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肉桂酸的制备实验中按步骤做为什么得不到产品
昨天刚做过,回忆一下,旧置的乙酸酐和苯甲醛需要重新蒸馏提纯,因为乙酸酐易水解、苯甲醛易被氧化有苯甲酸等杂质。
催化剂醋酸钾也需烘干。
1、反应,需要的是空气冷凝管(因为沸点比较高),在加热条件下反应1小时左右,温度控制在150~170℃。加热时那个醋酸钾会粘在三口烧瓶内壁并且会有白雾、黄色的泡沫,这都是正常的= =,还有必须确保温度计上的乳胶管是否漏气,三口烧瓶另一个口子要用空心塞堵住的= =
2、反映结束后要冷却至100℃,只需加30ml热水就够了,然后冷却(一定可以看见有固体析出的)
3、加入适量饱和碳酸钠溶液,用PH试纸检验,PH≈8就差不多了
4、水蒸气发生器,这个也要保证是封闭的,然后用水蒸气蒸馏法把粗产物中的苯甲醛连同水蒸气一起蒸出。这里我想说,由于速度太慢,于是昨天我在装有粗产物的三口烧瓶下也放了加热装置,这样会快一点……馏出物差不多是乳白色的,等到没有油滴了,就差不多好了。
5、将剩余液体转移至大烧杯,补加水至总量为200ml,加一至两勺活性炭,然后煮沸10min。如果你之前水蒸气蒸馏做得很好,那么现在这杯东西你应该看不到油层的= =
6、趁热减压过滤,注意你要的是这个滤液!!别傻傻地把滤液倒了……
7、把滤液冷却到很冷很冷……然后加入适量浓盐酸并不断搅拌,(大量白花花的固体析出!)这时用PH试纸检验一下,看看试纸有木有变红,没有的话,再加点盐酸。
8、再冷却一下!!然后减压过滤,这回要的是滤饼。用空心塞轻轻研细固体,用表面皿称一下吧!!
㈡ 肉桂酸的制备装置图
肉桂酸的制备实验
一、实验原理
利用珀金(Perkin)反应制备肉桂酸。一般认为脂肪酸钾盐或钠盐为催化剂,提供CH3COO-
负离子,从而使脂肪酸酐生成负碳离子,然后负碳离子和醛或羧酸衍生物(酐和酯)分子中的羰基发生亲核加成,形成中间体。
在珀金反应中,是碳酸钾夺取乙酐分子中的α-H, 形成乙酸酐负碳离子。实验所用的仪器必须是干燥的。
主反应:
副反应:
在本实验中,由于乙酸酐易水解,无水醋酸钾易吸潮,反应器必须干燥。提高反应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度,但反应温度太高,易引起脱羧和聚合等副反应,所以反应温度控制在150~170℃左右。未反应的苯甲醛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分离。
五、实验装置图
(1)合成装置图
六、思考题
1、本实验利用碳酸钾代替perkin反应中的醋酸钾,使反应时间缩短,那么具有何种结构的醛能进行perkin反应?
答:醛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芳香醛能发生Perkin反应。
2、用水蒸气蒸馏能除去什么?能不能不用水蒸气蒸馏?如何判断蒸馏终点?
答:①除去未反应的苯甲醛;
②不行,必须用水蒸气蒸馏,因为混合物中含有大量的焦油状物质,通常的蒸馏、过滤、萃取等方法都不适用;
③当流出液澄清透明不再含有有机物质的油滴时,即可断定水蒸汽蒸馏结束(也可用盛有少量清水的锥形瓶或烧杯来检查是否有油珠存在)。
3、在perkin反应中,醛和具有R2CHCOOCOCHR2结构的酸酐相互作用,能得到不饱和酸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具有(R2CHCO)2O结构的酸酐分子只有一个α-H原子。
4、苯甲醛和丙酸酐在无水丙酸钾存在下,相互作用得到什么产物?
答:得到α-甲基肉桂酸(即:α-甲基-β-苯基丙烯酸)。
5、制备肉桂酸时,往往出现焦油,它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除去的?
答:产生焦油的原因是:在高温时生成的肉桂酸脱羧生成苯乙烯,苯乙烯在此温度下聚合所致,焦油中可溶解其它物质。产生的焦油可用活性炭与反应混合物碱溶液一起加热煮沸,焦油被吸附在活性炭上,经过滤除去。
6、在肉桂酸制备实验中,为什么要缓慢加入固体碳酸钠来调解pH值?
答:对于酸碱中和反应,若加入碳酸钠的速度过快,易产生大量CO2的气泡,而且不利于准确调节pH值。
7、久置的苯甲醛中有何杂质?如何除去?为什么要除去苯甲醛中的杂质?
答:久置的苯甲醛中含有较多的苯甲酸杂质;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若不先除去,则混在肉桂酸产品中,由于结构相似,不易除去。
8、制备肉桂酸时为何采用水蒸汽蒸馏?
答:因为在反应混合物中含有未反应的苯甲醛油状物,它在常压下蒸馏时易氧化分解,故采用水蒸汽蒸馏,以除去未反应的苯甲醛。
9、在肉桂酸制备实验中,能否在水蒸汽蒸馏前用氢氧化钠代替碳酸钠来中和水溶液?
答:不能。因为苯甲醛在强碱存在下可发生Cannizzaro反应。
10、用水蒸气蒸馏的物质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1)随水蒸气蒸出的物质应不溶或难溶于水;
(2)在沸腾下与水长时间共存而不起化学变化;
(3)在一定大气压下,要有一定的蒸汽压。
11、什么情况下需要采用水蒸汽蒸馏?
