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作出了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1)加热第4
(1)从图象可以看出,所给物质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该物质是晶体.在第4min该物质处于熔化的过程中,熔化过程中物质呈现固液共存的状态,此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构成被加热物质的分子间作用力正在变小;
(2)由图象可以看出,CD段温度升高明显比AB段升温慢,即升高相同的温度,冰比水用的时间短,所以冰比水吸热升温快,原因是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故答案为:(1)熔化;小;(2)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❷ 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丽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在下表中记录了熔化过程中温度
(1)读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摄氏度以下,故其示专数为-4℃;图丙中秒表属的外盘读数为:5.6s,内盘读数为:3min,所以 此时秒表的示数是3min5.6s=185.6s;
(2)把盛有冰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可以使冰均匀受热,熔化充分;
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但是温度不变;
(3)在前2min,是固态的冰吸热升温,最后2min,是水在吸热升温,在吸热相同的情况下,在开始2min升温快、最后2min升温慢,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大,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水升温的幅度小.
故答案为:(1)-4;185.6;(2)让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不变;增大;(3)水的比热容大,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水升高的温度小.
❸ 小华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1)小华所用的温度计如图2所示
(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
-2℃低于冰的熔点,还没开始熔化,所以为固态;
(2)实验中宜选用等质量的碎冰块,均匀受热,可以减小误差.
为了能够均匀受热,还应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碎冰块.
(3)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乙装置.
(4)由图象知,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15min-5min=10min;
第10min时,冰在熔化过程中,所以为固液混合态;
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1℃;-2;固;(2)碎冰块;不停搅拌试管内的碎冰块;(3)乙;(4)10;固液共存;不变.
❹ 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情况,李亮小组设计了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在下面的表格中记录了冰熔化过程
(1)由于酒精灯的火焰温度比较高,乙装置中冰块受热熔化很快,冰熔回化需要的时间很短答,无法记录冰熔化时的温度.采用甲装置.
(2)据上面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可得下图:
(3)采用水浴法加热,使冰受热均匀.
(4)从数据和图象可以看出:冰是晶体;冰的熔点是0℃;熔化过程用了3min等;
(5)根据公式Q吸=cm△t可知,当质量和Q吸相同时,升高的温度△t和比热容c成反比,所以最后2分钟升温慢,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冰的大.
故答案为:(1)甲;(2)见下图:
(3)使水受热均匀;
(4)冰的熔点是0℃;熔化过程用了3min;
(5)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
❺ (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①实验室常用温度汁是利用液
(1)①常用的液体温度计都是利用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最常见的液体有水银(如体温计)、酒精、煤油(如寒暑表).
由图可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
②实验中宜选用等质量的碎冰块,均匀受热,可以减小误差.
③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乙装置.
(2)①由题意知,指示灯与S1并联,但电路不会出现短路,即电路中有保护电阻;如下图所示:
②由图甲所示电路图可知,灯泡与电铃并联,其中一个开关控制干路,另一个开关与电铃串联,控制电铃所在的支路;从电源正极出发,把开关、电铃、开关串联起来,回到电源负极,然后再把灯泡并联到电铃与开关串联电路的两端,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①热胀冷缩;-2;②碎冰块;③乙;
(2)①②如下图所示: