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
选A
图中物距为60cm ,成等大的像 ,可知焦距为 30cm ,
蜡烛移到30cm处 ,物距为 50cm ,为一二倍焦距之间 ,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故选 A
『贰』 (2012大连二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该实验中,什么是“物”__
(1)该实验中,真实的物体为蜡烛,因此“物”是指蜡烛;
(2)为了更清晰的看清物体的像,环境暗一点较好;
(3)为了能使烛焰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凸透镜的表面应对着烛焰,所以表面应与光具座的轨道垂直,同时为了将像成在光屏上,光屏的表面应对着凸透镜.所以光屏应与光具座的轨道垂直;
(4)由于蜡烛的燃烧,烛焰的高度逐渐降低,则像的位置会偏高,即屏上像逐渐向上移动;
(5)由图知,凸透镜在50cm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说明此时蜡烛在2倍焦距之外;
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说明此时蜡烛处于f和2f之间;所以当物体在30cm处即u=50cm-30cm=20cm为2倍焦距处;因此f=10cm.
故答案为:(1)蜡烛;(2)暗一些;(3)垂直;(4)上;(5)10.
『叁』 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
(1)①据图可知,烛焰放在e点,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物像同侧;
②烛焰放在a、b、c、d四点,光屏上都能承接到像,烛焰在a点时,物距最大,像最小.
烛焰放在a、b、c、d四点,光屏上都能承接到像,烛焰在d点时,物距最小,像最大.
③当烛焰在a或b点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④把烛焰放在c(d)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⑤当蜡烛从a点逐渐向d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变小,要得到清晰的像,像距必须变大,故光屏必须逐渐远离透镜,并且得到的像会逐渐变大.
(2)据图能看出,u=v=2f=15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7.5cm;
故答案为:(1)①e;同;②a;d;③a(b);④c(d);⑤远离;变大;(5)7.5;
『肆』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小明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
(1)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由于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所以蜡烛相对于凸透镜偏低,所以可以将蜡烛向上移或将凸透镜向下移.
故答案为:下.
(2)透镜的焦距为10cm,由图知,此时凸透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像距大于2f=20cm.
幻灯机或投影仪就是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20;幻灯机(或投影仪).
(3)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可能是不能成像,物体放在焦点上,即物距为10cm;或成虚像,物距小于焦距10cm.
故答案为: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
(4)小明将实验装置上的凸透镜取下,观察手指,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如果用此凸透镜观察窗外的物体,由于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正立的虚;倒立、缩小的.
『伍』 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
(1)①e②a③a、b④c、d(2)D
『陆』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