答:下列情况需要采用水蒸气蒸馏:
(1)混合物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通常的蒸馏、过滤、萃取等方法都不适用。
(2)混合物中含有焦油状物质,采用通常的蒸馏、萃取等方法都不适用。
(3)在常压下蒸馏会发生分解的高沸点有机物质。
12、怎样正确进行水蒸汽蒸馏操作?
答:(1)在进行水蒸气蒸馏之前,应认真检查水蒸气蒸馏装置是否严密。
(2)开始蒸馏时,应将T形管的止水夹打开,当水蒸气发生器里的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溢出时再旋紧夹子,使水蒸气进入三颈烧瓶中,并调整加热速度,以馏出速度2—3滴/秒为宜。
(3)操作中要随时注意安全管中的水柱是否有异常现象发生,若有,应立即打开夹子,停止加热,找出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加热。
附: 1、肉桂酸制备合成方法综述:
http://wenku..com/view/dc409efa700abb68a982fb4c.html
2、视频:
肉桂酸的制备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zMzkwMTE2.html
㈢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肉桂酸的制备有什么副反应
有机化学实验肉桂酸的制备副反应如图:
㈣ 关于肉桂酸的制备流程和注意事项
仪器药品
空气冷凝管、温度计、电热套、三口瓶、水汽发生器、直形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
烧杯、布氏漏斗、抽滤瓶、热水漏斗、刚果红试剂等
苯甲醛
11mL(新蒸)、
30%乙醇
无水碳酸钾
6g、碳酸钠
15g、醋酸酐
14mL(新蒸)、活性炭、浓盐酸
实验步骤
在装有空气冷凝管及温度计的三颈烧瓶中,加入新熔融过并研细的
6g无水醋酸钾粉
末,14mL(15g,0.15mol)新蒸馏过的醋酐,11mL(11g,0.1mol)新蒸馏过的苯甲
醛然后在
135~174℃油浴上回流
1.5小时左右
反应结束移去热源,冷却至
80~100℃,转移至
250mL长颈圆底烧瓶中。以少量热水冲
洗反应瓶数次,合并转移至圆底烧瓶中。再加入
100mL水及固体碳酸钠[注
6]10~15g,使溶液
呈碱性。加热蒸馏
馏出液为带有油珠的乳浊液,蒸馏至馏出液无油珠为止。
于圆底烧瓶内的残留液中加入少量活性炭,将装置改为回流装置,煮沸数分钟进行脱色。
趁热抽滤,滤液小心地用浓盐酸酸化直至用刚果红试纸检验呈酸性。冷却,待结晶全部析出
后再进行抽滤,并以少量冷水洗涤沉淀。抽干后的粗产品在
80℃左右的烘箱中烘干,产率
为
40~50%。
肉桂酸可用热水或
3∶1的稀酒精重结晶。纯肉桂酸的熔点为
131~132℃
㈤ 肉桂酸是一种香料,具有很好的保香作用,通常作为配香原料,可使主香料的香气更加清香.实验室制备肉桂酸
(1)A、由于水的沸点只有100℃,不能通过水浴加热,故错误;
B、由于甘油而的沸点高于170℃,故B正确;
C、沙子是固体,不便于控制温度,C错误;
D、由于植物油的沸点高于170℃,所以实验中为控制温度在140~170℃需在植物油中加热,
故选BD;
生成的乙酸酐有毒,且易挥发,所以该实验应在通风橱或通风处中进行操作,
故答案为:通风橱或通风处;
(2)水蒸气蒸馏可以应用于分离和提纯有机物,所以图2中水蒸气蒸馏后产品在三颈烧瓶中;装置b中长玻璃导管要伸入混合物中,使混合物与水蒸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提纯肉桂酸,
故答案为:产生水蒸气;使混合物与水蒸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提纯肉桂酸;三颈烧瓶;
(3)温度低,肉桂酸钠的溶解度降低,会结晶析出晶体,所以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防止肉桂酸钠结晶而析出堵塞漏斗,具体的方法是用热过滤漏斗或采取保温措施,
故答案为:防止肉桂酸钠结晶而析出堵塞漏斗;用热过滤漏斗或采取保温措施;
(4)盐酸是强酸,所以加入1:1的盐酸的目的是使肉桂酸盐转化为肉桂酸;放入比布氏漏斗内径小的滤纸后,先由洗瓶挤出少量蒸馏水润湿滤纸,微启水龙头,稍微抽吸,使滤纸紧贴在漏斗的瓷板上,然后开大水龙头进行抽气过滤,所以选项B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使肉桂酸盐转化为肉桂酸; ACD;
(5)5mL苯甲醛、14mL乙酸酐的质量分别是1.06g/ml×5ml=5.3g、14ml×1.082g/ml=15.148g,二者的物质的量分别是5.3g÷106g/mol=0.05mol、15.148g÷102g/mol=0.15mol,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乙酸酐过量,则理论上生成肉桂酸的质量是0.05mol×148g/mol=7.4g,
所以产率是:
3.1g |
7.4g |
㈥ 制备肉桂酸的实验 怎样重蒸苯甲醛和乙酸酐
苯甲醛是用水蒸气蒸馏法蒸馏出来,乙酸酐不需要蒸馏,在进行水蒸气蒸馏之前,需要用碳酸钠调节PH为7~8左右即可。
㈦ 肉桂酸的制备 如何进行酸化操作
印象不深了,试试吧:
1、酸化的过程,因为采用的是浓盐酸,所以关键是要慢,因此这个内答案肯定围绕慢容这个意思,并且应该是需要不断搅拌;
2、最终HCl是要略微过量,使得羧基都酸化;因此HCl的摩尔量需要略高于加入的碱的摩尔当量;即例如加入了1molNa2CO3(K2CO3),则HCl中有效分的摩尔量约为2.2mol左右
㈧ 实验室制备肉桂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副反应: 药品物理常数 主要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 (I) 合成:向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