家电 发明制作(硬件) 关仲泉 吴宏涛 侯志安 二等
9 车辆倒车防撞告警底盘装置 发明制作(硬件) 魏正源 袁晓光 董大威 二等
10 光控声效应发生器 发明制作(硬件) 孙佳文 梁乐 李堃 三等
11 纸张厚度检测器 发明制作(硬件) 朱守平 王超 三等
12 多功能提醒器 发明制作(硬件) 杨小明 许正彬 张银辉 三等
13 单片机控制的模糊充电器 发明制作(硬件) 张娟 宋捷 刘书君 三等
14 无线调频话筒 发明制作(硬件) 李卫军 李小青 刘松华 三等
15 遥控小船 发明制作(硬件) 关仲泉 侯志安 三等
16 颗粒物质量检测器 发明制作(硬件) 应蓓华 谢飞 三等
17 热释电红外探测照明灯 发明制作(硬件) 杨兵 苏亚 三等
18 热释电红外感应交流开关设计 发明制作(硬件) 刘利华 周云海 张晨光 三等
19 智能情绪调节器 发明制作(硬件) 李小丁 张振飞 叶冠华 三等
20 智能型玻璃破碎双检器 发明制作(硬件) 何建亮 梁慧坚 三等
学术论文获奖作品(共27件)
项目名称 类别 参赛作者 奖励等级
1 波导缝隙天线阵的初步设计 理工类学术论文 梁毅 谭康柏 一等
2 热释电红外感应交流开关设计 理工类学术论文 刘利华 周云海 张晨光 二等
3 多谱勒感应式防盗报警器设计 理工类学术论文 吴边 陶涛 翁子彬 二等
4 高灵敏金属探测器的研究与改进 理工类学术论文 刘翔 唐顺忠 二等
5 智能电话防盗报警系统 理工类学术论文 陈建双 陈晓洁 三等
6 高性能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理工类学术论文 何晓川 三等
7 超声波车辆底盘防碰撞装置 理工类学术论文 魏正源 袁晓光 董大威 三等
8 智能型玻璃粉碎双检器 理工类学术论文 何建亮 梁慧坚 三等
9 热释红外照明灯 理工类学术论文 杨兵 苏亚 三等
10 基于电话的远程遥控家电系统的设计 理工类学术论文 郗玫 龚建强 刘特佳 三等
11 班级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 理工类学术论文 肖远辉 陈晓洁 三等
12 光控声效应发生器 理工类学术论文 孙佳文 梁乐 三等
13 Linux系统的网络维护与管理 理工类学术论文 王彦 乔林 三等
14 基于单片机的热拔插控制器设计 理工类学术论文 吴宏涛 邵永杰 宋起涛 三等
15 多功能提醒器 理工类学术论文 杨小明 许正彬 张银辉 三等
16 无线调频话筒 理工类学术论文 史佳欢 蒋宏旭 费源远 王磊 三等
17 汽车电池电压监视器 理工类学术论文 高弋 于磊 郭宏瑞 三等
18 红外遥控防盗密码锁 理工类学术论文 李锋林 孙佳 三等
19 声光控照明灯 理工类学术论文 张薇 赵曌 彭宽 三等
20 单次触发的固体定时继电器 理工类学术论文 谷军霞 王锋 三等
21 基于USB接口的IC卡读写器 理工类学术论文 钟学毅 杨柏胜 陈渤 三等
22 逻辑加密卡读写器 理工类学术论文 吴坤 孔祥瑞 陈宇 三等
23 遥控万年历 理工类学术论文 杨帆 李延飞 索志勇 三等
24 数字测温器 理工类学术论文 邱建锋 刘清华 马仑 三等
25 用单片机控制的充电器 理工类学术论文 张娟 宋婕 刘书君 三等
26 脉冲信号发生器的CPLD设计 理工类学术论文 徐明 侯冲 三等
27 智能情绪调节器 理工类学术论文 李小丁 张震飞 叶冠华 三等
㈤ 热释电报警器论文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原理
摘要:介绍了热释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种被动型热释电红外报警器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电路。这种电路把红外线的隐蔽性很好地应用于报警系统中,从而实现了防盗报警功能,达到了安全防护之目的。
关键词:被动式红外报警器;热释电红外(PIR)传感器;双精度单稳多频振荡器
1 概述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家居安全方面,不得不时刻留意那些不速之客。现在很多小区都安装了智能报警系统,因而大大提高了小区的安全程度,有效保证了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由于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保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在电子防盗、人体探测等领域中,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测器也以其价格低廉、技术性能稳定等特点而受到广大用户和专业人士的欢迎。
目前国内使用的各类防盗、保安报警器基本都是以超声波、主动式红外发射/接收以及微波等技术为基础。而这里所设计的被动式红外报警器则采用了美国的传感元件——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这种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能以非接触形式检测出人体辐射的红外线,并将其转变为电压信号,同时,它还能鉴别出运动的生物与其它非生物。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既可用于防盗报警装置,也可以用于自动控制、接近开关、遥测等领域。用它制作的防盗报警器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许多防盗报警器材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不需要用红外线或电磁波等发射源。
●灵敏度高、控制范围大。
●隐蔽性好,可流动安装。
2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原理特性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热电偶都是基于热电效应原理的热电型红外传感器。不同的是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热电系数远远高于热电偶,其内部的热电元由高热电系数的铁钛酸铅汞陶瓷以及钽酸锂、硫酸三甘铁等配合滤光镜片窗口组成,其极化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抑制因自身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干扰 该传感器在工艺上将两个特征一致的热电元反向串联或接成差动平衡电路方式,因而能以非接触式检测出物体放出的红外线能量变化 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在结构上引入场效应管的目的在于完成阻抗变换。由于热电元输出的是电荷信号,并不能直接使用 因而需要用电阻将其转换为电压形式 该电阻阻抗高达104MΩ,故引入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应接成共漏形式 即源极跟随器 来完成阻抗变换。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由传感探测元、干涉滤光片和场效应管匹配器三部分组成。设计时应将高热电材料制成一定厚度的薄片,并在它的两面镀上金属电极,然后加电对其进行极化,这样便制成了热释电探测元。由于加电极化的电压是有极性的,因此极化后的探测元也是有正、负极性的。
双探测元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结构。使用时D端接电源正极,G端接电源负极,S端为信号输出。该传感器将两个极性相反、特性一致的探测元串接在一起,目的是消除因环境和自身变化引起的干扰。它利用两个极性相反、大小相等的干扰信号在内部相互抵消的原理来使传感器得到补偿。对于辐射至传感器的红外辐射,热释电传感器通过安装在传感器前面的菲涅尔透镜将其聚焦后加至两个探测元上,从而使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
制造热释电红外探测元的高热电材料是一种广谱材料,它的探测波长范围为0.2~20μm。为了对某一波长范围的红外辐射有较高的敏感度,该传感器在窗口上加装了一块干涉滤波片。这种滤波片除了允许某些波长范围的红外辐射通过外,还能将灯光、阳光和其它红外辐射拒之门外。
3 被动式红外报警器的结构原理
3.1 结构
被动式红外报警器主要由光学系统、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信号滤波和放大、信号处理和报警电路等几部分组成。菲涅尔透镜可以将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聚焦到热释电红外探测元上,同时也产生交替变化的红外辐射高灵敏区和盲区,以适应热释电探测元要求信号不断变化的特性;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是报警器设计中的核心器件,它可以把人体的红外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供信号处理部分使用;信号处理主要是把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延迟、比较,为报警功能的实现打下基础。
3.2 工作原理
在该探测技术中,所谓“被动”是指探测器本身不发出任何形式的能量,只是靠接收自然界能量或能量变化来完成探测目的。被动红外报警器的特点是能够响应入侵者在所防范区域内移动时所引起的红外辐射变化,并能使监控报警器产生报警信号,从而完成报警功能。
当传感器探测到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信号并经放大后送给窗口比较器时,若信号幅度超过窗口比较器的上下限,系统将输出高电平信号;无异常情况时则输出低电平信号。在该比较器中,R9、R10、R11用做参考电压,两个运算放大器用做比较,两个二极管的主要作用是使输出更稳定。窗口比较器的上下限电压 即参考电压 分别为3.8V和1.2V。将这个高低电平变化的信号 上升沿信号 作为单稳电路HEF4538B的触发信号,并让其输出一个脉宽大约为10s的高电平信号。再用这一脉宽信号作为报警电路KD9561的输入控制信号,来使电路产生10s的报警信号,最后用三极管VT1和VT2再一次对电信号进行放大,以便有足够大的电流来驱动喇叭使其连续发出10s的报警声。
4 结束语
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设计的监控报警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经过多次测试,该系统工作情况稳定。
热释电红外报警器只能安装在室内,其误报率与安装的位置和方式有极大的关系。正确的安装应满足下列条件:
(1)报警器应离地面2.0~2.2米。
(2)报警器应远离空调、冰箱、火炉等空气、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地方。
(3)报警器探测范围内不得有隔屏、家具、大型盆景或其他隔离物。
(4)报警器不要直对窗口,否则窗外的热气流扰动和人员走动会引起误报,有条件的话最好把窗帘拉上。另外,报警器也不要安装在有强气流活动的地方。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报警系统方案-技术文章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报警系统方案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主要有上海产的SD02、PH5324,德国产的LH1954、LH1958,美国HAMAMATSU公司产P2288,日本NIPPON CERAMIC公司的SCA02-1、RS02D等。虽然它们的型号不一样,但其结构、外型和电参数大致相同,大部分可以彼此互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